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名將多如繁星,每一個都驍勇善戰,光宗耀祖。在這麼多名將中有一個實力與名氣成反比的冷門將軍-蘇定方。
蘇定方影視劇形象
他年少有為,繼承了父輩的豐富經驗,驅趕賊寇作戰中屢屢立功,年紀輕輕便成為了沙場英雄。
本以為他在少年之時就應該功成名就,卻在一次打勝仗後便被李世民遺忘雪藏,再復出作戰時已甲子之年,發須皆白了。雖然被李世民忌憚,卻被後人敬重奉為千古名將。
年少積累的實力
蘇定方十幾歲便跟隨父親討伐賊寇,經驗十足,所向披靡。後來血氣方剛的他投靠起義軍竇建德。
竇建德特別器重蘇定方,跟著竇建德,蘇定方打擊過許多流寇賊群,馬背上的經驗日益增加。但是不久後竇建德就被平定而戰敗。
而後他便投靠劉黑闥,劉黑闥也是反唐朝的義軍之一,劉黑闥實力非凡,蘇定方跟著其與唐朝對抗作戰數余次都是凱旋而歸。
對此李世民煩惱不已,經過非常多次艱苦奮鬥之後才艱難擊敗了劉黑闥及其黨羽,但是因為怕其餘黨復仇,為了避免生靈塗炭,戰爭不止。
李世民選擇了只對劉黑闥進行處決,將手下們釋放回鄉。命中注定蘇定方命不該絕,必有後福!
立下汗血功勞
貞觀四年,李世民下令北伐劼利可汗,光有朝中健將遠遠不夠。李世民綜合考慮後,決定做出一個看似冒險的決定:向民間徵收舊日義軍,集結各方力量出征!
跟著兩次義軍起義的蘇定方成為了李世民心中的優質人選,此時的蘇定方因為無處投靠,已經回鄉種地為生。
收到李世民伸出的橄欖枝,蘇定方毅然決然地重新披上少時鎧甲,加入了赫赫有名的李靖大軍。
蘇定方實力絲毫不減,一如既往勇猛地迅速深入敵營,將劼利可汗的士兵們殺了個措手不及,所有敵軍束手就擒!李世民治國以來的心頭大患,就此被摘除!
蘇定方也因為立下大功,才算是正式被李世民收入麾下,被封為左衛中郎將。在當時的左衛中郎將,可以類比成目前現代軍隊的代理司令軍。
司令軍缺席時,左衛中郎將即可馬上頂替,頒軍令,掌兵權。薪酬兩千石(合60畝地)。在這些賞賜及賜封下,蘇定方重新感覺到自己又活了過來,戰在沙場,在馬背上馳騁揮舞,才能熱血沸騰!
被雪藏的謎團
蘇定方立下此汗血功勞之後,且遇上當時的李世民正在雄心勃勃地計劃繼續開拓疆土。全國甚至於蘇定方本人都以為自己肯定是被重用的人,從此平步青雲,仕途平坦。
但是在李世民試圖收復北方薛延陀、西方高昌國、吐谷渾、東北的高句麗這麼多邊疆國家而起仗的時候,卻沒有一次大戰里有出現蘇定方的身影。
在收復劼利可汗之後,年少力強的蘇定方就再也沒有被李世民派遣在每一場重要的戰爭中。這一疑惑,連蘇定方本人都無從理解。史料中記載當時唐朝里因為名將眾多,李世民將蘇定方遺忘了,所以才沒有派遣他上場征戰。
但是也有人猜測到是因為李世民的私心。當時劼利可汗堅不可摧,所以李世民才冒險選擇徵收義軍幫助決戰。
利用完義軍隊伍,這其中就包括蘇定方。而且蘇定方還是與李世民交手多次的劉黑闥手下。自然心存芥蒂,非常忌憚蘇定方超凡的作戰實力。怕多次重用他後會被反噬。
所以在劼利可汗勝仗之後,便將其雪藏起來。雖然職位高至左衛中郎將,這個名號看似軍營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如果沒有失去正式司令軍之前,實屬一個空有名號的無實權職位。在最血氣方剛,壯年之時被歷史遺忘,而這一遺忘就是二十五年。
重新出發的後半生
高句麗國在李世民討伐劼利可汗大勝之後便多次與其交手,但是一直未能成功。唐高宗繼位後,繼續延續李世民未完成的拓展疆土國業。
永徽六年時,李治並沒有像李世民的心結一般介意義軍之才,所以此時又記起來蘇定方。這時候的蘇定方受到人生中第二次被伯樂賞識的肯定,被李治召集前往收復西突厥之地。
他義不容辭,立馬重新披上鎧甲,第一次為國家披上鎧甲時少年輕狂,意氣風發。第二次披上鎧甲時已值甲子之年,兩鬢蒼蒼。
但是這並不妨礙蘇定方依舊有勇有謀,戰無不勝。在收復西突厥之時,他擅長擒賊先擒王的戰術,以攻其不備之勢,善於運用精兵突襲,夜襲等攻略,生擒活捉各國的首領要兵。
所以在被李治重用的期間里,立了滅西突厥、平蔥嶺之亂,夷百濟、伐高麗、定吐蕃等重要的軍事成就!為唐朝曠日持久的開疆拓土之國業,有非常重要的貢獻!
所以蘇定方也以戰績卓越被升為左驍衛大將軍,封號邢國公。這是他停滯了二十五年的封賜以來,第二次被晉陞。
這一次的回歸與被肯定,讓蘇定方從此心無旁騖,義無反顧地為李治效勞。
大器晚成的蘇定方
蘇定方仿似生來就是沙場之才,只有為國征戰,奮力掃蕩敵人才是他的本命。雖然在立大功後被顧忌,被雪藏。
但在國有召,召必回的使命里依舊戰績非凡,被世人稱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千古名將」。蘇定方出走半生後歸來,戰績仍然不減當年,李治對其是由衷地喜愛。
晚年的蘇定方一直為李治的時代不遺餘力地堅守沙場,古稀之年還鎮守在吐谷渾的戰場前線,絲毫沒有退隱之意。
因為他知道自己的人生價值必須在打仗中才能實現,為殺敵而生,為戰爭而活。而他的才能展現是李治賜予他的珍貴機會,所以在有生之年,蘇定方都願無怨無悔地效勞於李治。
「蘇定方於國有功,例合褒贈,卿等不言,遂使哀榮未及。興言及此,不覺嗟悼」。(舊唐書)。
在蘇定方病逝後,李治沒有第一時間得到消息,痛失英才的他埋怨其他大臣沒有及時告知,未能在他在世頒賜更多榮譽給他。
後來追贈蘇定方為左驍大將軍,幽州都督。自此,蘇定方的一生終於如願以償,生於沙場,最後的時光也貢獻在沙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