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年毛主席深陷生死絕境,許光達晝夜奔襲,血戰一天挽救中央機關

2022年11月01日14:34:09 歷史 1154

前言

1946年6月,蔣介石單方面撕毀《雙十協定》,對解放區發起了全面進攻,為了不讓革命的果實落入國民黨反動派手中,解放區人民軍隊決定進行奮起反擊,自此,內戰爆發。

1947年3月,蔣介石命令胡宗南率兵集結延安,對陝甘寧解放區發起重點進攻。中共中央經過商議,決定採用誘敵深入的辦法,主動撤離延安,與此同時,從整個解放戰爭的全局考量,毛主席決定與周恩來一起繼續帶領中央機關留在陝北,堅定表示不過黃河,留下來跟敵人周旋。

47年毛主席深陷生死絕境,許光達晝夜奔襲,血戰一天挽救中央機關 - 天天要聞

從此,毛主席帶領中央機關不斷在陝北轉移,總行程達1000多公里,途經12個縣,這次行動也被稱為「轉戰陝北」。

轉戰陝北期間,毛主席和中共中央歷經艱難險阻、生死考驗,將胡宗南部隊死死拖在了這裡。陝北地形複雜,使得雙方在執行各自的任務中險象環生。有時候,毛主席和中共中央與國民黨軍隊擦肩而過,有時又被國民黨軍隊前後夾擊,命懸一線,又有時,雙方僅距離四五里路或是隔著一個山頭。

3月29日,中共中央在清澗縣棗林溝召開了一次重要會議,會上主要對中央機關在撤離延安後的行動問題進行了討論,毛主席再次強調:「我黨中央和人民解放軍總部必須繼續留在陝甘寧邊區。」

會議結束後,中共中央方面就向全國宣布了「中共中央仍然留在陝北」的消息,徹底粉碎了國民黨散播的「中共中央已東渡黃河撤離延安」、「共產黨不堪一擊」的謠言。

在轉戰陝北的一年多時間裡,艱辛和危險程度甚至比長征還要苦,這一點,從以下這段話中便能窺見一斑:

「大家正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步履維艱地行走在凹凸不平、濕滑泥濘的山道上時,忽然從後面傳來一聲:『同志們加油!』我們回頭一看,只見毛主席一身水、兩腿泥,長發貼在臉上還在不停地往下滴水,在兩名警衛員的攙扶下艱難地向我們走來……」

47年毛主席深陷生死絕境,許光達晝夜奔襲,血戰一天挽救中央機關 - 天天要聞

危險接二連三,毛主席淡定從容指揮作戰

中共中央在作出撤離延安的決定時,中央和軍委實則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是由毛主席、周總理率領中央機關轉戰陝北,一部分則由劉少奇和朱德等人組成中央工作委員會,轉移至河北平山縣開展中央委託的工作,最後一部分則是讓葉劍英和楊尚昆組成中央後方委員會,駐紮在晉西北臨縣,全權統籌後方工作。

離開延安前,西北野戰兵團的幹部們前來送別毛主席,毛主席情真意切地說明了我軍未來的作戰方向:

「我軍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於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我們要以一個延安換取全中國。」

1947年4月,毛主席率領中央機關轉移至靖邊縣王家灣村,這裡條件艱苦。毛主席、周總理和任弼時在辦公時,就坐在木墩子上處理公務和前線戰報,要是腿麻了,就爬在鍋台上繼續工作。

陝北的冬天寒風凜冽,蔬菜成了最大的難題。駐紮在王家灣村的日子裡,中央機關便向當地的老鄉買酸菜吃,後來,酸菜也沒了。毛主席便動員戰士們挖野菜,讓後勤人員把自己的馬的飼料減少一半,表示自己以後要多步行,少騎馬。

轉戰陝北,除了生活上的困難外,另一個致命難點便是要避開國民黨軍隊的圍攻。當時,胡宗南曾下了命令:「就算是損失兩個師也要捉住中共首腦!」

黨中央在王家灣駐紮了56天,這段日子,毛主席關於全國戰略部署的一個新計劃逐漸醞釀形成。他要求各路大軍在內線作戰,以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並提出了在粉碎國民黨軍的重點進攻後,準備轉入戰略反攻階段,開始將戰場引向國民黨的統治區。

可以看出,毛主席對於日後解放全中國的作戰已經心中有數,根據他的作戰部署,將一步一步從根本上動搖蔣介石的反動統治。

47年毛主席深陷生死絕境,許光達晝夜奔襲,血戰一天挽救中央機關 - 天天要聞

6月6日,國民黨出動第29軍4個旅組成先頭部隊,向中共中央所在的王家灣方向撲來。6月8日早上,國民黨部隊已經到了距離王家灣15里的地方,中央機關的情況不容樂觀。等到天完全黑下來時,下起了大雨,毛主席當即決定向西北方向冒雨轉移,一路上,道路泥濘,行走困難,毛主席和大家一起手拉手緩慢向前推進。一直走到天剛蒙蒙亮,才到了距王家灣40多里的靖邊縣小河村。

但剛在這裡準備架鍋生火,休整一下,發電報時,他們的上空便傳來國民黨偵察機低空盤旋的聲音,沒多久,偵察員也送來了敵軍逐漸畢竟的消息。於是,在當地鄉親們的幫助下,毛主席和中央機關又立即悄悄轉移。

6月10日抵達天賜灣村。這裡的條件則更加艱苦。毛主席、周總理等人擠在一間窯洞里住。剛準備做飯時,卻又傳來了敵軍向這個方向逼近的噩耗。這讓大家剛剛放鬆的心一下子又提了上去。

當時,中央警衛隊僅僅300人,如果與國民黨軍正面交鋒,恐怕是沒有什麼贏的把握。在這時,毛主席立即拿出地圖,認真分析起敵情來,他判斷,敵軍的目標是保安方向,這裡應該只是經過。毛主席大膽預測「敵人並沒有發現我們蹤跡,中午12點以後可能就會離開」。

果然下午時,偵察員發回消息,稱敵人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向保安方向去了。同志們再一次驚嘆於毛主席的睿智,只見主席臉上露出了微笑,指著地圖跟眾人解釋道:「我們現在恰巧是在胡宗南和馬鴻逵防線的結合處,兩人勾心鬥角已是眾所周知的事情,這就給我們留下了空檔,他們都想著要保存自己的力量,因此,誰也不會來這裡的。」

從這一件小事上便能看出毛主席在考慮戰略戰術的時候,不僅僅是局限於雙方的作戰力量對比,還要綜合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情況綜合考量,從而作出最正確最符合實際的選擇。這一點也是毛主席在指揮作戰中貫徹始終的原則。

從撤離延安開始,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歷經千難萬險,克服無數次生死考驗,在堅持轉戰陝北,與胡宗南部隊鬥智斗勇的同時,又從容指揮著全國各個戰場上人民解放軍的作戰行動,可謂「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鼓舞了人民軍隊堅持鬥爭直至勝利的意志和信心。

47年毛主席深陷生死絕境,許光達晝夜奔襲,血戰一天挽救中央機關 - 天天要聞

周總理深夜急電彭德懷,中央安危命懸一線

1947年8月16日晚,轉戰陝北的中央機關到了曹家莊、白龍廟一帶。而這時,南北相對前進的國民黨軍劉勘整29軍和鍾松的整36軍即將會合,相距僅有百里。

一旦國民黨軍控制了黃河渡口、無定河米脂、葭縣一帶,那麼,中共中央將被封鎖在葭縣、米脂和榆林三個縣之間的狹小地域里,陷入到絕境中。

在這一危急情況下,周總理深夜向彭德懷發去了急電,電報中講述了當前毛主席和中央機關正在面臨的生死絕境,並要求他派遣一名得力將領,前去解救。

收到消息的彭德懷深知情況緊急,他一邊向黨中央發去複電,建議他們立即向葭縣西北方向轉移,一邊又立即向許光達率領的第三縱隊發去了十萬火急的急電,要求他所在部隊火速趕往烏龍鋪、曹庄一帶,負責接應和掩護中央機關安全轉移任務。

許光達接到命令後,立即召開了戰前動員,他對戰士們高聲疾呼道:「同志們,中央機關的安危現全繫於我三縱身上,哪怕是敵人的炮彈落在了身上,我們也決不能後退半步!」縱隊的全體戰士們從司令員許光達嚴肅的語氣中意識到了此次任務的重要性,他們的心頭都壓上了一塊沉甸甸的的石頭。

參加過這次行動的老兵回憶起當時的場景時,心中無不感慨,表示儘管風雨疾馳,道路泥濘,但大家心中都擰著一股勁兒,向著毛主席和黨中央的方向一刻不停地前進:

「從峁頂滾到溝底,爬起來,又往前跑。渾身濕透,泥猴子樣,泥里水裡,誰也不當回事。大家鉚足一股勁,什麼也不說,只朝一個方向沒命地跑。許司令員說了,那邊就是黨中央、毛主席的方向!」

許光達向各旅的官兵們介紹了當前中共中央的情況,然後交代電台要保持與總部的不間斷聯繫,同時各旅要密切觀察敵人的動向。

8月份,正值雨水天氣多的日子,陝北高原多溝壑,雨下得越來越大,裹挾著黃土滾滾而下,到處都在流水。馬和人都步履維艱,許光達跟戰士們在泥水裡滾來滾去,堅定地向中央機關所在的方向前進。一直到天快亮時,許光達和第三縱隊的戰士們還在快速奔襲。

47年毛主席深陷生死絕境,許光達晝夜奔襲,血戰一天挽救中央機關 - 天天要聞

到了8月18日凌晨,在許光達的指揮下,第三縱隊和綏德警備區第四、六團,已經插進了位於烏龍鋪和沙家店之間的當川寺。指揮部里的許光達眼睛緊緊盯著地圖,思考著作戰策略……

突然間,參謀長吳世恆疾步走了進來,報告道:「急電,中央機關因葭蘆河河水水位猛漲,沒法按既定計劃北進,只好順著河沿向偏西方向轉移……」

突發情況令許光達眉頭緊皺在一起,他看著地圖上的位置標識,緩緩開口,下達了作戰命令:

「電告各旅並綏德分區四團、六團,獨二旅在烏龍鋪以北,獨五旅及四、六團在烏龍鋪以南,迅速佔領有利地形,決不能讓敵人靠近葭蘆河半步!要不惜一切犧牲,切斷敵一二三旅與敵一四四旅、五十旅和十二旅的聯繫。另外,縱隊指揮部立即靠近葭蘆河!」

「敵眾我寡,如果指揮部靠得太近,司令員,恐怕會……」

「堅決執行命令!」許光達語氣不容商量。

參謀長還有些猶豫地站在那裡,許光達當即說道:「現在是在拚命呀!敵人要的是我們的腦殼哪。」緊接著,他用鏗鏘的語氣再次命令道:「如果中央機關損失了一根毫毛,你和我還有三縱的全體官兵們,也絕不會有生還之路了。」

許光達的話讓吳參謀心裡狠狠一震,他發出顫抖的聲音,說:「是」。

這時,正在孤軍冒進的劉子奇部隊下令,向一四四旅靠攏,雙方一旦會合,便意味著敵軍要穿過葭蘆河,和中央機關正面碰上。

為了保護中央機關,許光達命令部隊向毫無準備的劉子奇發起攻擊,一個營的解放軍突然衝出來和國民黨軍隊打在一起。作為指揮官的劉子奇卻一時間慌了神,不由分說就開火,全然不顧是自己人還是解放軍。他的這一行為卻讓自己人以為解放軍已經佔領了指揮部,原本還在和解放軍交戰的國民黨士兵們竟紛紛抱著槍就開始滾到了山底下。

上午十時許,十九團背靠葭蘆河開戰,背水近戰是兵家大忌,但許光達更知道,這時候必須一個山頭一個山頭推進,給葭蘆河的兩岸留出較大的空隙,使得中央機關在撤離時,有一個比較大的安全空間。

就這樣,第三縱隊在許光達的指揮下,衝殺一夜,攻佔制高點,儘可能地為中央機關安全轉移創造有利條件。

而沿葭蘆河轉移的中央機關這一天也差不多兜兜轉轉走了有100里路,一直到晚上的11點左右,才找到了一個能勉強避雨的地方。

47年毛主席深陷生死絕境,許光達晝夜奔襲,血戰一天挽救中央機關 - 天天要聞

許光達晝夜疾馳,血戰一天為毛主席和中共中央築起鋼鐵長城

由於戰場形勢複雜,關於中央機關的具體位置,許光達只有大致的判斷,且無法確定。當晚,他介紹完野司的作戰意圖後,看著圍在地圖邊坐成一圈的幾位指揮員,低聲說道:

「接下來的這一天一夜,對我們每個人都是生死考驗!同志們,現在,黨中央、毛主席和中央軍委的領導同志們,就在我們不遠的地方,東面是敵人,西面是敵人,南面也是敵人,北面有一條葭蘆河,水急浪高,過不得。他們能不能在今明兩天脫離險境,野司在沙家店的作戰計劃能不能完成,就看大家能不能把劉勘的整二十九軍軍部和他那三個旅扛住,能不能把劉子奇的一二三旅拖住。我們扛住了、拖住了,野司作戰計劃就成功了,中央機關也就平安了!」

次日,許光達下達了作戰命令,同時,劉勘也發起了大規模進攻,率先向解放軍發起了鋪天蓋地的炮火轟擊,隨後,敵人開始向我方陣地逼近。由於當時雨一直下,河水水位猛漲,還引發了山洪,種種因素下,雙方陷入了膠著。這讓許光達心裡十分焦躁,他向各指揮員交代要發起更猛烈的進攻,堅決保護黨中央安全轉移,戰至黃昏時,敵人終於被打退。

在最艱難的時刻,許光達多次指揮部隊拚死作戰,使得相距僅有30多里的劉勘部和鍾松部始終無法會合,成功掩護了毛主席和中央機關安全轉移到了距離鎮川堡正北80里地的梁家岔,並和剛剛在沙家店戰役中大獲全勝的西北野戰軍主力順利會合,中央機關中央轉危為安,結束了驚心動魄的大轉移。

47年毛主席深陷生死絕境,許光達晝夜奔襲,血戰一天挽救中央機關 - 天天要聞

沙家店戰役一舉扭轉了西北的戰局,中共中央更是對此役進行了高度評價,稱:

「經此一戰,局勢即可改變。」

毛主席也在西北野戰軍召開的旅以上幹部會議上指出:

「沙家店這一仗確實打得好,對西北戰局有決定意義,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了。用我們湖南話來說,打了這一仗,就過坳了。」

自此,蔣介石針對陝北展開的重點進攻被解放軍徹底粉碎,西北野戰軍開始從內線防禦轉為了內線反攻,敵我形勢基本上發生了根本性轉變。

1948年3月23日,全國解放戰爭形勢一片大好之際,毛主席、周總理和任弼時率領中央機關和人民解放軍總部終於東渡黃河,最終到達了河北平山西柏坡。

此後,正是在西柏坡這個世界上最小的指揮部里,一封封電報從這裡發往前線,指揮了三大戰略決戰。也正是因為有許光達率領第三縱隊拚死保護黨中央,才能使得黨的頭腦始終能夠坐鎮全國解放戰爭的大局,儘快贏得勝利。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大禹都城在河南,為何遠赴甘肅治水?網友猜想破解考古懸案 - 天天要聞

大禹都城在河南,為何遠赴甘肅治水?網友猜想破解考古懸案

來源:史入人心黃河積石峽附近,考古人員的手鏟下,一件形制古樸的石制工具重見天日。經檢測,這件被淤泥包裹了四千年的工具,正是上古治水所用的「耒耜」。與此同時,千里之外的河南禹州瓦店遺址,規模宏大的宮殿基址與祭祀區正靜靜訴說著王權初立的威嚴。
明朝藩王列傳之事迹篇(四) - 天天要聞

明朝藩王列傳之事迹篇(四)

蔣志格齊王榑 按《明外史本傳》:齊王榑,太祖第七子。母達定妃。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十五年(公元1382年)就藩青州。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命王率護衛及山東徐、邳諸軍從燕王北征。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復率護衛騎士出開平。
我們的1945 | 田秀琴:「共產黨是為咱百姓謀幸福的」 - 天天要聞

我們的1945 | 田秀琴:「共產黨是為咱百姓謀幸福的」

田秀琴老人16歲時繼承父親遺志,走上抗日道路。本報記者 孫穎攝「父親說,『我去引開敵人』,就再也沒回來!」96歲的田秀琴老人,回憶起83年前父親引開「掃蕩」隊伍犧牲的壯舉,依舊難掩激動。出生在一個革命大家庭里的她,16歲時選擇繼承父親遺志,
埃菲爾鐵塔,被熱彎了…… - 天天要聞

埃菲爾鐵塔,被熱彎了……

目前,歐洲多地被「熱穹頂」籠罩,高溫從地中海蔓延至英國、德國等國。截至6月30日,法國96個行政區中84個發布橙色高溫預警,16個進入紅色警戒。酷熱使埃菲爾鐵塔鋼結構受熱膨脹,塔體短暫向受光側偏斜,夏季熱脹可位移約20公分,冬季冷縮縮回10公分,晝夜溫差下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