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華夏」名稱由來之迷,中華民族為何被稱為華夏民族?

2019年12月28日14:15:15 歷史 1823

「華夏」名稱由來之謎

「華夏」是中華民族的稱號。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56個民族,統稱為「華夏民族」。中國人都以「華夏民族」、「華夏子孫」為榮。

原創:「華夏」名稱由來之迷,中華民族為何被稱為華夏民族? - 天天要聞

究竟這個習以為常的名稱,是怎麼來的呢?古往今來,卻有種種不同的解釋。

古人之解,見諸於《左傳》、《孟子》、 《說文解字》等古籍中,是將「華」、「夏」作為中原,「夷」、「裔」作為四方,相對應而育的。如說:「裔不謀夏、夷不亂華」,「四夷交侵,中國微矣」等。


原創:「華夏」名稱由來之迷,中華民族為何被稱為華夏民族? - 天天要聞


遠古時代居住在中原地區的民族是漢族,因此,可以說,華夏族是漢族的前身。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歷史的變遷,華夏族就不是指單一的漢族了。

現代之解,主要有兩種觀點:

第一,「華夏」是民族的名稱。持這種觀點的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認為,我國古代以夏為族名。「夏」這個名字則由「夏水」而得。通常所說:「 華夏族定居在華山之周,夏水之旁,故而得名。

另一種說法認為,華夏實際為歷史上夏族的一個分支。古老的夏族曾生活在甘肅、河南、山西一帶,後來因為自然環境的變遷,這個民族也不斷地向四處遷徙,並漸漸分為三部分:東遷中原的稱為「東夏」(「華夏"),西移甘肅的,稱為「西夏」(「蠻夏"),原地不動的稱為「大夏」。後來,大夏變為夏族的總稱,也是夏族的美稱。


原創:「華夏」名稱由來之迷,中華民族為何被稱為華夏民族? - 天天要聞


第二,「華夏」是地域文化的概念。持這種觀點的也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以文化高低定名。文化高的周禮地區稱為「夏」,文化高的民族為「華」。「華」、「夏」合起來,稱為「中國」。反之,「中國」以外的四方的文化低的地區和民族,就稱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了。

秦漢時期,各民族的文化交流非常頻繁,中國的範圍也不斷擴大,因此,華夏文化也隨著發展壯大,凡是接受華夏文化的發個民族,大體上都納人了華夏族的範疇,華夏就成為中華民族隊稱號了。

第二種說法認為,中華民族的遠祖,可大致分為華夏、 東夷、苗蠻三大集團。

東夷集團活動的地區,為大汶口文化、山東龍山文化和青蓮崗文化江北類型分布區,即山東、河南東南部和安徽中部一帶。傳說中的太皋、少皋、后羿和蚩尤都屬於這個集團。


原創:「華夏」名稱由來之迷,中華民族為何被稱為華夏民族? - 天天要聞


苗蠻集團活動的地區,為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分布區及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分布區,即湖北、湖南及江西一帶。傳說中的伏羲、女媧、三苗及祝融氏都屬於這個集團。

華夏集團活動的地區,為仰韶文化及河南龍山文化分布區,即中原及北部的部分地區,傳說中的黃帝、炎帝都屬於這個集團。後來,黃帝兼并了炎帝部落,又統一了其他各部,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祭奠的先祖。華夏集團也因其連續的勝利,鞏固了自己的主流地位,成為中華民族古老的代表。

原創:「華夏」名稱由來之迷,中華民族為何被稱為華夏民族? - 天天要聞


由此可以看出,無論是種姓民族的概念,還是地城文化的概念,「華夏族」實際上指的是在文化上形成共同傳統的,居住在黃河中游流域的古代各民族的統稱。

在中國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中原地區的農業文明和經濟文化的發展,是處於領先地位的,而周圍的少數民族(「裔」、「夷")則比較落後。因此,在歷次的民族「大融合」過程中,漢族文化的強烈的感染力和親和力,深刻地影響著周邊的少數民族。就是在少數民族人主中原時期,執掌權力的少數民族統治集團也總是不可避免地最終認同漢文化,不斷出現的文明所征服」的歷史場面。同時,「野蠻的征服者最終被征服者化中汲取營養,在雙向交流中形成了兼年夏文化也不斷從周邊文 容並蓄的「華夏」名稱之解,並未到此結束。深入探討它的由來,還是很有意義、很有價值的課題。

本文原創首發。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賣爆的秦L到底有無偷工減料?《懂車大爆炸》一拆到底給你答案! - 天天要聞

賣爆的秦L到底有無偷工減料?《懂車大爆炸》一拆到底給你答案!

老話說得好,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就知道了。這不,搭載第五代DM技術的比亞迪秦L DM-i因為低油耗長續航且定價非常親民的緣故,在上市之後一度遭遇各種黑公關乃至坊間的無端貶低嘲諷,並認為秦L一定是在人們看不見的地方進行「偷工減料」才能夠做到這樣的極致性價比,於是,比亞迪乾脆利落的「上才藝」--將整車進行全面的拆...
歷史死的最冤枉的十位將軍! - 天天要聞

歷史死的最冤枉的十位將軍!

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英雄豪傑以他們的智慧、勇氣與忠誠,書寫了波瀾壯闊的篇章。然而,命運弄人,有些將領雖功勛卓著,卻最終含冤而終,其命運之悲,令人扼腕嘆息。以下,讓我們以詩意的筆觸,穿越千年風塵,探尋那十位死得最為冤枉的將軍之不朽傳奇,感受他
文化中國行·紅色文物|百折不撓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紅色文物|百折不撓

新華社北京7月2日電 題:百折不撓新華社記者李浩、張博宇仲夏時節,延河水畔,陝西延安革命紀念館遊人如織。一本泛黃的書吸引了眾多目光,封面上毛澤東同志的筆跡雄渾蒼勁,不時有參觀者輕聲誦讀:「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堅持持久戰,最後勝利必然是中
被判流放到底有多嚴重?看看古代這些「熱門」流放地就能明白 - 天天要聞

被判流放到底有多嚴重?看看古代這些「熱門」流放地就能明白

「斬立決?」 「流放。」「去哪?」 「寧古塔。」「那不還是個死嗎?」在古代劇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句話「流放寧古塔」。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著,這撿了一條命,不用死的「流放」看似是要比死刑好上不少。但實際上,在許多古代人眼中,這流放寧古塔,還不比
馬伯庸要來蘇州啦!7月6日來江蘇書展感悟「歷史中的大與小」 - 天天要聞

馬伯庸要來蘇州啦!7月6日來江蘇書展感悟「歷史中的大與小」

現代快報訊(記者 白雁 張垚仟)又到7月,一年一度的江蘇書展如約而至。記者獲悉,7月6日下午,著名作家馬伯庸將在書展重點活動「書香中國·全民閱讀大講堂」上開講「歷史中的大與小」。馬伯庸是人民文學獎、朱自清散文獎、茅盾新人獎得主,其作品被評為沿襲「『五四』以來歷史文學創作的譜系」,致力於對「歷史可能性小說...
75組文物文獻,帶你走過「光榮之城」的紅色行跡 - 天天要聞

75組文物文獻,帶你走過「光榮之城」的紅色行跡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3周年之際,「光榮之城——上海市革命場館聯盟紅色文物史料展」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開幕。展覽彙集了75組文物文獻,展示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誕生、啟航、出征」的光榮歷史,並以此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嘉鳴出席展覽開幕式。展覽聚焦中共中央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