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中興的一個契機,就是向東發展。1856年克里米亞戰爭,幾乎把沙俄給打崩了。試想一下,一個兵力不足百萬的國家,損失了50多萬大軍,這是什麼概念?
更何況沙俄還有偌大的疆土需要鎮守,所以當時沙俄能夠動用的核心兵力,少之又少。因此沙俄在西部壓根就無法再次組織一場類似規模的戰爭了。
因此,沙俄只能等上20年,等到小孩子們長大成人了,可以為帝國拋頭顱灑熱血的時候,沙俄才能再次重振雄風。
在這20多年時間裡,沙俄可沒閑著。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一邊開始進行農奴制改革,一邊則重點開始向東擴張。正是向東擴張的這20多年時間裡,沙俄實現了中興,再次具備了在西部開疆拓土的實力。
沙俄開始將精力集中在東方長達半個世紀
亞歷山大二世放棄繼續西擴後,開始集中精力向東發展。在東方,他們要對付的主要有2大板塊,一個是清朝,一個則是中亞。
清朝是一個統一的王朝,其實非常不好對付。但沙俄有的是辦法,他們雖然手裡沒什麼兵力,但在得知英法胖揍清軍後,開始從中牟利。
- 1858年到1860年,沙俄用威脅的手段,以調停國的身份,強行從清朝手裡割走了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外東北。就連直接打贏清朝的英法,也沒得到這麼多好處。
- 1864年,借著割走外東北的餘威,外加沙俄入侵中亞的兵威,沙俄又從清朝手裡,割走了外西北44萬平方公里。
- 1871年,沙俄強佔伊犁。該地區的一部分在1881年雖然歸還給了清朝,但沙俄依舊強行割走了7萬多平方公里的外西北地區。
所以說亞歷山大二世在位期間,光在清朝就弄走了151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可見其向東發展的決心。
至於中亞,由於存在布哈拉汗國、希瓦汗國以及浩罕汗國等勢力,所以沙俄一邊大軍壓境,一邊分而化之。最終強行收編中亞4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從亞歷山大三世開始,沙俄著手布局西伯利亞鐵路,這是一條從莫斯科通往東方的鐵路。由此可見,向東發展,已經成了俄國的國策。
尼古拉二世時期,更是提出了黃俄計劃,也就是將長城以北,全部劃入俄國的勢力範圍。並且從1896年開始一直入侵清朝的東北、外蒙、新疆等地。
這事兒一直到1917年沙俄覆滅,都沒有真正結束。畢竟沙俄走了,蘇俄又來了。蘇俄接過了沙俄的接力棒,將外蒙、唐努烏梁海等地,強行從中國分了出去。
所以說,從1858年一直到1917年,沙俄向東發展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由於在東方稍微付出一點,就能獲得巨大的收益,所以沙俄甚至忘了向西繼續擴張。
西方不亮東方亮
1877年,亞歷山大二世在忍辱負重了20年後,終於再次提起了當年的克里米亞戰爭。為什麼這個時候提起呢?因為他打算復仇了。
當時距離克里米亞戰爭已經過去了20多年,一批小孩兒已經長大成人,成為了帝國的勇士,可以為沙皇開疆拓土了。
而且經過了這20多年的開疆拓土,以及深化改革,沙俄的實力也今非昔比,擁有了一雪前恥的實力。
為此,亞歷山大二世在這一年再次發動了俄土戰爭。這次就比較順利了,沙俄直接打到了君士坦丁堡城下,差點把奧斯曼土耳其給滅了。
關鍵時刻,又是英國出手,他們把軍艦直接開入了博斯普魯斯海峽,只要沙俄敢打君士坦丁堡,那英國不惜一戰。沙俄只好選擇撤軍,由此可見,沙俄發自肺腑有些害怕英國。畢竟那時候的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擁有全世界最強大的海軍。
沙皇明白,只要英國攔著,沙俄繼續在西部擴張的事業,根本無法繼續下去。所以沙俄索性放棄了這條路,再次集中精力,繼續向東擴張。這便是西方不亮東方亮。等到哪天英國衰敗了,阻撓俄國西進的力量被削弱了,那俄國才會再次考慮向西發展。
俄烏戰爭明顯是西方團結起來阻撓俄國西進
二戰後,歐洲已經沒有國家是蘇聯的對手了。因為二戰過程中,歐洲各國被德國打得稀巴爛,自身想要恢復城建,還得靠美國的資助,就別提與蘇聯爭雄了。
所以蘇聯向西擴張的野心,自然也暴露了出來。當然了,這個遊戲到了這個階段,自然要換一種玩法。直接把領土併入俄國,那是二戰前的玩法,蘇聯上了一個段位以後,不玩這一套了,而是選擇擴大勢力範圍。
只要勢力範圍之內,都在蘇聯的控制之下,那不就等於是俄國的領土擴張到了這些地方了嗎?所以東歐各國,以及蘇聯數十個海外軍事基地,其實都是俄國對外擴張的一種形式。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戰略收縮,放棄了絕大多數海外軍事基地,同時也沒能力繼續控制東歐了。甚至連蘇聯的加盟國,俄羅斯也有一部分控制不住了。比如說波羅的海三國、喬治亞以及烏克蘭等。
到了新世紀,石油越來越值錢後,俄羅斯發了一筆橫財。再加上天然氣對外貿易蒸蒸日上,俄羅斯的普通人有沒有錢咱不清楚,反正那段時間俄羅斯當局很有錢。這個時候俄國人覺得自己又能了!既然又能了,自然要擴大自身的勢力範圍以及影響力。2014年奪取克里米亞就是典型的例子。
俄烏戰爭,無疑還是西方力量集中起來,阻撓俄國向西擴張。這次雖然不是英國帶頭,但美國已經取代了昔日英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所以由美國帶頭,依舊讓俄國十分頭疼。
俄烏戰爭後,俄國是否會再次向東發展
這事兒概率非常大,因為就目前的局勢來看,雙方誰能真正取勝,短期是看不出來的。但是如果這場戰爭繼續打個十年八年,那雙方誰都吃不消。
尤其是俄羅斯,身邊的朋友本來就不多,現在越來越少了。這些朋友所能提供的資助,也極其有限。至於烏克蘭方面,西方如果全面支持,情況自然另說,但西方明顯也是藏著掖著,畢竟地主家也不富裕,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
這麼僵持下去,對雙方來說都不是什麼好事,所以最終還得靠談判解決問題。如果是談判解決問題的話,那麼俄羅斯繼續向西擴張的計劃,基本也就停滯不前了。
所以,俄羅斯要想有出路,自然會考慮向東發展的事情。比如說這些年,俄羅斯重點鋪設向東的天然氣管道,開始重提遠東大開發的事情等,這明顯是在給自己找後路了。
只不過,這場戰爭將永遠成為俄羅斯人心目中的意難平。只要時機成熟,他們肯定還是會打回去,就像亞歷山大二世時隔20多年,再次發動俄土戰爭,一雪前恥那樣。也就是說,向東只是跳板,向西才是俄國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