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首詩干翻四萬首,劉邦的「直男文學」有多猛?

2025年01月09日13:23:08 歷史 1201

話說那是一個風雲激蕩的年代,秦朝的轟然倒塌像一聲悶雷,讓群雄蜂擁而起。泗水亭長劉邦,本是個鄉野潑皮,卻硬是靠著一幫兄弟和幾分天命,在垓下擊敗了楚霸王項羽,把大漢江山攬入懷中。然而,坐上龍椅的劉邦,很快發現治理天下遠比爭天下要棘手得多。

劉邦出身草根,沒讀過幾本書,詩也不會寫幾句,但偏偏在他人生最巔峰的時刻,敲出了兩首讓後世拍案叫絕的詩作——《大風歌》和《鴻鵠歌》。

兩首詩干翻四萬首,劉邦的「直男文學」有多猛? - 天天要聞

從鄉野潑皮到詩意帝王:劉邦的《大風歌》

公元前195年,劉邦率兵平定叛亂,路過故鄉沛縣。他想起自己當年還是個愛喝酒、耍無賴的市井小民,如今卻貴為天下之主,不禁感慨萬千。於是,他設宴款待老鄉們,一邊喝得酣暢淋漓,一邊擊築高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短短三句,《大風歌》就把劉邦的一生寫透了。

兩首詩干翻四萬首,劉邦的「直男文學」有多猛? - 天天要聞

「大風起兮雲飛揚」——一場場風起雲湧的征戰,把秦末的大地攪得天翻地覆;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他終於登頂天下,又衣錦還鄉,風光無限;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然而,眼下的內憂外患讓這位帝王心事重重。

劉邦唱到動情之處,竟然起身翩然起舞,袍袖揮灑間淚流滿面。可以說,《大風歌》既是他對輝煌過往的回顧,也是對未來風雨的憂慮。一首詩里滿是江山霸氣,也藏著帝王無奈。

兩首詩干翻四萬首,劉邦的「直男文學」有多猛? - 天天要聞

江山美人兩難全:劉邦的《鴻鵠歌》

如果說《大風歌》是劉邦的英雄史詩,那《鴻鵠歌》就是他的家事心聲。

漢朝立國後,劉邦的長子劉盈順理成章成了太子。但劉邦心裡卻不痛快,總覺得這孩子性格太過仁弱,難擔大任。他更偏愛寵妃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甚至動了廢長立幼的念頭。

可這事不是想做就能做的。太子劉盈的支持者在朝中如日中天,呂后的勢力更是盤根錯節。劉邦一邊糾結,一邊賦詩抒懷:「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兩首詩干翻四萬首,劉邦的「直男文學」有多猛? - 天天要聞

這四句詩透著一股無奈: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太子劉盈就像一隻展翅高飛的大鳥,已經得到了滿朝文武的支持;

「羽翮已就,橫絕四海」——他的羽翼豐滿,勢力牢固,自己也無可奈何;

「雖有矰繳,尚安所施」——即便手中有弓箭,也對這鴻鵠無從下手。

這首詩既是劉邦對江山穩固的讓步,也是一位父親對寵妃的歉意。換儲的念頭終究被壓下,而劉邦的這段家庭糾葛,也在詩里化為一聲嘆息。

兩首詩干翻四萬首,劉邦的「直男文學」有多猛? - 天天要聞

劉邦的詩為何勝過乾隆

劉邦的一生只留下了這兩首詩,但千百年來一直被傳頌。相比之下,乾隆皇帝倒是寫了四萬多首詩,可惜鮮有人記得。原因何在?大概是因為劉邦的詩不是為了迎合文人趣味,而是真情流露。他的豪邁與悲涼,霸氣與無奈,都在這寥寥數句中淋漓盡顯。

就像後人感嘆的那樣,真正能流傳千古的詩,從來不是堆砌辭藻的作品,而是從心底里奔涌而出的真情實感。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諸侯割據VS集權稱帝:項羽為何分封不稱帝?改寫歷史或自掘墳墓 - 天天要聞

諸侯割據VS集權稱帝:項羽為何分封不稱帝?改寫歷史或自掘墳墓

《史記 秦始皇本紀》:丞相綰等言: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毋以填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始皇下其議於群臣,群臣皆以為便。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也就是剛剛統一天下的那一年,丞相王綰等人建議說:各國諸候剛被消滅,燕、齊、荊地遼遠,不在那裡立王,就沒有人來安定燕、齊、荊。請把皇帝的幾...
苦澀的荒唐 - 天天要聞

苦澀的荒唐

文革後期的73年,小學四年級時一個班級搞了一場隨堂批判會,校長都來參加了,因為校長聽說這個民辦身份的班主任能力挺強的,讓「啞巴」都開口說了話。
中國第一個蒙難的新聞記者 - 天天要聞

中國第一個蒙難的新聞記者

光緒二十九年六月十五日(1903年8月7日),紫禁城飄著細雨。軍機大臣瞿鴻禨捧著一疊奏摺疾步穿過宮門,卻在養心殿前聽見瓷器碎裂的脆響。殿內,慈禧太后正凝視著刑部呈報的"杖斃逆犯沈藎事畢"奏本,指尖深深掐進黃綾錦墊。 這個令帝國最高統治者震
送別!楊林德教授逝世 - 天天要聞

送別!楊林德教授逝世

據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消息:中國共產黨黨員、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我會第四屆第五屆理事會副理事長、同濟大學楊林德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3日11時37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6歲。楊林德教授在岩石力學與地下工程研究方面作出了開創性貢獻,並為推動我國岩石力學學科發展、促進國際學術交流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