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士無雙
韓信,淮陰(今江蘇淮安)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最著名、最傑出的軍事家之一。
史載,韓信自幼孤貧,靠吃百家飯長大,飽受惡人欺辱、恥笑,卻從未被氣勢洶洶的不堪現實所擊倒,他熟讀兵書,且胸懷大志,堅信自己不是池中之物,一遇風雲必化龍。
後來,韓信得貴人蕭何舉薦,被劉邦拜為大將軍。韓信足智多謀,替劉邦東征西討,為西漢的建立立下赫赫戰功 。先後為齊王、楚王,後貶為有名無實的淮陰侯。因功高震主,遭到劉邦的猜忌,最後被呂后以「 謀反罪」 處死。
韓信是中國古代最傑出的軍事家,「謀戰 」派代表人物,被後世尊為「兵仙」,也有史家稱其為「戰神」。「王侯將相」集於韓信一身,回望卷帙浩繁的中國歷史,這也是極其罕見的殊勛。史家對他不吝讚美之詞——「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均是當時以及後世人們對他的崇高評價.
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
韓信諳熟兵法,,他頗為自信地說其用兵"多多益善",作為戰略、戰術大師的他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經典戰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臨晉設疑,夏陽偷渡,木罌渡軍,傳檄而定,背水為營,拔幟易幟,半渡擊之, 沈(沉)沙決水,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等等,數不勝數。
韓信的用兵之道,為歷代軍事家所推崇,其人其事,猶如一部軍事教科書。身為一代卓越的軍事大家,韓信被認為是繼孫武、白起之後,最為優秀的將帥之才,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用兵靈活,能因敵而變,是中國戰爭史上戰法最靈活的將領,由其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的井陘之戰、濰水之戰都是古代戰爭史上的傑作。
身為統帥 ,韓信居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率漢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王豹、破代、滅趙、降燕、定齊,直至在垓下決戰中團滅楚軍,逼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項羽自刎烏江。韓信戎馬半生,從無敗績,天下莫敢攖其鋒,同時,他還是一位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同整兵書,有「兵法三篇」留存後世。
井陘之戰前,趙國謀士李左車獻計被趙將陳余否定,卻正中韓信下懷
韓信指揮的經典戰事不勝枚舉,在此僅描述一下他的代表作——井陘之戰。漢三年(公元前204年) ,劉邦出兵伐趙。劉邦攻伐趙國用的是秦滅趙的舊套 ,可謂故技重施。漢軍兵分兩路,劉邦親率漢軍主力出河內(今河南焦作、濟源),韓信率偏師出井陘(太行穀道,太行八陘之第五陘)。韓信在這場大戰中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殲滅了成安君陳余所率領的趙軍,為徹底平定趙國立下了顯赫戰功。
戰前,韓信派人暗中打探,得知李左車的計策沒被成安君陳余採納,非常興奮。李左車是戰國名將李牧之孫,其人足智多謀,是趙國著名謀臣。他輔佐趙王歇,立過赫赫戰功,被封為廣武君。
井陘之戰前,李左車認為漢軍遠道而來 ,糧草匱乏 ,士卒飢疲,且井陘谷窄溝長,車馬不能並行,大軍施展不開,宜守不宜攻。只要嚴守不戰,可保萬無一失。時間一長,漢軍必不戰自潰。李左車便向趙國守將陳余陳述其利害,並自請帶兵3萬, 偷襲漢軍背後 , 焚劫其糧道,斷絕漢軍糧草 ,不出十日,則可擊潰漢軍 。趙將陳余聽後不以為然,拒絕採納其策,率軍出關應戰。
韓信背水結陣,大破趙軍, 擊斬趙帥陳余,生俘趙王歇
韓信打聽到李左車之計被陳余拒絕後,大膽率軍前來,在離井陘口約30里處安營紮寨,半夜時分,精選兩千驍騎,人人手持一面紅色旗幟 ,從小路卷旗銜枚疾進,悄悄潛至山坡上隱蔽埋伏起來,窺視趙軍動向,並再三告誡將士:趙軍見我軍出擊,必傾巢而出,你等就迅速乘機俯衝而下,搗入趙軍軍營,拔掉趙軍旗幟,插上漢軍紅旗 。同時,他讓副將張耳傳令全體將士:「今天打敗趙軍後設宴慶功,大將軍與諸君痛飲耳」!眾將士半信半疑,只好假意稱是。
韓信又召集麾下諸將商議分析認為,趙軍已經搶先佔據了有利地形,他們在還沒有見到我軍大將的帥旗之前,定會誤判我們遇到艱難險阻而退兵,決不肯輕易出軍主動攻打我軍的。於是韓信派1萬將士為前鋒,背靠泜水列好陣勢,即「背水結陣」之由來。
趙軍見漢軍擺出直進不退(只能前進沒有退路,類似後來曾國藩所云「扎死寨,打呆仗」)的絕陣,都譏笑不已,皆以為韓信不通兵法,遂有輕敵之意。
天色剛亮,韓信下令大張旗鼓,即亮出大將軍旗號和儀仗,並擂鼓助威,大軍公然進至井陘口。趙軍見漢軍傾巢而出,果然出營迎戰,雙方鏖戰良久,韓信佯裝不支,令漢軍丟旗棄鼓,卷甲而逃,假裝潰敗,一直退到前鋒在泜河邊構築的軍陣中。
趙軍以為得勢,果然大舉出營追逐「佯裝潰敗」的漢軍,將士們爭搶漢軍丟棄的旗鼓。韓信、張耳等退入河邊陣地後,令精銳從水上迎擊趙軍,漢軍人人捨命搏殺,拚死奮戰,趙軍無法將其打敗。這時,韓信派出偽裝隱蔽在 附近山頭的2000精銳騎兵,見趙軍傾巢出動追擊漢軍、爭奪戰利品、秩序混亂的時候,立即從埋伏處衝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入防守空虛 的趙軍營壘,拔掉趙軍旗幟,插上2000面紅色的漢軍軍旗。
趙軍在泜水邊久戰不勝,陳余見一時難以得勢,就想勒兵退回軍營 ,卻遙見大營中已改旗易幟——遍是漢軍紅旗,不由得大吃一驚,以為漢軍已經攻破大營,已經把督戰的趙王歇及其文武官員全都俘虜了,於是軍心搖動,陣勢大亂,將士們無心戀戰,陳余等將領亦無力約束,大軍遂四散而逃。
這時,漢軍趁機兩面夾擊,大破軍心渙散的趙軍,俘斬無數,旋即一鼓作氣追至泜水彼岸,混戰中擊殺成安君陳余,生擒趙王(趙)歇。
韓信懸賞千金捉拿李左車,並下令不許傷害她。不久,有軍士抓獲廣武君李左車,韓信親自上前替其鬆綁,並請他上座,自己拱手執弟子之禮。
「兵仙」名不虛傳
韓信背水結陣,大獲全勝,眾將前來道賀,有人好奇地問他:
「兵法雲,布陣應是『右背山林,左對水澤』,如今將軍卻背水結陣,還說破趙後會餐,當時我等不服,然而取勝了,這是何戰術」?《史記》
韓信說:「這其實也在兵法上,只是諸位沒留意罷了」 ——
「 兵法有雲,陷之死地而後生, 置之亡地而後存」......《史記》
他繼續解釋道,在敵軍佔據有利地勢,兵力又強於我軍的形勢下,不把將士們置於死地,使人人為保全自己而非死戰不可。如果給他們留有生路,就都逃命去了,怎麼還能用他們去奪取勝利呢?
諸將聽後,恍然大悟,都自嘆不如,更加佩服韓信先謀後動,用兵如神的指揮藝術了、
【配圖源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