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從歷史中得到啟發,認定不能讓中俄走到一起

2025年03月23日20:20:20 歷史 6869

「作為歷史的學生,我已看完了所有的歷史——你學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你不希望俄羅斯和中國走到一起。」這是特朗普與普京通話之後,當著媒體面說的一句話。

他還對中俄關係的基礎表示懷疑,稱這不是「自然的」,並表示中俄現在可能很友好,但美國將與這兩個國家友好相處。

特朗普從歷史中得到啟發,認定不能讓中俄走到一起 - 天天要聞特朗普並非真的懂歷史

特朗普的潛台詞很明顯,別看現在中俄這麼好,但他們的基礎並不紮實,更通俗一點解釋,就是只要鋤頭挖的好,沒有撬不走的牆角。這也是特朗普一直以來釋放的信號。自上台以來,特朗普火速推動與俄羅斯和解,甚至不惜犧牲歐洲和烏克蘭的利益,來拉攏俄羅斯,種種舉動都被外界認為,這是在為「聯俄抗中」做準備。

而特朗普所說的「歷史教訓」,翻遍美國歷史書,大概指的就是其經典策略——阻止對手抱團。二戰剛結束時,美國拉著歐洲盟友圍堵蘇聯,卻暗中給中國遞橄欖枝。等到蘇聯解體,美國又轉頭打壓崛起的中國。這種「拉一個打一個」的套路,像極了籃球比賽中的包夾戰術:不讓對手形成配合,才能穩坐冠軍寶座。

特朗普從歷史中得到啟發,認定不能讓中俄走到一起 - 天天要聞中俄關係不受第三方影響

看起來,特朗普的思路並沒有問題,但他忽視了兩點,現在早已不是冷戰時期,而如今的中國,也不是曾經的蘇聯。當年中國之所以能和美國達成共識,有一個重要前提,就是中蘇關係破裂,而且雙方也沒有緊密經濟聯繫。再加上外交大師基辛格從中斡旋,天時地利人和,怎麼可能不成功?反觀特朗普政府,哪裡還有這樣外交人才,單對一個拉夫羅夫都吃力,更別提撬牆角了。

其實,要是真追究起來,中俄走近也是被美國「逼出來」的選擇。

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後,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比冬天的西伯利亞還冷。能源賣不出去、技術被卡脖子,俄羅斯轉頭就和中國簽了30年天然氣大單。另一邊,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打,中國發現晶元、能源都可能被斷供,於是把目光投向了北方的鄰居。在美西方壓力下,中俄形成了一種特殊關係:不結盟,但合作緊密到讓西方頭疼。

特朗普從歷史中得到啟發,認定不能讓中俄走到一起 - 天天要聞美俄高層沙特首輪會談

直到俄烏衝突爆發,美國發動整個西方世界,對俄羅斯發起全方位封鎖。普京審時度勢,果斷帶領俄羅斯「向東看,深化中俄關係」,而中國也沒有讓俄羅斯失望。俄烏打了三年,中俄貿易額就翻了一番,達到2448.195億美元,在俄羅斯貿易總額的佔比超過30%。這樣一個龐大且穩定的市場,俄羅斯怎麼可能會因為特朗普的三言兩語就輕易放棄?

在軍事上,中俄聯合軍演也已成常態。2023年,中俄艦隊首次組成編隊環繞日本巡航;俄羅斯向中國出售蘇-35戰鬥機,中國向俄羅斯出口軍艦發動機。更關鍵的是,兩國在衛星導航系統實現兼容,這意味著戰時可以不依賴美國的gps。

在外交上,中俄在聯合國安理會「組團」反對西方提案。例如在敘利亞、伊朗問題上,兩國多次聯手否決美國支持的決議。這種協調讓美國無法像過去那樣「一呼百應」。所以,雖然特朗普不著調,但他這句話確實中肯:拜登政府的打壓讓中俄合作得更加緊密。

特朗普從歷史中得到啟發,認定不能讓中俄走到一起 - 天天要聞挑戰美元霸權

但這還不是美國最擔心的。當俄羅斯用人民幣結算石油、中國用盧布購買天然氣時,美元就被繞開了。2023年,中俄貿易中本幣結算比例超過70%,而十年前幾乎為零。如果更多國家效仿,美元的國際地位將受重創,一旦美元崩塌,美國霸權地位將不保。

除此之外,中俄背靠背合作,相當於在歐亞大陸形成了一條「反擠壓帶」:東可牽制美日同盟,西可對抗北約,中間還能輻射中東和非洲。一旦這種布局穩固,美國的海空霸權將面臨巨大挑戰。

特朗普說自己的歷史很好,從歷史書中學到這個「拉一個打一個」策略,但從目前來看,只是生搬硬套,並沒有學到其中的精髓。所謂的「聯俄抗中」策略註定要失敗。正如普京所言,發展對華關係,是俄方著眼長遠作出的戰略選擇,絕非權宜之計,不受一時一事影響,不受外部因素干擾。俄外長拉夫羅夫也強調,絕不會背叛對中國的承諾,如此可以看出,特朗普的陰謀,只是一廂情願罷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漳州薌城:抗戰老兵後人捐贈紅色傳家寶 - 天天要聞

漳州薌城:抗戰老兵後人捐贈紅色傳家寶

閩南網5月9日訊(通訊員 沈思虹 閩南網記者 張恩培)在抗戰老兵許俊科家中,陳列著金光閃閃的徽章及牌匾,一枚「長江支隊南下福建60周年紀念章」鐫刻太行太岳精神在八閩綻放的鐵血征程,一副「優秀共產黨員」牌匾輝映使命榮光。
紅場閱兵推動歷史的車輪,有遺憾的和平勝利更珍貴 - 天天要聞

紅場閱兵推動歷史的車輪,有遺憾的和平勝利更珍貴

5月9日,莫斯科紅場上的勝利日大閱兵,舉世關注。莫斯科紅場的閱兵式從來都不是簡單的軍事表演。當鐵甲洪流碾過克里姆林宮牆下的方石,當軍靴鏗鏘聲,震蕩著聖瓦西里大教堂的穹頂,這場跨越時空的軍事儀式,總在....
中國在2400米高原建大壩!耗時十年後首次蓄水 - 天天要聞

中國在2400米高原建大壩!耗時十年後首次蓄水

位於中國西南地區的雙江口水電站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高大壩。據相關媒體報道,該水電站已於5月1日開始蓄水,其開發商稱,這距離正式投入運行又近了一步。這座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耗資360億元人民幣的項目已耗時近十年,主要用於發電和防洪。
淮南三叛助力司馬氏加速奪取曹魏大權 - 天天要聞

淮南三叛助力司馬氏加速奪取曹魏大權

曹魏後期,司馬懿通過高平陵之變掌控曹魏大權,從此時起,司馬氏開始奪政專權,此舉使得掌握軍事重鎮壽春的統帥先後發生三次反抗司馬氏的兵變,他們分別是王凌之叛,毌丘儉文欽之叛,諸葛誕之叛。這三次叛亂都是被司馬氏平定的,同時也助力司馬氏加速奪取曹魏
當文物普查來到新疆 無人機飛躍無人區 - 天天要聞

當文物普查來到新疆 無人機飛躍無人區

「前段時間,我們在文物普查時遇到了沙塵暴,後來安全撤到了塔中鎮。」新疆和田地區文旅局文博科科長、普查隊長買提卡斯木·吐米爾說。當時全隊的給養只剩下兩箱礦泉水,在普查隊距離塔中加油站還有50公里時,汽車指示燈亮起,提示燃油即將耗盡。
冉閔,是民族英雄?還是殺人惡魔? - 天天要聞

冉閔,是民族英雄?還是殺人惡魔?

今天,我們說一個極具爭議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其行為和決策引發了後世無盡的爭論。欣賞他的人尊他為拯救漢族於水火的民族英雄,討厭他的人斥其為雙手沾滿鮮血的殺人惡魔,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武悼天王冉閔!冉閔,字永曾,小名棘奴,出生於公元 3
魯慕迅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魯慕迅同志逝世

湖北省文聯魯慕迅同志治喪小組5月9日發布訃告,湖北省文聯離休幹部、省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一級美術師魯慕迅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8日凌晨2時在深圳不幸逝世,享年98 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