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哥「俗人讀史」之——太史公為何要「畫蛇添足」

2023年01月02日23:47:03 歷史 1385

在《史記-夏本紀》里,太史公確實說了一句畫蛇添足的話,那就是大禹死後,「以天下授益。三年之喪畢,益讓帝禹之子啟,而辟居箕山之陽。禹子啟賢,天下屬意焉。及禹崩,雖授益,益之佐禹日淺,天下未洽。故諸侯皆去益而朝啟,曰『吾君帝禹之子也。』於是啟遂即天子之位,是為夏後帝啟。」其中「雖受益,益之佐禹日淺,天下未洽,故諸侯皆去益在而朝啟」一句,是解釋性的句子,把益無功而受天下與啟的英明都通過文學的形式給刻畫出來了,不得不說,太史公用心良苦,化解了一場帝位之爭,而為溫情脈脈的禮讓。

一哥「俗人讀史」之——太史公為何要「畫蛇添足」 - 天天要聞

其實際是這樣的嗎?我們先來看看所謂的禪讓制,禪讓制的時代還沒有國家的形式,而是部落聯盟式的統治,誰來當這個「盟主」,是靠其背後的部落實力說話的,沒有足夠的實力,肯定是進不了「常任理事國」的,一旦進入了部落聯盟的中心,其部落首領便進入了政治權力的中心,可以執掌一定的聯盟權力,而靠著背後強大的部落實力,才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盟主。

堯讓舜,是堯死前就定下的事,舜代行了政權,即便不是舜放逐了堯帝之子丹朱,把堯給「囚」了,那也是權力已經從堯的部族轉移到了舜的部族,實施了盟主權力交接的。而舜讓禹,也是靠著法統完成的,主持刑罰的皋陶「於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則禹。不如言,刑從之。」恐怕不唯是推行德治的。

一哥「俗人讀史」之——太史公為何要「畫蛇添足」 - 天天要聞

其實,在禹讓益之前,是讓給了皋陶這個部落的,可他卻死了,他背後的部族肯定也出了問題。同時,禹在讓位的問題上也是有不同說法的。《戰國策:燕策》記載:「禹授益,而以啟為吏,及老,而以啟為不足任天下,傳之益也。啟與支黨攻益而奪之天下,是禹名傳天下於益,其實令啟自取之。」這個說得很明白,雖然明裡沒有傳給兒子,卻傳給了一個「佐禹日淺、天下未洽」的益,又讓兒子在「聯合國」當大官,實在是讓其「自取之」啊。

那麼,真的如太史公所言,這個伯益是「佐禹日淺」才沒有搞成事嗎?應該也不是,這個伯益可是大禹治水的幫手,還會教導人民種植稻穀,發明了挖井技術,甚至後世認為他還是《山海經》的首位作者,應該是有功的。

讓我們再來看看其他不同的說法:1、《竹書紀年》記載:「益代禹立,拘啟禁之,啟反起殺益,以承禹祀」。2、《韓非子:外儲說右下》記載:「古者禹死,將傳天下於益,啟之人因相與攻益而立啟」。3、戰國楚國上博簡《容成氏》所記「禹於是乎讓益,啟於是乎攻益自取。」當然,還有很多類似的說法,不難看出,啟的繼位,不是如太史公所言,一帆風順的,至少是發生了戰爭的,直到啟繼位之後,有扈氏還仍然憤憤不平呢。

一哥「俗人讀史」之——太史公為何要「畫蛇添足」 - 天天要聞

而失勢後的伯益,史載其於啟繼位後的第二年,「費侯伯益出就國」,然後發生了甘之戰,征討有扈氏,四年後伯益死,夏後氏「祠之」,那麼,這位伯益先生是否參加或者支持了有扈氏的戰爭呢?不得而知,但他卻死了,亦或如歷史學家呂思勉先生所言:「周公是否是善終,亦頗有可疑,殺害一個人,因迷信的關係,又去求媚於其鬼魂,這是野蠻時代常有的事,不足為怪。」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中央工作會議速記資料、1935年的結婚證……這些珍貴檔案亮相 - 天天要聞

中央工作會議速記資料、1935年的結婚證……這些珍貴檔案亮相

國有史、地有志、家有檔,一份檔案就是一份歷史記憶。今年6月9日是第17個「國際檔案日」,6月5日下午,「築夢現代化 奮鬥蘭台人」2024年嘉定區「國際檔案日」暨檔案地方志文化宣傳月主題活動在嘉定區檔案館新館舉行,吸引20多位市民走進檔案館,開啟一場奇妙的檔案文化體驗之旅。「活」檔案,講「活」歷史「周總理主持日常...
一夜之間,歐洲大變天 - 天天要聞

一夜之間,歐洲大變天

比利時首相辭職,法國總統馬克龍解散議會,德國總理肖爾茨更是創下記錄的慘敗,如今整個歐洲都在右轉。 今年是大選之年,全球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會在今年投下關鍵一票,這也必將決定未來數年的世....
中山公園促成近代北京皇宮禁苑相繼開放,專家回顧背後百餘年故事 - 天天要聞

中山公園促成近代北京皇宮禁苑相繼開放,專家回顧背後百餘年故事

今年是北京中山公園對公眾開放110周年,6月10日,中山公園在來今雨軒舉辦深度人文對話活動「到公園去——從1914年到2024年」。國內著名文化學者、園林專家、京味作家和公園管理者就北京公園早期的功能與地位、北京公園的未來發展等話題進行交流研討。來今雨軒講堂於當天正式揭牌。 由皇家壇廟轉向市民公園 中山公園開放有...
中國最早的粽子與端午節的淵源 - 天天要聞

中國最早的粽子與端午節的淵源

端午節,這個流傳千年的傳統節日,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而粽子,作為端午節最具特色的食物,不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一、粽子的起源據考證,粽子最早出現在春秋之前,那時它並非專為端午節而制,而是用於祭祀祖先和神靈。這一習俗,體現了古人對天地自然的敬畏與對祖先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