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
言語和邏輯顛三倒四,他的邏輯大概是「隆中"在漢北,我都懶的分析了!
大家注意啊,@南陽方正在這裡提到了兩部史料《荊州記》、《荊州圖副》。
先來看看《荊州記》(南朝劉宋盛弘之(437年))記載:「襄陽西北十里許,名為隆中,有諸葛孔明宅……宅西背北臨水,孔明常登之,鼓琴以為《梁父吟》。
@南陽方正你長個眼睛只能看見「襄陽西北二十里"嗎?看不見「(亮)宅西背北臨水」?
請問:亮宅西背北臨水,這隆中亮宅能在漢北?
再來看看《荊州圖副》: 鄧城舊縣西南一里,隔沔有諸葛亮宅,是劉備三顧處。
@南陽方正你長個眼睛只看見「鄧城舊縣西南一里",看不到後面的「隔沔有諸葛亮宅」?
請問:與鄧城舊縣隔沔,亮宅能在漢北?
以上,隆中亮宅位置是十分清晰的:漢水南、襄陽城西。
其實,歷史上記錄「亮宅在漢水南、襄陽城西"的記錄非常之多,@南陽方正又「開創了歷史",單單選擇2個自認為可以胡扯一氣的話題展開論證,「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過他是在開「歷史玩笑"![大笑][大笑][大笑]
當然,@南陽方正又會狡辯:盛弘之《荊州記》曰:鄧城西七里有獨樂山,諸葛孔明嘗登此山作梁甫吟。因此,他的結論是:獨樂山在漢北,進而隆中亮宅也應漢北。
但是,盛弘之《荊州記》又曰:(亮)宅西背北臨水,孔明常登之,鼓琴以為《梁父吟》。
《南雍州記》(鮑至(502年~557年)南朝梁)曰:隆中諸葛亮故宅有舊井一,今涸無水。盛弘之《荊州記》云:宅西有三間屋,基跡極高,雲是孔明避暑台……宅西山臨水,孔明常登之鼓琴,以為梁甫吟。因名此為樂山。
同樣是盛弘之的記載:漢南也有一個樂山!
也就是說:盛弘之一下子寫了兩個樂山出來,@南陽方正你能偏聽偏信?[大笑][大笑]
而《大元一統志》將「鄧城西七里獨樂山"篡改成「南陽縣西七里有獨樂山」,樂山位置真是「四處漂搖」了。[大笑][大笑]
拿著這樣的自相矛盾的證據胡扯,@南陽方正你不要太搞笑!
@南陽方正這篇貼子其實還有一個搞笑邏輯:《荊州圖副》本沒有記載「鄧城舊縣西南一里」是指什麼,但@南陽方正將其意會成了「鄧城舊縣西南一里為隆中"![打臉][打臉]
好吧,我們先將其當作「隆中」!學過初中數學都知道:「鄧城西南一里",是「以鄧城為圓心、一里路為半徑、夾角接近90度的一段圓弧線」,理論上在這條弧線段每一個點都有可能為「隆中"。
但是,以襄陽城為起點,到這段圓弧線上每個點的距離都是20里?@南陽方正你學過勾股定理嗎?[大笑][大笑][大笑]
這麼無知還出來秀,不醜啊?[捂臉][捂臉][捂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