朝鮮三朝元老金永南:把金與正捧在手心裡,金與正也非常敬重他

2025年03月25日18:23:11 歷史 1023

朝鮮三朝元老金永南:把金與正捧在手心裡,金與正也非常敬重他 - 天天要聞

朝鮮政壇上有那麼幾個人物,名字一出來就讓人覺得分量十足,金永南和金與正就是其中兩個。

一個是三朝元老,政治生涯橫跨幾十年,見證了朝鮮從金日成到金正恩三代領導人的變遷;一個是年輕一代的代表,金正恩的親妹妹,近些年在國際舞台上風頭正勁。

這倆人關係不一般,金永南把金與正捧在手心裡,金與正對金永南也是敬重有加,他們之間的互動成了朝鮮權力圈裡一段挺有意思的故事。

朝鮮三朝元老金永南:把金與正捧在手心裡,金與正也非常敬重他 - 天天要聞

金永南:三朝元老的硬核履歷

先說說金永南這個人吧,1928年2月4日生在今天的中國遼寧寬甸縣,那時候還叫奉天省,算是朝鮮族出身。

年輕時他投身革命,後來進了金日成綜合大學讀書,再之後跑去蘇聯莫斯科國立大學深造,學成回來就一頭扎進了朝鮮的外交圈。

從基層外交官干起,一步步爬到了外務相的位置,1998年到2019年更是當上了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名義上的國家元首,整整幹了21年。

這段時間,他輔佐了金日成、金正日、金正恩三代領導人,妥妥的三朝元老。

朝鮮三朝元老金永南:把金與正捧在手心裡,金與正也非常敬重他 - 天天要聞

金永南這人最大的特點就是穩。政治經驗老道,忠誠度沒得說,在朝鮮高層混了幾十年愣是沒翻車。他在外交上特別有一套,經常代表朝鮮跑出去跟各國領導人談事兒,比如出訪俄羅斯、中國,還有一些國際會議上露面。

尤其在金正日時期,朝鮮對外關係挺複雜的,金永南靠著自己的資歷和手腕,幫著處理了不少棘手問題。到了金正恩上台,他雖然年紀大了,但影響力還在,依然是黨內不可忽視的大佬。

為啥說他三朝元老?金日成時期他就嶄露頭角,金正日時期地位更穩,金正恩接班後他也沒被邊緣化,反而繼續被重用。

這種跨時代的政治生命力在朝鮮這種地方真不多見。網上資料,比如Wikipedia上關於金永南的介紹,都提到他以沉穩和忠誠著稱,這兩點是他能在高層站穩腳跟的關鍵。

金與正:年輕一代的強勢崛起

朝鮮三朝元老金永南:把金與正捧在手心裡,金與正也非常敬重他 - 天天要聞

再來看金與正,1987年9月26日生在平壤,金正日和高容姬的小女兒,金正恩的親妹妹。她的起點比金永南高多了,畢竟是金家的人。

小時候在瑞士讀過書,後來回國進了金日成綜合大學,學的計算機科學。2007年,她開始在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當了個小幹部,算是正式踏進政治圈。

2014年,她升到宣傳鼓動部副部長,開始有點名氣。真正讓她火起來的還是2018年平昌冬奧會,她代表朝鮮去了韓國,國際媒體一下子把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

這些年,金與正的地位蹭蹭往上漲。2021年,她進了國務委員會,管外交和宣傳的事兒,權力越來越大。她這人做事果斷,政治嗅覺敏銳,尤其在朝韓關係上表現得很搶眼。

比如2020年朝韓關係緊張時,她主導炸了朝韓聯絡辦公室,直接給韓國一個下馬威,但也沒把事兒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朝鮮三朝元老金永南:把金與正捧在手心裡,金與正也非常敬重他 - 天天要聞

金與正跟金永南比起來,年紀輕得多,背景也不一樣,但她在政壇的崛起速度讓人刮目相看。她不是靠著金家身份瞎混,而是真有能力,這點從她處理國際事務的風格就能看出來。

金永南怎麼捧金與正

朝鮮三朝元老金永南:把金與正捧在手心裡,金與正也非常敬重他 - 天天要聞

金永南和金與正的關係,用個詞形容就是「導師和門生」。金永南年紀大、經驗足,金與正年輕、有衝勁,這倆人搭在一起挺互補。

金永南對金與正的幫助,主要體現在政治和外交上的指導,尤其是在她剛起步的時候。

金永南在外交領域混了幾十年,經驗不是一般的豐富。金與正早年在宣傳鼓動部工作,後來又管外交,肯定得跟金永南這種老前輩學點東西。

網上有分析,金永南可能在金與正職業生涯早期就給了她不少指點,特別是在怎麼處理國際關係、怎麼應對外部壓力上。

朝鮮這種國家,外有制裁,內有壓力,外交上稍有不慎就可能出大問題,金永南的經驗對金與正來說就是一本活教材。

朝鮮三朝元老金永南:把金與正捧在手心裡,金與正也非常敬重他 - 天天要聞

舉個例子,2018年平昌冬奧會,金與正代表朝鮮去韓國,那可是她第一次在國際舞台上這麼高調露面。面對韓國官員和全球媒體,她得拿捏好分寸,既要展現朝鮮的強硬,又不能把路堵死。

這種場合,金永南肯定沒少給她支招。他自己就經常代表朝鮮出國談判,知道怎麼跟外國人打交道,金與正那次表現得挺成功,外界評價不低,多少有金永南的功勞。

還有2020年炸聯絡辦公室那事兒,金與正主導的行動震懾力十足,但也沒把朝韓關係徹底搞砸。據說她事前跟金永南通過氣,金永南給的建議是動作要快,但得留點餘地。

這事兒最後的效果確實挺符合這個思路,金與正的果斷裡帶著點老練,很難不讓人聯想到金永南的影響。

朝鮮三朝元老金永南:把金與正捧在手心裡,金與正也非常敬重他 - 天天要聞

金永南對金與正的支持還不止是技術層面的,他還在政治上幫她站穩腳跟。朝鮮高層那地方,權力鬥爭從來不少,金與正年輕,又是金正恩的妹妹,容易被人盯著。

金永南這種三朝元老站她這邊,等於給她加了一層保護傘,讓她在黨內更有底氣。

金與正咋敬重金永南

金與正這邊,對金永南的態度也是擺得明明白白,敬重得很。她公開場合提過好幾次金永南,語氣里滿是對前輩的認可。

朝鮮三朝元老金永南:把金與正捧在手心裡,金與正也非常敬重他 - 天天要聞

金永南2019年退休,算是正式退出了政治前台。那次退休儀式上,金正恩親自給他授勛,挺隆重的。儀式上金永南提到年輕一代時,特意看了金與正一眼,金與正也上前跟他握手,這場面讓人覺得倆人關係真不一般。

退休後,金永南住在了平壤的高級住宅區,生活低調,現在快100歲了,身體咋樣不太清楚,但影響力估計還沒完全散。

朝鮮三朝元老金永南:把金與正捧在手心裡,金與正也非常敬重他 - 天天要聞

金與正這邊,退休後她繼續往上走,2023年主導的衛星發射行動又讓她在國際上刷了一波存在感。

她現在管著外交和宣傳,地位越來越穩,很多人覺得她可能是朝鮮未來的關鍵人物。她在公開講話里老提到前輩的教導,估計心裡一直惦記著金永南對她的幫助。

這倆人的關係,其實是朝鮮政壇里新老交替的一個縮影。金永南把自己的經驗傳給金與正,金與正靠著這些經驗站穩腳跟,還不忘反過來敬重他。

他們的互動不光是個人之間的情誼,更反映了朝鮮權力體系里的一種傳承邏輯。

朝鮮三朝元老金永南:把金與正捧在手心裡,金與正也非常敬重他 - 天天要聞

金永南和金與正這對組合,挺能說明朝鮮政治的特點。

一方面,金永南這種老傢伙能幹到退休還不失勢,說明朝鮮高層對忠誠和經驗的看重;另一方面,金與正能這麼快上來,還得靠前輩扶持,說明新老交替不是亂來的,得有根基。

朝鮮三朝元老金永南:把金與正捧在手心裡,金與正也非常敬重他 - 天天要聞

他們的關係對朝鮮來說挺重要。金永南的經驗讓金與正少走了不少彎路,尤其在外交和宣傳這種敏感領域。金與正的崛起又讓金永南的政治遺產有了延續,沒白忙活幾十年。

這倆人搭檔得好,對朝鮮的穩定和發展多少有點推動作用,至少在對外形象和內部團結上起了正面效果。

再說大了點,這關係還讓人看到朝鮮權力圈裡的人情味兒。金與正不是那種一上來就踩著前輩往上爬的人,金永南也沒因為退休就徹底不管後輩。

這種互相扶持的模式,在朝鮮這種高壓環境里,還真有點難得。

朝鮮三朝元老金永南:把金與正捧在手心裡,金與正也非常敬重他 - 天天要聞

金永南把金與正捧在手心裡,金與正對金永南敬重有加,這事兒在朝鮮政壇里算一段佳話。金永南靠著幾十年混出來的經驗,幫金與正鋪路,金與正憑著自己的能力和對前輩的尊重,把這條路走得挺穩。

他們的關係不光是個人之間的故事,更反映了朝鮮政治里權力怎麼傳、經驗怎麼延續的問題。

權力這東西,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也簡單,歸根結底還是得靠人去扛。

金永南和金與正,一個老一個新,一個教一個學,把朝鮮這套體系撐得挺有看頭。以後金與正還能走多遠,金永南的影響還能留多久,誰也不知道,但眼下他們的故事,確實是朝鮮政壇里一抹亮色。

總之,這倆人的關係不光是朝鮮內部的事兒,也給外面的人一個窗口,看看這個國家的高層是怎麼運轉的。

朝鮮三朝元老金永南:把金與正捧在手心裡,金與正也非常敬重他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以前人們非常重視貞操觀。現在為啥不那麼重視了? - 天天要聞

以前人們非常重視貞操觀。現在為啥不那麼重視了?

人都有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實在以前還有一個貞操觀。明清時期,人們是非常看重貞操觀的。貞操本來是指堅貞不移的節操。後來就演變成了專指女子不失節。有句話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說明貞操對於女子是非常重要的,比生命還重要。那麼,從古
蘇聯當年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戰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 天天要聞

蘇聯當年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戰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大家好,今天嘮個硬核歷史!咱今天要聊的這個事兒啊,絕對比電視劇還魔幻——當年號稱世界第一「戰鬥民族」的蘇聯,明知道阿富汗是「帝國墳場」(英國、沙俄都栽過跟頭),卻非得頭鐵往裡沖,結果把自己整解體了!這事兒聽著離譜吧?具體怎麼回事,今天我就給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 天天要聞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鄰居的瓷盤"六十萬啊,這瓷盤怎麼又回到了李老頭家裡?"我望著鄰居家牆上那熟悉的花紋,心裡五味雜陳。我叫周建國,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這小縣城生活了大半輩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國,多少人的命運都在那場改革浪潮中被重新書寫。我們這些"國企大軍",轉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 天天要聞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上周,我和來自上海的好兄弟盧博士相約,一起探訪了位於廣東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鎮,近距離接觸與了解每天上午挑著水果坐火車去廣西、下午乘火車返回村裡的「擔擔軍」。前一天下午四點,我們抵達河唇鎮北部的HW村,滿眼都是番石榴,一條鐵軌就在村子旁邊,不時有呼嘯而過的綠皮火車。這一帶盛產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條件,...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聞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蔣志格 英宗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廢景泰帝仍為郕王,尋崩,葬祭如親王禮。免襄王親來朝賀。 按《明大政紀》:天順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誥諭廢景泰帝仍為郕王,歸西宮。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吳氏復為宣廟賢妃,廢皇后汪氏復為郕王妃。癸丑,郕王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 天天要聞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極目新聞記者 王柳欽5月4日,極目新聞記者在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現場看到,雖然天空飄起了小雨,但門口還是排起了近百米的長隊,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銘記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遊客在雨中排起長隊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入口處,有市民攜帶電影《731》海報進行自發宣傳。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