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問毛主席有何特長,毛主席回答五個字,讓尼克松深鞠了一躬

2022年10月09日16:05:32 歷史 1481

1976年2月21日晚,尼克松乘坐一架波音707飛機降落到了首都國際機場。當晚,他下榻在只有重要外賓才能居住的北京釣魚台國賓館。

這是尼克松第二次訪華,此時距離他第一次來中國已有4年之久。彼時的他,已不再是美國總統。雖然變為了一介平民,但是他依舊受到中國最高規格的禮遇。

尼克松問毛主席有何特長,毛主席回答五個字,讓尼克松深鞠了一躬 - 天天要聞

第二天下午,毛主席在書房接見了尼克松。這是兩人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會晤。薄暮之容的毛主席與不是總統的尼克松,相談甚歡。

毛主席和尼克松交流了許多,有哲學,也有政治問題。興起之時,尼克松問了毛主席一個問題,毛主席的回答只有簡要的五個字。

不過這五個字卻讓尼克松聽完肅然起敬,乃至向毛主席深深地鞠了一躬。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這一切,要從尼克松首度訪華時說起。

一、尼克松首度訪華

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與蘇聯的關係持續惡化,尤其是自1969年「珍寶島事件」爆發以來,蘇聯在中國東北邊境陳兵百萬,隨時可能揮師南下,中蘇關係降至冰點。

中蘇關係的惡化,對中國來說是巨大的威脅和壓力。對於在一旁窺伺的美國來說,則是趁機拉攏中國,進一步遏制蘇聯的機遇。

那會兒中美關係其實也很差,從美軍第七艦隊橫斷台灣,阻止兩岸統一,到朝鮮戰爭志願軍抗美援朝,雙方結下血海深仇,一直以來都是死對頭。

尼克松問毛主席有何特長,毛主席回答五個字,讓尼克松深鞠了一躬 - 天天要聞

然而,國際關係畢竟以國家利益為導向,「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1969年,尼克松就任美國總統後,有意釋放誠意,在移民、貿易等方面對中國放寬了限制,主動拋出橄欖枝。

中國當然也希望能夠藉助美國的力量,實行均勢外交來突破蘇聯的威脅,因此面對美國的誠意,中國同樣向外界表達了希望與之對話的信號。

1971年,中國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來自大洋兩岸的選手們「小球轉大球」,初步拉開了中美關係破冰的序幕。

此後,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四次秘密訪華,與周總理舉行會談,由此促成了中美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並有了尼克松與毛主席的兩次會面。

對於訪問中國,尼克松非常重視,為此做了許多準備。在敲定訪華事宜後,尼克松聽說義大利電影大師安東尼奧拍了一部在世界上很有影響力的紀錄片《中國》。

於是尼克松就趕緊把此片找來反覆觀看,重點是想了解毛主席的領導風格,和他在民眾中到底有多大的威信。

尼克松問毛主席有何特長,毛主席回答五個字,讓尼克松深鞠了一躬 - 天天要聞

尼克松還得知法國前文化部長馬爾羅曾經見過毛主席,臨出訪前幾天,他便專門將馬爾羅請到白宮來,詢問他毛主席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有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馬爾羅猜到尼克松問自己這些問題或許是打算訪問中國,因而十分熱情地向尼克松描述了自己和毛主席會面的場景。最後,馬爾羅意味深長地告訴尼克松:「你將面對的是一個巨人。」

1972年2月21日上午9點,尼克松第一次訪華。他乘坐美國「空軍一號」總統專機飛抵上海,接著在喬冠華的陪同下轉機去往北京。

抵達北京以後,尼克松與周總理舉行了友好的會晤。當天下午兩點左右,周總理告訴尼克松說,毛主席想要見他。

那時的毛主席已經年近八旬,身體不好,1972年1月13日時,曾突發高燒引起嚴重缺氧而休克,經過醫生的緊急救治才蘇醒過來,到1972年2月21日這天,狀態也沒完全恢復。

尼克松雖然數次向周總理表達了希望見到毛主席的想法,不過知曉情況的他也擔心毛主席因身體緣故不會見他,所以現在聽說可以同其會晤,尼克松表現得既緊張又高興。

尼克松問毛主席有何特長,毛主席回答五個字,讓尼克松深鞠了一躬 - 天天要聞

大約過了半個小時以後,在中南海毛主席的書房中,尼克松首次見到了這位聞名世界的「東方巨人」。尼克松後來在自己的回憶錄中描述這第一次會面的場景時寫道:

他(毛主席)身體的虛弱是很明顯的,但他眼裡還可以發出銳利的目光。

事實上,對於首次會面在書房中,尼克松一開始是有些不滿的。他覺得自己不管怎麼講也是美國的總統,毛主席就算身體抱恙,也該在客廳見他。

於是尼克松向基辛格抱怨了這一事情,基辛格對此回答:

總統先生,您要是覺得中方的接待規格低了,我可以代您向中國禮賓司提出建議。

然後基辛格看著尼克松,繼續說:

但我建議您最好不要這樣做,因為毛主席是一個非常樸素的人。如果您足夠細心或許可以發現,他的褲子上其實有大小不一的數個補丁。他那條藏青色的褲子,已經穿了足足5年。而這些我也是最近才知道。

尼克松聽完基辛格的這番話以後大感震撼,身為美國總統的他難以理解,堂堂一國領導人為何可以節儉到如此地步。與此同時,一股敬畏也在他心中油然而生。

尼克松問毛主席有何特長,毛主席回答五個字,讓尼克松深鞠了一躬 - 天天要聞

在具體的會晤過程中,毛主席談話幽默風趣,儘管他因為身體緣故,連說話都有些困難,不過他的思維卻清晰,看問題更是一針見血。

提到中美關係問題時,毛主席說道:

中國和美國,我們兩個國家現在不存在打仗的問題。你們想撤一部分兵回國,而我們的兵不出國,我們就有的談。一次談不成,無非是路子走錯了,大不了就談兩次嘛。

尼克松稱讚毛主席在世界上很有聲譽,其著作道理深刻,擁有許多讀者,毛主席對此則笑著調侃道:「

大概我這種人放空炮的時候多,無非是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倒帝、修、反,建設社會主義這一套……

兩人的會晤將近1個小時,即將結束之時,雙方都站了起來。尼克松面帶著微笑,明顯很興奮,緊緊握住毛主席的手,深情說道:

我有種感覺,我們在一起可以改變世界!

說話的那一刻,昭示著一個時代結束,另一個時代開始了。1972年2月27日晚,尼克松在上海乘坐專機回國,結束自己為期7天的訪華之旅。

尼克松問毛主席有何特長,毛主席回答五個字,讓尼克松深鞠了一躬 - 天天要聞

尼克松回國的次日,美國發表了《中美上海聯合公報》,向全世界宣布美國承認一個中國原則,不日將撤回駐台美軍。

尼克松實現了歷史性的中美關係正常化,但是他自己不久後卻在新一輪的美國大選中,因「水門事件」這一竊聽醜聞遭到了國會的彈劾,無奈辭去了總統一職。

新上任的美國總統是福特,他就任後發表聲明,表示會繼承尼克松的對華友好政策,遵守一個中國原則。然而落實到具體行動上,他卻始終不願美軍從台灣撤兵,還頻頻向蘇聯示好。

1975年,福特也訪問了中國,但是中國政府在歡迎的同時,也表現出了些許的冷淡,遠不如當初尼克松訪華時那樣熱烈。

於是,毛主席希望什麼時候能夠再見尼克松一次。可是由於各種原因,尼克松直到1976年2月才得以再度來到中國。

二、尼克松二度訪華

第二次訪華之時,由於尼克松已經不再是美國總統了,所以他無法免費使用政府的專機,中國獲悉之後,特意派出了新購買的波音707飛機去迎接他。

這架飛機與4年前尼克松首次訪華之時乘坐的總統專機,是同一個型號。這樣的安排,令尼克松感到非常高興。

尼克松問毛主席有何特長,毛主席回答五個字,讓尼克松深鞠了一躬 - 天天要聞

1976年2月21日晚10點,接有尼克松的專機飛抵北京。中國方面沒有因為尼克松已不是總統而降低他的接待規格,一切都與4年前的安排一模一樣。

外交部長喬冠華在機場親自迎接尼克松,而尼克松下榻的地方,仍是只有重要外賓才能居住的釣魚台國賓館。第二天,毛主席第二次接見了尼克松,還是在那間裝飾樸素的書房裡。

4年時間過去了,兩人再度相見。尼克松由總統成了平民,在美國聲名狼藉。毛主席也到了薄暮時刻,身體健康狀況比以前更差。

尼克松後來在自己的回憶錄中,這樣記述這次會晤的場景:

他(毛主席)的思維依然敏捷,但一次嚴重的中風使他失去了將思想化作語言的能力。這位富有魅力的共產黨領導人曾運用他的革命思想推動了一個國家並改變了這個世界,現在卻連要一杯水都十分困難……

最後,尼克松不無感慨地嘆息道:

無論別人怎樣看待他,誰也不能否認他已戰鬥到最後一息了……

會談中,儘管有一些障礙,但是兩人還是儘可能地談笑風生。他們聊了許多,有哲學,也有現實的政治話題……興起之時,尼克松突然問了毛主席一個問題:「您有沒有什麼特長?」

尼克松問毛主席有何特長,毛主席回答五個字,讓尼克松深鞠了一躬 - 天天要聞

毛主席愣了一下,旋即笑著回答道:「為人民服務!這就是我的特長!」尼克松聽完,面容肅正,一股敬意自心中油然而生。兩人的這次會晤,總共進行了1小時40分鐘。

會談結束時,秘書把毛主席從椅子上攙扶起來,攙著他陪尼克松走向門口。有記者扛著攝像機和大燈,要記錄兩人最後握手的一幕。

毛主席推開了助手,堅持自己站起身,顫巍巍地同尼克松等人告別。尼克鬆緊握住毛主席枯槁的手,向他深深鞠了一躬,以示自己的尊敬。

結語

1976年的這次會晤,是尼克松和毛主席的最後一次會晤。此後僅僅過去不到7個月,在1976年9月9日的凌晨,毛主席因身患重病,多方醫治無效,在北京與世長辭。

尼克松問毛主席有何特長,毛主席回答五個字,讓尼克松深鞠了一躬 - 天天要聞

1976年9月13日,尼克松就此事發表聲明:「毛澤東主席逝世了,終年82歲,結束了其畢生的長征。他是一位具有非凡勇氣和堅定思想的人,一直戰鬥到生命的最後幾天……」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得力幹將,3個特質 - 天天要聞

得力幹將,3個特質

一、特質一:有體系 —— 從 「螺絲釘」 到 「系統構建者」1. 從「線性思維」到「系統思維」真正厲害的人在任何條件下都能保持穩定高效地輸出。因此,他所身懷的技能一定是成體系知識與能力。萬維鋼解讀《系統思維的藝術》指出,系統包含「元素、關係、目的」三要素,系統思維的關鍵是理順元素間的關係,避免「頭痛醫頭」的...
杭州最牛發明天才,25歲憑一件「神器」成名!有人說,差點改變歷史…… - 天天要聞

杭州最牛發明天才,25歲憑一件「神器」成名!有人說,差點改變歷史……

"耕煙老人,聽這個名字是不是覺得特別雅緻,想必這個人應該是雲淡風輕,吟唱風月。要不然,也應該是個書畫名家。其實,這麼想也不算錯,這位耕煙老人是清初戴梓,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精通詩文書畫。除此之外,他還是一個有能力改變清朝命運的火器天才!但這位天才,最後竟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流放半生……"戴梓的號有些奇...
國民黨將領裡面,為什麼偏偏對杜聿明情有獨鍾? - 天天要聞

國民黨將領裡面,為什麼偏偏對杜聿明情有獨鍾?

邱清泉可以不給老蔣面子,杜聿明叫他他就出山了。鄭洞國,杜聿明叫他他就去了東北,給杜聿明當副手。廖耀湘:杜長官指哪我廖耀湘就打哪!廖耀湘我一不是陝西人,二也不姓杜。三也不是某個粉絲群體。
印度鐵娘子:強制絕育800萬男性,67歲遭貼身警衛無情報復 - 天天要聞

印度鐵娘子:強制絕育800萬男性,67歲遭貼身警衛無情報復

Hi,我是阡陌,愛寫書影評、人物、文史故事,歡迎關注1984年10月31日,一陣清脆的槍聲打破印度7號宅邸的平靜。身裹紗麗的女子應聲倒在血泊中,她是印度唯一的女總理英迪拉·甘地。令人震驚的是,拔槍相向的是與她朝夕相處的兩位貼身警衛。
一張老照片:93年的MR收費,抵兩月工資 - 天天要聞

一張老照片:93年的MR收費,抵兩月工資

器械之家醫療器械媒體報道先鋒分享專業醫療器械知識關注 來源:器械之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且24小時後方可轉載近日,網路上流傳著一張90年代的醫院公告照片,列出了當年的MRI收費標準。上面寫道,自九三年二月十日起,MR收費調整如下:每掃描一部位收費800元,每增加一部位加收500元。公告落款似乎是鐵醫附院,也就是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