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世界的戰爭,君士坦丁堡之戰,千年拜占庭最後的輓歌

2022年12月04日23:21:18 歷史 1546

「我們的國將隕落,如彗星落下。」

影響世界的戰爭,君士坦丁堡之戰,千年拜占庭最後的輓歌 - 天天要聞

1453年對於當時的歐洲人來說,日子並沒有與以往有太大不同。法國人忙於給英國人最後一擊,好結束這場長達百年的戰爭。伊比利亞半島的殖民者們,帶著貪婪的黃金夢朝著海洋進軍。鮮有人注意到,來自博斯普魯斯海峽邊一座城市,一個古老帝國的求救聲,它無力的喊著「救救我們吧!歐洲,基督兄弟們!」人們充耳不聞。這微弱的求救聲,淹沒在歐洲宮廷里王公們的談笑之間。淹沒在奧斯曼蘇丹默罕默德二世數十萬的鐵騎之下。沒有人關心它的命運,風雨飄渺的拜占庭帝國,它是如此的孤立無援,獨自面對這一切。

曾經的拜占庭帝國,是何等的遼闊。西起直布羅陀海峽,東至高加索山脈。帝國的子民自豪的將地中海稱為「我們的內海。」一個橫跨歐非亞的龐大帝國。在其黃金時代,沒有任何一位帝國子民會相信自己的國家有朝一日也將迎來終結。它是如此的強盛。——然而無情的是,在其極盛之後,國家就開始不斷的走下坡路了。查士丁尼時代之後,帝國在無休止的內鬥、瘟疫、和對外戰爭中走向衰落。雖然在部分勵精圖治的皇帝統治下曾有過短暫的復興,但在1071年的曼奇科特戰役後,突厥穆斯林入侵者湧入帝國最重要的命脈安納托利亞時,一切都顯得那麼於事無補。1204年的十字軍東征更是給予了帝國致命的打擊,當巴列奧略王朝艱難復國後,昔日虎據三洲五海之地的強盛帝國,如今只剩下它在巴爾幹和小亞細亞沿岸的可憐的一小部分。

影響世界的戰爭,君士坦丁堡之戰,千年拜占庭最後的輓歌 - 天天要聞

千年帝國的劫難並未終止,在13-14世紀,安納托利亞地區的一個突厥部落奧斯曼迅速崛起,並不斷貪婪地蠶食著拜占庭的殘軀。直至15世紀中葉,拜占庭帝國僅剩的國土只有它的都城君士坦丁堡,以及伯羅奔尼撒的一小部分領土——那是在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努力恢復帝國領土的唯一成果。君士坦丁堡這座世界渴望之城,在鼎盛時期有著50萬人口。來自阿拉伯、威尼斯、印度的商人匯聚於此。而在如今只剩下5萬的人口,城內到處是破敗的景象。曾經縱使花上幾個月也難以穿越全境,如今三個小時便可走完整個國家。也只剩下高聳的狄奧多西城牆述說著這個帝國當年是何等的強大、多麼的興盛。

1453年,奧斯曼蘇丹穆罕默德二世親率八萬大軍,兵臨君士坦丁堡城下,他向君士坦丁十一世皇帝下達了通牒:放棄君士坦丁堡,他將可以保持自己的信仰,作為奧斯曼的貴族存活。但作為羅馬皇帝的榮譽和責任讓君士坦丁皇帝斷然拒絕了這一要求,他決心與城市共存亡。1453年4月6日,奧斯曼軍隊開始圍攻君士坦丁堡。

面對蘇丹的軍隊,城內甚至包括了熱那亞水手、西歐僱傭軍在內的數千守軍更本無法招架,但君士坦丁堡的軍民仍然給予了頑強抵抗,他們依託堅固的城牆苦苦堅守了整整五十一天。5月26日,惱羞成怒的穆罕默德二世決定發起最後總攻,為鼓舞士氣,他下令破城後屠城劫掠三日,奧斯曼軍隊在進行了禱告後開始了進攻。當日,君士坦丁堡在瀰漫的硝煙中宣告陷落。

影響世界的戰爭,君士坦丁堡之戰,千年拜占庭最後的輓歌 - 天天要聞

當城牆被攻破,奧斯曼近衛軍湧進來時。雙方展開了激烈的巷戰,在絕望的最後時刻,君士坦丁十一世皇帝拔出佩劍義無反顧的沖向了敵軍,他榮耀的紫袍在奧斯曼近衛軍成片的紅色戰袍中被瞬間湮沒。

當奧斯曼的軍隊攻破了守衛了這座城市千年的狄奧多西城牆、大教堂頂上包容人世間一切苦難的十字架最終無情的倒下了,拜占庭皇帝皇冠上最後一枚寶石,也被無情的扣走了。城市被攻破之後,緊接著的就是野蠻的劫掠和破壞,男人女人被賣為奴隸,沒有勞動力的人則被無情的殺害,一些聖人留下的聖物和藝術品被隨意的破壞,凝結著希臘人智慧的珍貴書籍被焚毀,精美的雕像被砸碎。許許多多寶貴的藝術結晶,從此永遠地消失了。無法估量人類精神財富的損失是多麼的巨大。這個佇立千年的帝國——拜占庭,最終落下了帷幕,這便是它最後的輓歌。

影響世界的戰爭,君士坦丁堡之戰,千年拜占庭最後的輓歌 - 天天要聞

但毋庸置疑的是,這個古老帝國在其最後一刻,迎來了一個蕩氣迴腸,充滿悲劇色彩英雄氣概的結局。末代皇帝君士但丁十一世沒有選擇投降,沒有選擇苟且,而是和自己的臣民們共存亡。當城市被攻破時,這位皇帝最終帶著他的羅馬精神,充滿榮光的與自己的帝國同歸於盡。結束了驕傲的一生。他始終沒有背叛自己的理想,在國家危難之際,他的品行和不屈不撓無愧於羅馬皇帝之名,足以和圖拉真、查士丁尼等皇帝比肩。是最後一位羅馬人。

而當拜占庭滅亡之後,大量的難民湧入西歐,其中的知識分子們為西歐帶來了希臘與羅馬殘留下來精神瑰寶,推動了文藝復興的發展。而帝國的民法法典則構成了後世法典的基礎。1492年哥布倫通過羅馬時代托勒密的《地理學》發現了美洲。拜占庭帝國的滅亡為中世紀與羅馬時代畫上了句號,合上了它厚重的一頁。為一個嶄新時代注入力量,拉開了它的序幕——文藝復興。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為什麼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講究 - 天天要聞

為什麼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講究

與今天我們的名字不同,古人在起名字時,名是名,字是字。《顏氏家訓》有言:名以正體,字以表德,就是說「名」是用來區別彼此的,「字」則是體現一個人的德行。在古代,嬰兒出生三個月之後便有父親給孩子取名,「三月之末……父執子之右手,咳而名之」。
陳谷嘉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陳谷嘉同志逝世

5月14日,湖南大學嶽麓書院發布訃告稱,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思想史家、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陳谷嘉先生,於2025年5月14日上午8時逝世,享年91歲。陳谷嘉陳谷嘉先生1934年5月出生於湖南寧鄉,1959年8月畢業於武漢大學歷史系,並執教於湖南大學。1959年11月赴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師從著名史學家侯外廬先生。嗣後回湖...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詩,結果被一首詩懟得下不來台 - 天天要聞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詩,結果被一首詩懟得下不來台

曹操死後,他大兒子曹丕當了皇帝。這曹丕一直看自己弟弟曹植不順眼,為啥呢?因為曹植太有才了,以前老爹曹操最喜歡他,差點讓他接班。現在曹丕當了皇帝,越想越氣:這小子留著遲早是個禍害!這天上朝,有個大臣打小報告:"陛下,您弟弟曹植整天寫詩發牢騷,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 - 天天要聞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

日本國立公文書館14日公開展示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1644部隊、8604部隊和8609部隊的留守名簿。5月14日,在日本東京,日本細菌戰研究專家、滋賀醫科大學名譽教授西山勝夫召開說明會。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5月14日,在位於日本東京的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工作人員展示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1644部隊的留守名簿。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
民國人物張宗昌 - 天天要聞

民國人物張宗昌

給了我們所知道的很多負面形象,如荒淫好色、迎娶大批姨太太或殘暴冷血,鎮壓勞工,,扼殺新聞自由、橫徵暴斂等等。
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何要堅持「第二個結合」? - 天天要聞

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何要堅持「第二個結合」?

「兩個結合」是我們黨在深刻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百年奮鬥歷史經驗、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發展規律基礎上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與原創性貢獻。其中「第二個結合」,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僅為新時代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築牢了深厚文化根基、注入了磅礴精神偉力,更為我們黨以徹底自我...
明朝奇聞:道士與皇帝的「長生不老」大冒險! - 天天要聞

明朝奇聞:道士與皇帝的「長生不老」大冒險!

在明朝嘉靖年間,歷史的舞台上上演了一出「皇帝與道士」的奇妙戲碼,簡直可以用「道士駕到,皇帝傻眼」來形容!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這位名叫陶仲文的道士,以及他如何在宮廷中掀起一陣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