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活著,到底為了什麼?

2024年03月04日11:15:04 歷史 1610


蘇軾:活著,到底為了什麼? - 天天要聞

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給大家講一段蘇軾的經歷。


公元1101年,被貶海南的蘇軾,因遇大赦而獲准北歸。


那個時候,他的生命已經快走到盡頭。


當他路過金山寺時,突然心生感慨,提筆寫下了他這一生的註腳: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經歷了無數大風大浪的蘇軾,已然看淡了生死,也看透了人生的真諦。


他甚至覺得,那些曾讓他遭受了無數苦難的地方,恰恰也是他的成長之地。


人活於世,生命中絕大部分的風景,其實都在行經的途中。


那些歡笑、眼淚、挫折,甚至痛苦,都是你這一生不可多得的非凡體驗。


有句話說得好:凡是經歷,皆是成長。


你淋過的風和雨,扛過的苦與難,都將是生命里最好的安排。


正是它們的存在,才能讓你的人生真正變得圓滿。



一、在離別中,學會隨緣


離別,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許多次別離。


它的出現,會給人帶去很多傷痛。


就連生來樂天的蘇軾,在經歷離別時,也曾數次掉過眼淚。


公元1061年,蘇軾被任命為鳳翔判官,而蘇轍則選擇留在京中奉養父親。


這意味著,兩人要面臨人生中第一次分別。


你可能無法想像,從小一塊長大,同吃同睡,一同參加考試,一同考中進士的親兄弟,離別之時,會有多麼傷感。


蘇軾和蘇轍兩人在分別時,都是哭得不能自已,涕淚橫流。


才剛分開沒多久,蘇軾馬上就給蘇轍寫信:


亦知人生要有別,但恐歲月去飄忽。


蘇軾說,我知道離別是人生的常態,不應太傷感。可我就是怕時光走得太快,我們此後再無機會重聚。


後來,隨著不斷地經歷聚散離合,不斷與人揮手告別,蘇軾才逐漸變得堅強,心境也變得更加成熟。


直到幾十年後,同樣是與蘇轍分別,蘇軾已然有了截然不同的心境。


公元1097年,62歲的蘇軾因被迫害,被貶到了孤懸海外的小島——儋州。


蘇轍擔心此後再也見不到哥哥,特意趕在蘇軾赴島前見了一面。


看著風塵僕僕的弟弟,蘇軾有些心疼,趕緊找了一家店,招呼蘇轍吃面。


可蘇轍想到這可能是兩人的訣別,愁得食不下咽。


蘇軾卻大口大口地吃完了,還勸慰蘇轍,聚也好,散也罷,凡事都要想開些。


世上的人和事,來去都有它的時間。


哪怕是父母兄弟,孩子伴侶,也逃不過最終別離的宿命。


所以蘇軾在經歷人生諸多離合後,曾感慨: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在這趟人生的旅途里,你我都不過是趕路的行人罷了。


緣起時,你遇見我,我遇見你;緣散時,你轉身告別,我揮手相送。


從此,各歷各的悲歡,各有各的前程。


因此,何必為了一段感情的離別而痛苦不已。


人生本無常,活著本身就是為了體驗這些相聚別離。


珍惜相遇,淡看別離,那才是人生旅途的意義。


蘇軾:活著,到底為了什麼? - 天天要聞



二、在傷害中,學會自愈


有人說,人生就是一場不斷中箭的過程。


活到最後,沒有一個人不是千瘡百孔。


不同的是,有人受了傷以後,始終不忘痛苦,反覆自揭傷疤,使自己的傷口常常如新;


有人雖遍體鱗傷,卻能一邊受傷,一邊自愈,讓傷口長成了自己身上最強壯的地方。


蘇軾顯然就是後者。


他這一生,遇到的陰險小人,遭遇的明槍暗箭,實在是太多了。


他心繫百姓,說某些新法對百姓有害,就有人說他故意跟朝廷對著干;


他送父親的棺槨回老家安葬,也有人污衊他在回鄉途中販賣私鹽;


他平日里寫寫詩文,有人就把它們搜羅起來,逐字逐句地挑毛病,最後治了他個誹謗朝廷的罪;


他在窮山惡水之地說荔枝好吃,還是有人說他不知檢點,因此將他貶到了更偏遠的地方。


無故遭受了這麼多的攻擊和傷害,蘇軾心裡恨過嗎?


必然是恨過的。


不然,蘇軾不會寫下: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但後來隨著不斷地經歷,不斷地成長,蘇軾逐漸發現,從前的種種其實也只是一種經歷。


受過的傷,就讓它痊癒;恨過的人,就選擇原諒。


自己過好當下的日子,比什麼都重要。


所以哪怕蘇軾因為章惇的原因,在耳順之年被貶到荒島海南,受盡了苦楚,他也仍是樂觀地面對。


後來新帝即位,兩人境遇輪轉,章惇被貶,蘇軾得令北上。


蘇軾也沒有趁此報復章惇,還主動寫信給章惇兒子,叮囑他好好照顧自己的父親。


記得網上流行過這樣一句話:時間能治癒的,是自渡的人。


到了一定年紀,經歷了一些事情,我們也越來越明白一個道理:


真正治癒你的,從來都不是時間,而是你心裡的那份釋懷和格局。


只要你的內心足夠強大,世界的風雨便再難影響到你。


往後餘生,不要害怕受傷,大膽地去經歷,去接受,去遇見。


活著的意義,就是讓你在這些經歷中學會自愈,學會釋懷。


當你經歷足夠多,你放不下的人和事,你忘不了的傷和痛,歲月終將會教會你釋懷。


蘇軾:活著,到底為了什麼? - 天天要聞



三、在無常中,懂得接受


《牡丹亭》里寫道:風無定,人無常。


人生總是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前一刻可能還處在人生巔峰,下一刻你也許就跌進了谷底;


上一秒你還在欣喜美滿團圓,下一秒可能就是生死別離。


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


但你若問我,如何應對人生的無常?


有一句話,我想,有一句話就是最好的答案:


見過最好的,且不以物喜;知曉最壞的,且不以己悲。


蘇軾的一生起伏不定,起時似飛龍在天,落時如蛟龍失水。


他得勢時,有人誇他是不世出的天才,有人為了得到他的一篇文章欣喜不已,就連皇帝也想培養他當宰相。


他落魄時,親朋好友都對他避之唯恐不及,路過的流浪漢也敢對他罵罵咧咧。


面對如此大的境遇落差,蘇軾沒有過度自苦,而是慢慢學會了接納。


被貶黃州,他就甘於脫下文人的長衫,結廬種地,將清貧的日子過出了滋味;


被貶惠州,他又挖草藥,釀美酒,用幾顆荔枝就治癒了生活里的苦;


到了最偏遠的海南,食無肉,居無室,他還是能隨遇而安,在那裡生活了好幾年。


蘇軾曾說: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人生的無常都是註定的,而你我活著的意義,就要學會在這些世事中經歷、懂得。


遭遇生活的巨浪,你越是掙扎,越是反抗,就越容易被漩渦裹挾,打入海底。


可你若懂得順勢浮沉,以平常心應對無常事,反而能找到人生的出路。


有句話說,生命中最強大的力量,不是對抗,而是接受。


在無常中,接受命運的高潮低谷,你我也能駕駛一葉扁舟,駛過人生的萬千激流。



在《赤壁賦》中,有人曾問蘇軾:


昔日曹操那麼厲害,稱得上是一世之雄,如今也已灰飛煙滅。


你我普通人,活在世上又有什麼意義呢?


蘇軾接下來的一席話,足可以照亮千古。


他說: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

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變者而觀之,

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而又何羨乎!


人生短暫得如同一瞬,所擁有的也終究會失去,這樣看來人的一生似乎並不值得。


可從宏觀角度看,萬事萬物都有永恆的一面,每個瞬間對個人都有不同的意義。


活著的每一天,經歷的每一件事,都會讓人生變得更有價值。


一步一修行,一歲一成長。


成長路上的所有際遇,以及那些不可替代的生命體驗,終會塑造你,完整你。


而這,就是你此生最大的意義。


來源:微信公眾號「每晚一卷書」

作者:每晚CC

編輯:伍希城

【聲明:本號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賬號,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五萬孫劉聯軍如何燒穿八十萬曹軍? - 天天要聞

五萬孫劉聯軍如何燒穿八十萬曹軍?

公元 208 年冬,長江赤壁的江面上飄著細雪。周瑜站在樓船甲板上,望著西岸曹軍連綿百里的營寨,手中的令旗被江風吹得獵獵作響。 曹操號稱八十萬大軍已陳兵江北,而孫劉聯軍僅有五萬,且內部主戰主和之聲吵得他太陽穴突突直跳。更讓他心驚的是,曹軍戰船
免費≠公平?原神聖遺物為何評價兩極分化? - 天天要聞

免費≠公平?原神聖遺物為何評價兩極分化?

——為何「歐皇1天畢業」,「非酋300天坐牢」卻0提升?貪生怕死角鬥士,一往無前少女心大家好,我是拾柒。一、聖遺物系統的「雙刃劍」本質1. 表面公平:免費獲取機制「聖遺物可以免費獲取的機制,這能讓平民玩家也有機會獲得極品詞條的聖遺物。從一定程度來說,聖遺物系統相較而言會非常的公平。」零氪玩家可通過日常體力獲...
殘暴,屠出歷史紀錄!熟悉的威震天爆走拿下搶7!快船慘遭淘汰! - 天天要聞

殘暴,屠出歷史紀錄!熟悉的威震天爆走拿下搶7!快船慘遭淘汰!

掘船搶七大戰一觸即發,快船相比此前做了首發五虎的變陣:哈登+鮑威爾+小卡+小瓊斯+阿祖,即將小瓊斯頂替了鄧恩,提高了鋒線上的深度。掘金則五虎未變:穆雷+布勞恩+小波特+戈登+約老師。開場後快船的變陣就立竿見影,小瓊斯火力全開內外開花——擋拆下順攻框、接球下快攻自投自搶以及底角三分一箭穿心,幫助快船搶佔先機。...
援助蓋亞那30餘年 中國醫療隊隊服成「中國名片」 - 天天要聞

援助蓋亞那30餘年 中國醫療隊隊服成「中國名片」

在萬里之外的南美洲國家蓋亞那,自1993年起,一批又一批的中國援外醫療隊的醫生,用堅守和奉獻精神,為當地患者帶來健康與希望,也推動了蓋亞那診療技術的發展。前不久,65歲的眼疾患者奇尼安到喬治敦公立醫院找黃曉波醫生複診。他患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繼發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經過及時手術,他的眼睛已恢復了視力。喬治敦...
山河印記·尋訪抗戰足跡丨「響木」清脆 抗聯密營里的「密電波」 - 天天要聞

山河印記·尋訪抗戰足跡丨「響木」清脆 抗聯密營里的「密電波」

篤篤篤……「啄木鳥」發出的悅耳聲音回蕩在林間,然而在80多年前,這個聲音卻是東北抗日聯軍預警及聯絡的「密電波」。搖動「響木」會發出類似啄木鳥啄木頭的聲音,抗聯戰士利用「響木」發出的不同聲音可表達多種意思,其在抗聯部隊隱蔽傳遞消息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據介紹,80多年前,楊靖宇率領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