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語言文化相同的朝鮮和韓國為何會分裂?美蘇做了什麼?

2023年08月26日10:32:03 歷史 1024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民族語言文化相同的朝鮮和韓國為何會分裂?美蘇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文|Severn

編輯|S

1948年以前,朝鮮半島一直作為一個整體國家存在於東北亞地區。

然而隨著日本法西斯勢力的潰敗,身為戰勝國的美、蘇紛紛登陸朝鮮半島,扶植起親近己方的政府勢力。

冷戰到來、美蘇爭霸的大背景下,朝鮮半島成為兩大集團對峙的前沿陣地,甚至引發朝鮮戰爭

那麼,朝鮮半島由整體走向分裂究竟經歷了怎樣一番過程?

朝鮮戰爭又在美蘇爭霸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民族語言文化相同的朝鮮和韓國為何會分裂?美蘇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民族語言文化相同的朝鮮和韓國為何會分裂?美蘇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三八線

1910年8月22日,隨著《韓日合併條約》的簽訂,朝鮮半島正式淪為日本法西斯的殖民地。

自此,日本人對朝鮮半島展開了長達36年的殖民統治

直到1945年,隨著法西斯軸心國的相繼落敗,對朝鮮半島的收回也被提上日程。

這年8月,盟國各首腦之間就朝鮮半島問題達成共識。

首先,朝鮮半島保持獨立。

這一主張率先由中國提出,並獲得英美等國支持,蘇聯方面也表示完全贊同。

可朝鮮半島什麼時候獨立,這一點卻並未在各國之間達成共識,畢竟當時美蘇兩大陣營已初見雛形,朝鮮半島這塊關乎亞太局勢的戰略要地,誰都不想拱手讓人。

其次,盟國達成對朝鮮半島「四國託管」協議,即美、中、蘇、英聯合管理。

這一共識的達成,為後來朝鮮半島的分裂、朝鮮戰爭的爆發埋下了伏筆。

民族語言文化相同的朝鮮和韓國為何會分裂?美蘇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同盟國領導人

1945年7月,美蘇兩國大軍湧入朝鮮半島,開始對駐守在島上的日軍進行全面驅逐。

值得一提的是,雙方僅僅在海空領域劃分了各自負責的驅逐範圍,但並未就朝鮮半島陸地範圍劃分出明確界限。

8月8日作戰開始後,蘇聯大軍全面向南推進,隱隱有佔據大半個朝鮮半島的架勢。

此時仍忙著在太平洋與日軍搏殺的美國人,慌忙指示美軍陸軍登島,避免朝鮮全境落入蘇聯手中。

可面對如猛虎下山的強大蘇軍,已經失去先機的美國陸軍認為,現在行動為時已晚。

為尋求解決辦法,美國政府8月10日召開緊急會議,一位作戰參謀提出:以朝鮮半島中部38度線為界,劃分出美蘇地面部隊受降區域。

民族語言文化相同的朝鮮和韓國為何會分裂?美蘇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蘇聯軍隊

這一主張很快得到杜魯門總統的批准,也被蘇聯、英國順利通過。

於是在8月15日日本投降後,太平洋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將這一命令公佈於世。

三八線名義上只是美蘇兩國的受降區域分界線,但實質上已成為美蘇陣營爭霸的分隔線,也是後來朝鮮與韓國國界線

8月下旬開始,被美蘇分別控制的南北朝鮮中斷了一切聯繫。

包括人員物資、交通線、通訊設施,朝鮮半島的分隔狀態到來。

而後,美蘇分別對三八線兩側實施軍事化佔領,按照各自的模式對佔領區進行管理,並分別培植起代表各自製度的政府當局。

朝鮮半島在分裂的道路上,徹底一去不返。

民族語言文化相同的朝鮮和韓國為何會分裂?美蘇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麥克阿瑟

民族語言文化相同的朝鮮和韓國為何會分裂?美蘇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固定化的朝鮮分裂

1945年11月,蘇聯率先成立「北朝鮮五道行政局」,而後又輔佐朝鮮共產黨領導人金日成,建立起人民委員會。

另一邊,美國則是宣布解散所有朝鮮人自治組織,成立所謂的「軍政廳」對其進行軍事統治。1947年2月、6月,美國分別成立由朝鮮人控制的民政長官室內和臨時政府,但掌控這兩大組織的朝鮮人,背後仍受到美國的控制。

三八線的出現,將朝鮮半島北方重工業與南方糧食基地分隔開來,給南北朝鮮的經濟恢復和人民正貨帶來極大困擾。

美蘇不得不就恢復南北交流進行協商,只不過此時兩國已從盟友身份轉向對立,合作之事沒有任何利益基礎。

儘管有聯合國的介入,但雙方還是未能就統一朝鮮半島達成共識。

民族語言文化相同的朝鮮和韓國為何會分裂?美蘇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三八線隔離帶

1948年5月,執意南朝鮮單獨選舉的朝鮮領袖李承晚,成功在南朝鮮開啟普選,並在同年8月15日成立大韓民國,李承晚任首位總統。

面對這種情況,北朝鮮共產黨領導人金日成也於8月進行普選,在9月成立以金日成為內閣首相的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

三八線兩側的南北朝鮮,正式分裂成兩個獨立國家,雙方都宣布自己是「唯一合法政府」。

雙方建國後,蘇聯於1948年12月撤離北朝鮮,美軍也在次年6月離開。

可朝鮮半島的分裂已成定局,代表不同制度與陣營的兩國,關係迅速迎來惡化。

三八線附近的流血事件頻發,僅1949年爆發的衝突就多達2600起,且規模越來越大。

1950年6月25日,雙方終於爆發全面戰爭

民族語言文化相同的朝鮮和韓國為何會分裂?美蘇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民族語言文化相同的朝鮮和韓國為何會分裂?美蘇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朝鮮戰爭始末

在北朝鮮軍隊的全面出擊下,南韓軍隊節節敗退,一度被打至釜山一帶,此時朝鮮半島90%的土地都落入北朝鮮手中。

然而眼看朝鮮半島統一在即,美國人卻在蘇聯缺席的情況下,強行盜用聯合國旗幟,與北約各國組成15國聯軍殺向朝鮮半島。

1950年9月15日,聯合國軍登陸半島西岸仁川一帶,沿著釜山一路向漢城方向發動反擊。

武器裝備遠不如聯合國軍的北朝鮮部隊,在敵軍的多面夾擊下被打得丟盔棄甲,迅速撤至三八線以北。

可囂張的聯合國軍似乎並不打算就此停止戰火,他們不斷向北朝鮮腹地穿插,甚至將戰火燒到了中國東北地界。

在友國頻頻發來求助、我國領土也岌岌可危的情況下,毛主席力排眾議,做出支援朝鮮、抗擊美軍的決定!

民族語言文化相同的朝鮮和韓國為何會分裂?美蘇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仁川登陸

在彭德懷元帥的指揮下,數十萬志願軍將士奔赴朝鮮半島,猖獗狂妄的西方軍隊這次「碰到了石頭」!

短短兩個月時間,中國志願軍便接連發動兩次戰役,成功將敵人逼退至三八線附近,雙方形成相持局勢。

面對頑強不屈、戰鬥力異常強悍的中國軍隊,美國人在陸續經過第三、四、五次戰役後損失慘重,不得不坐到談判桌前。

雙方邊打邊停直到1953年10月1日,再也架不住如此消耗的美國人,被迫與中朝簽訂停火協議。

持續三年之久的朝鮮戰爭,就此落下帷幕。

然而,中朝聯軍的獲勝、聯合國軍的撤離,並不意味著南北朝鮮矛盾的化解。

此次戰火,不過是南北雙方試圖統一朝鮮半島的一次嘗試,但兩國早已深深牽連上了美蘇兩大陣營,這註定了統一問題無法輕易解決,這一情況延續到了今天。

民族語言文化相同的朝鮮和韓國為何會分裂?美蘇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民族語言文化相同的朝鮮和韓國為何會分裂?美蘇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結語

朝鮮半島好不容易擺脫日本人的殖民,可轉過頭卻又淪為美蘇爭霸的前沿陣地,這是南北朝鮮人民的悲哀。

現如今的朝韓兩國,仍處於尖銳對立與摩擦中。

已經徹底走向兩個發展極端的兩國,在統一道路上似乎只剩下「武力征服」一條路可走。

可朝鮮戰火一旦徹底爆發,勢必會將中美俄等全球多極勢力捲入,屆時或許又是一場全球性的戰火。

就目前全球局勢來看,朝鮮半島的戰火不會被允許燒起,如此一來南北統一也就遙遙無期。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 天天要聞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7月7日電 (記者 應妮)時值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和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7日在京聯合宣布,雙方聯袂打造的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於今年底搬上舞台,並在北京和香港
荊漢運河一旦開通,對傳統的長江航運將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 天天要聞

荊漢運河一旦開通,對傳統的長江航運將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荊漢運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專家團隊提出來建設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專家團隊為何要提出建設荊漢運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徹底解決長江中游地區的河道彎道太多的航運瓶頸問題,以提升我國第一大江河長江的運輸效率並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七七」事變88周年祭 - 天天要聞

「七七」事變88周年祭

#端午納福#1937年7月7日,那個被血與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遠無法癒合的傷口,深深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卷之上。88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再次回望,盧溝橋的每一塊石板、每一尊石獅,都在靜靜訴說著那段不能忘卻的記憶,「七七」事變,不僅是全面抗戰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新華社香港7月7日電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新華社記者黎雲1942年的一個夜晚,一條小船從維多利亞灣悄然駛出。船上乘坐的,有國民黨左派領袖何香凝、著名詩人柳亞子。
跨越時空的歷史迴響:長沙醫學院學子走進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聞

跨越時空的歷史迴響:長沙醫學院學子走進何叔衡故居

團隊參觀何叔衡故居。紅網時刻新聞7月7日訊(記者 任曄 實習生 周子怡 通訊員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長沙醫學院基礎醫學院「同心振鄉,同心燃夢」團隊來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參觀學習。團隊參觀何叔衡故居。走進何叔衡故居,團隊成員們彷彿穿
(抗戰勝利80周年)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 天天要聞

(抗戰勝利80周年)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電 題: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作者 杜燕 周錦麒 烈日下,盧溝橋上,已不見那位戴著草帽、向世界各地遊客講述抗戰歷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著藍色志願者馬甲的「90後」——鄭然。 接過93歲爺爺鄭福來的「歷史接力棒」,鄭然站在橋頭,向過往遊客講述銘刻於古橋的抗戰歷史與不屈精神...
新聞8點見丨一位敵後劇團老兵的抗戰記憶 - 天天要聞

新聞8點見丨一位敵後劇團老兵的抗戰記憶

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戲劇,主人公黃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歲,頭髮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終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兩個月,每天晚上7點到9點,趁著這段最安靜,也是頭腦最清醒的時候,黃石文坐在養老院5樓的房間里,一字一字講出過往人生,面前的電腦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