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1953年,賀子珍得到了一個令她欣喜萬分的消息:她的孩子毛岸紅找到了。
毛岸紅是賀子珍與毛主席的第二個孩子,出生於1932年,小名毛毛。當時革命正進行得如火如荼,1934年紅軍開始長征,賀子珍無奈只能將孩子暫時交給毛澤東的弟弟毛澤覃。
原以為母子只是暫時分開,沒想到後來毛澤覃意壯烈犧牲,毛岸紅下落成謎...賀子珍一度以為再也見不到毛岸紅了,所以當得知毛岸紅被找到時,賀子珍的心情可想而知會有多激動。
毛岸紅和毛主席長得很像,原本基本就認定了這個孩子就是毛主席的兒子,但就在賀子珍母子準備相認前不久,忽然來了一個南京女子,讓毛主席改變了想要認下這個孩子的想法,賀子珍母子最終也沒能相認。
這是怎麼回事,為何毛主席不讓相認?那名南京女子又是什麼來頭?這背後有何隱情?
- 【毛岸紅因意外失去蹤跡】
毛主席一共有十個孩子,但在那段崢嶸歲月中,有一個孩子為了革命事業在戰場犧牲,兩個孩子夭折,還有四個孩子先後失聯,孩子接二連三地出事,給毛主席帶來了極大的悲痛。
革命勝利之後,毛主席也曾派人去找過失蹤的四個孩子,但線索渺茫,大海撈針談何容易?而這四個孩子中,唯一有希望還在世的,便是當時被留在中央蘇區的毛岸紅。
毛岸紅是毛主席與賀子珍的第二個孩子,也是賀子珍生的六個孩子中,唯一一個在兩人身邊長大的孩子,所以當時毛澤東對這個孩子十分疼愛。
生毛岸紅時,賀子珍身患瘧疾,醫生為了她的安全考慮,不建議她喂孩子母乳,所以當時毛澤東就給毛岸紅找了個奶媽。奶媽是江西人,江西人習慣叫孩子毛毛,奶媽叫得多了,「毛毛」也就成了毛岸紅的小名。
當時賀子珍住院,毛澤東時常去看她,每次去他都要抱一抱小毛毛,陪他玩哄他開心。要是趕上孩子睡覺了,毛澤東便將孩子放在賀子珍身邊,靜靜地看著他們母子。
那種歲月靜好的日子,在戰爭年代,顯得格外的珍貴。
由於父母都在身邊,所以小毛毛有一個非常幸福的童年,毛澤東沒事就會抱著他出去玩,他寫字的時候,小毛毛就在他身邊軟軟地喊著「爸爸」,十分討毛澤東喜歡。
有一次毛澤東扛著小毛毛出去玩,別人見了都說這孩子的眉眼長得和他很像,將來肯定也和他一樣有出息,毛澤東笑道:「他可比我有出息,我是一個毛,他比我還多一個毛。」
每次毛澤東出門,回來的時候總能看到小毛毛在門口等他,只要毛澤東一回來,小毛毛就會一搖一晃地撲進毛澤東懷裡。因為賀子珍經常說要等毛澤東回來一起吃飯,所以小毛毛也學會了,有時候即便是等餓了,也會倔強地說:「我不餓,我要等爸爸一起吃。」
小毛毛就這樣在毛澤東和賀子珍的精心呵護下,長到了三歲。
由於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開始長征。因為帶著孩子不方便,所以當時有不少紅軍都將孩子寄養在百姓家中,毛澤東與賀子珍也沒有例外。
賀子珍也不捨得將小毛毛獨自留下,可時局所迫,她也別無選擇。
夜裡,賀子珍將小毛毛哄睡之後,她就著昏暗的燈光,將自己的一件軍裝剪開,然後將白天從鄰居家借來的棉花縫進去,製成了一個棉衣,這一針一線都是賀子珍的小毛毛的愛,也是她能給小毛毛留下的唯一一點溫暖。
臨行前,賀子珍萬分不舍地將孩子交給毛澤覃,毛澤覃抱過孩子的一瞬間,賀子珍心頭一酸,眼眶瞬間紅了起來。為了不讓自己失態,她一狠心別過頭去,不再看毛澤覃懷裡的孩子。
毛澤覃也明白嫂子的難處,看了看自己的妻子賀怡。賀怡是賀子珍的胞妹,她抱著賀子珍說一定會把孩子照顧好,讓她不用擔心,等革命勝利他們母子就能團聚。
賀子珍也只能這樣安慰自己,她把給孩子縫的棉衣交給賀怡,賀怡妥善地收起來之後,賀子珍才和毛澤東一起離開了瑞金。
後來敵軍攻進瑞金和中央蘇區,毛澤覃為了保護毛岸紅,就將他暫時安置在了一個老鄉家裡,本想著以後再來接他,卻不想毛澤覃在一次戰鬥中壯烈犧牲,毛岸紅從此便下落不明。
- 【賀子珍與「毛岸紅」重逢】
雖然毛澤覃去世了,但是還有一個人一直沒有放棄尋找毛岸紅,那就是賀怡。
毛岸紅一直是賀怡的一個心結,當初姐姐賀子珍將孩子交給他們夫婦照顧,結果現在孩子卻沒了著落,看著賀子珍時常念叨兒子,她心中也十分難受,所以這些年一直在尋找毛岸紅。
麻煩的是,當初不少紅軍戰士都將孩子放在老鄉家中,找起來是難上加難。直到解放前夕,賀怡找到了一個貌似是毛岸紅的孩子,她趕忙跑去找毛澤東說:
「在江西丟掉的毛岸紅找到了!」
毛澤東十分高興,問了一些具體的情況,賀怡將那個孩子的容貌特徵形容了一下,毛澤東覺得和自己印象中的毛岸紅不太像,後來賀怡又說了那家人領養孩子的時間地點,也都對不上,賀怡這才知道這孩子不是毛岸紅。
但是賀怡並沒有放棄,她後來又輾轉去了江西吉安,想去那兒找一找線索。不幸的是,賀怡在去的途中意外遭遇車禍,當場去世。
毛澤東得知後悲痛萬分,便說不要再找了,就讓這個孩子留在民間吧。
但是賀子珍並不想這麼輕易放棄,1953年,她給江西省省長邵式平寫了一封信,告訴他自己曾將一個孩子留在瑞金,叫小毛毛,後來不知所蹤,如今思兒心切,請他務必幫忙找找。
江西省政府受了賀子珍的委託,下定決心要將這個孩子找回來,還派幹部王家珍專門組成了一個任務組,在紅軍遺留下來的孩子中尋訪查找。
功夫不負有心人,王家珍最終查到了一對叫朱盛苔和黃月英的夫婦身上。他們曾在1934年10月收養了一個孩子,當時為了掩護這個孩子的身份,這對夫婦給孩子取名「朱道來」。
別的黃月英夫婦不知道,但是收養孩子時,這個孩子的年齡他們是知道的。
王家珍一看和毛岸紅的年齡對得上,而且毛澤覃是在1935年犧牲的,黃月英夫婦收養孩子的時間也說得通,江西省政府覺得朱道來多半就是毛主席與賀子珍的孩子,於是立馬將這個男孩的照片以及相關資料發給中組部,中組部又轉交給了賀子珍。
賀子珍看到照片和材料之後,喜極而泣,對中組部說:「從材料來看,朱道來確實很像我的小毛。」為了進一步確認,賀子珍懇請組織批准讓朱道來和他的養母來上海一趟。
組織同意了,不久後,江西省政府的王家珍就帶著黃月英和朱道來來到了上海。賀子珍仔細地看著朱道來,半晌後,賀子珍止不住喜淚縱橫,顫聲道:「小毛毛......這就是我的毛毛。」
黃月英又拿出了那件棉襖交給賀子珍,當年那個母子分別的場景彷彿近在眼前,賀子珍再也控制不住淚水,緊緊地將朱道來抱在懷裡,聲淚俱下地哭訴著這些年的思念。
母子分離十九年,如今艱難重聚,在場眾人都被感動,無一不紅著眼祝賀他們母子。
後來賀子珍還專門帶朱道來去檢查了一下身體,結果顯示朱道來的血型和賀子珍是一樣的,所以賀子珍就更加確認這是她的孩子了。
朱道來的材料被送到了北京,當時劉少奇和周恩來見到朱道來的照片時,都說和年輕時的毛主席長得很像,毛主席接過照片之後,雖然沒有肯定這就是毛岸紅,但還是說了一句:「這孩子很像年輕時候的毛澤覃啊!」
此時朱道來的身份幾乎已經確定了,只要毛主席點頭,賀子珍就能認下朱道來,他們母子便也能重聚了。可命運弄人,意外又出現了...
- 【38歲去世後身份成謎】
當大家都以為朱道來認祖歸宗是必然的事時,誰知就在這時,華東局接到一位南京女子的來信,說朱道來是她的孩子。這位女子便是霍步青的遺孀朱月倩。
霍步青是黃埔軍校四期學生,也是一名共產黨員,曾為黨的事業做出過卓越貢獻,周恩來總理將他與霍錕鏞、霍栗如三人讚譽為「霍氏三傑」。1933年,霍步青在福建因病去世。
朱月倩稱朱道來是她與霍步青的孩子,當時霍步青不幸去世,就只剩下他們母子相依為命,最後在戰亂中不得已和孩子分開。
據說,早在賀子珍見到朱道來之前,朱月倩就將朱道來接走過。
賀子珍與朱月倩都有特殊的革命背景,華東局不敢大意,立馬派辦公廳主任趙尚志親自去處理這件事。趙尚志工作經驗豐富,精明能幹,先初步了解了一下朱道來的資料,然後動身去了上海。
上海市溧陽路上有一座小洋樓,這座小洋樓已經很久沒有這樣熱鬧過了。這是賀子珍的家,這幾天黃月英與朱道來都住在這兒,賀子珍臉上也出現了久違的笑容,賀子珍將黃月英當成自己的親姐妹一樣對待,非常熱情地招待了她,還和她講起曾經不得已拋下愛子的經過。
朱道來並不是黃月英從賀子珍手裡接過來的,所以她不知道之前那些波折,她也給賀子珍講了許多朱道來長大過程中的趣事,賀子珍也聽得津津有味。
趙尚志來到上海之後,先找到了黃月英,問她這個孩子究竟是誰的,黃月英毫不猶豫地回答是毛主席的。
這讓趙尚志有些為難了,他將朱月倩的證據拿給黃月英,黃月英卻始終堅稱這是毛主席的孩子。趙尚志後來還去問了朱道來,但他被收養時還是個孩子,自然也問不出來什麼。
由於兩位母親都不願退步,趙尚志只好去找江西省省長邵式平尋求幫助。
江西省政府負責尋找毛主席孩子的王家珍,奉命將朱道來的所有資料都發給了華東局,而幾乎所有的資料都證明朱道來是毛主席的孩子,甚至還有一份瑞金群眾的聯合簽名,證實朱道來是賀子珍的孩子。
還有群眾說,朱盛苔家中還有賀子珍親自為毛岸紅縫製的棉襖,那朱道來怎麼會不是毛主席的孩子呢?趙尚志也束手無策了,只好上報給中央,讓中組部來解決。
中組部讓趙尚志帶著朱道來和黃月英、王家珍來北京,中組部熱情地招待了黃月英三人,並讓他們先安心住在這裡。
朱道來到北京之後,許多同志都來看望他,其中就有鄧穎超、帥孟奇、錢希均等一眾「媽媽」,她們非常關心朱道來的生活,對他的照顧更是無微不至,這讓朱道來既害羞又感動。
隨後不久,朱月倩也來了北京,她堅稱朱道來是自己的孩子,要把他帶回去。中組部頓時為難起來,只好將這件事報給了周恩來,周恩來又將這事告訴了毛主席。
毛主席思慮再三,最後想了個折中的辦法:「不管是誰的孩子,都是革命的後代,就把他交給組織和人民吧。」
於是,中組部決定朱道來既不回南京,也不回上海,就留在北京,由中組部副部長帥孟奇照顧,朱月倩與賀子珍也可時常來探望。
帥孟奇和鄧穎超等英雄革命女性的家中都收養了不少烈士遺孤和革命後代,所以朱道來養在帥孟奇家裡是當時最好的選擇。
在北京待了一段時間之後,黃月英也得回家了,中組部再三感謝黃月英這些年對朱道來的照顧,這段時間也是以貴賓的禮數招待了黃月英。當朱道來得知黃月英要走時,淚眼婆娑地和黃月英道了別,說以後要是有機會一定回去看她,兩人分別時都哭成了淚人。
留在北京的朱道來被安排去北京師大南二附中上學,這裡有很多烈士子女和革命後代,朱道來自知沒有他們聰明,所以學習的時候格外刻苦,最終門門成績都十分出色,還考上了北大,畢業後被分到了國防科研單位工作。
朱道來靠自己的努力贏得了眾人的尊重,本來等著他的應該是光明的未來,不幸的是,1971年11月,朱道來被查出來肝癌晚期,次月便病發去世,年僅38歲。
年紀輕輕的朱道來就這麼離開了人世,而他到底是賀子珍的孩子,還是朱月倩的孩子,也就成了一個未解之謎......
- 【結語】
雖然朱道來早早就離開了人世,但他人生的最後一段時間是幸福的,他接受了最好的教育,有了更多人的關愛,生活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毛主席說得對,不管他是誰的孩子,最終都是革命的後代,不管在哪兒,他都擁有一個十分光榮的家庭背景。當年許多紅軍戰士們為了革命拋下了自己的孩子,有許多孩子最終都失去了蹤跡,朱道來能夠被找回來,已經十分幸運了。
革命前輩們舍小家為大家,正是有了他們的無私奉獻,才有了今天的美好中國。致敬所有的革命前輩和他們的孩子,希望他們的後代不管在哪兒,都能擁有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