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文丨博恩話史
編輯丨博恩話史
引言
在我國那段特殊時期,全國各行各業都遭受了極大的衝擊,甚至就連軍隊也不能幸免於難,彭老總、賀老總等名帥都蒙冤而終。
但有四位大軍區司令,無論是誰都不敢輕易動他們,甚至毛主席都親自發話:「這四個人只要動其中任何一個,就會引發全軍的動亂。」
這四位司令員分別是原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福州軍區司令員韓先楚、瀋陽軍區司令員陳錫聯以及濟南軍區司令員楊得志。
為何毛主席對他們有著如此高的評價?而且還親自發話誰都不能動他們中的任何一位呢?
和尚將軍許世友,毛主席最忠誠的戰士
許世友被稱為和尚將軍,這是因為他小時候曾前往少林寺學了8年武術,是一位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武林高手。
後來因為回家探親失手打死一位地主惡少,不得不逃離家鄉到吳佩孚的軍隊里當兵,但他對於軍閥內部欺壓百姓的作風非常不忿。
於是1926年他離開吳佩孚軍加入國民革命軍參加北伐,412事變後他對國民黨也失望透頂,當年9月加入共青團開始接觸共產主義,此後逐漸成長為一名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
1927年他回鄉參加了黃麻暴動,後來憑藉著驍勇善戰和赫赫戰功,成長為紅四方面軍中一位戰功赫赫的虎將。
許世友是一位性格直爽、愛恨分明的將軍,長征結束後他被分配到抗大學習,當時有同學在批判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張國燾的路線問題,同時惡意攻擊了他和其他紅四方面軍戰友。
過激的言語讓許世友非常不滿,打算離開延安返回四川打游擊,甚至也開始怨恨毛主席對紅四方面軍不公。
對於這樣一位真性情的虎將,毛主席非常願意和他交朋友的,因此主動約見許世友,毛主席說:「你不要背思想包袱,我和中央都相信你,你想回四川只是一時想不通。」
這些話打開了許世友將軍的心結,並且鐵下心這輩子都跟隨毛主席、保衛毛主席。
從此之後許世友對毛主席忠心耿耿,對於毛主席和黨中央下達的指令他從來都是不折不扣地執行,再加上打仗時英勇善戰,他的表現讓毛主席等人非常滿意。
1955年許世友被授予上將軍銜,之後毛主席又親自任命他為南京軍區司令員,主管南京軍區的軍務。
當時南京軍區的主要任務就是保護東南沿海城市的安全,於是許世友在很多關鍵地區布置高射炮陣地,造了一套陸海空綜合防禦體系,保障了東南沿海的安全。
但因為他那正直又火爆的脾氣得罪了不少人,因此特殊時期剛剛開始他就受到了不小的衝擊。
許世友甚至被氣的返回河南老家,毛主席得知消息後大怒,派身邊人將許世友請到北京。
聽完許世友的不滿和抱怨後,毛主席再度像三十多年前那樣耐心勸導他,並告誡他軍隊一定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
自此之後許世友對毛主席更加信任和崇拜,重回南京軍區的他再沒出過任何的問題和岔子,許世友也在毛主席的保護下安全地渡過了那段特殊時期[1]。
除了許世友上將外,旋風將軍韓先楚同樣是毛主席非常重視的虎將,甚至當初親自下令晉陞他為上將。
旋風將軍的赫赫威名
韓先楚同樣是一位老紅軍,他出自我國有名的將軍縣湖北紅安縣,雖然1930年才正式參加紅軍,但很快就憑藉著英勇善戰成為我軍的一員虎將。
韓先楚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他的膽子大,1936年5月紅軍決定西征甘肅和寧夏,時任紅87師師長的他,在行軍到定邊縣時遇到了寧夏軍閥馬鴻逵一個騎兵營。
韓先楚經過深思熟慮決定打下定邊縣,順便擴充自己的騎兵營,但此時彭老總來電:「棄定邊於不顧,繼續繞道前行。」
可韓先楚卻對自己的實力非常自信,將彭總的命令拋之腦後,經過周密部署後一戰攻克定邊縣城,戰後彭老總還專門發電恭喜他[2]。
韓先楚「旋風將軍」的威名則是在解放戰爭中打出來的,1946年10月新開嶺戰役中他巧用炮兵擊潰有著千里駒之稱的國民黨第25師,一戰得到了毛主席的讚賞。
之後他又指揮隊伍消滅了國民黨精銳廖耀湘軍團,活捉國民黨中將廖耀湘,在攻打錦州的戰役中他帶領三縱攻克錦州城外據點配水池,為解放錦州立下赫赫戰功。
遼瀋戰役後他帶隊一路從東北打到海南,並親自指揮海南島戰役,在抗美援朝爆發之前成功收復海南島。
因為他的赫赫戰功,1955年大授銜時本來被軍委定為中將的他,被毛主席破格提拔為上將,可鑒於他之前的赫赫戰功,毛主席特別指示:「韓有功,中晉上」。
1957年九月,他接替葉飛成為福州軍區司令員,毛主席之所以選擇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解放台灣做準備。
1958年毛主席為了打擊美國有意分裂台灣的行徑,因此讓福州軍區「炮擊金門」,而負責指揮的就是韓先楚上將。
韓先楚在福州軍區當了16年司令員,先後建設了多個雷達觀測站和空軍基地,將福建海防布置地密不透風,多次得到毛主席的表揚。
即便在那個特殊時期毛主席也對他關照有加,讓他兼任福建省委書記,這樣的保護足以見得毛主席對他的重視。
旋風將軍韓先楚善打硬仗,鐵將軍楊得志同樣不遑多讓,他也是一位從紅軍時期就深受毛主席關照的老紅軍。
鐵將軍楊得志,毛主席的護衛兵
楊得志參加紅軍的時間非常早,1928年1月,年僅17歲的他參加了朱德、陳毅領導的湘南起義,自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因為他出生於鐵匠世家,所以被很多人稱為「鐵將軍」,在跟隨朱老總上井岡山後,他還成為了毛主席的護衛兵,因為聰明機智得到毛主席的親自教導。
之後楊得志逐漸成長為一名驍勇善戰的猛將,在長征時期屢立戰功,1935年5月時任紅一團團長的楊得志,被上級下達了死命令:搶在敵人之前渡過大渡河。
楊得志親自帶隊一夜疾馳70公里,僅用一個小時就殲滅敵人駐守在渡口的兩個連,這次戰鬥中紅一團還繳獲了敵人一條運輸船,也是紅軍強渡大渡河唯一一條運輸船。
之後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楊得志同樣戰功赫赫,抗日戰爭時他參與指揮了平型關大捷,解放戰爭時期他指揮楊羅耿兵團在新保安戰役中全殲傅作義的王牌軍35軍。
後又在晉冀魯豫根據地奇襲八公橋,解放了大片敵占區。
而他最耀眼的戰績當屬抗美援朝戰爭時期,面對美軍瘋狂的炮火覆蓋,身為志願軍副司令員他總結冀中地道戰的經驗,向彭總提議構建「坑道工事防禦體系」。
彭總聽到他的建議後非常贊同,誇獎他:「這是一個創新,我就不信美國人能把地球炸穿。」
上甘嶺戰役時這些坑道防禦體系成為了我志願軍對抗美軍的強有力依仗,殲滅美軍25000多人,讓上甘嶺成了美國人的傷心嶺,也證明了他的戰術成果非常正確[3]。
後來彭總回國治療,他接替彭總成為志願軍司令員一直到抗美援朝戰爭結束,當他在1954年10月帶領志願軍回國時,受到了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1955年他憑藉著軍功和戰績被評為上將,並調任濟南軍區司令員。
當時濟南軍區的任務之一就是守護北京和中原,他敏銳的意識到未來戰爭將由高精尖武器主宰,因此特別重視對相關技術人員的培養。
毛主席對他的高瞻遠矚也非常認可,也對他也一直都非常關心,更是在那段特殊時期保護他免受衝擊。
這最後一位將軍則是一位和炮有緣的上將,甚至他的綽號就叫「小鋼炮」。
一生和炮結緣的小鋼炮,毛主席放心交給他兵權
陳錫聯將軍一直都有「小鋼炮」的外號,因為他從紅軍時期就非常重視炮兵的建設,而且他個人的性格和小鋼炮也非常相似,打起仗來不要命。
陳錫聯1929年參加紅軍,紅軍時期主要從事政工工作,可到了抗日戰爭時期他卻展現出了驚人的軍事才能。
1937年10月,他在未經請示的情況下帶兵奇襲陽明堡日軍機場,摧毀敵人24架飛機,打贏了129師出兵第一仗,連蔣介石都親自為他頒獎。
內戰爆發後,他被任命為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三縱隊司令,並指揮三縱打贏定陶之戰,得到毛主席的親自嘉獎[4]。
1950年毛主席親自點將讓他負責新中國的炮兵建設,他為了訓練炮兵,不僅花重金修建多個炮兵基地,全方位培養炮兵人才,更是四處購買先進火炮提升我軍戰鬥力。
1955年他憑藉著自己出色的表現被評為上將,1959年被調任為瀋陽軍區的司令員,中蘇關係惡化後,為了穩定東北邊防,他親自帶著秘書巡查完了東北8000多公里的邊防線。
因為對毛主席一直忠心耿耿而且工作能力出眾,所以從1968年開始他就被調往中央軍委工作,協助葉帥處理日常工作。
1976年2月2日,中央政治局特別發文,讓他在葉帥生病期間主持中央軍委的日常工作,由此可見他的能力之強和毛主席對他的信任。
結語
這四位司令員都有著赫赫戰功,而且各自負責的軍區都關係到國家的穩定和安全,如果有人要動他們的話,不僅僅是影響軍區的穩定,就連國家安全也可能受到威脅。
同時這些將軍都是毛主席非常喜歡和認可的人,從來都沒對他們有過任何的猜忌,也正是在毛主席和他們的共同努力下,才讓軍隊在那個特殊時期還保持著穩定,避免了更大損失。
[1] 「文革」時期毛澤東對許世友的特別關照;尹家民.《黨史博覽》,2009年.06期
[2] 韓先楚 從篾匠到上將;夏明星.《黨史天地》,2009年.01期
[3] 忠勇上將楊得志;石海.《新湘評論》,2011年.01期
[4] 毛澤東臨終前為何把軍權交給陳錫聯;宗禾.《蘭台內外》,2012年.04期
原創首發,嚴禁搬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