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清朝覆滅的股災,居然是英國佬搞得鬼

2022年10月31日18:35:09 歷史 1369


中國人自己發行的第一張股票實際上出現在1872年,創始人李鴻章更是大名鼎鼎的李鴻章。

本文介紹的股災發生在1910年,當時有一個專門的詞條就叫橡皮股,當時橡膠需求的確非常旺盛,但是投機炒作放大了當時不成熟的金融風險。最後商場的壓力又傳導到了官場上,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後果,就是大清亡了。

讓清朝覆滅的股災,居然是英國佬搞得鬼 - 天天要聞



投機界的天花板:麥邊

1908年10月1日,福特汽車公司推出了T型車,在1908到1927年間生產了1500多萬輛T型車。想想看1910年,橡膠的需求因為福特汽車的大規模投產激增。再加上當時還沒有所謂人工合成橡膠的技術,全靠天然種植,然後把這些海外的橡膠運過來,所以說橡皮公司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生意!

1909年倫敦市場上面每磅橡膠的價格大概是2到3先令,到1910年每磅橡膠的價格就已經升到了12先令以上,就相當於一年內翻了五六倍。而且這只是大宗商品的價格變化,不是說相關公司的股價變化(鋰電池股票瘋漲,熟悉的味道)。

想買橡皮公司的股票有兩個問題:

首先,就是中國當時不生產橡膠,橡膠原產地是南美洲,後來也在東南亞種植,但是清代的時候中國人對這個東西還是很陌生的,幾乎所有的橡膠公司都是海外公司。就跟你現在去買一個你不熟悉的美股一樣,你心裡總歸是有點打鼓的。

其次,一個就是當時中國也沒有所謂成熟的股票交易制度和交易場所。這裡一個是市場信息,一個是交易場所問題。

先說市場信息,當時想買股票的話都沒有什麼公開信息可以參考。

現在上市公司它有招股書,有季報、年報、股東大會各種公告,當時其實頂多給你在報紙上發一個小廣告,已經很厲害了。大家都知道橡皮公司這個東西有賺頭,但又不知道怎麼買,這就給很多人創造了投機的機會

當時上海有一家小的洋行叫麥邊洋行,老闆麥邊是一個英國人,這公司說是叫洋行實際上就是一個很小的貿易公司。生意一直沒有什麼起色,麥邊就想橡膠這麼賺,他就在1908年在荷屬東印度政府去註冊了一個蘭格志公司,然後在上海市場上面去交易蘭格志的股票。

中國人一開始對這種完全沒有見過的東西還是很謹慎的。這些橡皮公司的股票一開始並不是很受歡迎。麥邊的打廣告和搞氛圍的那種才能此時被激發出來了。當時他有個想法,就是他去上海的當時的中英文報紙上面買了很多版面來發軟文,來宣傳橡膠產業的光輝前景。(畫餅!)

只不過現在我們對於這些招股書都有明確的規定,你不能明確地有推薦,也不能做有償的報道。

當然除了打廣告,他還有另一手非常厲害的才能就是搞氛圍。麥邊先去銀行貸了一點款,然後宣布蘭格志公司開股東大會,股東大會上面一邊忽悠股東說我們產地又有好消息,產量要上升了;然後另一邊就是給這些股東分紅,然後每股面值是100兩銀子的股票,能夠分紅12.52,而且每三個月還分紅一次(每三個月的收益率為12.52%,摺合成年化收益率50%左右了,現在的高利貸都沒這麼高!)。利率已經是有點違法的程度了,總之誘惑力非常大。

之後跟外資銀行合作又宣布,股民拿著蘭格志公司的股票就可以做抵押,在銀行裡面拿貸款又顯得蘭格志的股票非常值錢!

等於是他一方面拿一些真金白銀的分紅把這個事情炒得很熱。

另一方面又拉來像這種外資銀行背書。讓大家信任感上面也增強了,然後氛圍就被炒起來了!

之後又有幾家開橡皮公司,洋行也學著蘭格志玩法,也搞股東分紅,而且分紅力度比蘭格志還要大。

然後加上國際市場當時的橡膠價格確實是漲上來的,到1909年左右,上海市場對於橡皮股票熱情就被點燃了。

讓清朝覆滅的股災,居然是英國佬搞得鬼 - 天天要聞



清朝時候人們是怎麼購買股票的?

20世紀初,普通人買股票主要就是去洋行,就像你去商店買東西一樣,你一手交錢,然後央行就把股票權證就一手就給你了。然後洋行會把你這些買股票資金放在一個專門的銀行賬戶裡面,這些銀行很多也都是外資銀行。兌錢也是拿著股票去對應的銀行去換銀子,此時的股票就像一張支票。

所以除了我們前面說的廣告分紅這種炒作手段,能讓普通人中國人放心的。還有一點就是涉及這些橡皮股票交易的很多都是有名的大銀行和大銀行,他們的名聲也可以去做一點擔保外國人很精,他發現你中國人越信這個,我就越要利用這個。

有一家公司叫祥茂洋行就干過這種事情。祥茂洋行當時代理了一家橡皮公司的股票,他們要求所有的認購者在某一天都要去滙豐銀行繳款,才能把股票這張紙拿回來。結果當天除了股民滙豐銀行門口還擠了一大群祥茂洋行請來的托,就說是一些流氓,然後門一開,這所有人都擠著進去交錢,甚至直接在門口就打起來了,這個場面十分的混亂,嚇得滙豐就直接關門說我們今天暫停營業(找托排隊,是不是很熟悉的配方?)。

然後祥茂造完勢以後又假惺惺地說,因為認購的人實在太多了,我決定按比例縮水給你們,比如說你之前想買100股的,我只能給你10股,這個多的錢我可以退款給你。純粹的飢餓營銷(這真是太陽下沒什麼新鮮事)

但是當時的股民確實是比較瘋狂的,無論如何我都要買得到,所以到1910年的春天,整個上海市場上基本上就是啥都不聊了,只聊橡皮股票。(有一段時間啥也不聊了,就聊房子)。

這些說不僅本身價格就很貴,內容也沒有什麼東西,而簽版之前你還要預約。然後為了買真正股票的,你可以想像就是普通的股民基本上就要把你的口袋都要掏空,而且你還要各種找門路托關係才有可能買得到。

氛圍已經如此炸裂了!

另外這些銀行直接接受你拿這個股票去抵押去貸款,然後你帶來的這款又可以去買橡皮股票,這個很有意思,就是相當於不斷的去給自己加槓桿如果橡股票崩了,銀行此時將會面臨雙殺,一是放出去的款收不回來了,二是抵押的股票也不值錢了(是不是熟悉的味道? 和現在房市多麼的類似)。

蘭格志的股票,1908年蘭格志的交易價格是每股60兩白銀,它顯著是低於它的票麵價值的。到1909年5月份,這個股票是每股1162,也相當於漲了18倍多,然後到了1910年5月,也就是又過了一年,他繼續找到了每1650兩,這個價格的波動已經遠遠超過了橡膠本身的價格波動

另一個數據是市場的交易量的變化。根據日本學者菊池貴晴的一個統計,他認為,橡皮股票最火熱的這幾年裡,華商總共投資在這類股票上的資金大概是4000萬兩至4400萬兩白銀,而那時候清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也就是1億兩白銀。

GDP的40%以上!想想多麼可怕的一個數字!

這個股價和資金量的規模非常危險,因為很多人都是加槓桿進去買的,如果這個股票不漲就意味著跌,因為很多要付槓桿資金利息的,後面就會引發的很嚴重的問題。

讓清朝覆滅的股災,居然是英國佬搞得鬼 - 天天要聞



瘋狂的錢莊

其實還有另一種更加重要的買家錢莊和銀行(現在稱作「機構」)。散戶是不可能達到一半的年財政收入水平的。股票這個機會確實是太誘人了,有錢的機構投資者也受不了。

錢莊就是中資背景的民間借貸機構,很多是小規模的,當然有一些全國連鎖實力雄厚的大錢莊。銀行的話主要是外資銀行,比較規範,錢也更多。

錢莊銀行怎麼購買股票?

一種方法就是前面提到的借錢給股民,有些股民是信用貸款,有些是錢莊直接說他橡皮股票或者其他實物做抵押貸款。

另一種就是錢莊自己下場直接買股票,因為有些錢莊的老闆也是銀行裡面的買辦或者是銀行的高管,職務上非常便利。

有一個人叫陳逸卿,他手裡就掌握著幾個規模很大的錢莊,其中最大的一個叫正元錢莊,剩下還有兩家比較大叫謙余、兆康,而且它同時還是茂和央行、新啟昌洋行和麗華央行的買辦。身兼這麼多職位的陳逸卿,覺得不靠左手倒右手賺一點錢的話都說不過去了。

錢莊、銀行很大一部分購買股票的錢是儲戶之前就存進去的。還有一種就是中資的錢莊從外國銀行那裡拆借過來的。

最後一種就比較刺激了,是錢莊自己會開很多空頭支票去買股票(簡直是用空氣炒股)你只要不拿這個銀票來兌現,其實就沒有問題。

總結一下:銀行拿著儲蓄去炒股,拿著借的錢去炒股,拿著空頭支票去炒股。又給自己加了三道槓桿。加上前面的兩道槓桿,現在有五道杠。「五道杠同志」一旦出事立馬五殺,夠死五會的了!

這麼高的風險是因為當時的整個清國的金融行業制度非常不完善。基本上是沒有制度,這都不是有漏洞的問題了,是沒有幾個地方是不透風的。

可想而知啊,這個事情就很容易往最壞的方向發展了。

讓清朝覆滅的股災,居然是英國佬搞得鬼 - 天天要聞


蜜月期是要過完的,出來混是要還的。

到1910年夏天,這一輪瘋狂要付出慘痛的代價了。

橡膠的一個主要需求方是美國,在1910年的6月底,突然宣布了一個貨幣緊縮政策,同時還限制了橡膠的消費,所以當時國際市場上的橡膠價格以及橡皮皮公司的股票就是應聲下跌。一聽說這個行情不好了,蘭格志公司這個麥編就迅速地收拾細軟跑,帶著自己的陰謀自逃回英國去了。

另外,因為橡膠種植園遠在南洋,存在很嚴重虛假宣傳的問題。舉一個例子,當時南洋的一家報紙叫海峽時報,現在也還在得一家很厲害的報紙做過調查,他們發現有的橡皮公司為了應付檢查會把樹枝插到土裡冒充是小樹苗,還有的公司說我這塊地其實說是種滿了樹,但是你去現場一看,可能發現只種了一半。更加普遍的一個問題是種植園裡面的橡膠樹年份不足,產膠量不足等等(清代版的「獐子島」扇貝去哪兒)。

行情一差,這些問題再被披露出來的話,市場的信心一下就「蚌埠」住了。

尤其是機構投資者一看頭牌公司的老大都跑路了,最著急的人之一就是那位中外通吃的金融家陳逸卿,當時正源錢莊首先自己買了大概300萬兩到400萬兩的橡膠股票。

其次就是正源錢莊通過跟其他的小錢莊結盟,以及從外資銀行借了一點錢,然後就發了很多銀票借給股民去炒股,然後這些銀票很多又落回到了外資銀行手裡。股市一跌以後去外資銀行不僅要抽貸,你之前借我的錢要提前還給我,而且還要說你的銀票是不能在我這裡兌現的。

五殺下的陳逸卿,現金流一下子就被抽幹了。

除了現金流危機,還有一個更大的危機,就是他當時拿來炒橡皮股票,這些錢裡面有210萬兩是來自於當時的川漢鐵路公司他這個錢是用來造鐵路的工程款,原來是川安鐵路駐滬總收支施典章來保管的(類似CFO角色),按照規定這個錢其實不能拿來炒股,因為炒股風險太高了(現在很多地方政府的養老金也是不允許進入股市的)。

但是,當時上海橡膠股票超高投資收益率,擱誰都眼紅。於是他就破了規矩,把錢放到陳逸卿的錢莊里,然後白手套幫他拿到市場上去炒橡皮股。後來施典章自己膽子也大,他就再挪用了另外70萬兩工程款,自己買了蘭格志的股票。

非常可以想像了,如果橡皮股票的價格一跌,施典章和陳逸卿可以直接天台見了。但是漲的時候誰又會想起股票會跌呢?!就算想到了,也是一個瞬間的事。

此時陳逸卿的錢莊炒股都快炒破產了,陳逸卿已經站在懸崖邊了,馬上就要掉下去了。他最後想到的一根救命稻草:外資銀行,他是跑去跟外資銀行商量說你首先不抽貸不擠兌,其次是能不能再借點錢給我,把股民給穩住。

想地也太美了!

比如滙豐銀行,馬上就宣布停止對部分上海錢莊的借款,然後把此前的貸款全力追回。然後,就是這些外資銀行叫停了用橡皮股票抵押貸款這個政策,這相當於直接壓垮了上海的股票錢莊。對於陳逸卿來說的話,原本是想讓人家拉自己一把,結果人家一腳把你踹了下去。

資本市場上的殘酷無情在此刻徹底展現出來了,大難來臨的時候大家都是奪路而逃,當你在懸崖邊的時候踩你的永遠比拉你的人多。

美國提出來這個政策是1910年6月底,到7月15號半個月的時間裡面,三家錢莊正元錢莊、謙余、兆康三家錢莊都被橡皮股票拖累直接破產了,然後之後還簽訂了一批跟這三家有拆借關係的中小錢莊也倒閉了。

陳逸卿當時本來想跑路,結果被當時的上海道台蔡乃煌控制住了。蔡乃煌這個舉動非常關鍵,因為當時的上海錢莊界已經出現了所謂的系統性風險,橡皮股票的問題已經影響到了另外兩家全國最大的錢莊,一家叫源豐潤,一家叫義善源(清國兩大行),這兩家錢莊在上海的分號門口每天都擠滿了人來取錢,而且最重要的是這兩家公司的賬戶裡面還存了很多官銀,比如說當時上海海關的關稅,政府的財稅。

相當於如果這個時候他再不出手救市的話,金融市場側的風險很快就會傳導到政府這個層面了。

反過來說,如果蔡乃煌當時能夠保住源豐潤和義善源這兩家最大的錢莊來穩住上海市場的話,這個就算是一個很厲害的功績了。

所以說他走了一步險棋,蔡乃煌本人出面去找9家當時上海市面上最大的外資銀行總共借到了350萬兩銀子,同時又抽了他自己能夠調度的300萬兩上海官銀,就相當於650多萬兩一口氣全部存到了這兩家錢莊裡面。

然後到8月中旬基本上就把上海市場當時的擠兌風潮給壓下去了。

但是,這600萬兩銀子,只堅持了兩個月,兩個月以後就壓不住了。這是因為只能勉強維持的資金鏈此時多了最後一根稻草。

1910年的10月,清政府要通過位於上海的江海關交出來一筆庚子賠款190萬兩,而江海關當時的錢它是沒有現銀的,它的錢也全部存在源豐潤和義善源這兩家。

這兩個錢莊突然抽走這麼大一筆錢,市場肯定會繼續恐慌,所以蔡乃煌就打奏摺,希望政府能從自己能夠從自己的銀行裡面抽200萬先付出去。從這邊抽調190萬兩稅銀就類似從剛剛輸血的人身上再抽回去,病人的精神很身體都受不了。

這種事稍微想一下就知道會是什麼結果了。

果不其然,這個奏摺因為是財政問題,走到了一個部門叫度支部,度支部說菜乃皇你這個人無理取鬧,你打著所謂市場恐慌的名義要挾朝廷,所以不僅駁回了他這個需求,還把蔡乃煌文革職的要求,你必須在兩個月內把庚子賠款給我付上。

菜乃煌就一怒之下我不救市了,我先救自己,然後把190萬兩從這兩家錢莊裡面抽走了。

這個動作直接結果就是源豐潤在1910年10月就宣布倒閉了,這個就引發了更嚴重的第二波股災,就是又有一堆錢莊倒閉了。這回也只能靠上海道台自己來救市了,然後後來市場上找到了能夠拿來穩定市場300萬兩,這個錢是兩江總督出面去跟三家外國銀行借來的。等於是要用更大的面子,然後還是去找外資銀行來緊急的救火。

時間到了1911年,當時交通銀行迎來了一個新任上書叫盛宣懷,他為了打擊在交通銀行系統裡面袁世凱的勢力,盛宣懷就說我要徹查交通銀行的賬目,銀行一看馬上要暴露,就把這筆周轉款抽回去,所以義善源到1911年的3月也就撐不下去了(清國兩大行此時團滅了)。

因為源豐潤和義善源我們前面都提到它是全國級的連鎖錢莊,股災就升級到了第三步,就直接引發了一個全國級的金融風暴全國各大工商城市,比如說北京、漢口、廣州其實都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等於股災從證券市場然後傳導到了上海的金融市場,然後進一步擴散到了全國的金融市場。

之前川漢鐵路公司被拿去炒股的工程款,施典章這個人我用工程款這件事情很快就敗露了,所以當時鐵路公司的一部分股東就一邊在你彈劾公司一邊在那追賬,他們很快就發現說2,10萬兩放在錢莊的部分已經沒了,是一點都沒了。

其次就是施典章自己挪用了70萬兩去炒蘭格志股票,然後現在股票價格縮水到了30萬兩,公司當時損失了250萬兩,基本上沒什麼錢了。

受到橡膠股牽連的還有另外一家重要的鐵路叫粵漢鐵路,而粵漢鐵路和川漢鐵路這兩家公司都屬於前面提到遊船部的管轄範圍。盛宣懷當時的權力是非常大的。他計劃把這兩家公司國有化來解決這個問題。

但是他當時拿出來的解決方案釀了大禍!

他對粵漢的股東是比較好的,粵漢的股東能夠拿回他們當時買股票,大部分的本金12部分可以轉成無息國債。

但是川漢的股東不僅他們的股票基本上就變成了廢紙,然後剩下還說我要把你們這個公司賬面上資金全部都抽走。

因為粵漢的股東主要是一些很大的商人,他們跟官僚也走得很近!但是川漢鐵路公司的股東很多都是普通的四川民眾(這真是大戶的錢如數奉還,百姓的錢五五分賬)!

但是,四川民眾他們湊錢是真的很想建鐵路,這個一來就矛盾就不可收拾了!最後就演變成了四川的保路運動,並且引發了後續的武昌起義,然後最後就引發了辛亥革命



結語:

在貪婪和製造金融泡沫這件事情上,中國人和外國人沒什麼區別的。大清國有橡膠,荷蘭有鬱金香。

本來有幾次機會拯救這個殘局的,但是因為權力爭鬥反而加劇了金融泡沫破裂的進程。

如果在老百姓和富豪之間非要來一刀的話,這一刀一定不要揮向老百姓,富豪不會去拚命,老百姓會。

這次瘋狂的投機雖不是清朝滅亡的全部原因,卻是點燃王朝灰飛煙滅炸藥桶的導火線,而盛宣懷無意中成為了那個手持火炬的人。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特朗普步步緊逼,加拿大打響反美「第一槍」,美企痛失20億美元 - 天天要聞

特朗普步步緊逼,加拿大打響反美「第一槍」,美企痛失20億美元

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在社交媒體上宣布,由於加拿大堅持推出針對美國科技公司的數字服務稅,美國決定立即停止與加拿大的所有貿易談判。加拿大財政部長商鵬飛宣布,不會推遲向科技公司徵收數字服務稅的計劃,數字服務稅自6月30日生效。美國一直反對加拿大徵收數字服務稅的計劃,並
解放區斬獲2025年焦作市「市長杯」校園足球聯賽小學男女組桂冠 - 天天要聞

解放區斬獲2025年焦作市「市長杯」校園足球聯賽小學男女組桂冠

在剛剛閉幕的「奔跑吧·少年」2025年焦作市體育傳統特色學校運動會足球比賽暨焦作市「市長杯」校園足球聯賽小學男子組、女子組比賽中,解放區七百間小學男子足球隊、豐澤園小學女子組經過六輪角逐,雙雙斬獲2025年焦作市「市長杯」校園足球聯賽小學男女組桂冠。這是解放區貫徹落實國家「雙減」政策、強力推進校園足球運動的...
香港青少年赴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重走校友報國路 - 天天要聞

香港青少年赴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重走校友報國路

中新網瀋陽7月3日電 (記者 韓宏)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16名香港培僑中學學生7月2日走進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重溫歷史。 作為新中國成立後香港首批升起五星紅旗的學校,培僑中學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曾有20餘名校友報名參加志願軍。當天,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學生們重走校友報國之路,...
安祿山攻陷長安後,為什麼放過了李隆基? - 天天要聞

安祿山攻陷長安後,為什麼放過了李隆基?

提起唐朝,安史之亂是個繞不開的轉折點,經此一役,盛唐開始走下坡路。叛亂爆發時,安祿山帶著叛軍主力直撲洛陽、潼關,這兩個地方是長安的門戶,拿下就能長驅直入。很快洛陽失守,但潼關地勢險要,高仙芝、封常清帶兵死守,叛軍攻了很久都沒拿下,甚至一度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