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張學良獲釋後,有記者問他最佩服誰,他說了三人,分別是誰

2022年12月26日21:22:22 歷史 1749
  •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90年,被國民政府囚禁了54年張學良終於得以重見天日。轉眼間,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東北軍少帥,在時光的摧殘下變成了一個垂垂老矣的老人。

張學良獲釋後接受過一次訪問,期間記者曾問他,一生中最佩服的人是誰。聞言,張學良渾濁的目光中閃過些許清明,向記者說了三個人的名字。

1990年張學良獲釋後,有記者問他最佩服誰,他說了三人,分別是誰 - 天天要聞

那麼,張學良最佩服的人究竟是誰?他又為何會對這幾人推崇備至、讚賞有加?

東北王張作霖

張學良口中的第一個名字是張作霖,也就是他的「東北王」父親。其實不管在何種場合,張學良每每提到父親張作霖,總是不吝褒貶。

也正是通過張學良的獨特視角,讓世人對這位亂世梟雄有了一個更加立體、鮮明的了解。

張作霖年少家貧,早年間當過獸醫、闖蕩過江湖,後來通過自己組建武裝力量、維護一方安保走上軍旅,並在槍林彈雨中一路扶搖直上,成為統帥幾十萬東北軍的奉系主帥。

1990年張學良獲釋後,有記者問他最佩服誰,他說了三人,分別是誰 - 天天要聞

這樣的出身和經歷,註定了張作霖身上有一些難以遮掩的壞毛病,比如脾氣暴躁。張學良回憶說:

「我爸爸發脾氣的時候誰都不能惹他,他一發火就要槍斃人,我都不敢有任何犟嘴。」

對當時盤踞在東三省的日本人,張作霖同樣沒有好脾氣,數次與日寇發生爭執。

在談及張作霖的慘遭日本人炸死時,張學良認為這多少與其暴躁脾氣有些關係。

張作霖的第二個毛病是嗜賭自幼出入賭場的張作霖,對各種賭術頗為精通,尤其喜愛打麻將。

1990年張學良獲釋後,有記者問他最佩服誰,他說了三人,分別是誰 - 天天要聞

張作霖

「我父親打麻將打得很好,他能記住牌。」張學良不止一次在外人面前提起過張作霖的這個愛好。

張作霖入主東北後,曾在張公館設下麻將局,閑來無事就喜歡在此邀人打麻將。

凡是來到張公館拜訪的人,張作霖根本不問對方姓名,先拉著對方到麻將桌上打幾圈。

張作霖的賭注很大,動輒數千上萬大洋,曾有一位叫做李律閣的商人在他那裡輸掉了50萬大洋。事後張作霖很開心,把北京郊外一座佔地很大的院子給了對方。

1990年張學良獲釋後,有記者問他最佩服誰,他說了三人,分別是誰 - 天天要聞

除了這些毛病,張作霖還十分迷信奉天城內有一位非常出名的算卦先生,名為「包瞎子」。

張作霖一直將其視作上賓,每每做出重大決定或是有拿不準的問題時,他都要請對方占卜卦象,以測凶吉。

包瞎子深得張作霖信任,可以自由出入帥府,還被聘為張作霖的私人顧問,每個月有200大洋的工資。

後來袁世凱要稱帝,張作霖為了拉攏對方,專門將包瞎子推薦給了他。從北京回來後,包瞎子告訴張作霖:「袁世凱非失敗不可!」

不管包瞎子究竟靈不靈驗,起碼在對袁世凱的測算上他說的準確無比。

1990年張學良獲釋後,有記者問他最佩服誰,他說了三人,分別是誰 - 天天要聞

袁世凱

暴躁、嗜賭、迷信,這些缺點一覽無餘的展露在了張學良的面前,不過這並不耽誤張學良對父親的欽佩。

張作霖是有很多讓人詬病的地方,可這些劣跡在其優點之下,似乎完全不值一提。

首先,張作霖是一個帶兵能力強、個人軍事素養突出的將領。

常年的軍旅生涯中,張作霖從來不是一個脫離部隊、頤指氣使的將軍,他是憑藉與將士們一起在槍林彈雨中摸爬滾打,一步步坐到了東北王的位置。

尤其是早期打天下的時候,張作霖總是不顧生死身先士卒,衝鋒在戰場的最前線,這也是廣大東北軍心甘情願跟著張作霖打天下的一大原因。

1990年張學良獲釋後,有記者問他最佩服誰,他說了三人,分別是誰 - 天天要聞

多年的戰爭經歷也讓張作霖練就了一手好槍法,100米遠的靶位他甚至不用瞄準,拿起槍就上膛、舉槍、扣動扳機。

遠處的靶心應聲被擊中,這一套動作行雲流水,沒有任何阻塞。在東北軍中,張作霖的槍法是出了名的百步穿楊。

張作霖不光對待自己的部下好,對待東北地區的百姓他同樣盡心儘力。

貧苦出身的張作霖,即使後來飛黃騰達、富可敵國,但他沒有忘記那些仍然掙扎在貧困線上的百姓。張學良評價道:

「我佩服我父親這個人,他心裡一直對窮苦人忘不掉,對於這類人他有著深深的同情。」

1990年張學良獲釋後,有記者問他最佩服誰,他說了三人,分別是誰 - 天天要聞

事實也的確如此,1924年東三省募集善款,張作霖一個人就捐了15萬元;1920年山東發生水災,張作霖捐款30萬元。

1926年北京紅十字會遇到困難,張作霖也曾捐贈幾千石糧食......只要聽聞中國哪裡發生了災害,張作霖總是會盡一份力。

有一次張學良因為籌備戰爭,拆了幾戶老百姓的房子,張作霖聽聞消息後非常罕見地訓斥了他。張作霖對百姓的關愛由此可見一斑。

1990年張學良獲釋後,有記者問他最佩服誰,他說了三人,分別是誰 - 天天要聞

除了這些,最令張學良對父親欽佩的,莫過於他強大的統治力。張學良感嘆道:

「我父親這個人,生來就讀過半年的私塾,更沒有接受過任何系統性的西式教育,但東北地區在他管轄期間,政治、經濟、軍事、教育各個領域的發展均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他的統治能力是天生的,我最佩服他這一點。」

的確,張作霖在奉系軍閥中年紀是最小的,資歷也不深,但卻能夠一直穩居一把手的位置,且無人不服、無人不忠,這足以見得其個人強大的統治能力。

後來等到張學良接過帥旗,他才切身體會到這個位置有多難做,心裡對父親的敬佩也更上一層樓。

1990年張學良獲釋後,有記者問他最佩服誰,他說了三人,分別是誰 - 天天要聞

張作霖火車被炸

張學良終生遺憾:未見毛主席

張學良的大半生都在國民黨的監視和軟禁中度過,這也讓他留下了很多遺憾,而一生未能見到毛主席就是其中之一,因為毛主席也是他最佩服的人

早從上世紀30年代開始,張學良就一直很敬仰毛主席。值得一提的是,張學良早在西安事變前就曾幫助過毛主席一次。

1936年春天,幾位中國年輕人想要前往蘇聯讀書深造,奈何缺少經費。

這個消息經過一位牧師傳到了張學良的耳中,於是他拿出一筆錢交給東北將軍李杜,讓他將幾人送到了蘇聯,並資助了他們學費。

1990年張學良獲釋後,有記者問他最佩服誰,他說了三人,分別是誰 - 天天要聞

這幾名少年中間就有毛主席的兒子毛岸英、毛岸青,只不過張學良對此並不知情。

直到1994年,一位東北史學家向定居在夏威夷的張學良講述了這段往事,張學良才知道冥冥中他早已與毛主席有了往來。

張學良對毛主席的好感起源於他對主席的敬畏,以及一位外國友人的穿針引線。

1930年,一個叫做斯諾的美國記者來到東北,並與張學良成為好友。此人在張學良的幫助下來到陝北,見到了大名鼎鼎的毛主席,回去之後斯諾告訴張學良:

「毛澤東與中央社宣傳的那樣完全不一樣,他是一個可以給中國帶來希望的人,你最好也去見一見他,他也許能夠告訴你怎麼幫助父親報仇。」

1990年張學良獲釋後,有記者問他最佩服誰,他說了三人,分別是誰 - 天天要聞

斯諾

斯諾的話,讓張學良產生了強烈的會見毛主席的願望。抗日戰爭爆發後,張學良在斯諾的引薦下前往陝北,計劃與毛主席見一面。

可惜的是,當張學良的飛機於1936年4月9日降落在洛川機場後,一封從延安發來的電報送到了他的手上。

這是一份來自毛主席、彭德懷等人的聯名電報,電報中說周總理已經代替毛主席前來洛川,全權代表中共中央與其商討攜手抗日事宜。

張學良此行雖然未能與毛主席相見,但卻收穫到了周總理這樣一位至交。

後來雙方曾計劃在延安約見,只不過還未來得及成行,張學良便已經發動了對蔣介石的兵諫。

1990年張學良獲釋後,有記者問他最佩服誰,他說了三人,分別是誰 - 天天要聞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在臨潼逼宮蔣介石,要求他放下對共產黨的屠刀、聯合抗日。

與此同時,張學良在發動兵變的第一時間便將消息告訴了毛主席、周恩來等人。

西安事變的消息傳來後,中共中央高度重視,一邊派出周總理等人前往西安,協助張學良妥善解決此事,力圖促成國共聯合抗日的目標。

另一邊,毛主席代表中共中央向其發來電報,向其初步傳達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相關事宜。

解決問題過程中,毛主席與張學良的電報聯繫始終沒有中斷。

後來在毛主席和周總理的協助下,兵變一事終於得以和平解決,聯合抗日的主張也得到了蔣介石的同意,張學良將軍因此成就了千古愛國將領之名。

1990年張學良獲釋後,有記者問他最佩服誰,他說了三人,分別是誰 - 天天要聞

其實,早在張學良發動兵諫之前,毛主席就曾給其去過一封信,那是主席給他的唯一一封親筆信。信中主席說道:

張將軍是東北軍的領袖,在這場保家衛國的戰爭中背負著重要責任。如果將軍能夠顧及當下緊張外部局勢,希望當機立斷調轉槍頭朝向日寇,並把敝方意見傳達給國民政府,雙方互派代表商談停戰抗日的具體事宜。

毛主席從家國大義出發,希望張學良成為國共兩黨中間人,促成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一事。

只不過此時的毛主席還不知道,張學良早已經失去了與蔣介石正面溝通的機會。

1990年張學良獲釋後,有記者問他最佩服誰,他說了三人,分別是誰 - 天天要聞

在拿到信後,張學良曾想要將中共方面的意思傳達給蔣介石,可還未等他說出口,蔣介石就先在黨內大聲斥責道:「只要發現串共者,一律槍斃!」

張學良也只能按捺住上交書信的迫切心情。

雖然張學良此生未能與主席見面,但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祖國時期,毛主席的種種事迹一直在深深感染著張學良,讓他打心眼裡佩服這位偉人。

如果說沒能見到毛主席是遺憾,那麼與周總理結為至交或許就是對張學良最好的彌補。

1990年張學良獲釋後,有記者問他最佩服誰,他說了三人,分別是誰 - 天天要聞

至交周總理

最令張學良佩服的人員中,周總理同樣佔據一席。

周總理與張學良第一次見面是在1936年6月,不過二人在此之前還有過一段同窗情誼。

周總理曾在東北讀書,拜在中國著名教育家張伯苓先生門下,而張學良因為張伯苓幫他戒掉了煙癮,也拜了對方為師,因此周總理與張學良還有一層師兄弟的關係。

6月份的洛川會面,二人一見如故。張學良很快被周總理的見識、談吐所折服。

更重要的是周總理所描述的聯合抗日、革命救國的主張,深得張學良贊同,兩人之間的情誼就此結下。

1990年張學良獲釋後,有記者問他最佩服誰,他說了三人,分別是誰 - 天天要聞

西安事變後,周總理代表共產黨前來談判,兩人齊心協力之下使得兵諫一事和平解決。

不過在送蔣介石回南京的問題上,二人發生了分歧。張學良自覺心中有愧,為避免事情節外生枝,想要親自把蔣介石送回南京。

這一提議遭到了東北軍上下的一致反對,周總理也多次出言提醒他南京之行的危險,可張學良還是坐上了開往南京的飛機。

事後,張學良果不其然被蔣介石軟禁了起來。他悲憤地對妻子說:

「我這輩子從未做出過什麼值得後悔的事,這一次我算是領教了後悔的滋味。兄弟們勸我,共產黨周副主席也暗示過我送人的危險,只可惜我沒有聽。

要是我多聽一句周先生的話,何至落到如此田地?」

1990年張學良獲釋後,有記者問他最佩服誰,他說了三人,分別是誰 - 天天要聞

于鳳至

張學良被審訊和關押期間,他不光後悔沒有聽信周總理的話,還一直想辦法寫信給總理,表達對總理的思念和欽佩。

當他被送上軍事法庭時,蔣介石一直想逼迫他承認受到共產黨指使、受到周恩來擺布。

但張學良說什麼也不願背叛周總理,堅持原則表示:「所有的事情都是我自己的主意。」

在忠誠和自由面前,張學良用行動表明了對朋友的心意。

1976年,總理在北京病逝。張學良得知消息後悲痛萬分,只可惜他連發一封唁電都做不到,只能隔著茫茫海峽對總理遙遙相送。

張學良對總理的赤誠之情令人側目,而周總理對待這位好友同樣念念不忘。

1990年張學良獲釋後,有記者問他最佩服誰,他說了三人,分別是誰 - 天天要聞

自從張學良被扣押後,周總理對他的解救一直沒有停止過。

1945年中共七次人大期間,周總理就發言譴責了蔣介石扣押張學良的行為,並強烈要求國民政府對其釋放。

1946年重慶談判期間,周總理就直言不諱的指出:

「今天我們能夠坐在這裡談判,有一個人的貢獻最大,他就是促成停止內戰、聯合抗日的張學良將軍,我們誠摯的希望他能夠早日獲得自由。」

同年重慶文化界茶話會上,一位來自東北的人士感慨道:「只可憐那一位被囚禁了十餘年的人,這些年他的日子怕是不好過。」

1990年張學良獲釋後,有記者問他最佩服誰,他說了三人,分別是誰 - 天天要聞

重慶談判

這些話引起了眾人的感傷,周總理那嚴肅的面龐閃過一絲悲戚的淚光。

1956年11月11日,西安事變二十周年座談會在北京舉行,周總理指出:

「張楊二位將軍是這起事件的千古功臣,自從張將軍被扣押後,還曾給我來了兩封信,他是值得懷念和尊敬的。將來他能夠重獲自由當然好,可無論怎樣他都已經是千古不朽的人物。」

1961年,周總理曾嘗試託人給張學良帶一封信過去,這封信沒有收件人,也沒有署名,只有短短十六個字:為國珍重,善自養心,前途有望,後會有期。

只可惜,周總理想要與張學良再度會面的願望終究沒有成真。

1990年張學良獲釋後,有記者問他最佩服誰,他說了三人,分別是誰 - 天天要聞

1976年1月8日,周總理在北京與世長辭。直到臨終前,總理仍然念念不忘的叮囑道:「不要忘了台灣還有一位老朋友。」

1990年,在被囚禁長達54年之後,張學良終於重獲自由。日本廣播協會電視台對其進行了一次採訪,在提到周總理時,張學良這樣評價道:

「我們能夠相互理解,他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物。」

次年4月張學良赴美探親,期間再次談到周總理,他說:「周恩來先生是我非常佩服的人,他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外交家,我們兩個的感情很好。」

1990年張學良獲釋後,有記者問他最佩服誰,他說了三人,分別是誰 - 天天要聞

晚年張學良夫婦

同年5月,中共中央決定派遣人員前往美國探望張學良,我方人員給他帶來了周總理遺孀鄧穎超的信件。

張學良拿到信後,將信紙幾乎貼到臉上,一字一句的認真看了起來。他顫抖著聲音說道:「周恩來我熟悉,我們很好,請替我向鄧女士問好。」

此時的張學良已經90餘歲的高齡,經歷的這麼多年的風風雨雨,他仍然對當年的摯友念念不忘,這種純粹、真摯的友情讓人為之動容。

1990年張學良獲釋後,有記者問他最佩服誰,他說了三人,分別是誰 - 天天要聞

結語

被囚禁54年,張學良將軍終究還是重新恢復了自由,這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

更難能可貴的是,幾十年的無妄之災並沒有讓張學良失去本性,他仍然能夠做到堅守原則、堅守對朋友的感情。

面對蔣介石的壓迫,他沒有違背良心抹黑和污衊共產黨,反而直言不諱的表明自己對毛主席和周總理的欽佩。

這樣的氣量和膽魄,歷經半個世紀之久仍然不減分毫,一如他當年發動西安事變時那樣。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琉璃河考古隊節日在崗:當「90後」遇上「3000後」 - 天天要聞

琉璃河考古隊節日在崗:當「90後」遇上「3000後」

房山區琉璃河鎮,開滿野花的草叢上,挖開了深淺不一的坑,每個都有專屬的數字加字母編號。這處小型發掘現場,是3000多年前「北京城」的外城壕東段一部分。五四青年節,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一群「90後」考古人員面朝黃土背朝天,小心翼翼地颳去層層覆土,專心致志地在「護城河」底搜尋古人留下的蛛絲馬跡。安妮娜在發掘現場複核...
為了正義與和平——中國加強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徵集保護工作 - 天天要聞

為了正義與和平——中國加強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徵集保護工作

新華社南京5月4日電 題:為了正義與和平——中國加強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徵集保護工作新華社記者鄭冬睿、張晨光、陸華東搖開檔案櫃,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翻開一冊蘇聯籍抗日航空英烈資料,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工作人員繆磊開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蘇聯偉大衛國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
美國現在才知道,給中國強加的苦難越多,中國越是加速崛起 - 天天要聞

美國現在才知道,給中國強加的苦難越多,中國越是加速崛起

美國現在才知道,給中國強加的苦難越多,中國越是加速崛起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還原歷史背後真相】很多人不理解,作為美國這個超級霸主來說,為何總是喜歡將苦難和威脅強加於其他國家。所以動不動就是開兩艘航母戰鬥群過去威脅,或者極限施壓,或者就是直接的戰
【前沿精選】技術官僚、民粹主義和國際組織的(去)合法化 - 天天要聞

【前沿精選】技術官僚、民粹主義和國際組織的(去)合法化

前沿精選 學刊簡介《國際關係前沿》是國政學人學術共同體發起創辦的電子刊物,旨在述介國際關係領域具有開創性、前沿性、學理性、實證性、思辨性的研究成果,梳理國際關係領域主要期刊新近發表的學術成果,以此搭建了解國際學術前沿的便捷窗口。目前已更新至2025年第2期(總第20期)。 獲取本期《國際關係前沿》全文渠道1點...
河南一中學原黨委書記受審,260多名同事旁聽!曾借兒子婚宴、母親喪葬收受下屬禮金 - 天天要聞

河南一中學原黨委書記受審,260多名同事旁聽!曾借兒子婚宴、母親喪葬收受下屬禮金

據《中國紀檢監察報》5月2日消息,近日,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一高級中學原黨委書記徐衛東受賄案開庭審理。聽著被告人的懺悔,參加庭審旁聽的260多名昔日同事很受教育。公開簡歷顯示,徐衛東,河南寧陵人,中小學正高級教師,中央黨校大學學歷。2024年7月,徐衛東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今年1月,徐衛東被開除黨籍和公職。通報...
火急火燎韓德洙,悠哉拖戲金文洙,國民力量黨統一要涼? - 天天要聞

火急火燎韓德洙,悠哉拖戲金文洙,國民力量黨統一要涼?

韓國政壇這出大戲,真是越看越過癮!5月4日,國民力量黨剛把金文洙推上第21任總統候選人的寶座,第二天就火急火燎地搞了個「統一推進機構」,擺明要趕緊把前總理韓德洙拉進陣營。可這倆人,一個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個悠哉得跟度假似的,愣是把黨內統一
英偉達的東亞文化 - 天天要聞

英偉達的東亞文化

2025年3月18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荷西,黃仁勛在英偉達GTC2025大會上與一台機器人共同發表主題演講(視覺中國/圖)2025年4月中旬,在中美貿易局勢變化、美國對AI晶元出口管制升級的敏感時期,英偉達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勛應中國貿促會之邀訪華。這次,黃仁勛一改最具標識度的皮衣造型,身著西服訪問北京和上海。據新華社...
辛亥革命爆發了,清朝為何不逃回東北?真相:逃回去下場更慘 - 天天要聞

辛亥革命爆發了,清朝為何不逃回東北?真相:逃回去下場更慘

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文|避寒編輯|避寒《——【·前言·】——》清朝滅亡那年,沒人真以為他們會就此散場,太后還在,皇帝還在,兵還在,滿人還沒死心。東北是祖宗地,是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