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喪母,中年喪夫
張桂梅於1957年6月15日出生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一個滿族農戶家庭里,當時她的母親已經48歲了,她排行12,家中最小,因各種原因家庭只活下來6個孩子。幼年時期,張桂梅的母親因病早逝。
失去母愛的張貴梅,姐姐的幫助下成長,1974年10月,17歲的張桂梅跟隨最愛自己的姐姐參加「三線建設」來到雲南省的中甸縣(現香格里拉市)。次年12月,張桂梅在當地參加工作,成為中甸縣林業局的工作人員。
後來,她考入麗江教育學院(現麗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畢業後張桂梅在林業系統做一線行政,並認識了丈夫李萬年。張桂梅隨丈夫來到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林業子弟學校(今喜洲一中)任教,丈夫出任校長。
張貴梅得到了丈夫很大的幫助,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的,可惜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1993年,張貴梅丈夫已經查出胃癌晚期,為給丈夫治病,張桂梅把家裡所有的錢都用光了,花錢不怕,能把丈夫治好,是張桂梅最大的願望,但是,張桂梅的丈夫仍然無法倖免。1996年8月,丈夫離世。
麻繩雖挑細處斷,但是人間終有真情
丈夫離世的傷痛和工作操勞的雙重作用下,張貴梅同年被查出患有子宮肌瘤,而且腫瘤已經有5個月胎兒那麼大,當時張貴梅想要放棄,打算把自己人生最後的時光留給自己最愛的孩子,但是同事們說不,鄉里們說不,孩子們說不。
在得知張貴梅病情之後,所有人都捐出了愛心,捐獻者小到5毛硬幣,大到10塊紙鈔,大家都在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你:「我們不能沒有你」,一位村民,把自己的車費五塊都捐給了貴梅,自己走了6小時的路才到家,村民說,這樣的路我可以走無數次,這樣的錢我也還可以再賺,但是這樣的好老師,還能去哪裡找。
看著大家拼湊出的愛心,張貴梅哭著,眼淚嘩嘩地往下流,她知道,心中有情,人間有愛,我要活下去,用我的行動來回報大家。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大病初癒的張貴梅,沒有進行太多調養,很快便投入了工資,她決定用自己的一生來回報家鄉,2001年,收養孤兒的華坪縣兒童之家成立,捐助方指定張桂梅出任院長。張貴梅對院子里的孩子們說:「這裡不是孤兒院,而是你們的家,有兄弟姐妹和愛著你們的媽媽」。
為了這個家,張貴梅四處「化緣」,但是籌錢並不是容易的事情,很多時候的捐款是有條件的,有些企業家要求孩子穿著破爛的衣服上台來接受捐贈,但是張貴梅全部拒絕了,張貴梅說:「媽媽再苦再累都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傷自尊」。
2002年,張桂梅開始籌建免費女子高中,其初衷是「教育好一個女孩就是改變了3代人的命運」,解決「低素質的母親,養育出低素質的孩子」這個惡性循環。她說:「一個女孩子會成為妻子、媽媽,教育好一個女孩子就是改變三代人的命運,這件事如果成了,我幹什麼都是值得的。」
為了這個夢想,張貴梅到處去籌錢,又因為自己堅持和堅守的底線,被多人謾罵、吐口水、甚至被放狗咬,整整5年,她只籌到了1萬元,但是苦心人天不負,2007年1月15日,新華社發布了文章《「我有一個夢想」——訪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張桂梅代表》,文章發表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在各方的努力下,2008年,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正式成立。
2011年,學校學生參加高考,本科上線69人,綜合上線率達到100%,一本上線率從11年4.26%上升到19年的40.67%,排名全市第一,孩子們用自己的行動來回報媽媽,至今張貴梅已經培養了1600多名女大學生。
面對這些成績,張貴梅只說:「華坪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想為華坪做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