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能奪得天下,真的是老天瞎眼了嗎?

2022年10月11日00:54:30 歷史 1838

劉邦能奪得天下,真的是老天瞎眼了嗎?

在很多人看來,劉邦就是個不折不扣的人渣,無情無義、冷酷自私、奸詐無比,這樣的人渣竟然能奪得天下,不是老天瞎眼了嗎?

劉邦能奪得天下,真的是老天瞎眼了嗎? - 天天要聞

劉邦

奪取天下靠的是謀略

劉邦奪取天下靠的是謀略和智慧。在歷代開國皇帝中,劉邦本身的謀略和智慧不算差,但也絕對算不上有多出色。但他厲害就厲害在,手下有一幫謀略和智慧極為出色的精英,而且他能用好這幫精英。 

之所以說劉邦的謀略和智慧並不算多出色,確實是因為他做過不少糊塗事。比如,他帶領反秦義軍進入咸陽時,很快就被聲色迷了眼,窩在咸陽秦王宮裡吃喝玩樂,不亦樂乎。

他率領反楚聯軍拿下彭城時,也是一進城就忘乎所以,狂飲濫宴。後來他以天子之尊帶30萬大軍去攻打匈奴,看到對方是老弱殘兵後立馬放鬆警惕,傻乎乎地往人家的包圍圈裡鑽。

但劉邦有個了不起的本事就是,雖然自己謀略和智慧不夠,但能夠及時吸取部下的謀略和智慧,他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判斷部下的建議是不是正確,然後迅速採納正確的建議。

比如,在咸陽城裡,劉邦被樊噲張良指出錯誤後,立刻就從紙醉金迷中走了出來,站在咸陽大街上義正詞嚴地公布約法三章,輕鬆贏得了人心。

比如一代軍事家韓信項羽陣營轉投到他帳下時,他一點都沒認識到韓信的軍事才華有多出色,韓信一氣之下負氣出走,好在蕭何月下追韓信,回頭又勸誡劉邦一番,劉邦認識到自己對韓信看走了眼,便馬上毫不遲疑地舉辦了隆重的典禮,破格提拔韓信為大將軍。

還有一個經典的例子,最能說明劉邦吸取部下的謀略時反應有多迅速:韓信攻下齊國後,派使者去見劉邦,說了一堆理由,要求封韓信為假齊王。劉邦大怒,當場破口大罵:「我被困在廣武,日日夜夜盼望你韓信來救援,你不但不來,反而想自立為王,豈有此理?!」

這時,身邊的張良和陳平雙雙踩了他一腳,並附耳言語幾句,劉邦立刻開悟,改口罵道:「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於是馬上鑄印,派張良出使,立韓信為齊王。

實際上,當時劉邦是真的憤怒,覺得韓信這是在乘人之危、趁火打劫,罵出去的都是肺腑之言。但張良和陳平馬上點醒了他之後,他在這樣氣急敗壞的情況下竟然能迅速吸取張、陳二人的謀略,立即把剛才罵出去的話給圓回來,這個本事確實非常人可比。

劉邦能奪得天下,真的是老天瞎眼了嗎? - 天天要聞

韓信

奪取天下靠的是用人

劉邦能夠從「草根」奮鬥成為帝王,最重要的成功因素,就是有自知之明,也就是知道自己並不沒有通天徹地的本領,關鍵還得靠用好人,在用人方面,劉邦堪稱一絕。

韓信初次和劉邦對話時曾不客氣地問:「大王自料勇悍仁強孰與項王?」(《史記·淮陰侯列傳》)而劉邦老老實實回答說:「不如也。」一個有地位、有權力的人說自己不如別人,劉邦非常實事求是。

後來,劉邦在軟禁韓信期間,兩人有過一次對話。劉邦問韓信自己能帶多少兵,韓信扳著手指頭說道:「大王帶兵,不過10萬。」劉邦又接著問道:「那將軍能帶多少兵呢?」韓信自信地說了四個字:「多多益善。」

一般的領導,見下級如此狂妄自大,估計早就拂袖而去了,但劉邦笑了笑說:「那你為啥給我打工呢?」韓信機智地答道:「大王不能帶兵,可是能帶將啊!」

韓信指出劉邦能帶將,這就是劉邦的過人之處。劉邦用人很有一套,在他眼裡,只要你是人才,你就能得到重用,他才不管你啥出身,干過啥缺德事兒呢。

劉邦的隊伍里什麼人都有:張良是貴族,陳平是游士,酈食其是說客,蕭何是縣吏,樊噲是狗屠,灌嬰是布販,婁敬是車夫,彭越是強盜,周勃是吹鼓手,韓信是「下崗待業青年」……但劉邦把他們組合起來,各就其位,讓所有的人才都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很讓項羽氣短的是,劉邦手下很多精英,如韓信、陳平等人,都是從項羽麾下轉投劉邦的。陳平投奔劉邦後,遭到周勃、灌嬰等人的排擠,他們在劉邦面前打小報告,說陳平這人品行不端,從前在家「盜嫂」,如今當了護軍,「受諸將金,金多者得善處,金少者得惡處」。

劉邦聽後火冒三丈,可把陳平叫過來後,卻瞬間被陳平說服了:「臣裸身來,不受金無以為資。誠臣計畫有可采者,願大王用之;使無可用者,金具在,請封輸官,得請骸骨。」劉邦聽得心花怒放,不但不追究陳平貪錢的事兒,還重重賞他。

劉邦心裡很清楚,要打天下又不是靠道德模範,而是要靠實實在在的人才,像陳平這樣滿腹奇謀的稀有人才,他才不計較愛不愛貪錢,更不會計較他是不是真的「盜過嫂」。

謀士酈食其在劉邦血戰滎陽漸漸抵擋不住時,出了個餿主意:「趕緊刻制璽印,把戰國六國的貴族後裔全都封王,叫他們拉隊伍來助戰。」這條計策,讓著急上火的劉邦動了心,連封王的印信都準備好了。倘若不是張良及時阻攔,劉邦就暈乎乎按酈食其說的辦了。

張良得知後迅速勸阻了劉邦,劉邦對出了餿主意的酈食其罵了一句:「豎儒幾敗而公事。」——你這個臭書獃子,差點兒耽誤了我的大事。但劉邦罵過之後仍然繼續任用酈食其,讓其從事擅長的出使工作。

劉邦能奪得天下,真的是老天瞎眼了嗎? - 天天要聞

張良

奪取天下靠的是格局

劉邦雖然脾氣壞,不太尊重人,但是他足夠尊重規則。在真正做決策時,劉邦往往能公私分明、分清主次,從大局出發,絕不公報私仇。劉邦的格局之大,絕非一般的帝王可比,再大的私人恩怨,都不會影響他對國家大事的判斷。

公元前201年,劉邦剛得天下,還有很多功臣沒有封爵,因為具體到每個功臣,如何記功,封什麼樣的爵位,是頗為複雜而且容易引起矛盾的事,因此時間就拖得有點兒久了。

有一次,劉邦遠遠地看到宮殿外的將軍們三三兩兩地交頭接耳,就問張良:「他們在談什麼呢?」張良說:「陛下不知道啊,他們在商量謀反啊!」劉邦聽了大驚失色。張良的回答的確有些誇張,但他是以此提醒劉邦,分封不及時,後果很嚴重!

對此張良給出的解決方案是:「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誰最甚者?」張良要劉邦在群臣中,找個與他關係最惡劣的人來封侯,以此迅速安撫人心。

劉邦腦子轉得特別快,馬上接受了張良的這一建議,迅速封雍齒為什邡侯。雍齒一封,所有功臣都安心了。因為大家都知道雍齒是皇上最討厭的人,連他都封侯了,那些功臣還擔心什麼呢?

而且,實事求是而言,被劉邦一直像噁心一隻蒼蠅一般噁心的雍齒能活著封侯甚至平安終老,也顯示了劉邦的寬容大度和宏大格局。

起初,作為老鄉的雍齒從一開始就瞧不上劉邦,他是最早一批參與劉邦義軍隊伍的人,當時純粹是因為不參加義軍隊伍就會家產不保,所以豪紳出身的雍齒,打心眼兒里看不上無賴出身的劉邦。

但劉邦對雍齒很重視,企圖藉助他家的聲望,募集力量。劉邦對雍齒委以重任,讓他鎮守義軍的後勤補給基地,也就是劉邦的老家——豐邑。

但雍齒認為劉邦成不了大事,迅速轉投他人獻出豐邑,劉邦得知勃然大怒,試圖奪回基地卻鎩羽而歸。沒了基地的劉邦,無奈之下投了項梁。項梁為劉邦派出援軍,才總算奪回豐邑。

再後來,雍齒兜兜轉轉成了項羽的手下,劉邦則成了項羽的對手。等到項羽節節敗退時,雍齒又不失時機地投奔了劉邦,劉邦雖然痛恨雍齒的反覆無常,但是沒有公報私仇。

直到劉邦過世,雍齒也沒受到任何來自劉邦施加的不公正待遇,甚至還陰差陽錯地及早獲封。漢惠帝三年(前192),雍齒病逝,被追謚為肅侯。

但在劉邦內心,他確實是到死都很厭惡雍齒的。劉邦在去世前曾重返沛縣,臨走時,沛縣全城出動相送,一起跪倒在塵埃中,求劉邦也免除他出生地豐邑的賦稅和徭役:「沛幸得復,豐未復,唯陛下哀憐之。」

劉邦回答說:「豐邑是我生長的地方,我怎麼能忘呢?只是當初你們跟著雍齒反叛我,才落得這樣的下場。」在父老鄉親的再三懇求下,劉邦才答應免除豐邑的賦稅和徭役。由此可見,劉邦始終記著這個仇,而且屬於咬牙切齒那種,但是他始終沒有因為個人恩怨而影響到對國家大事的決策。這就是劉邦了不起的地方。

劉邦能奪得天下,真的是老天瞎眼了嗎? - 天天要聞

雍齒(劇照)

綜上所述,劉邦個人私德與品行再惡劣,並不影響他最終成功奪取天下。因為奪取天下靠的是謀略,靠的是用人,靠的是格局。劉邦在這三個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這樣的人不能奪取天下,那什麼人才能奪取天下呢?所以,劉邦能奪取天下,真的不是老天瞎了眼,而是人心所向,天命所歸!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為什麼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講究 - 天天要聞

為什麼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講究

與今天我們的名字不同,古人在起名字時,名是名,字是字。《顏氏家訓》有言:名以正體,字以表德,就是說「名」是用來區別彼此的,「字」則是體現一個人的德行。在古代,嬰兒出生三個月之後便有父親給孩子取名,「三月之末……父執子之右手,咳而名之」。
陳谷嘉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陳谷嘉同志逝世

5月14日,湖南大學嶽麓書院發布訃告稱,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思想史家、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陳谷嘉先生,於2025年5月14日上午8時逝世,享年91歲。陳谷嘉陳谷嘉先生1934年5月出生於湖南寧鄉,1959年8月畢業於武漢大學歷史系,並執教於湖南大學。1959年11月赴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師從著名史學家侯外廬先生。嗣後回湖...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詩,結果被一首詩懟得下不來台 - 天天要聞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詩,結果被一首詩懟得下不來台

曹操死後,他大兒子曹丕當了皇帝。這曹丕一直看自己弟弟曹植不順眼,為啥呢?因為曹植太有才了,以前老爹曹操最喜歡他,差點讓他接班。現在曹丕當了皇帝,越想越氣:這小子留著遲早是個禍害!這天上朝,有個大臣打小報告:"陛下,您弟弟曹植整天寫詩發牢騷,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 - 天天要聞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

日本國立公文書館14日公開展示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1644部隊、8604部隊和8609部隊的留守名簿。5月14日,在日本東京,日本細菌戰研究專家、滋賀醫科大學名譽教授西山勝夫召開說明會。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5月14日,在位於日本東京的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工作人員展示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1644部隊的留守名簿。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
民國人物張宗昌 - 天天要聞

民國人物張宗昌

給了我們所知道的很多負面形象,如荒淫好色、迎娶大批姨太太或殘暴冷血,鎮壓勞工,,扼殺新聞自由、橫徵暴斂等等。
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何要堅持「第二個結合」? - 天天要聞

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何要堅持「第二個結合」?

「兩個結合」是我們黨在深刻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百年奮鬥歷史經驗、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發展規律基礎上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與原創性貢獻。其中「第二個結合」,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僅為新時代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築牢了深厚文化根基、注入了磅礴精神偉力,更為我們黨以徹底自我...
明朝奇聞:道士與皇帝的「長生不老」大冒險! - 天天要聞

明朝奇聞:道士與皇帝的「長生不老」大冒險!

在明朝嘉靖年間,歷史的舞台上上演了一出「皇帝與道士」的奇妙戲碼,簡直可以用「道士駕到,皇帝傻眼」來形容!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這位名叫陶仲文的道士,以及他如何在宮廷中掀起一陣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