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日常的空餘時間當中,看影視劇也是人們消遣放鬆的方式之一,曾經有一段時間,古代宮廷劇就特別受大眾劇迷們的歡迎。
雖說影視劇的創作成分比較大,但是他終究是以當時的時代大背景改編而來的,最根本的歷史發展史實還是沒有做太大範圍的更改的。尤其是宮斗劇,裡面各種動人心弦的情節常常能引起超高的關注度。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統治下,在皇宮之中,除了絕對的「男一號」皇帝和幾位依次列為男二三四五號的權貴皇子大臣們以外,還有一種很特別的職業扮演著眾多的男n號。
宦官制度的設立
其實提起這些個男n號,可能很多人多半還是會以一些特別的眼光去分析看待他們的,那麼在古代王權社會下,為什麼一定要設立這樣的特殊職業呢?
古代社會中,王權的更迭施行的是世襲制度,如若一個朝代被推翻改朝換代,那麼這個朝代也要隨著接任的新任上位者改姓了,否則皇權始終是隨著他們家族的後代子孫們接位執政的。
貴為天子,皇帝除了他本應最重視的國家大事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為皇室延續血脈,選出最優秀的皇室繼承人,這也就是皇帝為什麼擁有後宮佳麗三千的最根本原因了。
整座紫禁城,都是皇室自己的家,這個家,比任何人的家都要大的多的多,這個家裡的成員,更是前所未有的龐大。
皇室成員至高無上的地位再加上他們實在是人口眾多,所以肯定是需要許多侍奉他們的下人的。
其實這時候古代社會最明顯的階級制度就可以盡數體現了,窮苦人家的兒女們為了幫襯家裡的在本該是被家人呵護的年紀,好些就不得不被先是推出去,被送到皇宮裡去此後皇室成員們了。
宮女們倒還好,他們就是需要出賣些體力,給娘娘們端茶送水、梳妝打扮。但要說起太監,除了年紀輕輕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擔,更慘的是,還要被除掉自己延續後代的命根子。
那麼皇室究竟為何非要除去他們的命根子呢?原因其實也很好理解。因為皇帝貴為全皇宮之中、全天下最尊貴的男人,什麼事情都應該得到最好最完美的。
但皇帝畢竟只有一個,而後宮家裡卻有三千。皇帝實在是分身乏術,不可能每每都照顧到所有愛妃的需求,所以這時候如果為了滿足需求,嬪妃們和他們身邊最觸手可及的「男人們」發生點什麼的話,豈不是就活脫脫給皇帝帶了綠帽子?
在那個男尊女卑的男權社會裡就是這樣,一夫可以多妻,卻又必須要求女子一心一意地只侍奉一人。
若是讓侍奉在後宮嬪妃身邊的下人們都保持他們本有的生理特徵,那麼萬一發生些什麼後,嬪妃們還剩下了一兒半女,那豈不是非常容易就擾亂了後宮的秩序,豈不是是個孩子就能冒充皇室血脈,這樣一來,皇位繼承人的爭奪賽就更是打得不可開交了。
皇室出於這樣的考慮,為了保證皇室血統的純正性,就只能通過閹割的手法,來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
有些人可能又要有疑問了,既然不想讓除皇室血統以外的男子惑亂後宮,那乾脆就別招那些男僕人了唄。
但皇宮裡的日常雜貨可不僅僅是幫娘娘們梳妝打扮這麼簡單了,還有很多臟活累活,什麼御膳房的砍柴燒火,什麼修繕皇宮時的重力重活,這個時候男人的體力還是要比弱小的宮女要好得多的,所以太監的存在也是必然的。
往來密切的中日
說到日本這個小島國,可能有些人也知道,在古代社會,他曾經一度是作為我們的附屬國而存在的,所以他也時常需要前來給天朝進貢,順便學習。
根據詳實的史料記載,從公元七世紀開始時,日本就多次派使者前來中國學習交流,往來十分密切。
到了唐朝的時候,中日之間的文化交流更是達到了歷朝歷代之最。大家都知道,日本也是一個十分擅長「學習」的國家。
那麼對於當時封建王朝中發揮了有力作用的宦官制度,日本人為什麼沒有學去呢?這當然要結合當時日本本身的國情國貌來分析了。
日本天皇覺得「不必要」的原因
首先,日本本土的人口問題就是他們不學習借鑒我們的宦官制度的一個重要原因。
因為他本身的國土面積就十分的狹小,再加上他周遭的各種人們賴以生存的必備資源都比較匱乏,所以導致了日本的人口增長曆來就是一個很大的社會問題。
如果把部分男人送去閹割的話,那日本的生育率就更加低得可憐了,有了人口才能使日本更長足的發展,要不然日本這樣下去就要成為一座無人小島了。
再者,雖說日本的天皇制度中也有「皇」的設立,但他只是字面上與當時中國的封建君主專制相似,實際上,日本天皇的設立可以說只是一個空殼子,他手中並沒有掌握國家真正的實權。
而他們的幕後真正男主角其實是征夷大將軍,他手中才有真正的統治國家最根本的軍權,所以他們其實根本無需注重所謂的「皇」的血脈是否純正。
他們的皇室家族成員其實規模非常的小,天皇只允許有一個王后,和兩位妃嬪,所以也不太存在什麼妃嬪會有過度有需要的時候了,天皇還是能顧得過來的。
其次呢,就算是他們為了維持皇室血統的純凈,人家本身也就已經有了相關制度的設立了。他們的皇室血脈延續可以說是完全由近親結婚繁衍而來的,在他們的觀念來看,男女之間只要雙方沒有近到同一個媽所生的那種地步,就都可以結合生子。
所以這樣的例子其實在當時幕府時代的籠罩下,我們可以看到比如仲哀天皇的皇后是他的親侄女,光格天皇的皇后是他的親孫女等等。
最後,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不會!其實要想成為宦官,也是需要很高的技術水平的,而日本就沒有掌握精準的閹割技術。
閹割一個活生生的男人其實是需要很高的難度係數的,位置、手法都是有講究的,閹割後的「術後恢復」也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否則,一個不小心,閹割不成就會白白的讓一個男人失了性命。
而就像剛剛作者就有交代過的,他們人口本就稀少,萬一因為失誤失去了一個男性,那對於他們來說實在就是巨大的損失了,所以當時的日本也是萬不會冒這樣的大風險的。
綜上結合日本當時的國內事情考量,他們確實是不必將宦官制度也學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