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跟隨李淵開創大唐的英雄人物們,有一位是名載史冊為後人瞻仰的,他就是被人們稱為「半仙」的徐茂公。可以說,在中國各個封建王朝開創之際,都有優秀將領跟隨明主,自然也就有神秘詭譎的謀士輔佐明主。
這位徐茂公就是在傳說中,作為謀士一職輔佐李淵的能人。在史書之中,他不僅充當著謀士的職位,而且武藝高強。這樣看來,他對於李淵來講,確實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也正是由於他的能耐和李淵的看重,他在大唐開創之後就獲得了豐厚的封賞。後來,他在臨終之際,卻留下了一則聽起來很殘忍的預言。他說,若自己的後代出了高人,一定要將其扼殺,不然那個人一定會造反。讓人驚嘆的是,他的預言後來居然還實現了。
徐茂公一生
提起這位全能人才的一生,其實,他也算是經歷過大起大落,幾經生死才獲得了榮華富貴。對於跟隨明主打江山的人來說,選擇本身就有著賭的成分。
畢竟,即使是一位賢明的領袖,也不一定最後會獲得江山,好在徐茂公沒有選錯。他本人原名是叫徐世績,自懋功,也正是因為這個諧音,後人就將他的字和姓放在一起,一直稱呼他為徐茂公。
偶爾也會以國姓冠之名,稱為李世績,這兩個名字在史書之中都是響噹噹的。而兩個名字都如此出名,也說明了徐茂公這個人本事之大。其實,他從小就喜歡武學,在十多歲的時候就加入了一支軍隊。
然而,這支軍隊卻不是國家的正規軍,只是作為地方力量,類似山匪性質的武裝力量。可以說,對於徐茂公來講,這個地方就是個小小的水潭。在水潭之中,還未成長起來的龍能夠棲身於此。
然而,隨著徐茂公能耐和武藝逐漸變強,他開始不滿足於這一方小小的水潭了。在他從軍幾年之後,發現這支山匪性質的軍隊有很頑固的弊病,主要是這支武裝力量,根本沒有想打天下的心思。
他們只想雄踞一方,在當地耀武揚威就夠了,根本不想統一江山。如果是其他將領,或許會覺得,在這樣在軍隊之中混一輩子,富貴一生也就罷了。但徐茂公不是這樣想的,作為一支武裝力量既然不是正規軍,那就只能作為山匪存在。
如果繼續這樣下去,這支軍隊很快就會被其他軍隊取代。這時在軍隊中,已經有著不小地位的徐茂公,面臨著兩個選擇。要麼轉投其他軍隊。放棄自己現在在這支軍隊中的地位和財富;要麼將不願積極打地盤的首領換掉,換一個有事業心,願意爭一爭的首領。
後來,徐茂公選擇了後者,他遇到了一個自己心中認為還不錯的領袖——李密。李密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很快率領起義軍打出了一片天地,並自封為王。但後來,起義軍內部有了一些矛盾,這位被尊為王的李密對徐茂公起了戒備之心。
在當時,兩人也算是起義軍內的兩股力量,對外一直也算團結,但對內卻有著不小的矛盾。好在雖然歷經坎坷,磕磕碰碰到最後,李密還是帶領這支軍隊,投靠了當時的明主——李淵,之後又跟隨李淵打下了大唐王朝。
臨終遺言
在尊李淵為主之後,徐茂公充分的發揮了自己的才能。在李密麾下時,他要處處戒備、謹慎小心,不能表現出過高的威望和能耐。然而,轉投李淵之後他被安排給了李世民,在李世民的手下他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能。
在征戰期間,他為李世民出了很多良策。李世民也十分賞識他,這也使徐茂公在後來的朝廷之中,能夠獲得較高的地位和榮譽。
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在大唐王朝開創之後,徐家憑藉徐茂公的從龍之功,一躍成為了大唐王朝地位較高的家族之一。從那之後,他開始轉變自己的性子,嚴格的要求自己家中的子弟們,在外要低調行事。
其實,每一個跟隨君主打天下的將領,都要轉變自己的心態。如今已經不是局面不穩的戰亂時期了,處在和平之中,就必須要防止自己的地位會威脅到君主。
所以,徐茂公萬事都謹慎小心。好在在他活著的時候,徐家並沒有出什麼較大的紕漏,也沒有讓君王厭惡。然而,他在臨終之際卻一直放不下心。李世民確實是一位明主,但後面的君王究竟如何,他就不得而知。
所以,他只能三令五申,嚴格要求自己家中子弟。甚至在臨終之時,他都再三告誡後人,如果後代出了高人,那一定要謹慎小心,若不能為帝王所用,便立刻殺之,以防造反生事禍連家族。
孫子許敬業
然而,讓他與徐氏後人沒有想到的是,這句僅僅是在臨終之時叮囑的遺言,居然成了讖語。在徐家三代之後,徐敬業高舉旗幟造反了。
徐敬業是一個跟他爺爺一樣,有著強大本領,且文武雙全的人才。然而不幸的是,他沒有趕上他爺爺徐茂公的時代,所謂時不我待,就是如此吧。
當時,他面對武則天野心勃勃要想要稱帝的局面,一意孤行的高舉大旗,想要造反。最後,他被武則天用武力鎮壓,在此之後,徐家也遭受重創,徐茂公的預言成真了。
結語
總而言之,徐茂公在臨終前的囑咐,沒能被家族子弟嚴格執行,這才使得徐家遭受重創,逐漸銷聲匿跡。可見,一個家族的興盛衰亡,與家族內的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這也是古代宗族制度最大的特點了,正是由於這樣的特點,才使得他們有較強的凝聚力。也正因為每個宗族,都有這樣的凝聚之心,才使中華民族能夠團結一致,傳承至今。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