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陝西大叔的生意「紅火」了關中平原,因為他確信這一條|回鄉見聞

2024年02月28日11:41:52 歷史 9528

這位陝西大叔的生意「紅火」了關中平原,因為他確信這一條|回鄉見聞 - 天天要聞

「程師傅,我家孫子今年完燈,來一對大燈!」「早上拿的三箱燈籠賣完了,老程,我再要兩箱!」……大年三十中午,程海鵬依然業務繁忙,不是招呼村裡鄉黨,就是忙著電話接單。

在陝西渭南,做純手工植絨燈籠的只有程海鵬一家。去到高新區姚家村,都不用打聽,門口掛著一排大紅燈籠的就是他家。門樓上,四個絨布燈籠個個直徑一米八,老遠看紅彤彤一片。拐進門裡,在50米長、10米寬的大院里,掛著和擺著各種尺寸的紅燈籠。

在關中平原,燈籠是春節的重要文化元素之一,每逢春節,家家戶戶掛燈籠必不可少,寓意闔家團圓、新年安康。「按照習俗,年前就要把燈籠掛上,正月十五過後才會取下來,就是圖個吉祥喜慶,紅紅火火。」程海鵬一邊數著燈籠,一邊回頭笑著說。

雖然傳統燈籠年味十足,但近些年來,年貨市場上各種新式電子燈籠「走俏」,加上勞動成本的增加,很多原先堅持製作手工燈籠的手藝人都轉了行。程海鵬2019年才接觸傳統手工植絨燈籠,卻認準了這門生意,疫情幾年,銷路不僅沒有萎縮,還越來越廣,在他的帶動下,村裡更多人加入這個「火紅的事業」。

巧手做燈籠,傳統民俗情

每年臘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燈籠從這時開始陸續售賣,一直到正月十五路邊都有攤位。程海鵬說:「每年元宵節一過,我們就開始準備做下一年的燈籠,整天都忙到後半夜,一干就又干到了臘月。」這也意味著,材料錢和手工費都要先墊付,年底才開始賺錢。

「手工燈籠一天只能做幾個,掙不了什麼大錢。」57歲的程海鵬伸出手,指甲和指縫裡都黑黑的,是長年和鐵絲打交道留下的痕迹。「做這生意心理壓力太大了,忙活一年,最後一個月才掙錢,又很累,所以當初家裡沒一個人支持他。」坐在一旁的女兒程佩忍不住插嘴。

程海鵬笑笑表示贊同,他自認是個愛「折騰」的人,搞過工程機械,也賣過飼料,年紀大了,想找個能在家做的活計,有朋友在河南的手工燈籠廠工作,他就動了心想去學學。但一提出要做燈籠,妻子、兒子、女兒都不支持,認為這一行沒有市場。只有女婿支持他,還說國家一直號召弘揚和繼承傳統文化,這兩年「國潮」文化也逐漸興起,手工燈籠肯定受歡迎。

「對咱農村家庭來說,做燈籠風險不大,今年賣不完明年還能再賣,而且時間自由,自己在家裡就能做。」程海鵬說,在自己和女婿的勸說下,家人終於點了頭。2019年,程海鵬只身前往河南學習了數十天。回來後,他置辦好材料在家做,不太有把握的時候或者有做得不精細的地方,就發視頻向師傅請教。

這位陝西大叔的生意「紅火」了關中平原,因為他確信這一條|回鄉見聞 - 天天要聞

程海鵬在家裡給燈籠纏鐵絲

程海鵬介紹,做手工燈籠,要經過大大小小十幾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講究、有技巧,就像蓋房子一樣,燈籠底座、骨架的尺寸皆需遵循比例,任何一個環節做不到位,都會影響燈籠的美觀。他正說著,有朋友拿來一個小燈籠,請他給上面加一個放蠟燭的鐵鉤,他拿過來一邊撐開一邊給記者比畫:「簡單來說,先要量尺寸裁好布,然後縫套,用鋼絲固定好架子,把燈籠骨架撐起來,再進行整形、貼裝飾和壓黃條,一個燈籠才算做好。」

從一到多,村裡的「紅火」事業

雖然工序說起來只是寥寥幾句,但真的上手操作卻非常煩瑣。「給燈籠壓黃條是最難的,我半年都做得不熟練,燈籠撐起來後,要把鋼絲之間的距離調整平均,如果手抖,黃條在白乳膠上就很容易跑歪或者斷掉。」2019年在家裡,程海鵬一個人搗鼓了半年,才做了5000個燈籠。結果年底遇上了疫情,只賣掉了三分之一。

雖然出師不利,但程海鵬還是堅持自己的選擇。「陝西娃都會唱『燈籠會,燈籠會,燈籠亮了長一歲;燈籠會,燈籠會,燈籠滅了回家睡』,燈籠是傳統,是過年永遠離不了的物件。」他通過發名片、談代銷的方式積極宣傳,加上第一批客戶都認可他的燈籠,不僅回購,還幫他介紹生意,慢慢打開了市場。

從1萬個、2萬個到6萬個,一年一年,訂單越來越多。程海鵬雇了12個工人來幫忙,說是工人,其實都是附近的村民,幾乎都在60歲左右,其中兩位身有殘疾的村民已經可以熟練地壓黃條了。對村民來說,在家門口折鐵絲、縫布料,一個月就能掙上千把塊錢,是筆不小的收入。

現在程海鵬做的燈籠花樣越來越多,共有直徑從40厘米到1.8米不等的10個尺寸,包括錦上添花、歡度佳節等16種圖案。記者採訪時,遇到了來他家串門的村民老田,他今年也準備來學做燈籠。「我們這些老人平時也沒事,來這裡幫忙做活,時間自由,技術過關後還能拿回家做,既方便又能多賺錢。」

說著話,程海鵬的手機又響了,是上午剛買走7000元燈籠的經銷商王站良。視頻那頭,他大著嗓子說早上的貨賣得差不多了,又要程海鵬再幫他送三箱去市場。目前,程海鵬有60多個客戶,除了渭南,還來自西安、咸陽、寶雞等地,渭南市範圍內他會免費送貨,出了渭南市則需要客戶上門來拉貨。正月夜,這些燈籠會在亮在各家的門首、院落里,點亮遼闊的關中平原。

2023年,程海鵬一共做了6萬多個燈籠,支出了6萬多元的工資。今年,他的目標是10萬個。問他是怎麼堅持把這件事做下來的?他伸出四個手指:「活做得細,人靠得住,服務到位,最重要的一點是,相信傳統文化永遠不會消失。」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聽到岳飛遇害,李清照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聽到岳飛遇害,李清照做了什麼?

紹興十一年,岳飛在一天之內被十二道金牌緊急召回至臨安。隨即解除兵權,任樞密副使。但這只是一個幌子,是個緩兵之計,不久就被誣陷謀反,下了大獄。一時間朝野大駭!韓世忠當面質問秦檜 :「你們誣告岳鵬舉謀反,究竟有何真憑實據?」秦檜奸笑一聲:「其事
統一後,台灣叫什麼名?台84歲老將王建煊給出答案 - 天天要聞

統一後,台灣叫什麼名?台84歲老將王建煊給出答案

兩岸關係一直是個敏感話題,尤其是「統一」這事兒一提起來,大家的耳朵都豎得老高。對此,台灣省84歲的前「監察院長」王建煊跳出來,拋出了一些關於統一後台灣叫啥名的看法,搞得網上網下議論紛紛。歷史咋回事兒?台灣跟中國大陸的關係,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
董小姐們最憎恨的人,是他 - 天天要聞

董小姐們最憎恨的人,是他

改革開放後,商鞅、秦國遭到了全方位的抹黑,好事者甚至發明了「秦制」這個概念。在他們看來,中國落後的根源就是商鞅,就是秦制。秦制反民主、反自由,所以導致了落後,商鞅罪大惡極,竟然還寫了個《商君書》,提出「馭民術」,教君主們怎麼進行愚民,簡直十
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百歲長壽老人往往有這些特點 - 天天要聞

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百歲長壽老人往往有這些特點

據法新社5月1日報道,世界上最長壽的人、巴西的伊娜·卡納巴羅·盧卡斯4月30日去世,享年116歲。美國老年醫學研究組織和「追求長壽」組織稱,現在世界上最長壽的人是115歲的英國薩里居民埃塞爾·卡特勒姆。「活到100歲,健康又長壽」,這是許多人嚮往的目標。長壽不僅取決於基因,更與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大量研究已...
曹縣莘冢集村 - 天天要聞

曹縣莘冢集村

宣統二年地圖莘冢集村位於曹縣城西北8.2公里處。聚落呈正方形,東西、南北長約500米。全村總面積約為1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3公頃,總人口6000餘人。屬青菏辦事處。莘冢集村有夏莘國莘仲君墓,明朝初年,名為伊尹耕莘太平寨。明朝中期成集,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