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的是,一向沉著冷靜的鄔思道,會在他的媳婦如月面前如此失態,他慌慌張張地跑回來,邊走邊嘟囔著:「趕緊走,再不走就來不及了」,說完,腿有殘疾的鄔思道動作之快令人咋舌,如月還沒收拾完行李,他就拖著殘疾的腿小跑,如月一急提著行李在後面追……是什麼讓平時足智多謀沉穩的鄔思道如此慌亂?他到底在怕什麼?
原來他輔佐十五年已坐上寶座的四爺要來此地視察,且想順道找他敘敘舊,聊聊理想啥的,能不慌嗎?當初可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逃出來,這次碰面,說不好小命就擱這了,慌亂的鄔思道帶著媳婦如月趕緊溜了!
鄔思道和四爺胤禛曾經也是無話不說、休戚與共,亦師亦友,親密無間的關係。鄔思道是久經滄海的人,為四爺出謀劃策,不是為名也不是為利,實際上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理想的實現。
鄔思道學著一身本領,有著「登龍十二術」之說。他本是「無錫有名的才子」,他也曾滿懷熱血想通過科考從而報效朝廷,康熙三十六年南京春闈,自信考非常不錯,不料結果不盡人意,心高氣傲接受不了,四處打聽,得知主考官以舉子送禮多少取士,鄔思道落榜。
鄔思道不願走門子,一氣之下大鬧貢院,結果是雖然有關官員吃了「掛落」,他卻也被朝廷以「正犯」通緝,逼得這位飽學之士淪為四處藏身的階下囚,逃亡路上,又被水匪打折了腿。鄔思道可謂「路修遠以多艱」。
當有窮極末路的時候,有幸趕上孝庄太后去世,康熙大赦天下,鄔思道才得以見天日。
這時候,再度入世的鄔思道已經從一個滿腔熱血的年輕才子變成了殘疾的油膩大叔了,走科考的這條路是不可能的了。好在,四爺慧眼識才,早就耳聞鄔思道的才名,叫年羹堯四處找尋,終於找到他,並邀他入潛邸為師,表面是世子教師,實際上是四爺出謀劃策的「策劃師」!
鄔思道此時雖落魄,但他自信學的是帝王道、屠龍術,平常人他是不願意教的。就算對胤禛這樣王爺他也是不屑一眼,此時四爺讀出他曾寫的討伐貪官墨吏的大文,他眼紅濕潤,動感情道:十年了,四爺還記得這篇文章?四爺:是好文章,自會流傳!
就這樣,鄔思道接受了四爺的邀請,傾盡全力輔佐四爺,替四爺謀劃、指導四爺從一個不起眼的阿哥到深得康熙聖心的佼佼者!
康熙末年,正如作品中四爺胤禛所言,「國家日下情勢,江河日下,徒具鼎盛之名,隱憂也甚可怖」。清理戶部虧空,掀起軒然大波,君臣、父子、兄弟相疑,禍起蕭牆。
此時,儘管鄔思道足不出戶,但他分析時局,研究對策,說得上是「運籌帷幄之中」。
雖說鄔思道明明知道胤禛是「一世陰鷙梟雄之主」,一旦成了氣候,將會危及身家性命,鄔思道卻仍赴湯蹈火為他耗盡心力助他成功登頂。
不過從胤禛即位開始,兩人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胤禛從一個無不談的王爺,變成高高在上的帝王,鄔思道從一個人人尊敬的「策劃師」,變成知道太多秘密的威脅者!
鄔思道博古通今,洞徹世事,並非沒有預料到。用他的話說:他「太熟悉皇帝了」、「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
鄔思道就是明白這道理,早就做好了功身名退的準備,利用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打感情牌,以「半隱」的策略遠離了雍正,幾經輾轉,終於在田文鏡幕下落了腳。
後面就有鄔思道脫口「再不走就來不及了」的事兒。那麼他到底在怕什麼?事情還要從四爺即位的那個驚心動魄的夜晚說起。
鄔思道與雍正的一場驚險心理博弈
雍正登基的當晚,各方都在博弈,尤其是鄔思道和雍正之間當夜的心理博弈既驚險又精彩。
此時,四爺名分雖已定,但形勢陰暗不明,雍正就迫不及待回潛邸,要處理在潛邸幫他秘密辦事這些人,包括鄔思道,怕的是泄露奪嫡陰謀,於「天子」龍顏無光。
身份已不同的二人再見面,表面上是噓寒問暖,實則每一句都充滿了試探和心理博弈。
雍正先打破尷尬氛圍,試探地說:先生的名分,容我再想想!說白了,就是安置鄔思道。其實,雍正就是想斬草除根,讓帶著秘密消失,這樣說只是想試探一下鄔思道。
此時,鄔思道如果要求要名分,或者表現對名利有興趣,雍正肯定毫不猶豫將他除掉!畢竟他輔佐雍正,用的是「陰謀」,有損帝王形象的事情,怕被作為要挾他的把柄。但以雍正的個性絕不會讓這事發生在自己身上。
不過,雍正所擔心的是,鄔先生曠世之才,心想:你這老傢伙,能幫我騙過我老爹,讓我登上寶座,也可以幫別人來對付我,一旦為他人所用,我可就麻煩了。
以鄔思道聰明才智,雍正這點小心思肯定看出來,心想:哼,我對你早已入木三分,你這點小心思我能不知道?不是怕將奪嫡秘密抖出來嗎,不是怕我為他人所用嗎!
鄔思道為了排除雍正的擔憂和顧慮,鄔思道很乾脆提出他和雍正之間的關係原則,並明確表明了自己的立場,鄔思道說:之前是你的顧問,即使四爺現在的身份是天子,但我的身份始終不變,還是四爺的顧問。
其實,鄔思道提出的立場是想給雍正傳達兩個信息,一方面,不事二主的思想,士為知己者死;另一方面,我幫四爺,就是為了實現一個讀書人的遠大理想和抱負,輔佐四爺坐上寶座則是為了實現自己政治理想的代表人物,從未想過能要圖一官半職。
此時,雍正還真被鄔思道的話動容和打消顧慮了,鄔思道見四爺動容,繼續傳達他的想法:我鄔思道輔佐四爺,一不為官場,二不言功勞,三不要身份,四不涉足朝政!
雍正心想:你這狐狸想得還挺周全,知道自己沒有畢業證和資格證,就算給你職位了你也不敢要哇!
雍正猶豫一會,試探地說:我胤禛能坐上寶座,先生是立下汗馬功勞的,你堪比房玄齡、諸葛亮、杜如晦,你是有大才的人物,我正想啟用你,咱們再大幹一場,把我老爹虧空的國庫填滿,但先生不當官可惜了!
鄔思道心想:得了吧,大晚上回來不就是怕我這瘸子死皮賴臉的跟著你有損你帝王形象嗎?別吹了,不就是想除掉我嗎?
鄔思道趁熱打鐵,提出「半隱」,再次打消雍正的擔憂和疑慮,選擇功成身退,就在雍正被鄔思道開始說服的時候,這老十七忽然跑來求見!
鄔思道感覺不妙,以「天子可無私事」回拒,勸雍正,晚上不宜見面,免得別人挑毛病。
鄔思道深吸一口氣,又說:皇上,外面站崗的那幫人是我讓十三爺安排的,您不用擔心安全。言外之意就是暗示,天子不能辦私事,這裡的人是我叫十三爺安排的,你要是有什麼動作,這些人和十三爺都會知道!
雍正說:老十七是我,是朕的兄弟怕什麼。既然你這麼說,那就依了你吧!
其實,雍正會答應鄔思道,也是鄔思道提出的「半隱」,正好對上了雍正的胃口。所謂半隱就是當他需要鄔思道解決問題的時候隨時找到,反悔放走鄔思道時,還可以隨時收拾他!
雍正說:那先生,想去哪混日子啊?
鄔思道鬆了口氣,說:我一沒錢,二沒顏值,只能跟著大字不識的李衛混口飯吃,李衛又是您的心腹,應該不會虧待我!
言外之意是,李衛是你心腹,我選擇去他那裡,就是方便你隨時找到我的前提,還可以隱藏身份,同時還是在您的監視下。
最終,鄔思道的目的也達到了,他就是想徹底脫離雍正的視線和控制。到李衛處是鄔思道非常明智的選擇,也是保命的最佳選擇。
第二天天還沒亮,鄔思道趕著馬車出發,走半道時,十三爺追過來踐行,十三爺很仗義,捨不得鄔先生這個酒友,臨行時,硬是塞一碗酒給鄔思道,鄔思道怕是毒酒哇,想推辭,可想想十三爺這人仗義,不會害自己,沒多想,老十三喝完,也一飲而盡!
幸虧不是毒酒,老十三胤祥還是善良的。因此鄔思道好意提醒胤祥「你這『鐵帽子王』拚死都要辭掉,這樣才能保你一世平安,別傻乎乎地接著,你看潛邸秘密辦事的那些人,能活過今晚不,今晚肯定全消失!
十三爺半信半疑,說:鄔先生,我們對不起你啊,我和四哥都翻身了,還讓你流離顛簸。
說完,領來了一個名叫如月女子,說是四嫂子和他安排照顧鄔先生的,實際上,連十三爺都蒙在鼓裡,其實是雍正做的安排!
洞徹世事的鄔思道怎麼會不知道,自然也就收下了,反正以後就是自個媳婦了。之後,鄔思道開始了他的徹底脫離雍正的計劃。
鄔思道的逃亡計劃
鄔思道輾轉來到了李衛的地盤,平時除了幫李衛看看稿件,就是在屋裡陪陪如月練練字,讀讀書,那日子過得好不愜意!
但是隨著李衛官職的陞官,鄔思道不能繼續跟李衛混飯吃了,畢竟雍正是個刻薄主兒,生性多疑,好猜忌,是要惹出麻煩的,所謂強強聯手,這應該是雍正非常忌諱的。得想辦法脫離,巧了,田文鏡出現了!
田文鏡也是雍正重用大臣之一,鄔思道得知田文鏡正遇到發愁的事兒,鄔思道心生一計,就想抽身到田文鏡處做幕賓,儘管他也升為河南巡撫,但離雍正還有一段距離,最重要的是田文鏡不知道他身份和背景,不會被看著很嚴,容易抽身,雍正也不會懷疑他和田文鏡一起勾結干點什麼名堂。
逃跑第一步計劃,鄔思道幫助了田文鏡解燃眉之圍,田文鏡成功徹查了敏謊報藩庫虧空,幫他扳倒諾敏,同時讓田文鏡也立了大功。
第二步逃跑計劃,鄔思道跟田文鏡談條件,以八千兩一年的幕酬聘他做幕賓。田文鏡聽了,愣了許久,李衛說,這八千兩一年聘請鄔先生你不虧。其實,李衛早也想甩掉鄔思道這個大麻煩,因此暗示田文鏡得一人才,你是撿到寶了。
田文鏡心想:面前這個人確實有點本事,留在身邊,說不定以後還能幫自己忙,先答應不行再辭退,於是,吸一口冷氣就答應了。
鄔思道來田文鏡府後,從不過問官府事務,田文鏡看在眼裡很惱火,說:你不是我請來當師爺的,是來當「大爺」的。
其實,鄔思道是故意激怒田文鏡,覺得聘他不值得,覺得上李衛這小子的當了,肯定要想辦法把他趕走,而鄔思道就可以趁機遠離朝政脫離官場,同時也讓雍正覺得他絕不會與雍正的所謂的心腹達成盟友。這正是鄔思道預先計謀好的全身而退計劃!
第三步逃跑計劃,主動請纓押糧草至西北大營,幫雍正渡過難關,讓雍正知道他的忠心。鄔思道在田文鏡面前扮當大爺架勢,但四爺遇到困難,他還是不遺餘力出手幫雍正渡過難關!
年羹堯在西北平叛,一直與叛軍周轉,「圍而不殲」的舉動,差點拖垮了朝廷,讓朝廷後方吃得緊、捉襟露肘,如果年羹堯不儘快平定西北,雍正皇位有可能就坐不穩了!
當時年羹堯在西北囂張跋扈,就因為河南發洪水,押運糧食晚到幾天,數額也沒有達到年羹堯的要求,得知後,年羹堯仰頭大笑,二話不說,殺了運糧官員。在這種情況下,沒人再敢押運糧食到西北,田文鏡也是為此事這事犯愁,急得焦頭爛額的。
鄔思道緩緩走過來,請纓由他來押運糧草至西北大營,在場的官員都蒙了,田文鏡驚喜問:此話當真!鄔思道:當真,但是有條件的,回來後你得把欠的幾千兩銀子還給我!
田文鏡毫不猶豫就答應了,心想:我先答應他,這年羹堯可不是好對付的主,搞不好他被老年宰了,還替我省幾千兩幕籌呢。
其實,鄔思道押運糧草心裡也有他的小算盤的。
一是,逼著田文鏡兌現承諾,好讓他有機會脫身,避開再與雍正碰面!
二是,戳穿年羹堯「圍而不殲」的舉動,話里話外教育了年羹堯一番,逼年羹堯速戰速決。
三是,對雍正表忠心,告訴雍正你需要我的時候,不用你來找我,我會主動不遺餘力幫你渡過難關!
果不其然,這一次都在鄔思道的預算當中,年羹堯迅速包圍叛軍,全殲叛軍,幫雍正度過了危險難關,穩定了雍正的皇位。
鄔思道做這一系列都是為了逃跑做好鋪墊,剛碰巧河南發洪水,以他對雍正的了解,雍正肯定會出巡來視察,所以他覺得現在正是自己逃走的時候,故意激怒田文鏡,田文鏡正發愁治理洪水事宜,鄔思道幫不上忙就算了,還追著要田文鏡討幕籌,田文鏡巴不得不干事兒的大爺趕緊走。
他生氣說:你這條大魚,一天沒做個事,天天追著要幕籌,我養不起你,還躲不起嗎?你拿五千兩銀子趕緊走人,我不聘你了!
鄔思道目的達到了,還故意對田文鏡說,你解僱我,你可能會後悔喔,田文鏡不耐煩說:走,走,趕緊走人!
鄔思道說:東翁這是你讓我走的!言外之意是,我好話相勸,你偏要轟我走,我真的走了,你可別後悔,正好你如了我的意。
鄔思道急匆匆跑住宿,催促如月收拾行李趕緊離開,如月被鄔思道突如其來的舉動驚到了,問:明天再走不行嗎?鄔思道急得差點跳起來:「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所謂「來不及」,我再不趕緊走,我鄔思道以後的日子就有的煎熬了,說不定我這老命都得擱這裡了,少廢話,趕緊開溜吧!
就在鄔思道前腳剛走,雍正後腳就過來,雍正問田文鏡:你府上鄔先生呢?田文鏡慌了,鄔先生剛被自己轟走,這時沒得交代了,他趕緊叫人去追。
雍正深深嘆口氣,說:算了,追也追不上了!這時候雍正能鬆口放過鄔先生,絕對是鄔先生在「半隱」期間的表現讓雍正看到了他的忠誠和信任。而鄔思道也利用這樣的一個機會遠離朝廷,遠離了雍正,遠離是非!
寫到最後
其實,鄔思道怕的是雍正變幻莫測的帝王心術,畢竟帝王說變臉就變臉,況且對生性多疑的四爺,鄔思道和四爺朝夕相處了十五年,對雍正所有的事都了如指掌,雍正連睡覺都怕鄔思道把這些秘密被抖出來。反之,鄔思道更怕哪天雍正心血來潮把他給辦了,所以利用田文鏡苛刻的生性,激怒他把自己轟走,就坡下驢選擇了脫身。帶著媳婦遠走高飛,做白雲野鶴去浪遊四方。
當然,這些都是小說上和電視劇的劇情需要虛構的情節,歷史上根本沒有這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