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的皇宮中,為了保障上位者的奢靡生活,往往會有數不清的宮女太監負責伺候好每一位主子,人們常說的「後宮佳麗三千」其實指的就是皇宮中這些宮女們。
作為宮女,大多數人的歸宿是到了二十五歲離宮嫁人成家,也有甚者會得到皇帝的青睞成為妃嬪,但清朝有一個宮女與前面這些人選擇的路都不一樣——她在宮中勤懇一生,不僅得到了皇帝的敬重,還被賜予撫養皇子的資格。
她就是清朝康熙年間有名的宮女蘇麻喇姑,據說她是康熙皇帝的啟蒙老師,幾乎陪著康熙從一介孩童成為一代君王
康熙對蘇麻喇姑的看重是超乎尋常君王的,在蘇麻喇姑死後康熙悲痛不已,下令厚葬蘇麻喇姑,還將蘇麻喇姑的靈柩放入康熙的祖母孝庄皇太后墓中。
但幾百年過去了,當後人將蘇麻喇姑的墓地打開之後,人們看到的卻是一個徹徹底底的謊言。
從蒙族宮女到皇帝的啟蒙老師
蘇麻喇姑最初的身份, 其實是康熙的祖母孝庄文皇后的貼身侍女,是一名血統純正的蒙族女子,彼時清朝政權尚未建立,蘇麻喇姑作為貼身侍女隨著孝庄文皇后嫁到了當時的後金部落。
最開始,蘇麻喇姑對於滿語可謂是一無所知,但是為了鞏固孝庄文皇后的地位,蘇麻喇姑意識到自己也要學習滿語才能幫助孝庄文皇后在後金的後宮裡周旋。
蘇麻喇姑悟性高,學得又極快,很快她就掌握了滿語這門語言,寫出來的滿文比一些滿人還要漂亮。
正因如此,後來孝庄文皇后才將年幼的康熙帝交給蘇麻喇姑進行啟蒙教導,蘇麻喇姑也不負所托,完成了孝庄文太后交給她的任務。
從一個普通的蒙族宮女變成皇帝的啟蒙老師,靠的不僅是她的滿語能力,而是她多年以來展現出的出色能力。
身為宮女心繫天下
蘇麻喇姑的一生可謂是見證了清朝政權的建立與強盛時期,很難否認,如果沒有蘇麻喇姑的話可能都不會有後來的康乾盛世。
眾所周知,康熙帝年幼的時候是國內天花的一個爆發期,當時還是孩童的康熙帝染上天花,是蘇麻喇姑不遺餘力地照顧他,並輾轉於宮廷與行宮之間為他繼續授課,才使康熙帝挺過了這場疾病成為後來的一代明君。
除此之外,蘇麻喇姑對於大清的發展也做出過許多貢獻,早在崇德元年時,蘇麻喇姑就曾參與到清朝冠服的設計中,她參與設計的冠服雜糅了各民族文化象徵,高貴華麗不失威嚴,是為清朝一種象徵存在。
很難想像這是出自於一個蒙族宮女的手筆,此外,蘇麻喇姑還在順治皇帝年幼時為孝庄文皇后與順治皇帝間通信,來阻止攝政王多爾袞的野心。
凡此種種,蘇麻喇姑對清朝做出的貢獻早早超過了她作為一個宮女的極限,所以為了回報蘇麻喇姑的忠心與恩情,康熙帝對蘇麻喇姑可謂是十分敬重。
康熙皇帝的回報
對於蘇麻喇姑,康熙一直將其視為自己的至親,康熙登基之後,要求後宮眾人禮遇蘇麻喇姑,宮內上至妃嬪下至奴僕未敢有人不從。
蘇麻喇姑也並未恃寵而驕,在完成對康熙的啟蒙教導工作後,她便一直沉心侍奉在彼時已經是太皇太后的孝庄文太后身邊。
康熙二十六年,孝庄文太后病逝,蘇麻喇姑對此悲痛不已,二人雖是主僕但相伴多年下來早已情同姐妹。
康熙悲痛之餘注意到蘇麻喇姑因孝庄文太后的死愈加頹廢,念及蘇麻喇姑一生未嫁沒有子嗣晚年不免孤獨,康熙做出了一個令旁人震驚的決定。
他將自己庶妃所生的十二皇子胤裪交給了蘇麻喇姑撫養。
要知道,在清朝的後宮中,為了避免後宮干政,很多底位分的嬪妃都是無法自己撫養親生孩子的。
但蘇麻喇姑卻以一介宮女之身受命撫養皇子,這算得上是無上殊榮了。
蘇麻喇姑的生活有了新的盼頭,此後的十幾年中她悉心照顧胤裪,一如當年照顧康熙帝一般,無論是讀書還是生活起居,蘇麻喇姑都安排的無微不至。
最後在康熙四十四年,蘇麻喇姑以九十歲的高齡離世,她的葬禮除了少數幾個陪在皇太后身邊的皇子外,所有皇子都參加了,被她養大的胤裪還要求像民間一樣由自己執晚輩之禮來為蘇麻喇姑守靈誦經,此舉得到了康熙的支持與讚賞。
彼時康熙在外巡塞,得知陪伴自己長大的姑姑離世,匆忙趕回宮中。為感念蘇麻喇姑這麼多年的付出與恩情,他特許蘇麻喇姑以嬪位的禮制舉辦葬禮。
還在孝庄文太后的墓群內為蘇麻喇姑安置靈柩,這一套下來可謂是將蘇麻喇姑風光大葬。
可是等若干年後中國考古隊打開蘇麻喇姑的墓室時,看見的卻只有一口大缸里盛放著蘇麻喇姑的骨灰。
原來即使是以嬪位的禮制下葬,蘇麻喇姑也並未能擁有真正符合禮制的殯葬規格。
不少人都感嘆帝王無情,所謂的感念恩情也不過是個謊言做做樣子罷了。
從中也可看出,古代的封建禮法之傷人,哪怕感情再是深厚也抵不過身份階級的相距,正如康熙與蘇麻喇姑,就算康熙將她視為自己的親人,最後不免還是因為她宮女的身份未能盡心完成她的葬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