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甲午戰爭是中日兩國國運的分水嶺?從此攻守異形

2022年10月12日07:24:08 歷史 1944

1864年,大清國湘軍名將曾國荃攻佔太平天國的心臟天京(南京),持續14年的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被鎮壓,大清國迎來了他的「中興」時光。此後大清國加快了洋務運動的步伐,陸續打造了北洋水師漢陽兵工廠、江南製造總局等軍事工程。特別是在1878年收復新疆(背後是沙俄支持阿古柏的代理人戰爭)、1885年中法戰爭獲得陸戰勝利(鎮南關大捷、台灣大捷),使得大清國的國際地位顯著提升,儼然亞洲第一強國,洋務運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大清國「復興」的道路似乎越來越順暢。

為什麼說甲午戰爭是中日兩國國運的分水嶺?從此攻守異形 - 天天要聞

幾乎就在大清國「強勢復興」的同時,大清國的東方鄰居、西太平洋上的島國日本也開啟了現代化征程。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重新掌握國家政權,同年,日本開始「明治維新」,全面學習西方列強,走富國強兵道路。日本的改革相較大清國更加徹底,他們不但是在軍事技術層面改革,對政治體制、經濟體制、外交戰略都進行了全面的革新,所以收效更加明顯,日本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島國迅速崛起。

崛起後的日本將擴張目標盯上了亞歐大陸,他們制訂了三步走戰略,那便是征服朝鮮半島—滿洲(中國東北)—關內(山海關以內)的大陸擴張政策。而這三步走戰略最核心、最首要的便是征服朝鮮半島,日本必須佔領朝鮮半島這個亞歐大陸東部最重要的橋頭堡。而彼時朝鮮半島上正處於李氏朝鮮時代,李氏朝鮮是大清國最忠誠的藩屬國,大清在李氏朝鮮境內有著一定數量的駐軍。於是乎,日本開始醞釀一個大的陰謀。

為什麼說甲午戰爭是中日兩國國運的分水嶺?從此攻守異形 - 天天要聞

1894年7月23日凌晨,日軍突襲李氏朝鮮都城漢城的王宮,擊潰朝鮮守軍和中國駐軍,佔領漢城。並挾持朝鮮國王李熙(朝鮮高宗),解散朝鮮親華政府,扶植國王生父興宣大院君李昰應上台攝政。7月25日日軍不宣而戰,在朝鮮豐島海面襲擊了增援朝鮮的清朝軍艦「濟遠號」、「廣乙號」,並擊沉清軍運兵船「高升號」,1500名清軍陸軍陣亡,甲午中日戰爭正式拉開序幕。

豐島海戰後,中日兩國互相對對方宣戰,但因為日軍蓄謀已久,而大清國方面則是疲於應對,加之彼時的大清國正在準備給帝國實際統治者慈禧太后過生日,導致大量的國防經費尤其是海軍軍費被挪用,以致北洋水師連正常的更新換代和炮彈都不足,間接導致了後來黃海海戰的失利,而黃海海戰失利後,日軍全面掌握了黃海海面的制海權,於是更加大規模的向朝鮮半島投入陸軍兵力,朝鮮半島中日兩軍的實力天平也朝著日本方面傾斜。此後的平壤戰役,因為後勤問題清軍不得不主動撤退,在撤退途中被日軍追擊,使得清軍大敗,名將左寶貴戰死,日軍一路尾隨追擊至鴨綠江畔。

為什麼說甲午戰爭是中日兩國國運的分水嶺?從此攻守異形 - 天天要聞

所幸在鴨綠江防線由淮軍名將聶士成防守,才遏止了日軍的攻勢。但因為制海權的喪失,日軍得以在聶士成的側後遼東半島開闢第二戰場。11月22日,日軍攻佔北洋水師的母港旅順,迫使北洋水師殘部退往山東威海的劉公島。此後日軍海陸並進,陸軍從旅順向東進攻直逼山海關,海軍則向南追擊北洋水師殘部。1895年2月17日,日軍在劉公島登陸,威海衛海軍基地陷落,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此後,完全失去制海權的清軍陸軍在山海關面對日軍海陸攻勢苦苦支撐,清朝當局失去了戰鬥下去的勇氣和決心。

為什麼說甲午戰爭是中日兩國國運的分水嶺?從此攻守異形 - 天天要聞

1895年4月17日,大清國議和全權代表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大清國賠償日本軍費2.3億兩白銀,割讓台灣及澎湖列島,並承認李氏朝鮮「獨立」(實際上就是承認朝鮮被日本佔領的事實)地位。甲午一戰把大清國最後的遮羞布撕得粉碎,30年洋務運動功虧一簣。戰後,中國的國際地位直線下降,日本則一躍進入列強陣營。西方列強開始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的第一次嘗試崛起的道路被日本攔腰斬斷。16年後,來自武昌城頭的一聲槍響,統治中國267年的大清國滅亡,歷史進入民國時代。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為什麼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講究 - 天天要聞

為什麼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講究

與今天我們的名字不同,古人在起名字時,名是名,字是字。《顏氏家訓》有言:名以正體,字以表德,就是說「名」是用來區別彼此的,「字」則是體現一個人的德行。在古代,嬰兒出生三個月之後便有父親給孩子取名,「三月之末……父執子之右手,咳而名之」。
陳谷嘉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陳谷嘉同志逝世

5月14日,湖南大學嶽麓書院發布訃告稱,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思想史家、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陳谷嘉先生,於2025年5月14日上午8時逝世,享年91歲。陳谷嘉陳谷嘉先生1934年5月出生於湖南寧鄉,1959年8月畢業於武漢大學歷史系,並執教於湖南大學。1959年11月赴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師從著名史學家侯外廬先生。嗣後回湖...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詩,結果被一首詩懟得下不來台 - 天天要聞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詩,結果被一首詩懟得下不來台

曹操死後,他大兒子曹丕當了皇帝。這曹丕一直看自己弟弟曹植不順眼,為啥呢?因為曹植太有才了,以前老爹曹操最喜歡他,差點讓他接班。現在曹丕當了皇帝,越想越氣:這小子留著遲早是個禍害!這天上朝,有個大臣打小報告:"陛下,您弟弟曹植整天寫詩發牢騷,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 - 天天要聞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

日本國立公文書館14日公開展示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1644部隊、8604部隊和8609部隊的留守名簿。5月14日,在日本東京,日本細菌戰研究專家、滋賀醫科大學名譽教授西山勝夫召開說明會。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5月14日,在位於日本東京的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工作人員展示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1644部隊的留守名簿。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
民國人物張宗昌 - 天天要聞

民國人物張宗昌

給了我們所知道的很多負面形象,如荒淫好色、迎娶大批姨太太或殘暴冷血,鎮壓勞工,,扼殺新聞自由、橫徵暴斂等等。
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何要堅持「第二個結合」? - 天天要聞

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何要堅持「第二個結合」?

「兩個結合」是我們黨在深刻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百年奮鬥歷史經驗、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發展規律基礎上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與原創性貢獻。其中「第二個結合」,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僅為新時代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築牢了深厚文化根基、注入了磅礴精神偉力,更為我們黨以徹底自我...
明朝奇聞:道士與皇帝的「長生不老」大冒險! - 天天要聞

明朝奇聞:道士與皇帝的「長生不老」大冒險!

在明朝嘉靖年間,歷史的舞台上上演了一出「皇帝與道士」的奇妙戲碼,簡直可以用「道士駕到,皇帝傻眼」來形容!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這位名叫陶仲文的道士,以及他如何在宮廷中掀起一陣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