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唯一圖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總計4160字,閱讀完大概需要16分鐘)
整個明朝,若要論述哪位藩王對於當今社會的貢獻最大,大家認為這一稱號將賦予誰呢?
思來想去,個人覺得唯今日文章之主角莫屬。
那麼問題來了,他是如何貢獻了六百年後的今天的?此處暫且不提,我們在本文的最後會提點一二。
說明朝,講藩王,既然本系列名稱為「明朝藩王選講」,顯然就不會講述每一位,比如上一輯朱元璋第十五子遼王之後的十六子慶王、十七子寧王,我們就不再單獨講述。今日之主角為朱元璋第十八子,岷王朱楩。
- 高麗母妃身份疑,一年二月得胞弟
朱楩,1379年4月9日出生,母親為周妃。
這位周妃的名字,生卒年,封號等,皆不詳,其身世也頗有幾分神秘色彩。
洪武六年(1373年)七月,高麗派遣判膳工寺周英贊出使明朝,為何要派他來呢?因為周英贊的女兒,作為貢女敬獻給元朝,元朝敗退北上後,周英贊之女被明朝俘虜,朱元璋將其選為後宮,派他來,理論上父女之間也是不讓見面的,但這畢竟是國際友人,有沒有可能性或許能夠創造一個父女相見的機會呢,這不好說。另一位高麗使臣周誼,他的女兒與周英贊女兒的經歷完全相同。所以到了近現代時期的學者研究史料認為,朱楩的生母周氏,應該就是周英贊或者周誼的女兒,即是兩位周妃其中的一位。
換句話說,很可能,朱楩也是有一半高麗血統的混血王子。在生下朱楩後的14個月,周妃再次生育,為朱元璋生下第二十子朱松。
兩國混血,放全球日益緊密化的今天,已不再會成為新聞,但是放當時,對於朱楩、朱松兩位孩子以及他們的母親周氏來講,還是很難的。難在哪裡?遠在異國他鄉,周氏很難得到娘家人的支持,兩位孩子幾乎也得不到外公與舅舅的幫扶。
所以史實幾乎也能證明這一點,對於周氏的記載,在其誕下朱松之後便再無筆錄,在此謹慎猜測,大概率周氏在1398年之前即是朱元璋駕崩之前便薨逝,或者即便她能活到那個時候,有一定的可能性也隨朱元璋殉葬。說到殉葬,就多批評兩句,封建王朝即是如此。即便省愚作為一介草民,利用簡短的文字普及明朝的這些人和事,能夠褒獎的地方,絕不隨意謾罵,但省愚依然認為在明朝這樣的極度專制的體制下,普通老百姓與宮裡的妃子本質上沒有太大的區別,都很難活得出尊嚴。
朱元璋的出生階層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他思維的局限性,他二兒子秦王朱樉薨逝後,秦王妃王氏自縊殉葬,朱元璋親自為王氏上謚號愍烈,說:「這是我朱家的好兒媳。」這種事情放在當時理所當然,這是因為當時那個時代所造就出的獨特三觀。
但是有一點諷刺的是,明朝的妃妾殉葬制度卻偏偏是被當代一些人譏諷為「大明戰神」的明英宗朱祁鎮給廢掉的。朱祁鎮的父親朱瞻基駕崩後,朱瞻基的母親張太后「大開殺戒」,關於朱瞻基駕崩後多少妃妾被殉葬,大家可以移步《省愚說明帝(伍)-明宣宗朱瞻基》,有詳細論述。
- 十二甘肅,十六雲南
扯遠了,接著說朱楩。1391年,朱元璋再次分封諸子,12歲的朱楩受封為岷王,封國岷州,州治所即是今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同時被封王的還有:
十六子朱㮵,受封慶王,封國今寧夏,當時13歲;
十七子朱權,受封寧王,封國今內蒙古寧城縣,當時13歲;
十九子朱橞,受封谷王,封國今河北張家口宣化區,當時12歲;
二十子朱松,受封韓王,封國今遼寧開原市,當時11歲;
二十一子朱模,受封沈王,封國今遼寧瀋陽市,當時不足11歲;
二十二子朱楹,受封安王,封國今甘肅平涼市,當時不足8歲;
二十三子朱桱,受封唐王,封國今河南南陽市,當時不足5歲;
二十四子朱棟,受封郢王,封國今湖北鍾祥市,當時不足3歲;
二十五子朱㰘,受封伊王,封國今河南洛陽市,當時不足3歲。
再後來就是三年後出生的第二十六子朱楠,可惜一月便夭折,無追封。所以,1391年這次便是朱元璋的最後一次分封諸子。
沒有去成的臨洮縣,其區位如圖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因雲南地區新收復,眾臣與朱元璋都認為宜以親王鎮撫,又適逢當時岷州當時並未修建王府,遂改封朱楩於雲南府。1395年,朱楩正式就藩雲南,16歲,帶著王妃袁氏以及眾位家眷,踏上了遠去雲南的征程。到雲南的兩年後,朱楩長子出生,賜名朱徽焲,十八歲當爹的朱楩理應在此安居樂業,可惜事與願違。
- 侄子即位廢庶人,流放福建觀河山
1398年,朱元璋駕崩,朱楩的侄子朱允炆即位,是為建文帝。這侄子朱允炆比朱楩大一歲半。第二年,朱允炆下旨,將朱楩廢為庶人。朱楩為什麼會被廢?老生常談了,一方面是朱允炆的削藩政策,另一方面,一個叫沐晟的人,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沐晟的父親沐英,是明朝的開國名將。1381年,作為主帥平定雲南,並且從1384年開始鎮守雲南,去世後追封為黔寧王,自次子沐英封黔國公起,後世皆世襲黔國公,鎮守雲南。大家或許都看過金庸小說《鹿鼎記》,裡面的角色小郡主沐劍屏就是所謂沐英的後代。
到了建文初年,沐家的當家人便是沐晟,如此重要的角色放在雲南,再去一個親王,相互掣肘便成為當時不得不面對的現狀。史載:「岷王朱楩被分封到雲南府,多有不法之事」,到底是何等不法的行為,史無可考,猜測無非就是天高皇帝遠,老子說了算,飛揚跋扈,放蕩不羈。
建文元年,當時還是西平侯的沐晟上奏朱楩之惡行,朱允炆肯定不會錯過這樣的好機會,岷王隨即被廢為庶人,遷徙至今福建省漳州市居住。
朱楩只能帶著妻子家眷,再次長途跋涉去往遙遠的漳州。
- 四哥復封回雲南,奈何沐晟不喜歡
靖難過後,朱棣即位。永樂元年(1403年),在福建吹了四年海風的朱楩被複封為岷王,當時朱棣想將自己的次子朱高煦封到雲南,朱高煦打死不去,後來朱楩也就只能回到雲南,繼續面對沐晟。
史載,朱楩回到雲南更加肆無忌憚。朱棣對於這位與自己兒子年紀一樣大的十八弟的做法,依然是要他與沐家相互制衡。
沐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牽制朱楩,朱楩也能監視沐晟的一舉一動,防止偏安一隅起惻隱之心。事實證明,沐家都是忠臣,不會也沒有造反。
當朱楩被沐晟牽制後,朱楩極為憤怒。《明史》卷126記載:「(岷王)遣歸籓,益驕恣。晟稍持之。王怒,譖晟。帝以王故詔誡晟,貽書岷王,稱其父功,毋督過。」因為是親王,所以朱棣先誡勉談話沐晟,又告知朱楩,沐晟一家對於大明是有功績的,要求二人和睦相處。
皇帝說話,也不得不聽,至此,朱楩便與沐晟相安無事二十年。說是相安無事,也並不全是,史書沒有詳細記載,猜測,小摩擦依然存在,大的矛盾便不敢抬上檯面。
- 仁宗即位遷武岡,至此後代留湖湘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駕崩,朱高熾即位。對於比自己還小一歲的十八叔朱楩,朱高熾就很難有父親那樣的魄力同時震懾住他與沐晟。怎麼辦,那你們就別見面了。
同年,朱高熾將朱楩改封到湖廣武岡州,即是今湖南省西南部的武岡市。至此,朱楩與其後代支系,便世代生活在湖南。
不得不說,朱高熾之所以叫「仁宗」,不是沒道理的,「仁」,所謂「仁者愛人」,儘力避免衝突,不讓無辜的人捲入紛爭,也是「仁」的體現。朱楩與沐晟相互掣肘,這屬於帝王之術,沒有過錯,但實在過分。朱高熾很好的理解了這一點,用「你二人就別見面」的方式,完全解決了這一窘境。
省愚認為,這一點,值得當代的你我也學習一番。
- 晚年看著五個兒子斗
朱楩去往武岡的那一年,45歲,以為終於可以安享晚年了,可是,孩子們都長大了,他再一次陷入糾結中。
《皇明祖訓》為岷王所立譜係為:「徽音膺彥譽,定干企禋雍。崇理原咨訪,寬鎔喜賁從。」
朱楩有五子:
嫡長子朱徽焲,1397年出生,1404年受封為岷世子;
嫡次子朱徽煣,1401年出生,初封鎮南王,與長兄不睦;
庶三子朱徽煝,1412年出生,封江川王;
庶四子朱徽煠,生年不詳,封廣通王;
庶五子朱徽焟,生年不詳,封陽宗王。
先說後面兩位,朱徽煠、朱徽焟,生年不詳,大概率出生於1415年左右,二人均在1429年封為郡王爵位,並且都在景泰年間,罪降庶人,景泰三年(1452年),朱徽煠被廢;景泰五年(1454年),朱徽焟被廢。兩位都有後代傳襲,只可惜已經廢為庶人,無宗籍。
這兩位被廢的原因有記載,他們二哥朱徽煣承襲父王爵位後,老四不服,老四有一位家臣名為段友洪,段友洪說老四有異相,當主天下,遂謀亂。甚至改元為「玄元」,你這種玩兒法,皇帝不會放過你的。老四去苗族地區,引誘苗兵參與亂事,攻打二哥岷王府所在的武岡州。這種事情怎麼可能成功呢?很快,被擒拿後,老四老五被遣送至鳳陽守皇陵。1488年,弘治元年,都察院和刑部會議商議是否釋放鳳陽庶人時提到了同案被囚的老五陽宗庶人朱徽焟,卻沒有提到老四朱徽煠,看來老四當時已去世,老五健在,大概70歲左右。
再說老三,朱徽煝。岷王府幾個兄弟不和睦,尤其是前文提到的老二與老四、老五之間,而老三則默不作聲,沉默不為,留下的記載不多。正統十三年(1448年),老五陽宗王朱徽焟乘馬帶五人從寶慶府赴長沙府,意圖入京喊冤奏事,被英宗遣返。英宗派姑父駙馬都尉井源調查事實真相,查出老五母蘇氏因偷盜金銀被老二問責,自縊而死,而老二仍逼迫老五退贓。比較悲哀的是,當時朱楩尚健在,69歲,垂垂老矣,見兒子之間這般,不知何感想。英宗斥責老五,批評老二,又指責老三不能匡正兄弟的行為。
最後說老大和老二,老大最開始是世子,老二心中不服。宣德元年(1426年),老大違反禁令未經允許擅自赴京,宣宗朱瞻基派人讓他立刻返回武岡州,告訴他有事可與朝廷書信溝通。老大於是上疏稱胞弟鎮南王老二朱徽煣「誣毀仁廟,誹謗朝廷」。宣宗命兩兄弟對質,最後認為老大和內使陳榮一起誣陷老二,將老大朱徽焲廢為庶人,發回武岡州由其父岷王朱楩管治,在京城處死陳榮。至此,老大的記載便從歷史上消失。雖然老大因此身敗名裂,但是宣宗並沒有立老二為世子。但是最終老二還是贏家,朱楩薨逝的兩年後,老二朱徽煣襲位岷王。
到了武岡的朱楩,就天天看著自己這群兒子斗得不可開交,朱楩內心或許是極度的悲傷,卻又無能為力,可悲可嘆。
- 太祖諸子中最晚離世
前文提到,朱楩是1450年5月10日過世的,享年71周歲,所以也即是朱元璋所有兒子中最後一個離世的。他也是當時皇帝朱祁鈺的曾祖父輩。
雖說他是最後一個離世的,但並不是壽命最長的,系列內之前講述過的代王朱桂壽命最長。
- 對於當今社會的影響
下面簡單的點題,為何朱楩對當今社會有影響。
朱楩的一位十七世孫,20世紀20年代出生,按照譜系「鎔」字輩,又按五行屬土取名「基」。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他帶領我國進行社會變革,鞠躬盡瘁。老人家今年已經94歲,願他健康長壽。
但是這一支之所以能夠傳襲至今,這裡面經歷的故事,曲折蜿蜒,我們下一輯講岷王支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