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蔣介石政權崩潰,新中國隨即成立。
對於蔣介石而言,這是他的悲哀時刻,因為他所率領的政權輸的一敗塗地。但是對於新中國和全體人民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偉大的時刻,因為一個嶄新的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權到來,一切將會與過去一刀兩斷。
不過,蔣介石一直都不甘心,他一直都等著看新中國的笑話。其中有嘲笑我國領導人不會搞金融,有嘲笑朝鮮戰場我們會失敗,當然還有嘲笑,我們也會和他們一樣,在糖衣炮彈中腐敗。
前兩個笑話早已不攻自破,讓蔣介石崩潰,但是最後一個笑話,卻實在具有挑戰性。
因為,回顧歷史,昔日多少強大的組織,在建國之初都難免陷入糖衣炮彈中,這與自身實力無關,蔣介石如是,李自成如是。那麼從農村走出來的新中國政權,又是否會面臨這一困境呢?
事實上,將時針撥回到建國初期,我們也曾經面臨過同樣的問題,甚至遭遇了開國以來的「第一貪污案」,這個案子就是劉青山與張子善貪污案。
一、開國第一貪污案
案子爆發於1951年11月,當時中共河北省委召開了部署三反的會議,就是在這次會議中,一位叫李克才的同志舉手發言。
他慷慨激昂的檢舉了劉青山與張子善的貪污,其言之鑿鑿,深深的震動了在場的官員,而且與此同時,天津地區其他官員也紛紛與之響應。就這樣,一場關於劉青山與張子善的反貪行動正式展開。
對此我們不由好奇,劉青山與張子善是何許人?為何他們的貪污會震動全國?
說起來,劉青山和張子善還真不是一般人,劉青山出生於1916年的河北省安國縣,在15歲的時候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算得上是早期黨員。
在入黨後,他也曾經有著熱忱的愛國之心,不僅積極提升自身素養,而且積极參与農民運動。例如1932年,中共發動了「高蠡暴動」,劉青山就參與其中,而且還被抓捕。
在這場行動中,劉青山差點一去不回,但卻僥倖生還。而經歷過一次生死磨礪,劉青山之後的發展算得上是一路順風。從原先的冀中的河縣縣委書記,到後來的中共八地委城工部長,可以說是步步高升。
而與此同時,劉青山也遇到了他的好朋友張子善。
據記載,張子善於1914年出生於河北省深縣,早期也曾領導過學生運動,1933年加入共產黨。而且他比劉青山更慘,被國民黨抓捕坐了三年牢。
出來以後他也迎來了人生大發展,擔任縣委書記以及組織部部長等職。兩人有過相似的經歷,而且兩人都在一地工作,所以關係十分親密。
從早期的歷史來看,這二人算得上是堅定的戰士,在後來對這二人的審判中也不得不提到:二人參加革命鬥爭軍20年左右,他們闖過了血腥的白色恐怖,走過了抗戰和人民解放戰爭,也曾為黨的事業和人民群眾的解放建立過功勛。
但是,等到建國之後,這二人的心態發生了180度的大轉變。
共產主義戰士從農村走向城市,難免會面對花花世界的誘惑。事實上,劉青山和張子善就面臨著這樣的處境,1949年,劉青山擔任天津地委書記,張子善擔任地委副書記,結果二人都迷失了。
以劉青山為例,他開始迷戀手中的權力,曾一度把自己的工作認為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天津地區的具體化。」而張子善也是走了歪路,喜歡聽人稱呼自己為「英明領袖張專員」。
然而這還只是第一步,當時他們徹底拋下了共產黨人所具備的謙遜,帶著自負與虛榮心,開始接觸金錢。
二、劉青山到底貪污多少錢?
常言道「財帛動人心」,抗戰結束初期,國民黨的五子登科就是如此。
而我們建國初期,由於法治體系和各項制度還沒有搭建起來,因此很多地方政策存在著漏洞,因此劉青山與張子善便開始「各顯神通」。
以劉青山為例,劉青山憑藉自己手中的權利,開始以權謀私,以官員的身份經營商業,僅僅只是一年光景就開了9家工廠,一家招待所,手下員工千人,資產更是達到了270億元(當時為舊幣,約為1955年新幣的270萬元)。
然而這還不夠,伴隨著巨額收入的到來,劉青山的胃口越來越大,他早已忘記了共產黨宣言和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原則,他只想要更多的金錢。
於是, 在他的帶頭下,拉著張子善一起開始侵吞國家和人民的資產。例如,他們公然剋扣政府「以工代賑」的救災款。
又例如,他們以為災民造船的名義去東北採購木材,然後以72萬元每立方米的價格買進,緊接著以200萬元每立方的價格轉手給政府。如此恐怖的差價,劉青山的行為與晚清政府的某些官員相差無幾。
但這還不夠,為了能夠更快地撈錢,劉青山又動用公款,準備倒賣馬口鐵等軍用物資。據統計,劉青山一共挪用了49億元,倒賣以後的資金全部納入自己的腰包。
而在完成這筆生意後,劉青山也開始改變自己的生活,不僅住進了小洋樓,而且還開起了專屬小轎車。
剛開始還有所顧及,但伴隨著權力的鞏固,他開始越來越囂張,不僅又拿公款從香港買了兩輛美國高級轎車,而且還在飲食上比肩昔日的年羹堯。
例如,劉青山想吃韭菜餡的餃子,但他又只想吃韭菜的香味,不想吃不利消化的韭菜。結果,炊事員居然絞盡腦汁,用肉和大白菜做餡,把韭菜葉包到餃子裡面,外面留韭菜的根莖。
把餃子煮熟以後,只要抓住根莖,就可以把餃子裡面的葉子拽出來,如此就成為了大白菜餡的韭菜味餃子。不得不說,劉青山此舉和年羹堯的白菜心有得一拼,其生活之奢靡,較之過去的王侯也不遜色多少。
因此,當時人們回憶,劉青山建立了屬於自己的獨立王國,在那裡他和張子善一手遮天。
三、毛主席槍決劉青山
不過,雖然劉青山和張子善走向了墮落,但河北省的官員們可不像他們倆,這之中就有一位叫李克才的幹部站了出來。
李克才,也是出生於河北,擔任過區委書記,當過縣長,而且在1949年7月被調任成為張子善的副手。
作為兩位貪官的手下,他並沒有屈服於對方的淫威,因此他不僅沒有接受對方的好處,而且對二人的貪污舉動深惡痛絕,決心舉報二人的罪惡。
於是1951年11月,在三反的會議上,李克才怒斥劉青山等人的貪污行徑,在他的擲地有聲的控訴下,周圍的官員紛紛站起來支持,就這樣,關於調查劉青山貪污的案件由此展開。
當地政府將劉青山的罪行上報給了毛主席,毛主席看完以後極為震驚,他意識到這件事情絕不是小事,甚至是一起影響國家政權的代表性事件。為此毛澤東緊急批示:傳閱周、朱後尚昆辦。
在得到批示後,河北省紀委立刻著手調查劉青山與張子善,期間,張子善被紀委約談,但他態度惡劣,大聲說:「為什麼抓我?我有什麼罪?」
而劉青山剛剛出國歸來,結果在火車站被逮捕。
面對莊嚴肅穆的紀委班子,面對眾多官員的舉報,還有那鐵證如山的事實,劉青山和張子善也開始由原先的囂張變成了恐慌。
根據紀委的調查,這二人貪污揮霍以及挪用公款的總數達到了171億6272萬元舊幣。
如此恐怖的數額,讓紀委人員觸目驚心,也讓包括毛主席在內的領導人倒吸了一口冷氣,這二人無疑是建國以來的第一大貪,而他們的行為更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對他們的處理更是會牽涉到新中國的未來。
當時很多黨員都意識到:國民黨的失敗就是黨員腐敗,李自成的失敗就是因為進了北京城,難道我們黨還要重蹈覆轍嗎?
因此, 毛主席決心要將這一案件進行嚴厲處理,而且還要公開審判。不過,當時我國的法治還未健全,因此劉青山的案子不能一紙判定,而是需要經過多方討論和考慮。
剛開始的時候,華北局向天津地委徵求量刑意見,結果八位委員一致要求對二人處以死刑,而其他參與的552名中共幹部中,有535人同意死刑,僅有6人希望給予二人機會。
如此一邊倒的投票,讓人們看到了我黨反腐的決心,也讓人們看到了我們對於腐敗的零容忍。
當然,在這過程中也發生過一個插曲,劉青山的老領導天津市委書記黃敬曾經找到薄一波同志求情,希望看在二人在戰場上的功勞以及在幹部中的影響,請求不要槍斃,給他們一個改造的機會。
求情為毛主席所得知,但毛主席的回答十分堅決:正因為他們的地位高,功勞大,影響大,所以才要從嚴處理。因為只有處決他們,才能拯救20個甚至2000個幹部,避免他們誤入歧途。
至此,毛主席接受了量刑意見,同意了由河北省人民法院宣判,對劉青山張子善處以死刑,並且立即執行。
就是這樣,1952年,劉青山和張子善被槍斃......
毛主席用這起大案向所有人宣布,新中國不是李自成,不是國民黨。我們有同志犯錯,但共產黨不會中糖衣炮彈,紅色的信仰足以抵禦一切妖魔鬼怪,政府永遠是為人民服務的。
為此,蔣介石又一次從毛主席和共產黨身上感受到了一種深深的挫敗,原來歷史真的從這一刻分成兩段了。
四、劉青山三個兒子現狀
當然,劉青山和張子善二人成為了歷史,也成為了新舊世界的分界點。不過,這二人雖死,後人卻還在,那麼在犯下如此大錯以後,中央又會如何對待他們呢?
根據當時的文獻記載,張子善沒有後代,劉青山留下了自己的妻子和三個兒子,大兒子劉鐵奇才7歲,二兒子劉鐵甲4歲,小兒子劉鐵兵才幾個月大。
雖然劉青山犯了大錯,但中央對他的後人還是寬容的,經過中央同意,河北省委做出決定,為了照顧曾經的功臣,在行刑的時候,子彈不打腦袋,打後心。斂屍安葬,棺木由公費購置。
而且,劉青山的長子和次子從即日起由國家供給每人每月15元生活費,而老三則由劉青山的妻子范勇撫養。
從中央和政府的舉措來看,中央還是善待功臣的,即使犯了這麼大的過錯,但中央依舊善待他們的後人,而且照顧了他們死時的尊嚴,也算得上是仁至義盡。
不過,中央的照顧只能到此為止,因為接下來的路需要他們自己去走。
但平心而論,雖然中央不追究而且善待他們,可是劉青山犯的錯誤太大了,以至於給他的妻子和孩子們留下了深深的陰影。
例如1952年2月10日,劉青山的長子劉鐵騎剛剛過完6周歲生日,他還在向母親詢問:爸爸出差怎麼還不回來?」結果,得來的消息卻是父親被槍斃了,小傢伙嚇得哇哇大哭,母親也只能抱著他哭泣。
但這還沒完,之後他回到了學校,結果周圍的人都指責他的父親是貪污犯,想起父親的死,想起周圍人那厭惡的眼神,劉鐵騎每次回家只能撲到母親的懷裡哭泣。
可以說,在父親死後的半年時間裡,劉鐵騎的每一天都生活在陰影之中。有對父親之死的悲痛,有對父親之罪的恐慌,還有對周圍人的社交恐懼。
不過,劉鐵騎還是很堅強的,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知道了父親的罪過,也決心努力讀書,去為父親贖罪。
事實上,劉鐵騎的成績非常好,1965年他去報考了北京石油學院,當時老師還十分驚訝,因為他這是考清華的成績,但還沒有等到老師高興接受他,結果就在家長一欄裡面看到了父親劉青山這幾個大字,結果還引起了轟動。
但慶幸的是,老師和學生們向他敞開的胸懷,經過校領導的討論,同意接收他入學。
1970年,劉鐵騎畢業被分配到了撫順石油一廠,成為了一名合格的工人。
憑藉著認真和好學,他的生活也逐漸被改善,而且還遇到了與他家一牆之隔的劉繼先,二人從小關係要好,後來產生了愛情。
期間,劉繼先的父母曾經擔心劉青山的影響,但這位要強的女孩子說:我不相信血統論能統治人們一輩子。就這樣,1972年,劉繼先衝破重重阻礙和劉鐵騎結婚。
再然後,劉鐵騎一帆風順,夫妻兩人感情深厚,劉鐵奇也成為廊坊市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供應處的一員,並且還有了一雙讓人羨慕的兒女。
至此,劉鐵騎成功地與自己的父親一刀兩斷,走出了與之截然相反的人生。
老二劉鐵甲上過高中二年級,但後來回老家務農。不過,相比較於自己的哥哥,劉鐵甲最能吃苦耐勞,而且也最能幹。
他不僅會種地,而且還會編籮賣藝,經常衣著單薄在冰天雪地裡面走街串巷。後來1976年在哥哥的幫助下,成為一名石油管道工人,之後又成為華北油田二連輸油公司維修處電工班班長。
他的日子也逐漸走入正軌,不僅有了兩個兒子,而且兩個兒子也非常出息,一個搞財會,一個搞集裝箱運輸。
最後就是老三劉鐵兵,他和哥哥一樣,高中畢業後就回家務農。後來也曾想參軍,但因為父親的影響被刷了下來。但不甘心的他又跑到曲陽煤礦去下煤窯,這才得以農轉非,之後就調回安國。在婚姻上也比較圓滿,生下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以上就是劉青山的兒子們的經歷,可以肯定的是,他們三人都受到了父親的影響,尤其是老大和老三,更是一度感到崩潰。
但是,在我黨開明政策下,他們的人生與過去一刀兩斷,而且彼此都走出了不一樣的道路。也許,他們也會想念父親,但絕對會引以為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