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德國著名政治家,前總理施密特,早在上個世紀的1975年,就訪問了中國,並有幸在中南海菊香書屋,同偉人進行了一次有關世界政治,以及世界格局的深層次交流。
那一次訪問和談話,讓施密特受到了強烈震撼;作為德國資深政治家和世界有名的大國總理,施密特為這個東方大國領袖的人格魅力,以及對世界問題的超一流洞察力所深深折服。
回國後,施密特整理並發表了他的名著《偉人與大國》。
來源:資料圖庫。
此書一經問世後,便迅速風靡了全世界。
許多國家領導人,包括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家,紛紛將此書作為案頭必讀。
也是經過此書的不斷再版刊行,全世界由此開始增加了了解毛澤東主席,了解毛澤東思想精髓的機會。
毛主席在當時對世界形勢下的決斷,在過去了半個世紀以後的今天來看,仍然是高屋建瓴,一針見血,恰如其分。
《偉人與大國》節選,來源:資料圖
「歐洲太散,太弱」。
五十年前,面對歐洲政治家施密特,毛主席直言不諱,他用6個字給歐洲下了斷論。
實踐證明,從今天歐洲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來看,主席此言恰如其分。
比如說,德國,法國,英國作為歐洲國家的三駕馬車,實際上各懷鬼胎,面和心不和,都想當歐洲的龍頭老大,但是都沒有遠超對手的潛力。
在目前對待烏克蘭問題上,表現的更加淋漓盡致;儘管有美國的恫嚇和施壓,如果這三個國家形成鐵板一塊,連美國也無力回天,根本沒法同時扳倒這三個大國,特別是英法還是擁核國家。
但是,就是因為這三個國家各玩兒各的,美國可以乘虛而入,各個擊破。
「美國人想用十個指頭,按住十個跳蚤」。
毛主席不愧為語言大師,他形象的把美國在全世界戰線拉的過長,管的閑事過多,比喻為十個指頭按十個跳蚤。
這顯然是無法辦到的事情,其結果只能是摁下葫蘆瓢起來。
德國前總理施密特,來源:資料圖
當今世界發生的很多事情,無一不在證明毛主席的英明論斷。
中東問題,
俄烏問題,
南海問題,
…。
想一想吧,哪一件不是如此?
凡是美國插手的地方,一定是全世界最亂的地方。
緬懷偉人,可以知興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