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隨著慈禧的筆桿落下,歷史上的最後一名狀元也就此誕生。光緒皇帝望著面前的這份考卷,不禁感到五味雜陳。
由他認定的狀元本來是另一位名叫朱汝珍的考生,但是由於「朱」和明朝皇帝朱元璋同姓;「珍」又與慈禧最不喜歡的珍妃相撞,都犯了慈禧的忌諱,只能暫時退居榜眼。
他望著考卷上寫著的「劉春霖」的名字,不知道這個新科狀元能不能給已經逐步走向落寞的大清王朝帶來一絲生氣。
一心讀書的狀元郎
1904年,伴隨著外國侵略者的鐵蹄踏開了國門,清朝的實力已經大不如從前,甚至已經隱隱有了日薄西山的落寞之感。
一個封建王朝的落寞勢必會帶來新的轉機,連慈禧本人都沒想到,劉春霖竟會成為大清王朝歷史上的最後一位狀元,這一年,劉春霖正好三十二歲。
古人云「三十不惑」,劉春霖在不惑之年成為狀元,本來應當是大好的前途,可他卻第一次沒來由的疑惑了,迷茫了。
作為一個自幼苦讀聖賢書的讀書人,他從小就立志通過讀書改變自己家庭貧苦的命運。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是古往今來所有讀書人都信奉的一個道理。士農工商,作為讀書人,一旦考取功名,等待他們的必然是階級的跨越。
劉春霖自從考入了北方最高學府蓮池書院後,便更加地刻苦讀書,將考取功名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終於,在三十二歲那年,這位大齡考生奪得了當時科舉第一,魚躍龍門。
考上狀元的劉春霖應召成為翰林院的一名官員,一時間他成了眾人眼中艷羨的對象,有想攀上關係的紛紛向他介紹姻緣。
清朝最後的狀元、探花、榜眼合影
但是他都一一回絕了,在他看來,自己家貧人微,並不想依附對方的名氣而成就自己的坦蕩官途,也不想因為自己的身份而匆匆尋找一位官家小姐結婚。
最終,他選擇了與一位家底不算「豐厚」的宦官家的小姐結婚。
成為翰林院官員後的第二年,劉春霖在清王朝的支持下去日本政法大學留學。在留學期間,他不僅豐富了自己的見聞,也學習了許多先進思想。
在他留學歸來後,清朝的新政改革還沒有結束。正在他準備大展拳腳之際,忽然發現所謂的清末新政只不過是一場騙局,沒有權力的所有者願意真正地接受君主立憲制。
劉春霖又一次陷入了迷茫之中。
作為一個接受了新興思想教育的人來說,傳統的封建制度已經是過去式了,早就應該被摒棄在歷史的潮流之中。
想要拯救處於水火之中的清王朝,就應該從根本制度上著手解決問題。但是現實卻給劉春霖打了一個響亮的耳光。
他越來越覺得,國家只不過是權貴們玩弄於股掌之間的玩具,只要最上層的統治者得到了利益,就不會管一個國家的興旺衰敗。
虛無縹緲的人生轉機
1912年,溥儀退位,清王朝正式結束了它的統治。
此時的劉春霖已經四十歲了,他的身體已經不復當年的健壯,甚至因為常年不得志而消瘦了許多。
想到自己剛考取功名時的雄心壯志,劉春霖不禁感到一陣鬱結。沒想到自己努力了大半輩子居然換來這樣的結果,就猶如自己拼盡全力卻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一樣。
然而,就在他鬱郁不得志的時候,事情也發生了轉機。
成了大總統的故人後邀請劉春霖擔任總統府內使,這份賞識讓劉春霖又一次燃起了希望。
在擔任總統府內使期間,劉春霖確實是做了一些實事的,這也讓他的愛國之心得到了短暫的寬慰。
然而,時間越長,他也越覺得上司根本是想走清王朝的老路,事實也證明了他的想法。
國內局勢動蕩,軍閥混戰,百姓們苦不堪言。而上司卻一意孤行想重建一個封建王朝,將之前好不容易進步一點的社會風氣又壓回去。這讓堅持擁護立憲制的劉春霖感到十分失望。
十幾年的官場沉浮不僅沒有讓他施展抱負,反而讓他更加畏手畏腳,這一切都讓他感到迷茫和無奈。終於,1928年,劉春霖決定退隱,不再插手官場之事。
終生愛國的劉春霖
在劉春霖歸隱之後,發生了一系列驚天動地的事情。
從九一八事變開始,日本侵略者一路燒殺擄掠,甚至建立了偽滿洲國,企圖通過溥儀這個「傀儡」來控制國家。
在這期間,溥儀曾邀請過劉春霖繼續為自己效力,畢竟劉春霖十分擁護立憲制。
然而劉春霖卻拒絕了他的邀請。因為在他看來,這只不過是日本侵略者想要進一步侵略中國的幌子,而他也只不過是這出好戲中一個受人控制的傀儡罷了。
他痛恨日本人的行徑,並且不屑於為日本人效力。
曾經有日本人高價購買他的字畫,甚至放出狂言要一根金條買一個字,都沒有打動劉春霖。因為他知道這只不過是誘騙他成為賣國賊的幌子罷了。
在抗日戰爭時期,劉春霖雖然沒有直接參与當時的時局建設,但是他也在積極地救助災民。
除此以外,劉春霖深知教育的作用,他大力開辦學堂學舍,通過傳授新興思想的方式喚起國民的愛國主義精神。
劉春霖的舉動在當時獲得了許多人的讚譽,也讓他本人更加具有威望,完成了年少時為國為民的夙願。
1944年,劉春霖因心臟病告別人世,享年七十二歲。至此,歷史上最後一位狀元也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小結
劉春霖的一生可以說是波瀾壯闊,也可以說是平平淡淡。
他少年習文,中年時期才成為狀元郎,正當他準備為國效力大展身手時,卻因為時局變化而壯志未酬。
但是他作為一個清朝最後一位狀元一直保持著自己的愛國之心,面對日本人的威脅和國內賣國賊的誘惑絲毫沒有改變自己的本心,始終將家國情懷放在第一位。
這樣一位有才有德的狀元,必然會被我們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