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烈士尋親,為烈士安魂。」日前,頭條尋人「尋找烈士後人」項目與平津戰役紀念館合作,藉助今日頭條的技術優勢,為英烈牆上尚未聯繫到親人的5000多名烈士尋找後人。
本次要為以下這位烈士尋找後代親屬:
烈士姓名:孟現廷
入伍時間:1947.6
犧牲時間:1948.1
烈士籍貫:遼寧省凌源縣(為今朝陽市凌源市)
部隊任職:403團 戰士
平津戰役是解放戰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個戰役,1948年11月29日開始,1949年1月31日結束,歷時64天,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內的華北大片地區。從此,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局面基本確定。在這場戰役中,有7030名解放軍戰士獻出了寶貴生命。
平津戰役紀念館內景
1994年,為了紀念平津戰役的偉大勝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十四屆第67次會議,做出在天津修建平津戰役紀念館的決定。1997年7月23日,平津戰役紀念館建成開館,經過二十多年的建設和完善,已經成為緬懷革命先烈、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
平津戰役紀念館外景
每一個烈士都是一段血寫的歷史。讓人們了解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麼來的,了解新中國是通過怎樣的犧牲、多大的代價換來的,了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歷史含義有多重,正是紅色教育基地的責任與擔當。 開館二十多年來,紀念館尋找烈士親屬的腳步,從未停歇。但由於相隔時間太久、烈士信息不全、行政區域變動等諸多因素,紀念館仍然與5000多名烈士的後人,沒有聯繫上。
平津戰役紀念館英烈業績展廳
平津戰役紀念館英烈牆
這些烈士,為了信仰,為了解放全中國,犧牲在了衝鋒的路上。共和國不會遺忘,人民不會遺忘,烈士的後人不會遺忘。尋找烈士後人,是一項光榮的使命,是一種責任的擔當。 「今日頭條擁有技術優勢,訪問量大、覆蓋面廣、影響力深。希望平津館此次和頭條尋人『尋找烈士後人』項目合作,能夠提高找到烈士後人的幾率,挖掘烈士事迹,讓更多人感受到革命先烈和紅色精神的力量。」平津戰役紀念館工作人員說。
下一步,平津戰役紀念館會抽調精幹力量,和頭條尋人合作尋找烈士後人,並在此基礎上,通過口述史、文物徵集、跟蹤、訪談等形式,擴大紅色文化的影響力,教育後人,在全社會營造「尊重烈士,關愛烈士後人」的氛圍。
緬懷先烈功績,告慰先烈英靈;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頭條尋人發起「尋找烈士後人」項目,與平津戰役紀念館合作共同發布「尋找平津戰役烈士後人」。在以往的成功案例中,媒體接力尋找烈士後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頭條尋人誠邀全國各地媒體一起參與到「尋找烈士後人媒體志願服務團 」中來。
如有烈士後人相關線索,歡迎聯繫頭條尋人(郵箱:[email protected];電話:010-83434440、010-83434485),將有專門的工作人員對信息進行核實和後續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