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婁敬:去關中服役的路上為劉邦獻上良策,穩固漢朝江山400年

2024年05月15日21:15:06 歷史 1401

公元前202年,劉邦終於擊敗了西楚霸王項羽,成為楚漢戰爭的最終勝利者。同年,劉邦在山東定陶舉行了登基大典,定國號為「漢」。

國都選在哪裡呢?經過慎重思考後,劉邦決定定都洛陽。因為他的手下大多是楚人,家鄉離洛陽更近,而秦都咸陽則被項羽一把火燒了個精光,重建需要花血本。

但就在劉邦帶兵來到洛陽安排建都事宜時,一個不知名的小人物的獻策,直接改變了劉邦的決定。這個小人物,便是婁敬

草根婁敬:去關中服役的路上為劉邦獻上良策,穩固漢朝江山400年 - 天天要聞

1.

婁敬來自齊國,是一名普通的戍卒,卻經常和周圍的士兵談論朝代更替、國家大政等事宜。

士兵們覺得婁敬這個人腦子不太正常,諷刺他:「你一個無名小卒懂這麼多,有什麼用呢?都不知道下頓能不能吃上飯!」

婁敬卻不以為然,依然費盡心思了解和分析天下大事。

公元前202年,劉邦登基稱帝,而婁敬也服從朝廷的徵調前往隴西戍邊。

路過洛陽時,婁敬聽說了劉邦打算定都洛陽的事,出於「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他費盡心思找到老鄉虞將軍,請求其安排自己和劉邦見一面。

虞將軍見婁敬衣著寒酸,覺得這樣見君顯得不敬,便拿了一身體面一些的衣服讓他換上。婁敬卻毫不猶豫地拒絕道:「我穿著絲綢衣服來,就穿著絲綢衣服去拜見,穿著粗布衣衫來,就穿著粗布衣衫去拜見,我是不會換衣服的。」

虞將軍無奈,只好隨他心意。

見到劉邦後,婁敬也沒有客套寒暄,直接開問:「陛下建都洛陽,是想要建一個和周朝一樣的國家嗎?」

劉邦回答:「沒錯。」

婁敬搖搖頭:「陛下取得天下和周朝是不同的。周朝的先祖積累德政善事十幾代,不是靠武力取得的天下。而陛下從沛縣起事,一路經歷血雨腥風才建立了大漢江山。各地藩王表面臣服,但是私底下也有謀反之心,定都洛陽,很難真正震懾到他們。」

劉邦看著衣著破破爛爛的婁敬,內心十分震撼,誰能想到呢,一介布衣竟有此等見識!

見劉邦沉默不語,婁敬繼續闡述:「秦地地勢險要,土地肥沃,控制了秦地,就等於掐住了天下人的咽喉啊!而定都洛陽,一旦有異族與中央王朝開戰,很容易陷入滅國險境!」

一席話說得劉邦連連點頭,他連忙找來張良商議,張良也十分認可婁敬的想法,於是劉邦決定放棄洛陽,定都長安

從此之後,長安,成為了西漢東漢乃至多個王朝首選的建都之地,而婁敬,也因為獻策有功被封為「奉春君」,進入了劉邦的謀臣隊伍。

草根婁敬:去關中服役的路上為劉邦獻上良策,穩固漢朝江山400年 - 天天要聞

2.

兩年後,因為韓王信叛漢投降了匈奴,劉邦決定御駕親征,壯大漢國威。當然,在親征之前,劉邦需要派人查一下匈奴的虛實。

萬萬沒想到,一向只知道騎馬射箭的匈奴人也耍起了陰謀,他們把能征善戰的士兵和馬匹都藏了起來,只留下一些年老體衰的士兵和瘦弱的牲畜在草地上活動。

劉邦了解到此情況後十分高興,認為匈奴根本不足為慮。婁敬見劉邦如此輕敵,馬上給出建議:「這不符合常理,兵不厭詐,匈奴人一定是故意暴露短處,好誘惑漢軍進入包圍圈。」

劉邦聽完大怒:「大軍出征在即,你竟敢在這裡擾亂軍心!」為了以儆效尤,劉邦直接命人將婁敬關進了大牢。

之後,劉邦帶著大軍浩浩蕩蕩地奔赴平城,卻不幸被匈奴圍在了白登山,吃了大虧。要不是謀士陳平的出謀劃策,冒死衝殺,劉邦或許將命喪白登山。

回到朝中後,劉邦對自己當初不聽婁敬的話,輕敵冒險的行為悔恨不已,馬上命人釋放婁敬,封為關內侯,給了他無上的榮譽。

當然,在重賞婁敬的同時,劉邦仍然忐忑難安:如何才能穩住匈奴人,不讓他們繼續給大漢添堵呢?

關鍵時刻,又是婁敬大膽獻策:「陛下剛剛打下江山,不宜再次發動戰爭勞民傷財。」

劉邦覺得窩囊:「這就是你的計謀嗎?要朕向匈奴人妥協,同他們和談?」

婁敬搖頭:「冒頓單于是兇殘之人,和談肯定是行不通的。」

劉邦十分無語:「不能打,又不能和談,你究竟是什麼意思?」

婁敬思慮片刻後獻策:「臣認為,可以採用和親的方式,把公主嫁給單于,這樣公主生下的孩子,也就是漢朝的外孫,他們繼承了王位,以後大概率就不會再與漢朝作對。」

劉邦認真想了想,覺得此計可行。雖然要犧牲公主的幸福,但眼下是非常時刻,只要能穩住單于,付出一些代價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把自己的親生女兒嫁到草原終究還是讓人難受的,劉邦最終的解決方法是,找了個宮女冒充公主,附上大量的金銀財寶作為陪嫁。

通過和親,漢朝與匈奴維持了幾十年的和平關係,漢朝得到了休養生息的機會,穩固了朝政,漢匈兩族也加強了彼此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

這一切,又是婁敬的功勞。

草根婁敬:去關中服役的路上為劉邦獻上良策,穩固漢朝江山400年 - 天天要聞

3.

除了以上的三條獻策,婁敬還建議劉邦遷移六國王族的後代以及著名的豪紳到關中來居住。這樣既增加了關中地區的人口數量,又增加了漢朝的經濟收入,還能避免地方豪強勢力過大,威脅漢室江山。

可以說,婁敬的計策,幾乎個個都是興國安邦的定國之策,關係重大。漢室江山能夠綿延400年,同聽從了婁敬的獻策密切相關。

縱觀婁敬的一生,他從一個無名小卒逆襲成為皇帝的謀士,堪稱草根逆襲的典範。

而他在實現階層逆襲後,依然竭盡全力為劉邦出謀劃策,從而讓剛剛成立的漢室江山迅速回歸穩定。這樣的貢獻,讓人無比欽佩。

婁敬的經歷啟發我們:位卑未敢忘憂國,無論出身高低,無論現下境況如何,都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大膽地提出合理化建議。

擁有擔當精神,安然於當下,不問成敗,不計得失,這一生才會更有價值和意義。

你怎麼看?歡迎留言。

草根婁敬:去關中服役的路上為劉邦獻上良策,穩固漢朝江山400年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解放戰爭中,華野名將死於三個農民之手,粟裕怒髮衝冠 - 天天要聞

解放戰爭中,華野名將死於三個農民之手,粟裕怒髮衝冠

1948年2月的一個寒夜,福建寧德大窩村的山路上,一根木棍猛然砸向一名中年男子的後腦。他踉蹌倒地,三名黑影撲上,棍棒如雨點般落下。這名倒在血泊中的男子,既非國民黨高官,也非日軍將領,而是華東野戰軍第一師政委、閩東革命領袖阮英平。
人民領袖|母親的愛 - 天天要聞

人民領袖|母親的愛

上世紀80年代初,習近平在河北正定縣工作時,就住在縣委大院的辦公室里。辦公室是老房子,有些潮濕,他常把褥子拿出來曬太陽。
有個濱州農民,曾登上天安門參加國慶觀禮! - 天天要聞

有個濱州農民,曾登上天安門參加國慶觀禮!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參加「母親節•母親河,接來老媽,順著黃河濱州「活動,頭一站是鄒平碼頭梯子壩。在那,我們發現:當地有個農民,曾登上天安門參加國慶觀禮!此人,叫馬振西,是個治黃模範。1952年,他被毛主席接見,受邀登上天安門。他是鄒平市碼頭
延安初印象,寶塔山遠眺,延安大禮堂和陝甘寧邊區政府舊址 - 天天要聞

延安初印象,寶塔山遠眺,延安大禮堂和陝甘寧邊區政府舊址

人文旅行達人/小眾秘境星探/徒步旅行家買了最早一班從西安到延安的動車,開啟紅色之旅。上次到西安站,已經是三十年前的事了,早上來到站前廣場,仍有些似曾相識的感覺。但車站內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在前廳兩側的一至二層,分別停放著東風4和復興號、以及前進蒸汽機車與和諧貨運電力機車,代表著我國鐵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