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崛起二:南北戰爭就是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

2023年08月30日19:22:03 歷史 1112

說到南北戰爭,大家都不會陌生,畢竟美國南北戰爭在中學歷史書上是有很重要的篇幅的,不過一般的普及性教育中,我們著重會說解放黑奴的因素和美國統一的因素,而對美國南北為什麼會發展到戰爭這一步,南北戰爭背後的域外勢力談到的比較少,這裡就來談談美國南北戰爭背後的這些因素。


美國的崛起二:南北戰爭就是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 - 天天要聞


首先我們先要搞清楚一點,美國南北戰爭中的南方和北方,雖然說是南北戰爭,但是更準確的說,是美國的東北工業區和南方種植園區,兩者其實都集中在美國東海岸,而西面各州雖然都加入了南方聯盟國或者北方合眾國,但總體都在打醬油,畢竟那時西部各州到美國手裡還沒幾年,實力尚弱小,其實南北戰爭主要還是在東海岸幾個州展開爭奪,尤其主力還是獨立戰爭那幾位,比如馬薩諸塞弗吉尼亞紐約賓夕法尼亞這幾個老牌州在這場戰役中依然是主角。


為什麼呢,因為這場南北戰爭早就應該爆發了,從獨立戰爭一結束,北方工業區和南方種植園的矛盾就開始了,兩家為了爭奪美國的控制權鬥了很久,半個多世紀後爆發已經是奇蹟了。


美國的崛起二:南北戰爭就是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 - 天天要聞

雖然獨立戰爭後美國建立起來,但實際上,這個美國是很鬆散的,北美最初的十三個殖民地根本就不是一條心,完全是因為對抗大英帝國才臨時合作,而且一開始美國組成的只是邦聯,後來發現無法維繫才改成聯邦。即便組成之後兩邊也不是精誠合作,矛盾不斷。


這矛盾主要集中在經濟方面,美國尤其是美國創始的十三殖民地從事的行業分明,南方氣候溫暖,適合種植經濟作物,而北方因為森林多,承擔了許多造船行業,有很好的工業基礎,兩家從事的行業不同,需要的東西不同,而且相互矛盾之處甚多,兩邊關係一直不好。


美國的崛起二:南北戰爭就是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 - 天天要聞

南方因為是種植園,一開始種植煙草,後來種植棉花,都是經濟作物,而經濟作物要賺錢就必須賣到國外尤其是歐洲去,在本地賣是買不了多少錢的,所以南方州海外貿易居多,他們希望降低關稅,以便和歐洲做生意。


然後北方則完全相反,北方的工業品雖然有,但明確的說,北方的工業品質量很差,價格也很貴,只能賣給美國人自己,在國際貿易中根本沒有競爭力,即便歐洲貨主要是英國貨飄洋過海到了美國,依然比美國貨價廉物美。(說句題外話,美國貨一直如此,主要就是以數量和價格取勝,和蘇聯某些商品有得一拼,大概地大物博資源多就是這個德性,就算到了二戰後,美國獨步天下,但是美國貨依然比不過歐洲和日本。)


為了保護自己的工業,北方州就一直想提高關稅,而南方自然反對,一方面怕提高關稅引得國外反制,影響自己的棉花等經濟作物出口,另一方面就是南方人自己也不願意用美國貨啊,英國貨又便宜又好用,誰高興用北方佬的破爛貨,提高關稅就是給自己買東西增加成本。


美國的崛起二:南北戰爭就是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 - 天天要聞


所以關稅問題一直是美國南北雙方的矛盾焦點,黑奴反而在其次,為什麼南方各州聽到林肯當選就退出聯盟,主要原因就是林肯要提高關稅。


而黑奴也是因為經濟問題,我們要指出的是,其實在獨立戰爭前,英國本土已經廢除了奴隸制度,南方各州反英估計也有英國廢奴的關係。美國建國後,因為黑奴問題南北雙方就一直爭吵。


主要矛盾在哪呢,當時農業機械不夠發達,農業生產需要大量勞動力,南方當年地廣人稀,依靠自己是肯定無法解決種植問題的,而需要大量黑奴作為勞動力。那麼有人肯定要問了,為啥不能使用農業工人呢,農忙的時候僱傭不就行了?


美國的崛起二:南北戰爭就是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 - 天天要聞


這主要是當時美國勞動力緊缺,美國地方很大,但是人口少,勞動力一直緊缺,而種植園經濟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農忙的時候是需要大量勞動力集中幹活,僱傭制度會導致農忙的時候僱工大幅度漲價,而更嚴重的可能就是根本雇不到人,棉花都爛在地里,為了避免這點,美國南方就需要這些奴隸作為長期穩定的勞動力存在。


而北方則是工廠,他們不需要長期穩定的勞動力,畢竟當時工廠環境惡劣,英國工人很多只有三年或者五年,而美國大量勞動力都是移民,干一段時間就會離開去種田,他們也不需要長期穩定的工人。


但是呢,北方嫌棄南方把勞動力價格抬高了,畢竟大量黑奴在南方,意味著他們不能去北方自由被僱傭,那麼北方工廠就不得不提高薪水吸引勞動力,美國的工人工資要比歐洲本土高得多,但這也是美國貨競爭不過歐洲貨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北方資本家一直支持廢奴運動。


不是北方人信奉眾生平等,不應該歧視和奴役黑人,實際上北方也歧視,北方有些廢奴主義者與其是說廢奴,其實單純就是不想和黑人共存罷了,當時很多廢奴主義者就是試圖把黑人送回非洲,讓美國變成一個白人國家,而南方人反而反對,因為南方人一方面歧視黑人,但是也把黑人當成自己的財富,財富怎麼能離開美國呢。


在美國憲法開始,有一個被認為歧視黑人的例子,就是在計算選票的時候,尤其是眾議院人數統計的時候,黑人只有白人五分之三的投票權,也就是說五個黑人的票和三個白人的票一樣,這看上去很歧視黑人,但實際上呢,南方州是要求黑人和白人同票,北方州是要求黑人不能算票數,最後折中才出現了這個結果。


為什麼歧視黑奴的南方會支持黑人票數多,而反對蓄奴的北方會支持黑人票數少呢,主要原因就是南方的黑奴就算名義上有票,實際上都要聽從奴隸主的,這也意味著一個奴隸主完全可以擁有成千上萬張票,這怎麼能忍,所以北方堅決反對,南方堅決支持。最終折中來了一個五分之三。


但實際上就是這個五分之三,也是效果極大的,南北戰爭前美國總統中南方和傾向南方的占多數,明明北方人數一直多於南方,卻造成這樣的結果就是南方奴隸主一人就可以擁有多張票,佔盡優勢。


雙方的爭鬥日益白熱化,儘管南方佔據了一定優勢,但是天平漸漸傾向了北方,為什麼呢?因為美國是個移民國家,人口自然增長之外還要看移民主要去了哪裡,而現實則是移民大多數去了北方。


美國的崛起二:南北戰爭就是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 - 天天要聞


雖然南方氣候更適宜居住,但是南方沒工作啊,南方種植園經濟大量使用黑奴,保證了穩定的勞動力,但是也排擠了移民尋找工作的可能性,除非你購買種植園,否則很難在南方找到工作。大多數移民都是窮人,不可能購買種植園,這必然讓他們選擇去北方工作,北方的人口自然就越來越多,人口多了,市場也漸漸大了,北方的工業也開始發展壯大,雖然和英國等歐洲列強沒法比,但是在北美,尤其和南方比,那不是強的一點半點。


不過,激發南北矛盾的除了關稅和黑奴,還有重要的一點,西部和宅地法


種植園主渴望什麼?自然是更多的種植園,最好是全國的土地都是他們的,比如南美很多國家就是這種情況,大量耕地都是屬於種植園主的,所以南方對開拓新的疆土總是興緻勃勃,他們希望奪下更多的領土,然後將這些領土作為蓄奴州加入,一方面能在政治上壓倒北方,另一方面也是在經濟上獲取更多的種植園土地。


美國的崛起二:南北戰爭就是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 - 天天要聞


美墨戰爭就是南方主導和策劃的,而北方則拚命反對,在木已成舟的情況下,則在西部州劃分上動腦子,避免蓄奴州超過自由州,也就是南方超過北方。南北戰爭之前,實際上就是南方和北方,蓄奴州和自由州的爭鬥。


宅地法也是,北方支持宅地法,是因為廉價的給予移民土地,一方面是能造成移民支持北方,(後來事實也證明了這點,宅地法一出,就有大量移民參軍。)另一方面也是掘南方種植園主的根,南方種植園主的根基就是大量擁有土地,土地多了才需要勞動力,才需要黑奴,而小塊土地實際上不需要太多的勞動力和黑奴,這就會誕生大量小農,而不是種植園主,他們自然不會支持南方。


美國的崛起二:南北戰爭就是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 - 天天要聞


而南方則拚命反對宅地法,他們希望得到西部土地,但是他們要求的出售西部土地是要求價格很高,面積很大,價格高,則移民無力承擔,只有種植園主出得起錢,面積大,則必然要蓄奴,蓄奴必然支持南方,所以宅地法一旦成功,南方在西部就完蛋了。

這裡我們要注意一點,固然這有南北雙方經濟上的矛盾,但實際上這背後也有著英國資本的影子,從一開始,南方經濟其實就是從屬於大英帝國經濟圈的,親英派眾多,即便獨立戰爭美國成立之後,也沒有改變這種格局,南方反對提高關稅,說到底就是因為南方作為英國經濟貿易圈的一員,更希望降低甚至取消關稅,和大英帝國融為一體,其實就和後來的南美諸國是一樣的情況。


美國南方的棉花基本上都是出口給英國,其產值高達數億美元,是當時美國出口創匯的拳頭產品,相比北方的工業產值只是內部自產自銷,南方覺得自己更有底氣作為美國代表。而美國北方工業雖大,但質次價高,根本無法進入國際市場。


對此三方都心知肚明,北方知道南方和英國的關係,英國心裡就是打算扶植南方,而南方更是一直希望英國介入戰爭,而英國最終沒有參戰則主要是因為歐洲政局又發生了變化,普魯士崛起,拿破崙三世也蠢蠢欲動,外加克里米亞戰爭失敗的沙俄也站在北方這邊。


而北方也能忍,英國一直挑釁都沒有還手,而且也選擇了一個比較難介入的借口,其實南北戰爭雙方的矛盾很多,除了黑奴,關稅,西部宅地法都是問題,但是北方就主打廢奴牌,當時英國乃至歐洲各國都廢除了奴隸制度,北方宣傳南方奴隸制度不對,英國介入就不太好插手。


所以從某個角度來說,南北戰爭才就是美國的第二次獨立戰爭,南北戰爭輸了,美國基本上要淪為英國的附屬品,贏了,才能更上一層樓。


而南北戰爭的勝利,南方種植園主的失敗,加上宅地法的實施,美國的西進運動讓美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大量美國人和移民湧入西部,他們帶動了美國內部市場活躍,和南方的種植園主不同,他們不需要英國貨,他們的糧食也不會賣給英國人,而是內部消化,這給美國內部產業一個快速壯大的機會,美國開始了一個快速躍進的時代。


但是,這就代表美國的發展一帆風順了嗎?只怕未必。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 天天要聞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儘管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引發了全美民眾的反對浪潮,但他依舊認為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在空軍一號上,特朗普更是聲稱「原本Tik Tok的協議已經很接近達成了,但由於在關稅政策中國突然改變了主意,但這並不要緊,自己能夠在15分鐘內讓中國同意這筆交易,只要自己降稅的話」。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 天天要聞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兄弟們,就在中國對美國加了 50% 的關稅之後,特朗普再次對我們加了 21% 的關稅,現在整體關稅已經達到 125%。同時,特朗普暫停了對除中國之外其他所有國家的加征關稅政策,而且要把對其他國家加征關稅的稅點降到 10%。這進一步證明我昨天視頻里的分析完全正確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 天天要聞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最近韓國政壇那可是熱鬧非凡,就像一場大戲,一出接著一出。當地時間 4 月 4 日上午 11 時 22 分,韓國憲法法院代理院長文炯培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總統尹錫悅被罷免,判決立即生效。這一下子,尹錫悅可就從高高在上的總統寶座上跌落下來了,不僅失去了總統權力,各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 天天要聞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最近這國際局勢啊,那真叫一個風雲變幻,熱鬧得很。特朗普這老兄又不消停,第三次對中國發起了關稅大戰,這一來可就攪得全球經濟的池水是波濤洶湧。可讓人意外的是,這次咱中國一改之前相對溫和的反制策略,直接 「亮劍」,那反擊力度,可把全世界都給震住了。與此同時,在美國國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 天天要聞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最近這國際局勢,因為美國的關稅戰那是鬧得沸沸揚揚。特朗普大手一揮,對全球發動關稅戰,這一回,咱們中國可不再像以前那樣小打小鬧地反擊,直接「手術刀」變「利劍」,給美國來了個狠狠的回擊。更讓美國沒想到的是,歐盟 27 國也緊跟其後,準備對美國反制,這可把特朗普氣得
川普關稅落地,印度第一個舉白旗,中國快速實施對等反擊 - 天天要聞

川普關稅落地,印度第一個舉白旗,中國快速實施對等反擊

特朗普所發起的全球貿易戰,打了全世界所有國家一個措手不及,特別是由他本人所規定的所謂「基準稅」更是離了大譜,因為如果疊加美國先前向其他國家徵收的關稅來算,總關稅已經超過了70%。從這一點我們也能看出,特朗普的「關稅武器化」較之於他的第一個任期,變得更加具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