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殺政治學改變中日軌跡,安倍晉三遇刺讓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

2022年07月14日18:49:09 歷史 1069

文|邱立本

日本的暗殺政治學,不僅改變了日本的政治軌跡,也改變了中國的命運。中國人熟悉的《馬關條約》,都沾上了刺殺暴力的血跡。一八九五年三月二十四日,前往日本馬關談判甲午之戰善後的清朝大臣李鴻章,被刺客小山豐太郎槍擊左臉,血流滿臉,濺血客途,情何以堪。

這是當時轟動全球的大事。李鴻章大難不死,逃過一劫。但日本立刻面對列強的壓力,在外交談判上失去了底氣,放棄要求清朝割讓遼東半島,在賠償軍費上也少收了一億兩銀子。但大清政府面對甲午之戰的失敗,必須割讓台灣,導致寶島被日本殖民統治五十年的痛史。

暗殺政治學改變中日軌跡,安倍晉三遇刺讓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 - 天天要聞

二零零三年央視推出的六十集電視劇《走向共和》重現李鴻章遇刺的一幕,張黎導演、盛和煜、張建偉編劇,都非常重視細節,將李鴻章在春帆樓折衝斡旋的過程,描繪的絲絲入扣。飾演李鴻章的老演員王冰當時年齡六十多歲,與李鴻章相若,他歷經政治運動的風暴,歲月風霜,說自己在「感情的存摺里找到表演的依據」,一舉手一投足都是戲。

王冰拍攝簽訂《馬關條約》的那場戲,因為情感飽滿,彷若身臨其境,劇組一位女性日文翻譯事後不禁抱著他失聲痛哭。王冰也說出李鴻章的那句名言:「一代人只能幹一代人的事。」

暗殺政治學改變中日軌跡,安倍晉三遇刺讓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 - 天天要聞

《走向共和》是近代史電視劇的奇葩,它對日本明治維新的社會變化刻畫入微,指出日本在甲午之戰勝利,背後是舉國動員、天皇勵精圖治的結果。劇中用了不少日本演員,重現明治時期的風土人情,展現日本既有強大希望、但也逐漸走向自我毀滅的時代氛圍。新一代的政治激情甚至不惜動用政治暴力,消除任何阻擋軍國主義道路的勢力。

劇中對李鴻章的角色,改用同情理解的視角,打破過去痛罵他是「賣國賊」的論述。他在帝國夕陽的風雨飄搖中,以八面玲瓏的身段,周旋於內外交迫的窘境中,盡量將損害減到最小。他在日本遇刺,但未傷到要害,但他內心深處已經傷心欲絕,發現孤臣無力之痛。後來還面對丘逢甲痛批「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的惡評。李鴻章遇刺的鮮血,未能阻止他在馬關條約的簽名,無法改變台灣被殖民的命運。

暗殺政治學改變中日軌跡,安倍晉三遇刺讓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 - 天天要聞

但如今安倍在奈良街頭的鮮血,卻成為日本修改和平憲法的墨水。在民意的強大支持下,日本勢將取消憲法第九條,走上擴軍的道路,也將衝擊台海局勢,介入兩岸關係。暗殺政治學成為權力變幻的加速器,奔向不確定年代的未來。

版權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文章,圖片資料來源於網路,本文文字內容未經授權嚴禁非法轉載,如需轉載或引用必須徵得作者同意並註明來源。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貴州鎮遠:洪災後 忙恢復 - 天天要聞

貴州鎮遠:洪災後 忙恢復

6月28日晚至29日,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遠縣遭遇特大暴雨襲擊,部分城區和鄉鎮出現洪澇災害。當地各級各部門全力以赴搶險救災,積極開展災後清淤、排水、搶修等工作,幫助受災群眾儘快恢復生活生產。6月30日,在貴州省鎮遠縣城關五小共和校區,老師在清理校園。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6月30日,商戶在貴州省鎮遠縣城...
致命的三次失誤 - 天天要聞

致命的三次失誤

項羽的人生巔峰是在公元前206年,因為他就是在這一年分封諸侯。要知道,當時的項羽可是諸侯的盟主,而劉邦僅僅只是十八路諸侯的其中一位諸侯。
文化中國行·紅色文物|開天闢地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紅色文物|開天闢地

上海,興業路76號,中共一大會址。石庫門小樓靜靜矗立,烏漆木門、雕花門楣、朱紅窗欞,芳華依舊。回望一百多年前,舊中國風雨如晦,一群仁人志士殫精竭慮,探尋救國救民的真理。拼版圖片:左圖為位於上海市興業路76號(原望志路106號)的中共一大會址(新華社記者劉穎 攝),右圖為中共一大會址原址房間內部(中共一大紀念...
湖南省軍區原副司令員——李宏茂 - 天天要聞

湖南省軍區原副司令員——李宏茂

李宏茂李宏茂(1913-1984),重慶市開州區人,享年71歲。幼時讀私塾,13歲時父親因瑣事糾紛被當地惡霸打死後家道中落。為了生計,他開始給人家放牛。
多爾袞的人生很失敗嗎? - 天天要聞

多爾袞的人生很失敗嗎?

在某乎上看到一個答案,說的是為什麼多爾袞被後人捧得那麼高?這答案給我看樂了!說多爾袞有一項功勞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為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做了一個偉大的實驗。他以開國皇帝之實力,挫骨揚灰的悲慘結果,告訴了後世:帶著孩子的盤不能接,別人的兒子養
逝者 | 113歲新四軍老戰士施平在滬逝世!系施一公祖父 - 天天要聞

逝者 | 113歲新四軍老戰士施平在滬逝世!系施一公祖父

新四軍老戰士、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施平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4年6月29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13歲。施平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的祖父。今重刊舊文《施平:一隻理想主義的「土撥鼠」》(原載於2015年4月11日《文匯報》),以饗讀者。百歲施平,攝於2010年9月。「我是一隻土撥鼠。」施平在自傳里這樣寫...
1949年之前,毛主席的這些罕見留影,平時很難見到,極其珍貴! - 天天要聞

1949年之前,毛主席的這些罕見留影,平時很難見到,極其珍貴!

一張老照片,珍貴的鏡頭,溫馨的畫面,永恆的記憶。拍攝於1947年,拍攝地點在陝北小河村,這是毛主席與機要科人員留下的彌足珍貴的合影和罕見的鏡頭,溫馨的畫面,永恆的記憶,此時的毛主席和其他同志一樣蹲在地上,也沒有站在核心位置,但是並不影響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