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緬懷時節,日本帶給我們苦難記憶的「731部隊」、「南京」等詞條,近日突然在美國的社交網路成為熱搜。
截至到昨天,「珍珠港」和其他二戰時期相關的內容,在X網站上都成了熱搜辭彙。
美國網民為何對亞洲抗日歷史突然來興趣了呢?還是由於日本人長期以來對待那段歷史,依舊是扭扭捏捏不想承認。
日本侵華歷史上美網熱搜
電影《奧本海默》直到3月底才登陸日本各院線,這部講述二戰和原子彈製造及投放的故事,日本人看了確實五味雜陳。
因為多年來對歷史的歪曲,甚至一些日本人在看完電影后認為,製造原子彈的奧本海默就是戰犯,美國對日本發動了大屠殺。
偏偏在這時候,不嫌事大的美國媒體,刻意去採訪了一位在美教學的日本人,讓其發表電影在日本上映的看法。
接受採訪的日本學者
這位學者竟然也表示,電影強調了原子彈的投放,其實這是一種「戰爭罪行」。
此話一出,美國的網民立刻進行了反駁,並且很快發現媒體採訪的學者,她主要研究的是性別問題,並不是專業的歷史學者。
爭議越來越大,美國網民也意識到,明明日本才是發動戰爭的一方,如今他們還覺得「委屈」,甚至「倒打一耙」。
於是,有網民就開始查找抗日史,這段歷史在網上有著海量的資料,很快就有人看到了「731部隊」相關的文字資料和紀錄片。
一時間,大量內容開始在X網站上被網民轉發,慘無人道的日軍用中國、朝鮮以及其他國家百姓和戰俘做生化實驗的圖片,給當代的美國網民帶來了極大的衝擊。
就這樣,「731部隊」率先成了熱搜辭彙。不少美國網民發言指責日本,他們給世界製造了苦難帶來了恐懼,所以被扔原子彈是咎由自取,就是活該。
與此同時,隨著不少美國網民看了更多的歷史資料,與南京大屠殺和偷襲珍珠港相關的辭彙,也登上了X網站的熱搜榜。
日本人怎麼都沒想到,一部講述原子彈的電影,讓美國的網民重溫了一遍抗日史。
可話又說回來,從美國網民的情緒來看,不少人對那段歷史其實是充滿了陌生感的。
一方面,這是因為在二戰時,美國本土幾乎沒有遭受日本攻擊,所以大量美國人沒有被侵佔的痛苦記憶。
另一方面,出於地緣政治和自身利益的考慮,二戰後美國迅速把日本接納為盟友,這在客觀上也抹除了很大一部分日本發動戰爭的罪責。
甚至於日本國內長期以來的軍國主義復活苗頭,也是藉助於這種有利因素而不斷滋生的。
但不管怎麼樣,美國在當年和我國一樣,也遭受了日本的戰爭侵略,那段歷史無論如何都不應該被隨隨便便遺忘。
美國網民在查閱歷史資料時,率先被731部隊的恐怖實驗所震驚,那下面就先來簡略回顧一下,這支惡魔部隊的創立始末。
731罪惡的開始
由於日本當年研究生化武器是秘密進行的,所以與731部隊相關的消息,都是在戰後才大量披露出來的。
而且戰敗之後的日本銷毀了該部隊的檔案資料,致使很多罪惡的事實被永遠掩蓋,甚至就連該部隊成立的確切時間,多年來的考證都很困難。
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國內外研究731部隊的學術專著很多。關於其成立的時間,截止到目前有1932年、1933年、1936年三種觀點。
支持1932年創立的學者認為,當年恰逢偽滿洲國成立,石井四郎在東京的陸軍軍醫學院又成立防疫研究室。
這期間,石井四郎等人又在哈爾濱的五常縣設立了防疫班,代號為東鄉部隊。這支部隊在當時就展開了細菌戰的研究,由於領導者為石井四郎,又稱為石井部隊,這便是731部隊的前身。
此外,英國的學者彼得·威廉斯和美國的謝爾頓·哈里斯,在各自的著作中都提到,石井四郎是在1932年秘密來到哈爾濱,並成立了細菌研究室。
國內學者佟仲宇在著作中也認為是1932年創立的。根據一些調查資料,五常縣當年春天就來了兩卡車日本兵,這些日本兵以及隨後來的更多的關東軍,有一位名叫仲馬的中尉率領。
他們在五常縣的背蔭河圈佔了一片土地,然後就開始了施工建造,當地的老百姓隨後將這片建築稱為仲馬城。
第二種觀點認為是1933年成立。支持該觀點的郭成周等學者在著作中提及,日本先是在1931年侵佔了東北,隨後在1933年,石井四郎在五常縣設立了細菌戰劑工廠、人體試驗室等機構。
這支部隊的大本營則設立在哈爾濱,具體位置在南崗區的文廟街和宣化街一帶。
最後一種觀點認為該部隊成立於1936年,主要根據有日本天皇下令成立的命令,以及戰後石井四郎等人的供詞。石井四郎的供詞記錄顯示,他是從1936年開始擔任這一部隊的負責人的。
除此之外,在一張731部隊高級軍官的合照中,曾寫有是為紀念該部隊創立第8年而留念。
一些歷史學者根據上面日期記載推算出,731部隊正式創立的時間,應該是1936年6月25日。
雖然具體創立的時間存在爭議,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支由石井四郎領導的部隊,哪怕在沒有得到日本高層正式的授意之前,就已經在活動了。
畢竟,日本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在二戰前後往往不會把他們的天皇乃至政府放在眼裡。這些中低級軍官經常會先斬後奏做出一些事實,而後再脅迫日本高層轉變態度。
從侵略我國再到偷襲珍珠港,日本整個國家就是這樣一步步掉進深淵裡的。
一群瘋子把日本帶進了溝里
成立731部隊研究細菌戰,是日本軍隊為了侵略而採取的具體措施。而從整體上看日本二戰期間的國策,本質上就是被一群瘋子挾持了。
日本全面侵華之前,國內曾發生過一場二二六事件。幾個中低級軍官刺殺了首相以及內閣大臣。
他們的訴求很簡單,把軟弱的政客殺掉殺光,換成強硬的上台,然後就能發動全面的侵華戰爭。
二二六事件中的士兵和軍官
這種公然犯上的舉動在日本被稱為「下克上」,日本文化里長期以來一直渲染和美化這種舉動。
彼時的日本,從上至下都推崇侵略,但他們的本質分歧在於,一部分人認為對外的擴張應循序漸進,而狂熱的軍人則認為應該儘快擴張。
比如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我國東北,日本高層認為應該先把這塊到嘴的肥肉消化掉,然後再圖謀中國的其他地方。
但軍隊,尤其是那些在前線實際指揮的軍官不這麼認為。在隨後蠶食我國華北的舉動中,日本軍官背離了其文官內閣的政策。
從1932年到1937年全面侵華之前,這些位於前線的軍官,不管不顧私下裡在我國製造一系列事端和陰謀。某種意義上說,日本的高層反倒成為被牽著鼻子的傀儡。
1937年全面侵華開始後,日本的政策和實際行動更是顯得很擰巴,開戰之後,我國和日本居然持續好幾年沒有相互宣戰。
但是在另一方面,軍方又向其政府乃至天皇保證,他們只需三個月就能徹底解決「中國問題」。就這樣,嘴上口口聲聲說要和平,可實際的侵略行徑卻越來越大。
至於後來日本去「招惹」美國,導致戰爭徹底擴大,更是這群瘋子的咎由自取。
主動找抽型的瘋子
先期侵略我國時,由於本質上沒有觸及到西方人的利益,所以像美國這些西方國家,都還跟日本保持著正常的來往。
轉變發生在法國戰敗後,日本急不可耐想接手法國在東南亞的殖民地。這一做法直接觸動了西方的根本利益,英美等國隨即對日本實施禁運措施。
期間,日本曾試圖跟美國進行談判,系統解決兩國的關係。羅斯福口頭上曾回應,可以在阿拉斯加的朱諾或者其他美國城市,與日本首相舉行會談。
但是在接下來的過程中,日本卻秀了一把騷操作。時任外交主管松岡洋右,在回應日美談判的細節問題上,故意製造障礙和「摻沙子」。
松岡洋右雖然在戰爭擴大前被撤換,但他是一系列侵略的始作俑者
以至於美方當時負責此事的外交官員曾說,松岡洋右就是個徹頭徹尾的瘋子。實際從松岡洋右本人的角度看,他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侵略派,怎麼可能會在戰爭已經無法收場的情況下,把吃到嘴裡的肉再吐出來呢。
就這樣,日美關係不可避免走向破裂,日本更是先下手為強偷襲了珍珠港。
彼時,原本在美負責談判事宜的一名官員被召回日本,而後又被派駐到日本已侵佔了的東南亞某地工作。
這位官員不支持跟美國開戰,因為他在美國呆過許久,知道日本沒有美國的潛力大。
在去東南亞赴任離開東京時,他曾跟送行的朋友說,希望下次回來的時候,東京不是滿目瘡痍的。
這位官員後來有沒有死在戰場不得而知,但他的話卻是一語成讖。僅僅過了三年多,東京在美軍飛機的轟炸下變成一片廢墟,廣島和長崎更是挨了兩顆原子彈。
被夷為平地的廣島
日本人求錘得錘,通過不斷的侵略,終於得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結果。
所以說,當代日本人看場電影就破防,實際上是根本不了解自己的上代人有多瘋狂。
戰爭進行到後期,日本明知失敗,卻更瘋狂的採取自殺式攻擊
結語
戰爭是由侵略者發動的,而侵略者又是由普遍支持他們的民眾構成的。二戰期間,日本全國上下都瀰漫著一股狂熱而躁動的情緒。
他們都支持對外侵略,只不過在節奏上存在分歧。最終,那批更瘋狂的人佔據上風,並通過自己的瘋狂,成為了戰場上炮灰。
被轟炸後的東京
所以說,這段歷史絕對不能被遺忘,它不但會讓我國以及其他被日本侵略的國家始終警醒,而且也能不斷提醒當代的日本人,發動侵略的下場,就是萬劫不復。
參考資料:
《「731部隊」「南京」詞條在美國突然火了,居然是因為……》 環球時報 2024年4月2日
《哈爾濱學者確認731部隊成立時間為1936年6月25日》 中國新聞網 2013年8月13日
《二二六事件80周年︱日本少壯派「愛國賊」如何清君側》 澎湃新聞 2016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