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83年,右賢王產率軍侵擾北地郡,第二年攻擊漢朝隴西郡狄道,第三年再入狄道,殺掠二千餘人。
公元前177年,匈奴右部在居延澤大敗月氏,斬首上萬,擄獲數千,控制了弱水下游和居延澤。從此時開始,一些有先見之明的月氏部族,就開始遷居到西域。
這年是漢文帝即位第三年,右賢王產挾大勝月氏餘威,令婁煩部攻擊漢朝北地郡,白羊部攻擊上郡。
婁煩控制西套平原與河南地南部,白羊控制後套平原與河南地北部。婁煩部控弦三四萬騎,白羊部控弦兩萬餘騎,實力都不俗,但他們不是匈奴右部的主力,主要目的是擄掠人口和財貨。
文帝決定御駕親征,並藉機鞏固兵權。文帝急從河東、河南、河內三郡調兵入關中,再從各郡國調兵補充這三個郡。
文帝仍以衛將軍宋昌掌南北兩軍,負責關中防禦體系,郎中令張武負責長安防務。
此時漢朝右丞相陳平在一年前去世,現在三公是左丞相周勃、太尉灌嬰、御史大夫張蒼。文帝對朝中大臣格外敬禮,唯獨對周勃撐眉努眼,辭色俱厲。文帝還是代王時,太尉周勃與文帝舅舅薄昭密謀,請代王入主長安,但要殺掉代王與呂氏所生的四個兒子。文帝即位後,痛恨周勃和薄昭,誓要殺掉二人。即使薄昭是親舅舅,而周勃的兒子周勝之取了文帝的女兒為妻,也很難保命。
出征前,文帝罷免左丞相周勃,以免出現「為劉氏右袒,為周氏左袒」這種事。太尉灌嬰擢為丞相,從此文帝朝不再設太尉一職,天子親自掌兵事。
文帝親率騎兵十二萬,步兵十二萬,二十四萬大軍,浩浩蕩蕩北上。車轔轔,馬蕭蕭,戰士弓箭各在腰,塵埃不見長安城,千軍萬馬過渭橋。
大軍來到涇水甘泉宮,這時傳來消息,婁煩部率先跑了,白羊部也正在撤兵。
漢朝皇帝親征,冒頓單于可以召集各部硬撼,右賢王卻沒這個號召力。
既然白羊部正在跑,派騎兵或許能抓住一些散兵游勇。於是文帝命丞相灌嬰率八萬五千騎北上,駐紮上郡高奴。此時婁煩與白羊二部匈奴已經撤離漢境,他們雖然來勢兇猛,一番搶掠,跑的也很快。
文帝聽說匈奴撤軍,也率軍北上去了高奴。文帝對丞相灌嬰說了一番感謝的恭維話,留下棘蒲侯柴武,與灌嬰共掌兵權。軍隊進行重組,將騎兵一萬、步兵九萬,約十萬人馬留給二位統帥。此時已經不需要追擊匈奴,反而以修築工事防禦為主,因此以步兵為主。
柴武是一代傳奇,項羽稱他為蒲將軍,劉邦稱他為本名陳武,韓信稱他為柴將軍。在滅秦過程中,項羽友軍當中軍功第一當屬英布,蒲將軍排第二。劉邦從出函谷關滅韓國時,蒲將軍率部投降,後來跟著韓信滅齊國,戰功赫赫。垓下之戰時,柴將軍統率西楚降卒,也是獨當一面的將軍。
圖-垓下之戰
公元前196年,在平定陳豨的戰爭中,柴武在軍力佔優的情況下,派人勸降韓王信。柴武不願看到昔日一起飲酒殺敵的好兄弟,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韓王信明白柴武的用心良苦,雖婉言拒絕投降,卻不打算再逃入匈奴。於是柴武攻破參合,韓王信不逃,送給柴武作為戰功。
陳武(柴武)起兵早,又曾是項羽帳下大將,與楚王韓信關係密切,劉邦始終不信任他,而沛縣幫也和他不是同路人。陳平、灌嬰雖然都不是沛縣人,卻早就和蕭何、周勃、樊噲等沛縣幫穿一條褲子了。
呂后執政期間,拉攏過一幫盟友,其中包括柴武。呂后臨死前,遺詔拜柴武為大將軍,目的是讓其穩定軍心。誰料呂祿、呂產二人被周勃、陳平騙得團團轉,改拜灌嬰為大將軍。
總的來說,柴武和灌嬰不是一路人,但無論名氣還是能力,柴武絕不在灌嬰之下。灌嬰這個大將軍印綬,正是從柴武身上奪來的,文帝把這兩人放在一起共掌兵權,是一招狠棋。
而文帝自己,則親率十多萬人馬,折向東去了代國舊地,屯兵代國舊都太原郡晉陽。文帝宣布免除代地四郡三年租役,前代國舊臣各有賞賜。
文帝在代國遊玩十餘日,忽然東方有警報傳來,乃是濟北王劉興居起兵造反。
還記得齊王劉襄、朱虛侯劉章、劉興居三兄弟嗎,他們裡應外合,在誅滅呂氏的過程中居功至偉,要不是齊王劉襄起兵,朱虛侯劉章親手殺趙王呂祿和梁王呂產,怎麼也輪不到文帝做天子。
齊王劉襄奪了琅琊王劉澤兵權,文帝便改立劉澤為燕王,掌東北六郡,劉澤因禍得福,因為琅琊國只有琅琊一個郡。
公元前179年,文帝正式即位這年,齊王劉襄以病重為由,拒絕來長安。文帝派了一支帶太醫的隊伍到齊國,本來要以詐病為由逼其就範,可太醫看了之後,判斷齊王命不久矣。
齊王意外病死,可給文帝解答了一個難題,否則又是刀光劍影。
文帝立即下詔,恢復齊國原本疆土,包括十三個郡,將呂后削掉的呂國、琅琊國、城陽國還給齊國。然後將齊國一分為三,城陽國(一個郡)封給劉章,濟北國(濟北、泰山、平原三郡)封給劉興居,齊國(九個郡)封給劉襄之子劉則。
劉興居沒什麼軍功,獲封三個郡。劉章功勞大,能力強,卻只得到一個郡。一個郡的劉章嫉妒三個郡的劉興居,劉興居又嫉妒九個郡的侄子齊王劉則。
城陽王劉章就國後幾個月,便鬱憤成疾去世。劉邦有八子,劉肥是長子,劉肥十三子,劉興居是第三子,大哥與二哥兩年內先後去世。劉興居手上有三個郡,侄子齊王劉則是個兒童,有九個郡,侄子城陽王劉喜也是兒童,有一個郡。
劉興居有機會整合原齊國十三個郡,趁匈奴入侵北地郡、上郡,文帝率軍北上,關中空虛,這種機會很難有第二個。
然而文帝一直盯著劉章劉興居兄弟,聽聞劉興居起兵,立即調兵遣將。
第一步,文帝以祁侯繒賀為將軍,率三萬人馬南下,駐軍滎陽。滎陽位於司隸河南郡東部,西南依嵩山,北邊傍黃河,這是司隸第一道防線。繒賀是西魏軍一名執盾之卒,投降韓信,後來憑藉戰功封祁侯,食邑1400戶。繒賀這種魏國降卒,滅秦戰爭沒有參與,楚漢戰爭打了一半才投降劉邦,能夠封到上千戶,也只有他了。
文帝即位前,封地是代國四郡,其中太原郡下轄祁縣,就是繒賀的封地。劉恆在代國十六年,繒賀成了代王的嫡系,如今是天子嫡系。
在文帝看來,只要繒賀在滎陽,關中是安全的。繒賀不負眾望,在滎陽鎮守九年,直到去世。
第二步,文帝下詔到高奴,拜柴武為大將軍,接管丞相灌嬰兵權,令大將軍還師長安,再東出函谷關。
灌嬰是一點辦法沒有,只能交出兵權。灌嬰親近呂氏,與齊王劉肥及其子孫一向關係緊張,三年前正是大將軍灌嬰屯兵滎陽,阻擊齊王劉襄(濟北王劉興居之長兄)。況且灌嬰的家小全在長安,鎮守關中的又是文帝親信衛將軍宋昌。
繒賀率步騎三萬,從晉陽南下到滎陽,接管守軍兵權,沒幾天濟北王劉興居的先鋒軍就到了滎陽城下。
大將軍棘蒲侯柴武也迅速南下關中,十萬大軍東出函谷關,在滎陽遭遇劉興居之兵。
一場大戰,柴武軍將劉興居軍殺得七零八落,四散奔逃。生擒劉興居,押解回長安。劉興居自知必死,乃扼吭自殺。
文帝即位後用了約三年時間,壓制了呂后的沛縣幫,清除了劉氏宗室的威脅,並暫時擊退匈奴,掌控兵權。
這年匈奴還發生了一件大事,右賢王產樂極生悲,在一個雨夜不慎從馬背跌落,摔斷了腿,養傷大半年。等右賢王再次走出大帳,腿也瘸了,身體也臃腫了,再不能風馳電掣率軍作戰。
冒頓單于得到這個消息,立即派次子羅姑比前去替代產為右賢王。
公元前176年,婁煩、白羊入侵一年後,冒頓單于遣使入長安。
冒頓單于寫了一封信,大意是說:去年右賢王產麾下部落,擄掠了漢朝不少人口財貨,乃事出有因。因漢朝邊吏侵侮右賢王產,右賢王聽信讒言,在沒經單于同意下,令婁煩、白羊入漢境。單于見右賢王違約擅動,便去其右賢王號,改立羅姑比為右賢王。新任右賢王羅姑比領兵征討月氏,打敗了月氏、樓蘭、烏孫、烏揭等二十六國。單于願罷兵休息,盡棄前隙,復修舊好。故特遣使請安,並獻上馬、駱駝等物,請文帝和親。
文帝問計公卿,群臣幾乎一致認為應該和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