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幫李世民奪得天下,卻英年早逝,李世民曾說:他不死定為宰相

2022年07月02日10:31:17 歷史 1601

提起唐太宗李世民時期的重要臣子,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而在這二十四人中,排名前列的大都是李世民的謀臣,如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以及魏徵。這四人的名字可謂是家喻戶曉,但李世民還有一位謀臣,他為李世民打天下立下大功,深得李世民的重用,卻因為英年早逝而鮮為人知。

此人幫李世民奪得天下,卻英年早逝,李世民曾說:他不死定為宰相 - 天天要聞

唐太宗即位後,曾對房玄齡說:若是此人在,當以中書令處之。中書令在李世民時期可是三省之一中書省的長官,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宰相。那麼這個人是誰呢?為何能受到李世民如此高的評價呢?

這個讓李世民難以忘記的臣子名叫薛收

薛收出生在一個官宦之家,從小薛收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薛收天資聰穎,讀書也非常努力。年僅十二歲,他就小有名氣,與族兄薛德音、侄子薛元敬齊名,世稱河東三鳳。

薛收本想和父親一樣,在隋朝出仕,當一個勤政愛民的好官。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他的父親薛道衡因為稱讚隋文帝和高熲而被隋煬帝賜死。當時天下的文人都覺得薛道衡是冤枉的,但隋煬帝依舊還是將其處死。

薛收聽到這一消息後,悲痛欲絕,發誓絕不為隋朝效力。

李淵起兵之後,薛收知道自己復仇的時機到了,想要前去投奔李淵。可惜的是,蒲州通守堯君素知道薛收有大才,並不想將其放走,於是便派人拘禁了他的母親。薛收得知母親被困後,還是放棄了投奔李淵的想法,回到蒲州城,依附於堯君素。

此人幫李世民奪得天下,卻英年早逝,李世民曾說:他不死定為宰相 - 天天要聞

沒過多久,天下義軍四起,群雄割據。堯君素知道憑藉自己是無法在這亂世之中存活下來的,於是打算前去投靠洛陽王世充。但薛收知道,王世充並不是明主,於是帶著自己的家人前去投奔了李淵。

投奔李淵的薛收很快就和房玄齡結識了,經過一番交談,房玄齡發現此人的才能不俗,將薛收推薦給了秦王李世民。李世民於是召見薛收,詢問他天下大勢。薛收的答案和李世民心中所想的不謀而合,於是李世民將他留在了自己身邊。讓他擔任秦王府主簿。

公元621年,李世民率軍討伐佔據洛陽的王世充。兩軍對峙之時,竇建德率軍前來救援王世充,唐軍陷入了不好的境地。當時,李世民的部將紛紛勸其退軍。只有薛收獨排眾議,建議李世民一鼓作氣,一口氣消滅王、竇兩軍。

此人幫李世民奪得天下,卻英年早逝,李世民曾說:他不死定為宰相 - 天天要聞

薛收認為,王世充糧食有限,無法久戰,而竇建德的軍隊長途跋涉,疲憊不堪。只要抓住時機主動出擊,就能取勝,但若撤軍讓竇建德和王世充匯合,相互補給,到那時,唐軍絕對不會是他們兩人的對手。

李世民採納了薛收的建議,果然擊敗了竇建德王世充,並將他們擒獲。此戰奠定了唐朝統一天下的基礎。

薛收除了在軍事上給李世民出謀劃策,他還常常直言上諫,指出李世民的不足之處。有段時間,李世民喜歡上了遊獵,甚至影響了政務的處理。薛收知道後急忙上書進諫,李世民也虛心納諫,並將薛收視為知己。

公元624年,薛收生病,身體也越來越差,李世民得知後常常派人探望他,還親自給他披上衣服。然而不久之後,薛收還是病逝了,年僅三十三歲。李世民聽說這個消息後,不禁失聲痛哭。

薛收出身河東世家,言行舉止都有君子之風,並且孝順父母。作為謀臣,他多次為李世民出謀劃策,分析局勢,直言上諫,可謂是一代良臣。正因如此,即使在他去世之後,李世民仍然還惦記著薛收,記著自己的這位臣子。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沿海省市6台聯播!620年前鄭和的「羅盤」我們這樣接過…... - 天天要聞

沿海省市6台聯播!620年前鄭和的「羅盤」我們這樣接過…...

7月11日上午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融媒體資訊中心·福建新聞廣播南京廣播電視集團上海第一財經廣播江蘇太倉融媒體中心福建長樂融媒體中心福建福清融媒體中心聯合開啟滄海雲帆絲路新——紀念鄭和下西洋620周年暨中國航海日特別直播【點擊圖片回看直播】本次直播以福建新聞廣播為總直播間,通過多地記者連線、現場採訪、專題視頻...
戴笠香港被拘真相揭秘:軍統頭子顏面盡失的三天 - 天天要聞

戴笠香港被拘真相揭秘:軍統頭子顏面盡失的三天

資料圖片:戴笠1936年3月下旬,香港各報均以醒目的通欄標題登載了一則消息《軍統局特工首腦戴笠被香港警務處拘留》。戴笠,這個掌握著5萬多名軍統特務、世人皆知的殺人魔王、國民黨許多軍政要員都忌憚三分的軍統頭子,是怎麼被香港警察拘留的?他好好的
華夏這五千年,遭遇4次危機,但總有「神人」出現,化險為夷 - 天天要聞

華夏這五千年,遭遇4次危機,但總有「神人」出現,化險為夷

「滾滾長江東逝水」,改朝換代多了去。可中華民族的根,一直沒斷過。不過,在此期間,也是險象環生,這根,曾四次差點被刨被斷。好在,每一次,總有「神人」出現,化險為夷,此乃中華國運!頭一次是西晉末年,五胡亂華。八王之亂把國家攪成爛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