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借孔子來諷刺殷商搬遷折騰

2022年12月18日10:51:21 歷史 1964

老師給人的印象大概是板著臉孔,不苟言笑,一本正經了。

然而,作為「至聖先師」的孔子卻並非如此。

「殷路車為善,而色尚白。」——《史記·殷本紀》

太史公最後總評里,引用了孔夫子一句話。大體意思是:「殷國路上流淌著白色的車子,質量都很好呵,那個時代崇尚白色。」直白翻譯很難體會出孔子的態度。

司馬遷借孔子來諷刺殷商搬遷折騰 - 天天要聞

其實,這本該是一句很幽默風趣的話,如今讀來仍感覺其中不乏揶揄,用彼時的辭彙來說——「諷」。

當然,今人對此堂而皇之地解釋為殷商時代生產力發達,不僅修路水平超高,造車技術也是一流水準。這是誤認為孔子讚賞殷商了。

然而,竊以為大家誤解了司馬遷,曲解了孔子。如果把它理解為孔子嘲笑殷商來回遷都勞民傷財,這樣子豈不是更好?

司馬遷借孔子來諷刺殷商搬遷折騰 - 天天要聞

成湯,自契至湯八遷,湯始居亳。」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振-微-報丁-報乙-報丙-主壬-主癸-天乙(成湯),從開創殷商到成湯傳承了十三代,而國都搬遷竟達到八次之多,可想而知遷都搬家的頻繁程度。

俗語說「火搬三道息,人搬三道窮」,俗語是人類智慧的經驗總結。旺盛的火移動次數多了就會熄滅;而來回折騰搬家,沒有長久的規劃,就會越搬越窮。

大概殷商就是如此。

湯之後,殷商仍然很頻繁地搬遷國都,司馬遷在殷本紀中記載,中丁遷都於隞、河亶甲遷都於相、祖乙遷都於邢、盤庚遷都於亳、武乙復去亳遷河北……而歷史教材中殷商國都在跨黃河兩岸五個地方來回遷換。

歷史上最著名的應該是盤庚遷殷「帝盤庚之時,殷已都河北,盤庚渡河南,復居成湯之故居,乃五遷,無定居。」盤庚搬都定殷也並非最後一次。

盤庚執政期間,殷商國都已經確立在黃河北岸。盤庚帶領浩浩蕩蕩的隊伍從黃河以北重新渡河到了南岸,重新定都亳,已經遷都五次了,還沒有最終確定選擇地點。而這些已經導致了老百姓怨聲載道,「殷民咨胥皆怨,不欲遷。」

殷商的社會發展在興衰更迭中波浪式推進,興盛轉向衰落便籌劃搬都,再興盛再衰落再次搬遷國都。然而,興盛與搬遷國關係並不大。

俗話說「安居樂業」,如果連起碼的住所都不能確定,怎麼能夠安心耕種,發展經濟呢?老百姓都不願意再折騰來回搬遷了,所以孔子對此嗤之以鼻,既然不能謾罵,所以只好嘲諷一下。

且不管遷都出於是什麼原因,或者刺激經濟發展,或者躲避洪澇災害,或者防備外族入侵,毫無疑問殷商屢次遷都給「國人」(在國都居住的人)造成極大的麻煩,也影響了經濟社會的發展。

由此判斷孔子「殷路車為善」是諷刺殷商遷都折騰。如果沒有質量上乘的車輛,怎麼能可能浩浩蕩蕩的遷都呢?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三番五次不停歇。

「而色尚白」大概是說滅亡是必然的。一長溜跟隨遷都的人馬,著白色衣服,一律白色車馬,白色旗幟……白色隊伍,浩浩蕩蕩豈不是像送葬的。

既無外族入侵,又無水旱天災,殷商王朝就是在自己的折騰中葬送了前程。

觀殷、夏所損益,曰:「後雖百世可知也,一文一質。周監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史記·孔子世家

眾所周知,孔子曾對周代的文化有高度的讚譽:一方面強調了三代之間的文化連續性;另一方面他也指出,周代的文化是基於前兩代的奠基之上,才得以發展成為更加優越的文化傳統。

孔子一生極力吹捧周代文化,所以才會刻意貶低殷商文化?

孔子生魯昌平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史記·孔子世家》


司馬遷借孔子來諷刺殷商搬遷折騰 - 天天要聞

司馬遷在《孔子世家》中明確,孔子先祖為商湯——「殷破,周封其後於宋」,宋人也就是殷商的後代子孫。

孔子會做出數典忘祖的事情,以嘲諷自己祖先來提高周代文化?《史記索隱》明確,「乘殷之輅」轉自《論語》,而「殷人尚白」摘自《禮記》。這也就是說「殷路車為善,而色尚白」純屬司馬遷杜撰。

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論語》

顏淵向孔子請教如何治理國家。孔子說:「用夏代的曆法,乘殷代的車子,戴周代的禮帽,禁絕鄭國的樂曲,疏遠能言善辯的小人。鄭國的樂曲浮靡不正派,佞人太危險了。」

「夏之時」是指夏代的曆法,便於農業生產。「冕」指禮帽,周代的禮帽比以前的華美。「韶」是指舜時的樂曲,「舞」則是指周武王時的樂曲。

以此來看,孔子教導顏淵治國需要有選擇性地繼承優秀的文化。「輅」解釋為天子所乘用之車。殷代的車由木製成,比較樸實。如果按照這個解釋,所謂的孔子「殷路車為善」並非諷刺。

「夏後氏尚黑,殷人尚白,周尚赤。」——《禮記》

歷代受五行相剋思想的影響,所崇尚的顏色有所不同。但五行學說形成於戰國時代鄒衍,而《禮記》成書於漢代,為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這再次明確「殷人尚白」又並非孔子原話。

如果五行學說為後起,那麼上古三代所崇尚的顏色可能與部落色彩心理有關,又有可能與五帝有關。

按照鄒衍說法,「五德從所不勝,虞土、夏木、殷金、周火。」成湯應該是以金德取代了夏代木德,金克木,而白色在五行中為金。 所以,「湯乃改正朔,易服色,上白」,殷商創始人成湯先生,改正了曆法,變換了顏色,崇尚白色。

司馬遷借孔子來諷刺殷商搬遷折騰 - 天天要聞

按照五行相剋相生的觀念,赤色取代白色,應該是正常延續。所以,周朝尚火德,其色赤。再後來,秦始皇自封是秦為水德,而水屬黑色,所以秦人尚黑。這是另外的話題了。

司馬遷為孔子編撰「殷路車為善,而色尚白」,是否如司馬貞所說「太史公為贊,不取成文,遂作此語」?如果理解為以孔子的口吻嘲笑殷商先祖豈不是更妙。估計司馬遷寫完《殷本紀》,為自己的幽默也狡黠地笑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 天天要聞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極目新聞記者 王柳欽5月4日,極目新聞記者在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現場看到,雖然天空飄起了小雨,但門口還是排起了近百米的長隊,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銘記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遊客在雨中排起長隊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入口處,有市民攜帶電影《731》海報進行自發宣傳。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龔...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 天天要聞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考古實證,秦始皇帝陵根據「若都邑」的理念來營建,都邑里有政治、軍事,也有宮廷生活、文化娛樂。秦朝的休閑生活會是怎樣的景象?5月4日,總台央視綜合頻道(CCTV-1)22:30檔,《尋古中國·探秘秦始皇陵》第四集《百戲水禽》帶你通過考古研究新成果,對秦朝文化娛樂生活一探究竟。半裸陶俑究竟是什麼人?秦始皇帝陵東南部...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 天天要聞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如果說全世界最會賺錢的人是誰?李嘉誠絕對排得上號。最近,他又一次把自己送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前陣子那樁港口交易鬧得人盡皆知,一邊是國家利益,一邊是家族資產,李嘉誠站哪邊,大家其實心裡都有點數。港口本來要賣給美國財團,還好有關部門及時叫停。
琉璃河考古隊節日在崗:當「90後」遇上「3000後」 - 天天要聞

琉璃河考古隊節日在崗:當「90後」遇上「3000後」

房山區琉璃河鎮,開滿野花的草叢上,挖開了深淺不一的坑,每個都有專屬的數字加字母編號。這處小型發掘現場,是3000多年前「北京城」的外城壕東段一部分。五四青年節,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一群「90後」考古人員面朝黃土背朝天,小心翼翼地颳去層層覆土,專心致志地在「護城河」底搜尋古人留下的蛛絲馬跡。安妮娜在發掘現場複核...
為了正義與和平——中國加強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徵集保護工作 - 天天要聞

為了正義與和平——中國加強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徵集保護工作

新華社南京5月4日電 題:為了正義與和平——中國加強抗日航空英烈史料徵集保護工作新華社記者鄭冬睿、張晨光、陸華東搖開檔案櫃,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翻開一冊蘇聯籍抗日航空英烈資料,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工作人員繆磊開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蘇聯偉大衛國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
美國現在才知道,給中國強加的苦難越多,中國越是加速崛起 - 天天要聞

美國現在才知道,給中國強加的苦難越多,中國越是加速崛起

美國現在才知道,給中國強加的苦難越多,中國越是加速崛起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還原歷史背後真相】很多人不理解,作為美國這個超級霸主來說,為何總是喜歡將苦難和威脅強加於其他國家。所以動不動就是開兩艘航母戰鬥群過去威脅,或者極限施壓,或者就是直接的戰
【前沿精選】技術官僚、民粹主義和國際組織的(去)合法化 - 天天要聞

【前沿精選】技術官僚、民粹主義和國際組織的(去)合法化

前沿精選 學刊簡介《國際關係前沿》是國政學人學術共同體發起創辦的電子刊物,旨在述介國際關係領域具有開創性、前沿性、學理性、實證性、思辨性的研究成果,梳理國際關係領域主要期刊新近發表的學術成果,以此搭建了解國際學術前沿的便捷窗口。目前已更新至2025年第2期(總第20期)。 獲取本期《國際關係前沿》全文渠道1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