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時勢造英雄」,但我一直認為,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
如果把英雄比作優秀的表演藝術家,那麼時勢就是舞台,智慧就是演技,二者缺一不可。
千古興亡,大浪淘沙,英雄的誕生,乃是將卓越的智慧充分賦予時勢的結果。
在中國近代,大家一直都說「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新中國」,但實際上,大家都忽略了另一個偉大的天才,他就是周恩來。
在中國革命史上,毛主席和周恩來二人,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有人曾說,新中國「謀事在毛,成事在周」。毛主席也謙虛地說:「周恩來在大的國際活動方面,比我強,他善於處理各方面的關係,妥善解決問題。」
就連一向不大抬舉別人的著名學者梁漱溟也說:「周恩來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
作者只講一個故事,告訴你,為什麼說我們的周總理是一個天才。
1.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為了促使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錯誤政策,實行抗日救國。
張學良直接「關押」了蔣介石,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其實西安事變並沒有立即使內戰結束,反倒使西安和南京處於敵對狀態。再加上南京政府內部矛盾尖銳,何應欽直接鼓動兵伐西安,如果真是這樣,將會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此時在陝西保安,當陝北群眾得知這個消息後,更多的是歡快。
有人說:「趕緊把蔣介石這個消息送到陝北來!」還有人說:「應該先遊街,再槍斃!」
在前線作戰的劉伯承得知消息後,更是高興的快要跳起來:「老天開眼,沒想到他蔣介石也有這麼一天!」
由於事發突然,12月13日,毛主席召集大家緊急在辦公室召開了政治局會議,商量這件事如何看?如何處理?
會上,很多幹部和老百姓的情緒一樣,大多數人都表示「張學良,乾的很好。」「先把那個傢伙殺了再說。」「不殺蔣介石後患無窮!」
只有毛主席和周恩來在一邊默不作聲。
周恩來率先說道:「殺了他還不容易?一句話的事情!」
「可是,殺了他以後怎麼辦呢?全國局勢會如何?南京方面怎麼想?日本人會怎麼做?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將會如何?大家想一想!」
周恩來,全場鴉雀無聲。
周恩來繼續說:「我覺得這件事如果處理不好,日本極有可能在南京搞政變,繼續在臨潼地區增兵,這就加劇了日本和英美的矛盾,所以我覺得,我們現在不能和南京對立,要穩定黃埔系,推動他們贊成抗日。具體就是要爭取宋子文等人,孤立何應欽。」
周恩來的一番話,說到了所有共產黨的人心坎里,毛主席也拍手叫好。
為了爭取時間,毛主席派周恩來為首的中央代表團去西安協助張學良解決問題,並給張學良多次發電:「我黨周恩來擬去西安和你商量大事,請派飛機來西安接。」
16日清晨,灰暗的天空突然飄起來紛紛揚的雪花,大地一切白茫茫一片,毛主席披著一件灰色大衣,和周恩來走在雪地里,打算送周恩來上飛機。
多少年來,毛主席帶著紅軍披荊斬棘,好不容易走到陝北。他比任何人都恨蔣介石,但現在情況危急,必須為國家命運考慮,所以毛主席自然明白,西安事變如果處理不好,後果不堪設想。
他握著周恩來的手緊緊不想鬆開,二人冒著大雪走了很久,臨別時,毛主席深情地凝望著周恩來:「恩來,現在全世界,全中國都在看著西安,西安的情況很複雜啊,你的擔子很重。」
周恩來望了望這灰濛濛的天,沉沉地嘆了一口氣說:「主席,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這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你放心吧,我會堅持我黨的主張的。」
隨後,周恩來帶著一行人上了專機。
2.
周恩來到西安後,天已近黃昏,張學良不知道飛機具體落地時間,便沒有來迎接。周恩來沒有直接去張學良住處,而是讓劉鼎帶著他去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家裡。
他來這裡不是喝茶,也不是吃飯,而是拿起一把剪刀把自己留了多年的鬍鬚剪掉了。
此時,張學良的警衛也來請周恩來了。
張公館門前,張學良兀自踱步,看到周恩來後,趕緊迎上前。
「張將軍,你好,我代毛主席向你問好。」
張學良盯著一臉乾淨的周恩來嘆息說:「周先生,你的鬍鬚呢?」
「剪了。」
「都說你是美髯公,太可惜了。」
兩個人說著就朝著樓上走去,遠遠地,就聞到了陣陣香氣,那是張學良為周恩來安排的一桌好飯,雞鴨魚樣樣都有。
但周恩來一點吃飯的心思都沒有,他直接問張學良,現在你們打算把蔣介石怎麼辦?
張學良告訴周恩來,現在東北局和17路軍內部,看法非常不一致。
周恩來一聽,壞了。
他面臨的,不僅要說服張學良接受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問題,還要說服東北軍內部的問題,同時還要說服南京不要輕舉妄動,最後還要安撫宋美齡家族。
談話中,張學良的妻子趙一荻緩緩走來,周恩來定睛望去,感慨地說:「這是趙小姐吧,我們沒有見過面,倒是打過不少交道啊。」
原來張學良和共產黨的聯繫密電,一直以來都是趙一荻親手處理。
趙一荻美麗的睫毛動了動,笑著說:「漢卿天天盼你來呢。」
張學良擺了擺手,趙一荻馬上出去,把門鎖了起來。
張學良靠近周恩來,說:「周先生,我應該怎麼做?我實在是沒有辦法,委員長逼著我配合中央軍『圍剿』紅軍,我苦勸不行,只能出此下策。現在弄得我進也不是,退也不是。」
周恩來明確地說:「張將軍勢必已經知道了,南京方面都認為你是暴動,是謀反,甚至蘇聯方面還說你是親日派?甚至有人說你故意搞軍事陰謀?」
張學良咬著牙,猛地把身邊的茶杯摔在地上,狠狠地說:「我張學良為公而舉,絕非為私而動!上到天理,甚至國法,我張學良有什麼錯了?」
張學良此時才突然知道,他把事情想的太簡單了,他認為只要綁了蔣介石,逼他同意抗日就行了,沒想到牽扯的東西居然這麼多,他突然里外不是人了。
張學良趕緊對周恩來說:「周先生,我盼您來,就是想讓您給我出出主意。」
周恩來緩緩說道:「我們是朋友,我完全理解你。活捉蔣介石雖然是突然襲擊,但蔣介石的實力卻原封不動地保留在那裡,各方面的反應就像是暴風雨一樣,這種情況下要格外謹慎。如果可以說服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那自然是好。可是如果沒有說服,最後把蔣介石交給人民審判,甚至殺了,那就會給日本人造成進一步滅亡中國的便利條件,中國的前途更遙遠了!」
張學良猛地站起來,自責地說道:「那我張學良,豈不是成了歷史罪人?」
周恩來安撫張學良說:「所以,我們千萬不能讓後者發生,一定要力爭說服蔣介石,逼他走上聯合抗日的道路。」
聽到周恩來的話,張學良心中的一塊石頭終於落地了,他問周恩來,需要做什麼?周恩來告訴他,我接下來要做三件事,你只管配合我就好了。
張學良默默記在心裡。
3.
第一件事:說服東北軍將領
第二天上午,周恩來隻身來到楊虎城住處,直面楊虎城和其他將領。
周恩來告訴楊虎城,昨天和張學良談了很久,最後決定是必須說服蔣介石聯合抗日。
這讓楊虎城感到十分震驚。
中國共產黨和蔣介石有10年血海深仇,我們好不容易捉住蔣介石,共產黨居然不殺他。這完全在他的意料之外。
不過楊虎城還是對周恩來說了心裡話,他說:「我是個粗人,文化水平不高,多年來我一直追隨張副司令。對於蔣介石這個人,我想周先生是了解的,貴黨和他敵對,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和蔣介石也是可戰可和。但是如果輕易放了他,以他的為人,我和張副司令的處境,可想而知。」
這句話說到周恩來的心坎里去了,蔣介石心狠手辣,一旦「放虎歸山」,張學良極有可能性命不保。
楊虎城帶著懇求的語氣對周恩來說:「周先生,我只想說一句,如果要放他要說好條件。」
周恩來重重點點頭。
隨後,隻身來到東北局的軍官中,剛來就聽到這些軍官都在吵鬧,無非就一句話:不殺蔣介石後患無窮!
周恩來嚴肅地說道:「好啊,那就殺了!殺了還不容易!」
周恩來的為人無人不知,他的聲望在兩黨內也極高。
這句話讓所有人都住嘴了。
「我問你們,殺了他,南京會怎麼樣?日本人會怎樣?中國的前途怎麼樣?你們想過沒!」
周恩來欲揚先抑,沉沉地說道:「這次捉住蔣介石,不用於十月革命逮住科倫斯基,也不同滑鐵盧捉住拿破崙,前者是革命勝利,後者是軍事失敗!現在呢,你們捉了蔣介石,消滅了他的實力了嗎?沒有!所以,我們要愛國,要從國家民族角度考慮,不能計較私人恩怨。」
「你們既然說仇恨,我想問你們,誰有我們共產黨和蔣介石仇恨深,這十年來,他殺了多少共產黨?那是血海深仇,但我們以大局為重!」
說到這裡,所有軍官整齊地站起來,朝著周恩來敬了一個軍禮。
第二件事:說服宋美齡
恰巧此時,宋子文乘坐飛機來到了西安。作為蔣介石最親密的人物,顯然宋子文和宋美齡有備而來。
23日,周恩來和宋美齡兄妹會談。
剛坐下,宋美齡就一副不服的氣勢,對周恩來說:「委員長這次蒙難,貴黨怎麼看?」
周恩來也毫不客氣地說:「這完全是蔣介石自己逼出來的,張將軍忍無可忍,順應了全國人民的心愿罷了,你所謂的『蒙難』,只是你們的說辭。」
周恩來一句話,讓宋美齡十分生氣,宋美齡站起來說:「張學良明明就是劫持領袖,歷史上這種事情還少啊?」
周恩來皺著眉頭說:「歷史上所有叛亂,無非兩條,要麼金錢,要麼地位。你們說,張學良給你們要錢了?還是要官了?你們說是『叛亂』,簡直就是污衊,你們對歷史知識就是淺薄,愚昧!」
宋子文在一邊震驚不已,他一直聽說周恩來很好說話,怎麼今天居然如此氣勢凌人。
他趕緊打圓場說:「周先生,那是何應欽他們非要吵鬧,我們和他們不一樣。」
周恩來繼續說:「你和蔣夫人忙裡忙外,你說哪一條可以救出蔣先生?你們南京要想再打,我們不怕,我們已經奉陪十年,再奉陪十年又如何。」
周恩來一句話,讓宋美齡和宋子文尷尬無比,再也不敢說話了。
原來,周恩來這樣說話,就是為了說服宋子文和宋美齡,讓他去勸說蔣介石。
這次談話結束,宋子文心裡直冒冷汗,他對宋美齡說:「周恩來真是個天才,怪不得張學良楊虎城二位將軍對他如此崇敬。」
第三:面見蔣介石
當晚,周恩來在宋美齡的陪同下,去見了蔣介石。
周恩來來到蔣介石的卧室,蔣介石半躺在床上,伸了伸手,示意周恩來坐下。
周恩來說:「蔣校長,10年沒見了,別來無恙。」
蔣介石坐起來說:「恩來,你是我的部下,你應該聽我的話。」
周恩來說:「只要蔣校長同意一致抗日,不光我可以聽你的話,我們紅軍都可以聽你指揮。」
很顯然,周恩來從來沒有改變自己的立場。
蔣介石一句話不說,顯然不想同意。
周恩來又說:「蔣校長,我實話告訴你,在陝北,經常有人半夜敲毛澤東先生的門。」
蔣介石放下手頭的書,想聽八卦了,笑著說:「幹什麼?」
「大家都要求殺了你。」
周恩來一邊說,一邊做了個殺頭的手勢。
蔣介石臉色煞白,愣住了。
周恩來繼續說:「可是,毛先生不贊成,你理解毛先生苦衷嗎?這次來,毛先生讓我捎話給你,希望你可以認清當前形勢,在中國,誰要是堅持反革命內戰,逆歷史潮流而動,只會加速自己的滅亡。所以希望我們化干戈為玉帛,把今天作為新起點。」
蔣介石趕緊說:「很好,很好,今後只要我蔣介石在一天,就保證中國不發生內戰。」
當然,蔣介石說的是空話。
就這樣,在充滿驚濤駭浪的環境里,周恩來臨危不亂,力挽狂瀾,最後妥善處理了西安事變。
不過這件事後,周恩來曾苦勸張學良,但張學良為表達自己之忠誠非要送蔣介石回南京,結果被蔣介石軟禁了多年,這讓周恩來十分愧疚。
張學良無疑是我們的好朋友。
4.
其實對於周恩來的偉大,在於很多方面,這只是冰山一角。周恩來在處理事務上的能力和水平,不單單這點。
周恩來的魅力在於,他始終為了大局考慮,和毛主席樣,一直為了老百姓而考慮。
在陳獨秀那個年代,似乎愛家庭就得捨棄愛國,愛國就得捨棄小家。但時代不同了,周恩來就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大家小家都必須要去愛。
周恩來藉以吸引人、激勵人的,不是金錢、名譽、地位和權力,也不是激動人心的言辭和高超的交際技巧,而是他的那顆赤誠的心。
他知人知心,交人交心,以心換心。
周恩來對人的激勵,是心的激勵、心的感召。他沒有私心,他的心是透明透亮的。所以他能把自己的心整個兒地托出來,交給人民,交給同事,交給下屬,甚至展現給他的敵人。有什麼比這更能打動人心呢?
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擔任國務院總理兼任外交部部長,幾十年如一日,可以說乾的相當出色。
5.
周恩來是20世紀最傑出的外交家之一,在風雷激蕩的20世紀里,湧現出了諸多改變歷史的領袖人物,周恩來在擔任國務院總理26年來,多次提出寶貴的治國主張和外交政策,直到現在,他的一些建議仍然在積極地影響著中國的發展。
周恩來的優點在於,可以從一大堆複雜的問題中迅速分辨出哪些是主要問題,哪些需要著手去辦。
毛主席在70年代曾說:「沒有總理,我們怎麼治理國家?根本辦不到!」
如今的中國,在各個方面都有重要建樹,這和毛主席以及周總理等前輩們留下的豐富物質資源和精神資源分不開。
正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作為後人,我們在感到無限自豪的同時,更應該懷念前輩,不忘初心。
作者註:為了方便閱讀,文章語言描寫略有改動。本文參考:《周恩來傳》上/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西安事變https://www.sxlib.org.cn/dfzy/xasb/rwz/zgfm_18632/zel_18640/zelcksj_18642/zelc_18643/201705/t20170525_725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