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對母親一直難以釋懷,互相傷害,她們之間究竟有何恩怨?

2022年10月22日23:57:21 歷史 1808

血濃於水,在所有母親心中,女兒是老天賜予的最珍貴的禮物,值得用一生乃至生命去呵護與疼愛。在一切女兒眼裡,母親是世上最偉大最值得尊崇和孝敬的人。母女情純潔如水,寶貴如鑽,任何人在自己的生命區間,都會想方設法讓母女情散發出溫暖而璀璨的本色。

然而,並非所有母女情都得到了善始善終的結果,才女張愛玲(1920年——1995年)跟母親黃逸梵(1896年——1957年)之間的母女情就像一段孽緣,沒有相親相愛,只有老死不相往來的傷害,令人唏噓不已。

張愛玲跟母親之間究竟有什麼恩恩怨怨?我們一起從那段歷史裡找尋答案。

張愛玲對母親一直難以釋懷,互相傷害,她們之間究竟有何恩怨? - 天天要聞

黃逸芃原名黃素瓊,祖籍湖南長沙,出生在南京一個門庭顯赫的大家族,其祖父黃翼升是清末長江七省的水師提督。李鴻章當年創建淮軍後開赴上海,黃翼升曾做過李鴻章的副手。

1915年,黃逸芃嫁給了跟他同齡的張志沂(1896年——1953年),也就是張愛玲的父親。黃逸芃雖然纏著小腳,思想卻很開化,對「五四新潮」非常推崇,所以,她有幸成為中國當年第一批留學歐洲的學生,還拜師學過油畫,跟徐悲鴻蔣碧薇等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張家在上海灘也是名門望族,張志沂的外祖父是晚清重臣李鴻章,父親則是晚清名臣張佩綸

張愛玲對母親一直難以釋懷,互相傷害,她們之間究竟有何恩怨? - 天天要聞

表面上看,黃家跟張家聯姻,張志沂與黃逸芃結合,完全稱得上是門當戶對。只不過,黃逸芃的出身問題成為張志沂心裡一個無法解開的梗,給兩人不幸的婚姻埋下了許多隱患,也對張愛玲性格的形成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黃逸芃的父親叫黃宗炎,他跟原配結婚多年一直沒有子嗣,29歲時,在家人的安排下娶了一名小妾,待小妾懷孕後,他才赴廣西上任。幾個月後,黃宗炎不幸染上瘴氣,還沒有等著黃逸芃出生就撒手人寰,年僅30歲。幾年後,小妾也因病死亡,黃逸芃徹底成為孤兒。

黃逸芃因為是小妾所生,導致張志沂一直看不起她,常常無端生事。同樣,黃逸芃也看不起張志沂。相互不對眼的兩人組建成家庭,可想而知,家庭生活經常是雞犬不寧、烏煙瘴氣。

張愛玲對母親一直難以釋懷,互相傷害,她們之間究竟有何恩怨? - 天天要聞

張志沂身上有太多惡習,「吃喝嫖賭抽」一應俱全,還多次向黃逸芃提出納小妾的想法。黃逸芃畢竟是經過新思想熏陶的新式女性,對丈夫身上的這些缺點難以容忍,兩人的矛盾愈演愈烈,直到張愛玲出生後也沒有改觀。

最終,在1924年,黃逸梵再也無法忍受丈夫的惡習,以凈身出戶、放棄貴族血統的方式逃離了張家。在張愛玲10歲時,兩人協議離婚,張愛玲跟隨父親生活,黃逸芃後來去了英國倫敦生活。

張愛玲自小生活在這種缺乏溫暖和愛的家庭,沒有快樂的童年,以至於養成了自私、冷漠、偏執的性格,連她後來在書中也說,她的這些性格都是拜母親所賜。

張愛玲對母親一直難以釋懷,互相傷害,她們之間究竟有何恩怨? - 天天要聞

自父母離婚後,張家人經常給幼小的張愛玲在耳畔灌輸:是母親黃逸芃不顧母女情而拋棄了整個家庭,導致她沒有得到應有的母愛,沒有完整的家庭。

張愛玲對這句話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後來在母親彌留之際她也沒有原諒母親,對母親的刻薄和無情完全是刻在骨子裡的。

張志沂雖然接受過新式教育,骨子裡卻是一個「重男輕女」的人,在他眼裡,張愛玲遲早要嫁為人婦,兒子張子靜(小張愛玲一歲)才是給張家傳宗接代的人,因此,張志沂對兒子千般寵愛,若是張愛玲跟弟弟犯了同樣的錯誤,她總要背鍋、受罰。

張愛玲對母親一直難以釋懷,互相傷害,她們之間究竟有何恩怨? - 天天要聞

逐漸懂事後,父親屢教不改的惡習讓張愛玲很厭惡,也很自卑。自卑是因為關於父親的風言風語在街坊鄰居甚至學校里經常流傳,張愛玲由此成為人們嘲笑和諷刺的對象。

終於在12歲的某一天,張愛玲再也無法忍受父親的惡習,從家裡逃離出來,跑到母親的公寓,幾乎是哀求著母親把她收留下來一起生活。

黃逸芃對張愛玲說:你還是回到你父親那裡吧,將來你從張家可以繼承到許多遺產,還能保持「貴族血統」,我現在什麼也沒有,如果你跟了我,會吃苦的。

這句話本來是一位母親對女兒最誠摯的忠告,而張愛玲沒有理解母親的良苦用心,認為母親嫌她是一個累贅。

張愛玲對母親一直難以釋懷,互相傷害,她們之間究竟有何恩怨? - 天天要聞

父親靠不住,母親又不要她,這對還沒有成年的張愛玲來說,打擊太大了,她即刻決定要趁早出名,趁早讓自己的經濟獨立起來,才不會看任何人的眼色。

張愛玲是從1932年開始寫作的,她走上寫作之路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她沒有什麼朋友,時常感到很孤獨,卻有很多話想說,寫作可以讓自己跟自己對話。二是她想賺取一些稿費來補貼生活。

1943年3月,張愛玲發表了4萬字的中篇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此小說讓她一炮走紅,從此戴上了「上海灘才女」的桂冠,很快躋身到全國著名作家的行列。

1944年5月某天,年僅24歲的張愛玲說了一句很有名的話:出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這句話是她此時期內心真實想法的自然流露。

張愛玲對母親一直難以釋懷,互相傷害,她們之間究竟有何恩怨? - 天天要聞

成名後的張愛玲,也許是忙於寫作和應酬,也許是被家人寒了心,在20多年內幾乎沒有跟三個親人聯繫過,完全為自己而活。

直到1957年秋,黃逸梵病重,感覺到自己命不久矣,給遠在北美的張愛玲寫了一封信,希望能見上女兒最後一面,以了心愿。

張愛玲做出了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舉動,她象徵性地給母親寄去了100美元。

這100美元是羞辱母親?還是她盡最後的孝心?一直是一個謎。

如果結合張愛玲當時的生活狀況,這個舉動的含義很有可能是第二種。當時的張愛玲生活非常艱辛,為了給丈夫賴雅治病花光了所有積蓄,已經她拿不出多餘的路費到英國送別母親。

張愛玲對母親一直難以釋懷,互相傷害,她們之間究竟有何恩怨? - 天天要聞

無依無靠的黃逸梵收到女兒張愛玲寄來的100美元後,心裡一下子釋然了,認為自己沒有對女兒盡到一個母親的責任,女兒這樣對待她她完全能理解,母女連心,她不怪女兒。

黃逸芃整理好自己的所有遺產,裝滿一隻大箱子,包括金銀珠寶、古董、字畫等,寄給了遠在美國的張愛玲,算是完成了人生的最後一次舐犢之情。

這筆遺產如同及時雨,讓張愛玲度過了在美國最艱難的幾年。

通過梳理張愛玲跟母親之間的點點滴滴,可以看出,兩人之間沒有什麼恩怨,張母黃逸芃完全稱得上是一位好母親。張愛玲對母親的誤解太深了,才一直想當然地認為母親很「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什麼是勝利? - 天天要聞

什麼是勝利?

戰爭的最終目標當然是取得勝利。 人們總是期望看到勝利的場景:扛著紅旗,將旗幟插到對方陣地上,歡呼雀躍,國與國開戰,誰都希望勝利。 但是,近年來的三場戰爭卻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新的現象....
古代生活太苦了,穿越女想辦法回現代,不料差點丟了小命! - 天天要聞

古代生活太苦了,穿越女想辦法回現代,不料差點丟了小命!

劇名《我的神使大人》04。穿越女偷偷鑽進一口大水缸里,她準備從這水缸里穿越回去。因為前幾天她就是從這水缸來到古代的,好不容易再找到這口大缸,穿越女高興壞了,畢竟在古代的每一天都太難熬了。晚上和一大堆太監住在一起,沒有風扇,沒有蚊香,呼嚕聲此
地震頻發 日本吐噶喇列島第二批島民撤離避難 - 天天要聞

地震頻發 日本吐噶喇列島第二批島民撤離避難

當地時間7月6日傍晚,第二批從日本鹿兒島縣吐噶喇列島疏散撤離的當地居民已乘坐輪渡抵達鹿兒島市的港口。本次疏散撤離的人員為惡石島的31名居民和小寶島的15名居民,合計46人。當地目前採取自願疏散撤離的原則。截至6日,惡石島尚有23名居民,小寶島尚有41名居民。如今後仍有居民希望離開,當地政府將考慮進行第三批疏散撤...
阿根廷交流團走進武昌紅巷 - 天天要聞

阿根廷交流團走進武昌紅巷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7月6日訊7月5日,20多名來自阿根廷的大學生、大學教授、政府官員等外賓走進紅巷,參觀中共五大舊址、農講所和毛澤東舊居。據了解,他們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25年國際暑期學校成員,在武漢開啟為期兩周的學術文化交流之旅。阿根
95歲抗戰老兵登上山東艦後熱淚盈眶:「祖國始終是香港的強大後盾」 - 天天要聞

95歲抗戰老兵登上山東艦後熱淚盈眶:「祖國始終是香港的強大後盾」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母艦山東艦、導彈驅逐艦延安艦、湛江艦及導彈護衛艦運城艦組成的航母編隊於7月3日上午抵達香港特別行政區開啟為期5天的訪問活動這是山東艦首次赴港也是繼遼寧艦後中國海軍航空母艦第二次訪港巨艦破浪而來、氣勢磅礴「航母熱」燃爆香江線上發放參觀票全部約滿7月5日下午兩位東江縱隊港九大隊的老戰士...
日本「末世預言」落空,5600億損失卻成了真 日當局:吐噶喇列島地震或長期化 - 天天要聞

日本「末世預言」落空,5600億損失卻成了真 日當局:吐噶喇列島地震或長期化

7月4日開始,「日本末世預言」「日本將發生毀滅性地震」的消息,逐漸霸榜社交媒體平台。該網傳內容引發大量關注。7月5日凌晨4時,日本全國緊急地震速報的視頻直播一度吸引了近25萬人蹲點觀看。如今,預言時間點已過,「毀滅性大地震」沒有應驗,僅日本鹿兒島縣吐噶喇列島附近海域5日發生5.4級地震。經確認,島上未有人員傷...
「80後」正廳史麒麟,兼任縣委書記 - 天天要聞

「80後」正廳史麒麟,兼任縣委書記

來源:石阡黨建、政事兒貴州銅仁市「石阡黨建」微信公眾號7月6日消息,近日,銅仁市委副書記、市委政法委書記、石阡縣委書記史麒麟走訪看望慰問部分老幹部。上述信息顯示,銅仁市委副書記、市委政法委書記史麒麟,已兼任石阡縣委書記。史麒麟(資料圖)公開簡歷顯示,史麒麟,男,布依族,1980年11月生,研究生學歷,法學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