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是近代以來第一位主動訪問中國的美國總統。雙方領導人接觸以後,他主動提出想要看一看39軍。
我們國家在當時設有諸多戰區,更有無數支軍級部隊,尼克松作為世界第一大國的總統,為什麼非要親眼看一看這隻軍隊?
尤其是尼克松本身對於軍事並不非常感興趣,可是為何他能夠將39軍的番號牢記在心?
聽到這個請求,毛主席表示,他還是不服氣。
毛主席
尼克松主動點將39軍
1972年,尼克松主動訪問中國。那個時候的國際形勢非常複雜,抗美援朝戰爭讓中美之間的關係並不良好,在許多行業和方面並不存在合作與交流。
尼克松此行,就是想要與中國重修舊好。
對於尼克松傳遞過來的曖昧信號,我們自然全盤收下。我們熱情接待了這位超級大國的總統,為他安排了眾多行程。但是令大家沒想到的是,這位總統主動要求觀看一下39軍閱兵。
尼克松看到大家非常疑惑,對大家解釋道,「我曾經聽說過在朝鮮戰場,這支部隊為國奮力殺敵,立功無數。貴國不會不賞臉給個機會的吧?」
尼克松
其實,抗美援朝之中,做到這一點的不僅是39軍,其他許多部隊都將美軍打得節節敗退,立下了赫赫功勞。面對尼克松的特殊請求,周總理心想這並不是重要的大事,給對方看一看也不會泄露軍事機密。
但是考慮到與對方的特殊關係,周總理仍然詢問了毛主席的意見。毛主席詢問道,「這位尼克松,我沒記錯的話,曾在美國軍隊服過役吧?」
周總理愣了一下,對於這個問題並不確定,旁邊的秘書回答道,「您說得不錯,尼克松確實是少校職位。」
心下里,周總理對毛主席的細心程度佩服不已。毛主席一下子就明白對方在想什麼,不禁笑著說,「這尼克松還是不服氣。」
尼克松與周總理
聽完毛主席的解釋以後,大家也都明白了這位總統先生「點將」39軍的目的所在。想到多年前在朝鮮半島大殺四方的39軍,大家都露出了微笑。
原來,尼克松年輕的時候也是個熱血青年,主動請纓在海軍服役,一直到1946年退役以後才離開部隊,進入政壇開啟政治道路。
等到抗美援朝爆發的時候,尼克松已經坐到了副總統的位置,尼克松本身親身經歷了抗美援朝,負責參與部隊的指揮。
作為一個曾經的軍人,後來又是指揮家,他自然不願意服輸。
抗美援朝
尼克松認為,自己的部隊裝備著世界上最為先進的裝備,而對手又是一窮二白剛剛建國的部隊,甚至自己還找來了世界上多個發達國家的部隊作為增援。
這樣的實力差異,尼克松如何會失敗?可事實上,在那片遼闊的山脈,美軍在39軍手底下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就連聯合國軍最高軍事指揮官李奇微都認為,中國的軍隊是他見過最為堅強的軍隊,而39軍是其中一支非常可怕的軍隊。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讓這位大總統想要一睹39軍的風采。
李奇微
39軍來歷非凡
解放軍第39軍以非常強大的作戰能力而聞名全世界,這支部隊以志願軍第39軍改編而來。最初的志願軍第39軍,就是一隻驍勇善戰的隊伍。
儘管當年在朝鮮半島揮灑汗水的部隊有很多,但是39軍仍然是其中的佼佼者。
這支部隊最先組建於井岡山時期的紅15軍團。在紅軍東征的過程中,這支部隊頂在最前面。
儘管在大多數攻堅戰中都會遇到高強度強化的城池防禦,但是紅15軍團的戰士們組成爆破小組,大家共同為這個小組進行掩護,上百名戰士衝到城牆之下引爆炸藥,就能夠形成突破口。
指揮官林彪通過望遠鏡看到這一幕,都會感嘆一聲,「不愧是老子的兵!」
林彪
然而,這個小組的成員存活率十分感人。正是這種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讓紅15軍團不僅經常拔除敵方的混凝土碉堡,很大程度上減少我方傷亡,還將敵人的城牆炸出窟窿,為後面的部隊一擁而上攻入城內開路。
在多次東征的戰役中,紅15軍團都立下了汗馬功勞,非常擅長打攻堅戰。就連毛主席都誇獎這支部隊是「能啃硬骨頭的部隊」。
日本發動侵略戰爭後,這支部隊改編為八路軍115師的一部分。
眾所周知的平型關戰役就是該部隊為主力獲得的勝利。在日軍潰敗的時候,這支部隊不顧自己的生死,竭盡全力封堵住最多的日軍,讓對方受到了重創。
這支部隊不僅在國內可以奮勇殺敵,走出國門一樣英勇無比。
日軍
五十年代的39軍
抗美援朝戰爭中,這支部隊更是分外亮眼。
1950年,這支部隊挺進雲山,沒運動多久就碰到了敵國軍隊。雙方交戰不久,39軍就直接把韓國的一個師打跑。
這個時候韓國的軍隊正好處於換防狀態,39軍抓住機會給予了對方嚴厲的打擊。在對方潰逃時,39軍窮追不捨。最終,39軍隨著對方的潰逃發現了一個軍事基地,這個軍事基地儲存了聯合國軍隊糧食彈藥等大量物資。
39軍隨即將基地的守軍擊敗,成功繳獲大量物資,鼓舞了士氣。在抗美援朝之前,大多數發達國家一聽到中國軍隊,都會認為這是一支只會依靠蠻力,毫無裝備的部隊。
抗美援朝
但是,在雲山,39軍只用了步槍和手雷等武器就炸毀了三輛敵軍坦克,其中兩輛炸毀了履帶,一輛更是徹底報廢,對方的坦克士兵也被俘虜。
雙方武器差距非常大,而39軍卻能夠以小博大,這讓全世界都見識到了什麼叫做中國力量。
在後來的復盤中,我們發現擊潰的這支部隊是聯合國軍隊中能力拔萃的一支,組建十餘年來憑藉先進的武器裝備並未打過敗仗,但是如今卻被39軍徹底拿下。
當然,這對於39軍來說也存在著運氣的成分。畢竟,39軍剛進入雲山就遇到了對手,根本來不及弄清楚對方究竟是何方神聖就打了起來。如果39軍一開始就知道對方實力強大,或許打起來會畏手畏腳。
抗美援朝
更何況,雙方相遇的時間恰好是敵軍換防的時間,這更是給了39軍勝利的希望。
這場戰鬥只是最初的勝利,聯合國部隊的許多軍官都認為,39軍之所以能夠勝利,與突然遭遇打了個措手不及有很大的關係,並沒有對39軍引起足夠的重視。
然而,在後來的戰鬥報告中,大多數美軍戰敗的大型戰役中都出現了39軍的影子。慢慢的,看多了的尼克松自然記住了39軍的番號,並且對於這支部隊產生了足夠的好奇心。
在朝鮮半島,39軍發揮出了超乎尋常的實力,在這片土地上寫下了不朽的神話。
在第二次戰役中,39軍同樣立了大功。
尼克松
根據部署,我軍打算誘導敵人的一支部隊深入我軍陣地內部,然後用小股兵力將敵人分散成小片區域,然後將之一網打盡。
但是讓我們沒想到的是,這一次的美軍追擊部隊實在太多,上鉤的不只是一支部隊那麼簡單。
而且,這些美軍攜帶了重火力武器,彼此協作非常難以對其進行插入。
很快,我方指揮官發現了這一點,意識到如果單單憑藉之前的安排完全就是白白給對方送人頭,於是立馬下令周圍部隊進行集結,一次大型戰役就這樣組織了起來。
美軍
我方指揮官很快對戰局進行二次部署。
根據最新計劃,派遣部隊在正面佯裝打不過敵人邊打邊退,同時派遣一支部隊繞後到對方所佔領的根據地。
對方精銳齊出,那麼後方的老本營自然虧空,這個時候突擊對方基地,就可以將敵人包圍在自己和對方的根據地之間。出乎我們意料的是,地方大本營並沒有完全虧空,美國神不知鬼不覺調動了一萬人的大部隊增援到了城裡。
接到繞後任務的就是39軍。39軍的戰士們分離戰鬥,通過爆破等方式強行在一萬餘人的阻撓中成功將城牆打開,沖入城中佔領了城池,城內的守軍紛紛撤離。
抗美援朝
正在正面戰鬥的美軍聽到這個消息,意識到自己再不撤退就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於是紛紛撤軍,而我們也在這次戰鬥中收穫了一座城池,還順帶俘虜了上千名敵軍。
朝鮮高層認為,這次之所以收穫頗豐,除了與我方指揮官的妙策有關之外,與39軍敢於硬碰硬的勇氣同樣密不可分。
如果換一支部隊,看到對面城內有足足一萬餘人就會認為打不下來,從而讓自己陷入對方的包夾之中,導致戰局失利。39軍,是功臣。
抗美援朝
眼見39軍,尼克松滿意離去
根據統計,39軍在整個朝鮮半島總共殲敵3000餘名,俘敵2000餘名,這種戰績讓彭德懷非常高興。戰績一出,美國也非常震驚。
當然,尼克松知道這種成績並不是虛報,他通過戰報也見識到了39軍的身影,所以他才會一來到中國就想要見見39軍。
既然尼克松提出了這個「奇怪」的要求,我們的工作人員在毛主席的允許下,答應尼克松安排軍演。
但是,當時的39軍駐紮在瀋陽軍區的偏僻之地,如果安排尼克松前往東北,擔心會讓對方一路顛簸,於是電話通知39軍的軍長,讓他親自挑選出軍中一支精英隊伍,來到北京展示我們中國軍隊的風采。
尼克松
當時的軍長乃是朱恆興將軍,是個做事雷厲風行的角色。
不出三個小時,這位將軍已經親自點兵三百餘名,親自帶著這三百人踏上了來北京的路。
這隻軍隊在不斷的戰爭中成長起來,軍中威嚴自然不用懷疑,每個士兵都彷彿擁有龍虎精神。
周總理與尼克松一起來到了天安門城樓之上,尼克松站在高處,不禁感嘆天安門廣場是多麼宏偉和廣闊。朱恆興將軍根據命令,來到天安門城樓之上拜見尼克松。尼克松看了這位渾身透著英勇之氣的將軍,不禁又是一聲感嘆。
在朱恆興將軍的安排下,尼克松觀看了39軍在廣場的表演。39軍的戰士們精神抖擻,給人以鋼鐵之軍的感覺,彷彿這隻軍隊能夠擊破這個世界上所有的障礙。在一聲聲軍令中,尼克松彷彿看到了當年朝鮮戰爭中英勇作戰的英烈。
尼克松
儘管當年那批戰士們已經老去,不能再親自踏上戰場,但是他們留下來的故事將一代代廣為流傳,他們留下來的精神將傳承下去。
從今天的39軍身上,我們依然可以看到那一股堅持不懈的精神,一天不把敵人打跑,就會戰鬥一天。
在後來的回憶中,尼克松表示,自己困惑了無數年,抗美援朝為什麼會失敗,而那天見到39的軍長和戰士們,他心中的疑惑突然消失不見。在他看來,雖然39軍確實有著非常高的軍事素養,但是真正打敗美軍的是背後的東西。
這背後的東西,恰恰比軍事素養更加重要,那就是戰鬥人員對最高領導者的忠誠度。如果一支部隊打起仗來只會因為自己的個人利益戰鬥,絲毫不理睬指揮官為了整個民族大局而做出的戰略安排,這支部隊能有什麼戰鬥力?
抗美援朝
尼克松認為,一支部隊臨時受命來到幾百公里之外,就為了給敵國總統表演閱兵,這種事情放在美國軍隊中會被認為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指揮官甚至可能拒絕這一請求。
但是在朱恆興將軍和眾多戰士身上,尼克松看到的只有對於命令的無條件服從。「敗在這樣一支部隊手下,我感到不冤枉。」
由於整個39軍太過龐大,安排尼克松見到的只是39軍的一部分。
然而,這一部分戰士也令總統先生大開眼界。只有親眼見過,這位不服氣的總統先生才會明白自己輸在哪裡。這一次,尼克松心服口服。
參考資料
三十九軍百度百科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集團軍簡史
尼克松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