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里的長明燈,是怎樣做到千年都不熄滅的

2022年12月26日22:29:14 歷史 1448

古代的長明燈究竟是古人為了烘托古墓的莊嚴肅穆而虛構出來的神秘元素還是真實存在且能千年不滅的一盞神燈呢?


古墓里的長明燈,是怎樣做到千年都不熄滅的 - 天天要聞

長明燈

長明燈的由來

在古代中國有一個傳說,每當除夕夜,在人間巡視護佑的眾神就要回到天上向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年的情況,而眾神離開後,潛伏的魑魅魍魎就會出來作祟。這些小鬼喜歡黑暗的地方,還會循聲抓人,於是人們就想出了一個辦法——點長明燈。鬼怪向來怕火光,這樣長明燈就可以保護人們平安地渡過除夕夜了。所以在中國有這樣一項古老的風俗,除夕那晚家家戶戶都要點燃燈火,並且一點上就不能吹滅直到油盡燈枯,這便是中國最早的長明燈。


古墓里的長明燈,是怎樣做到千年都不熄滅的 - 天天要聞

《史記》中就明確記載過秦始皇陵中的長明燈「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但也有《太平御覽》引注《三秦記》中說到:「始皇墓中,燃鯨魚膏為燈。」無論是以人魚膏為燈油還是以鯨魚膏為燈油,墓室中擁有長明燈是確實無疑的。


實際上遠不止是中國,像古印度、古埃及希臘、北美甚至是一些歐洲國家也都出現過長明燈。根據古埃及、古羅馬等地的風俗,死亡的人也需要燈光為他們照亮道路,所以生者會為死者在墓室里點燃一盞永不熄滅的燈,為亡者照明。而當千年過後墓室大門再次開啟之時,裡面的長明燈依然散發著奪目的光芒。

現身於各地的長明燈

據載,公元527年,東羅馬士兵在敘利亞境內曾發現了一盞在公元27年就被點亮的長明燈,也就是說在當時這盞燈已經燃燒了五百年了。

公元1400年,在古羅馬王子派勒斯的墓室里也發現了一盞長明燈,據說這盞燈已經持續燃燒了兩千多年了。

公元1540年,羅馬教皇保羅三世在古羅馬政治家西塞羅女兒的墳墓中同樣發現了一盞燃著的長明燈,據算那盞燈已燃燒了一千五百多年。


古墓里的長明燈,是怎樣做到千年都不熄滅的 - 天天要聞

長明燈的神奇不僅僅在於它能燃燒上千年,還在於它一旦點燃便是風吹不熄,水澆不滅的,唯一熄滅它的方法就是抽盡它的燈油。

長明燈猜想

以現在的觀點來看,一盞千年不熄的燈似乎是違背了能量守恆定律的,所以一部分人認為長明燈的傳說一定是不存在的。可數千年來屢屢被發現於世界各地的長明燈證實了它是如此真實的一種存在,但一直以來有關長明燈的秘密卻未能得到揭示,這也就引發了許多學者的猜測,人們期望能從它的身上找到永恆能量的秘密。

長明燈的結構與一般油燈相比,並沒有太多特殊的地方,但它卻具有能燃燒千年的能量,是否是因為它的能量可以連續得到補充呢?按照這個猜想,科學家們進行了一些實驗,但都失敗了。這種想法自然是不太現實的,即便古代擁有連續補充燃料的技術,但如此巨量能支承千年的燃料又從何而來?如何放置?


古墓里的長明燈,是怎樣做到千年都不熄滅的 - 天天要聞

經研究發現,長明燈燈碗中盛放的確實是一種燃料,就如史籍中所記載的,這種燃料是一種特殊的深海魚油。那它究竟是「人魚膏」還是「鯨魚膏」呢?關於《史記》中的「人魚膏」,《異物志》的解釋最為詳細,「人魚似人形,長尺余,不堪食皮,利於鮫魚(鯊魚),鋸材木入,項上有小穿,氣從中出。秦始皇冢中以人魚膏為燭,即此魚也」。有學者根據這一段描述的特徵提出人魚即為鯨魚的說法。


古墓里的長明燈,是怎樣做到千年都不熄滅的 - 天天要聞


而鯨魚油確為一種燃料,直至今天,仍有一些領域還在使用鯨魚油作為燃料或潤滑劑。據計算,一噸鯨魚油可以燃燒14年,而一頭大型鯨魚身上提煉出來的魚油可以持續燃燒近百年的時間。即便如此,還是無法支撐長明燈的千年不熄,那麼能讓長明燈長明千年的秘密究竟是什麼呢?

千年不熄之謎

假設墓室里真的要放置足夠燃燒千年的「鯨魚膏」,那必定需要很大的空間且會留下一定的痕迹,但在考古發掘中卻並沒有發現這種痕迹。況且持續燃燒還需要足夠的氧氣,而在墓室那樣的密封環境中,連屍身都能「千年不腐」,會有足夠的氧氣支撐長明燈的燃燒嗎?


古墓里的長明燈,是怎樣做到千年都不熄滅的 - 天天要聞

美國人西蒙·艾菲克,經過三十年的研究給出了這樣一種解釋。長明燈其實並非是千年不滅的,它在墓室關閉氧氣耗盡的那一刻就已經熄滅了。

那為什麼在墓室大門被重新開啟的時候還會發現那麼多點燃的長明燈呢?那是因為當墓室大門再次開啟的時候,墓室里重又流入了新鮮的空氣,加之考古學家在長明燈的燈芯里發現了白磷的成分,白磷作為一種燃點很低的物質很容易發生自燃,於是在墓室重新被開啟的時候長明燈也被重新點燃。此外,白磷中含有劇毒,在燃燒時還會散發出大量有毒氣體,而這又是古人防止盜墓的另一種智慧。

即便我們現在能解開長明燈「千年不熄」的秘密,但長明燈的製作方法卻早已失傳,古人留下的那些秘密仍需要我們一個一個去解開。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近日,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等國內外多家科研單位合作,通過對甘棠箐遺址發掘出土的遺存進行分析研究,發現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約為距今30萬年的木器,與木器伴生的文化遺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 天天要聞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1942年,新四軍指揮部,粟裕看著手中的香煙盒,臉色平靜,接連下達了多道重要命令:全軍保持無線電靜默,派騎兵,火速追上高級幹部,讓他們緊急返程。如果粟裕的命令再晚上半天,整個新四軍的指揮體系,可能就被日軍給一鍋端了。粟裕將軍究竟在香煙盒上看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 天天要聞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在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簡稱「四普」)工作中,泉州台商投資區普查隊發現兩座承載著歷史記憶的古橋——梅嶺惠安橋和上侖石塔及水尾橋。它們不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節點,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有趣的民間傳說。
85年前大學畢業證書成「傳家寶」,無償捐贈入藏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 天天要聞

85年前大學畢業證書成「傳家寶」,無償捐贈入藏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7月3日,一場承載著歷史記憶與家國情懷的捐贈儀式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舉行。捐贈人王曉思先生將其父親——老戰士、老黨員、著名文藝工作者王雲同志生前珍藏的一批珍貴抗戰文物及史料,無償捐贈給該館永久收藏。把個人記憶、家庭記憶變為社會記憶王雲同志(1920-1980)是一位經歷豐富、貢獻卓著的老戰士和文藝工作者。...
香港培僑中學喜迎北京天安門國旗 - 天天要聞

香港培僑中學喜迎北京天安門國旗

7月4日,香港培僑中學在校內舉行活動,喜迎2023年7月24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升起的國旗。據了解,培僑中學在2025年7月1日組織60名師生代表團到北京參加天安門升旗儀式,並獲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贈予2023年7月24日在天安門廣場升起的國旗(編號2023-0205號)。圖為迎國旗儀式。中新社記者 陳永諾 攝7月4日,香...
寶成鐵路電氣化50年:鐵軌上的傳承 - 天天要聞

寶成鐵路電氣化50年:鐵軌上的傳承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龍門陣工作室】2025年7月1日,寶成鐵路電氣化迎來開通50周年。這條穿越秦巴山脈的鋼鐵巨龍,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與幾代人的夢想。在這個特殊的年份,一個關於父女與寶成線的故事,也在這蜿蜒的鐵軌上,清晰迴響。
講述抗戰故事 弘揚抗戰精神 | 抗戰勝利8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梳理 - 天天要聞

講述抗戰故事 弘揚抗戰精神 | 抗戰勝利8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梳理

央視網消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7月3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請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等單位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和推出優秀文藝作品、文藝活動有關情況。9月3日晚將舉行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晚會根據中央安排,中央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