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園促成近代北京皇宮禁苑相繼開放,專家回顧背後百餘年故事

2024年06月10日18:30:13 歷史 2332

今年是北京中山公園對公眾開放110周年,6月10日,中山公園在來今雨軒舉辦深度人文對話活動「到公園去——從1914年到2024年」。國內著名文化學者、園林專家、京味作家和公園管理者就北京公園早期的功能與地位、北京公園的未來發展等話題進行交流研討。來今雨軒講堂於當天正式揭牌。

由皇家壇廟轉向市民公園

中山公園開放有著怎樣的歷史意義?開闢公園時如何遵循保護優先的原則?在活動中,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院長鄭曦回顧了中山公園由皇家壇廟轉向市民公園的歷程。

中山公園前身是明清社稷壇。社指土地神,稷即五穀神,社稷壇是皇帝祭祀土地與農業的地方,古人以「社稷」代指國家。社稷壇始建於1420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建造宮殿的同時營建社稷壇,與祭祀祖先的太廟(今勞動人民文化宮)組成「左祖右社」的禮制格局。

中山公園促成近代北京皇宮禁苑相繼開放,專家回顧背後百餘年故事 - 天天要聞

6月10日,為慶祝中山公園對公眾開放110周年、助力首都文化中心建設與花園城市建設,中山公園在來今雨軒舉辦深度人文對話活動:「到公園去——從1914年到2024年」。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1912年,裕隆太后頒布《退位詔書》,清政府退位。1913年,負責天安門內外指揮事宜的時任交通總長朱啟鈐巡視到社稷壇,看到當時荒穢的現狀和寬闊的前景,即生闢建公園之念。1914年秋,朱啟鈐得到民國政府的許可,將社稷壇開闢為中央公園。10月10日,中央公園正式對外開放。

中山公園初名中央公園,是中國近代第一個城市公園,是北京「公園開放運動」的首座開放公園,它的成功開放促成了北海、景山、恭王府花園、潭柘寺等近代北京皇宮禁苑、私家花園、寺觀壇廟的相繼開放,並對北京現代城市公園建設產生了深遠影響。

僅一年即建設唐花塢、來今雨軒等新建築

據鄭曦介紹,當時朱啟鈐主張在保持社稷壇原有建築布局和建築風格的前提下修建公園,保留了原有的五色土壇、殿堂、牆垣等古建築。同時在皇城城牆上闢建公園南門。公園正式開放時,人們為先睹帝王禁地況景,踴躍參觀,遊人數以萬計。

園中還增葺了山水、亭榭、花木。僅1915年一年,公園就建設了唐花塢、投壺亭、碧紗舫、來今雨軒、格言亭等多座新建築。值得一提的是,朱啟鈐確立了「依壇造景」的建園方針,新建建築均布置在外壇,內壇的建築與壇廟設施格調保持至今。

公園的建築多以中國園林傳統建築造型為主,並以匾額楹聯之文意臻化園林意境。

以來今雨軒為例,其由朱啟鈐親自命名,其意取自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秋述》小序:「秋,杜子卧病長安旅次,多雨生魚,青苔及榻,常時車馬之客,舊雨來,今雨不來」,意謂新舊朋友來此歡聚。匾額最初由民國畫壇聲譽頗高的徐世昌書寫。

中山公園促成近代北京皇宮禁苑相繼開放,專家回顧背後百餘年故事 - 天天要聞

6月10日,中山公園來今雨軒,深度人文對話「到公園去——從1914年到2024年」活動現場,國內著名文化學者、園林專家、京味作家和公園管理者,就北京公園早期的功能與地位、歷史掌故、新中國公園的日新月異、北京公園的未來發展等話題進行交流研討。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中山公園在外壇保護、移建了一批珍貴的園林遺產。例如,從圓明園移至公園的蘭亭八柱、蘭亭碑、露水神台等。

中央公園是民國北京最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間之一,文人還常在園中水榭舉行模仿蘭亭修禊的雅集。來今雨軒更是重要文化場所,在軒中成立了文學研究會等文人組織。除開展高雅的多種展覽及文化活動之外,公園還適應現代市民需要,開展衛生、體育、娛樂活動,曾建設過撞球房、照相館、金魚池、兒童遊戲場、網球場、高爾夫球場、滑冰場等等。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通過修繕、維護、建設,中山公園不斷煥發生機與活力。

市屬公園文創已達13個品類5400種

最近,「公園20分鐘效應」盛行。有研究表明:在公園遊覽20分鐘,人們的主觀幸福感水平將得到提高。到公園去做什麼?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副主任張亞紅推薦,到公園感受文化之美,體驗自然之趣。

「像中山公園這樣的歷史園林北京還有很多,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管理著11家歷史名園,包括頤和園、天壇等2家世界文化遺產,北海、景山、香山等8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她說,在歷史名園的保護傳承方面,市公園管理中心完善歷史名園保護規劃,挖掘歷史名園的文化內涵,闡釋展示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對古建築進行分級分類和預防性保護,並對古樹進行養護複壯,實施精細管理。

中山公園促成近代北京皇宮禁苑相繼開放,專家回顧背後百餘年故事 - 天天要聞

6月10日,中山公園來今雨軒,深度人文對話「到公園去——從1914年到2024年」活動現場,參會嘉賓聆聽發言。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網紅文創店、特色花卉、如畫的風景打卡地……近年來,有著悠久文化的歷史名園頻頻「出圈兒」。在創新發展方面,市屬公園突出「一園一品」特色植物,加大歷史名園代表性景觀植物培植力度。同時將公園中的一些建築空間改造或重新裝修裝飾,植入咖啡茶點、閱覽、手工製作等功能,增加遊客的文化體驗。「我們的公園文創涉及文化用品、日用品、食品等13個品類 5400種。」她說,公園配套服務設施,如廁所、牌示、路椅、果皮箱等形式、體量、色彩、功能等不僅需要與時俱進,也要與歷史名園的整體氛圍相協調。

張亞紅說,公園是城市開發建設範圍內最接近自然的場所,要為人們提供感受文化之美、體驗自然之趣的空間和配套服務,讓更多的人到公園去,體驗快樂、釋放壓力、激發活力。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張磊 校對 劉越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探訪福建上杭李氏大宗祠:部分坍塌 正加快搶險和維修 - 天天要聞

探訪福建上杭李氏大宗祠:部分坍塌 正加快搶險和維修

6月16日6時至17日6時,福建省龍岩市上杭縣稔田鎮遇持續性特大暴雨,24小時降雨量突破歷史極值。6月17日凌晨2點40分,有著「客家第一祠」之稱的李氏大宗祠東西兩側兩列橫屋坍塌,受損建築面積約1000平方米,主座無重大損毀,無人員傷亡。圖為6月20日,相關部門和文物專家陸續前往李氏大宗祠查看坍塌情況。中新社記者 張金川...
雲南保山市長陳銳因病逝世  簡歷從官網撤下 - 天天要聞

雲南保山市長陳銳因病逝世 簡歷從官網撤下

大皖新聞訊 6月20日,一則雲南保山市委副書記、市長陳銳已於日前離世的消息引發了關注。大皖新聞記者就此諮詢了保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工作人員證實,消息屬實,並稱陳銳系因病逝世。陳銳的簡歷已從官網撤下6月20日下午,大皖新聞記者注意到,陳銳的簡歷已從保山市人民政府官網撤下,而在該官網搜索關鍵詞「陳銳」,顯示的...
兩尊明代金佛差點流失海外 北京一拍賣行員工因走私文物及多件觀賞石獲刑 - 天天要聞

兩尊明代金佛差點流失海外 北京一拍賣行員工因走私文物及多件觀賞石獲刑

利用拍賣行員工身份,將貨主委託的拍賣品低價僱人夾帶運輸進出境,6月20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四中院獲悉,近日,北京一名拍賣行員工因走私多件拍品獲刑。值得注意的是,該名員工走私的拍品中,有兩尊明代金佛,該案也是北京首例以走私文物罪判決並成功從我國香港地區追迴文物的案件,有力打擊了走私犯罪,保護了國家文...
賴清德叫囂「拒統」,稱首戰即終戰是投降論述 - 天天要聞

賴清德叫囂「拒統」,稱首戰即終戰是投降論述

在意識到自己的「520」演說引起了兩岸巨大震動之後,「台獨」頭子賴清德就開始想盡辦法撇清自己的責任。但這些表面功夫只能用來糊弄不熟悉中文表達的西方媒體,當賴清德面對島內民眾時,露出的則是另外一幅嘴臉....
看大決戰三部曲,談談多線作戰的規律 - 天天要聞

看大決戰三部曲,談談多線作戰的規律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從許多角度來談,比如組織度、政治、經濟等。但戰爭畢竟是戰爭,戰爭雖然是政治的繼續,但政治鬥爭一旦轉變為軍事鬥爭,就必然要遵循軍事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