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銜的55名上將中,有4個少數民族,他們是誰?什麼民族?

2022年10月31日14:46:07 歷史 1806

1955年授銜的55名上將中,有4個少數民族,他們是誰?什麼民族?

1955年授銜的55名上將中,有4個少數民族,他們是誰?什麼民族? - 天天要聞

新中國成立前,在我軍長達22年的武裝鬥爭歷史上,湧現了很多優秀的少數民族高級指揮員,如著名的回民支隊司令員、回族軍事家馬本齋,東北抗聯重要領導人、白族將領周保中,以及較晚崛起的朝鮮族高級將領趙南起等。

在1955年授銜的高級將領中,也有不少少數民族的開國將軍。

十大元帥全是漢族,沒有少數民族。

十位大將中,排名第一的粟裕大將是侗族

1951年的國慶觀禮中,毛澤東問粟裕:「你是湘西人,是苗族嗎?」在戰爭歲月中,粟裕多次「斗膽直陳」,向毛澤東和軍委在一些戰略決策上提出不同看法,所以,毛澤東覺得在粟裕低調內斂的性格背後,隱藏著堅韌和倔強,他認為這可能和粟裕的民族性格有關係。

但粟裕靦腆地回答:「主席,我是漢族。」

一直到粟裕去世之後,經民政部門反覆核實,粟裕大將實際是侗族!

除了粟裕,在1955年授銜的55名開國上將中,也有4人分屬於不同的少數民族,這些民族有南有北,北部少數民族出身的是烏蘭夫上將,他是蒙古人;而南方的少數民族則走出了三位開國上將,他們是侗族的楊至成、瑤族的李濤以及壯族韋國清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領略一下這4位開國上將家鄉不同的風光,共同回顧他們在戰爭歲月中做出的豐功偉績。

1955年授銜的55名上將中,有4個少數民族,他們是誰?什麼民族? - 天天要聞

蒙古族烏蘭夫:第一個民族自治區的領導人,維護國家統一的功臣。

烏蘭夫是土默特左旗人,按今天的標準,算是呼和浩特人。

他出生於1906年,那時候還是清朝,但他很早就開始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17歲時,在北平蒙藏學校讀書的烏蘭夫認識了李大釗,開始走上革命道路,1925年,烏蘭夫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是老資格的黨員,入黨時間即使放在十大元帥里,也不算晚的。

烏蘭夫生活的內蒙古,是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織的極其複雜的地區,一方面,反動的蒙古王公殘酷剝削農牧民,另一方面,日本人加緊勾結蒙古統治階層的德王,妄圖分裂內蒙古。

關鍵時刻,烏蘭夫振臂一呼,打響了內蒙古人民反抗日寇的第一槍,他發動百靈廟起義,反抗日本侵略者和以德王、李守信為代表的蒙奸勢力。

解放戰爭中,烏蘭夫擔任內蒙古軍區司令員兼政委,參與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配合主力部隊解放了廣闊的內蒙古地區。

烏蘭夫在解放內蒙古、維護祖國統一方面立有巨大功勛,他是典型的大智大勇,敢於深入虎穴,只身前往談判,終於爭取蒙東勢力加入我黨;他早在抗日時期就和傅作義有過合作,彼此交心,因此在解放綏遠、策動董其武起義上也發揮了重大作用。

如果沒有蒙古英雄烏蘭夫,那內蒙古的解放就沒有那麼順利!

所以,儘管烏蘭夫並沒有率大兵團作戰的經驗,但在1955年,他還是被授予上將軍銜,成為55名開國上將之一。

烏蘭夫在新中國擔任過國務院副總理、國家副主席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1988年12月8日病逝於北京,享年82歲。

1955年授銜的55名上將中,有4個少數民族,他們是誰?什麼民族? - 天天要聞

瑤族李濤:全軍委的最可靠的參謀。

從面相上看,李濤文質彬彬,戴著眼鏡,一副教書先生的樣子,事實上也是,李濤在那個時候算是個不大不小的文化人,他念過小學和中學,雖然後來因為鬧革命沒有繼續深造,但學生生涯卻養成了他日後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和羅榮桓、何長工等人一樣,李濤追隨他的湖南老鄉毛澤東參加了秋收起義紅軍時期,李濤最為經典的戰績是作為師政委,和師長陳伯鈞合作,共同率紅7師參加龍岡戰鬥,全殲敵軍第18師,活捉師長張輝瓚。這一戰鬥被毛澤東寫進了他的詩詞中而名垂青史:

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沖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住了張輝瓚。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不周山下紅旗亂。

在抗日戰爭時期,李濤的身影並沒有出現在和日寇的直接戰鬥中,他被中央派去做統戰工作,擔任過軍委秘書長和作戰部副部長等職。

到了解放戰爭,李濤任作戰部部長兼第1局長,第1局主管的主要工作就是負責作戰、情報、軍務、軍訓、測繪及機要譯電等事務,包括了總參謀部的大部分工作。前期隨毛澤東和中央轉戰陝北,人數很少,只有20來人,是毛澤東最關鍵的幕僚;到解放戰爭後期的三大戰役期間,更是成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和葉劍英的最重要助手。

1955年,李濤被授銜上將軍銜,成為55位開國上將之一。

李濤在新中國擔任過軍委技術部部長,總參謀部第三部部長等職,於1970年12月20日在廣州病逝,年僅65歲。

李濤出生於湖南省汝城縣延壽瑤族鄉,是典型的瑤族人。

1955年授銜的55名上將中,有4個少數民族,他們是誰?什麼民族? - 天天要聞

壯族韋國清:16歲參加鄧小平領導的百色起義,後成長為華野悍將,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

要問我國哪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很多人肯定會不假思索地說是蒙古族,但事實上你可能不相信,蒙古族人口總數是600萬左右,只能排全國第10,而壯族人口總數是1700萬,是蒙古族人口的兩倍還多。因此,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是壯族而不是蒙古族。

韋國清出生於廣西西北部的東蘭縣,父親參加了大革命,當過農民協會副會長,後來被敵人殺害,少年韋國清從此投身革命事業。

韋國清年紀比起烏蘭夫和李濤小一些,他出生於1913年。1929年12月,年僅16歲的韋國清就參加了鄧小平領導的百色起義,後輾轉到中央蘇區,參加過長征

抗日戰爭中,韋國清先屬八路軍,後屬新四軍,屬於「跨界」幹部。解放戰爭中,韋國清成為華東野戰軍2縱司令員兼政委,參加過朝陽集戰役,也參加過擊斃戴之奇宿北戰役和活捉馬勵武魯南戰役

1948年3月,韋國清被任命為蘇北兵團司令員,後來參加了淮海戰役,封閉杜聿明30萬大軍的退路。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戰軍(原華野)10兵團政委,隨後參加了渡江戰役,並參加了解放上海和福建的戰役。

1949年8月,韋國清成為第一任福州市委書記兼市長。

新中國成立後,韋國清長期主政廣西,成為自己家鄉的父母官。1977年,韋國清任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後來成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和全國政協副主席。

1989年6月14日,韋國清病逝於北京,享年76歲。

1955年授銜的55名上將中,有4個少數民族,他們是誰?什麼民族? - 天天要聞

侗族楊至成:作用不弱於「三楊」的開國上將,後勤界扛把子。

楊至成名聲似乎不大,不像著名的「三楊」中楊得志、楊成武和楊勇三位開國上將那樣在戰場上立有赫赫戰功,但實際上,楊至成的貢獻並不弱於「三楊」,因為他的主要貢獻是在後勤方面。

我軍在後勤方面很有幾位能人,包括高崗、洪學智、李聚奎和周純全等人,楊至成就是他們當中的一員,在後勤方面能做到開國上將是相當不簡單的事,李聚奎成績如此出色,都沒有在1955年成為開國上將。

楊至成和粟裕大將一樣,都是侗族,但他不是湘西人,而是貴州東部的三穗人。

楊至成童年生活比較艱難,他沒有見過父親,父親在他出生之前就被人殺害了,他是被母親含辛茹苦拉扯大的。不過,楊至成的學歷還算高,他畢業於省甲科農業學校,這個學歷的稀罕程度放到今天應該至少算是碩士研究生了吧。

楊至成畢業於黃埔五期,這一期的名聲似乎比不上一期和四期,但實際上也走出多位軍政強人,如許光達大將、張宗遜上將和宋時輪上將,另外,在新中國擔任過政治局常委的陶鑄也是這一期畢業的,國民黨部隊中的郭汝瑰、鄭庭笈以及邱行湘也畢業於黃埔五期,郭汝瑰是我方安插在國民黨國際部的釘子,鄭、邱二將後來都被解放軍俘虜。

楊至成參加過南昌起義,是連級幹部,和林彪一樣。不過,紅軍時期楊至成就奮戰在後勤戰線,一直到長征;抗日戰爭楊至成沒有多少表現機會,因為他在蘇聯著名的伏龍芝軍校學習,同學中就有劉亞樓盧冬生等名將。他的回國之路很曲折,因為日軍封鎖,他輾轉蒙古烏蘭巴托,甚至一度靠要飯才能活下來。

他回國的時候國內已經進入解放戰爭,他進入林彪領導的東北部隊搞後勤,先後擔任後勤部政委和野戰軍軍需部長等,和陳雲、李聚奎、何長工、呂正操等人一起,成為部隊打仗的堅實後方。

作為後勤戰線上不可多得的傑出人才,楊至成英年早逝,他於1967年2月3日因心臟病發作而病逝於北京,享年只有64歲。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文藝晚會」將在北京舉行 - 天天要聞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文藝晚會」將在北京舉行

7月3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和推出優秀文藝作品、文藝活動有關情況。 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盧映川在會上介紹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文藝晚會和展演展覽的相關情況,主要有以下三項: 盧映川。圖/國新網 第一項,根據...
美國一刑事學博士生殺害四名室友,認罪以換取死刑豁免 - 天天要聞

美國一刑事學博士生殺害四名室友,認罪以換取死刑豁免

7月2日,美國愛達荷州一名30歲的男子,在聽證會上承認在2022年殺害四名室友,並且通過認罪協議避免了死刑的判決。△7月2日,布萊恩·科爾伯格在愛達荷州的法院出庭。布萊恩·科爾伯格曾是刑事學博士生。2022年11月,他殺害了同在一個屋檐下的凱莉·岡薩爾維斯、伊桑·查平、澤娜·科爾諾德爾和麥迪遜·摩根。另有兩人——貝...
江曉原:中韓印刷術發明權爭奪戰 - 天天要聞

江曉原:中韓印刷術發明權爭奪戰

中韓印刷術發明權爭奪戰回顧2001年6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終於認定,在韓國清州發現的《白雲和尚抄錄佛祖直指心體要節》(印刷於公元1377年)為世界最古老的金屬活字印刷品。2005年9月,由韓國政府資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清州為《白雲和尚抄錄
李達:中國共產黨發起的回憶 - 天天要聞

李達:中國共產黨發起的回憶

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及五四運動後,由於工人階級的階級意識的提高,由於馬列主義的介紹、研究與宣傳的相當普遍,由於俄國十月革命的先導,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階級基礎、思想準備與國際聲援等客觀與主觀條件,都已經具備了。
戰犯的新生之路Ⅱ(391):董益三的變化 - 天天要聞

戰犯的新生之路Ⅱ(391):董益三的變化

邱行湘的木工技術不是吹出來的,三天時間,竟然神奇地將一些廢棄的鐵杴把、舊拖把把兒和前些時候為了擴大小菜園而砍掉的雜樹條子,全部給鏇成了嶄新的拖把把兒,足足八十多根,送到了縫紉組質檢組長董益三、黃維手中,二人認真地把關之後,給了邱行湘一個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