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粗暴VS紛繁複雜——明清兩朝宗室爵位對比

2022年05月11日19:02:15 歷史 1775

在明朝之前,宗室和異姓功臣的爵位並沒有那麼涇渭分明。比如宋朝,就規定:「皇子、兄弟封國,謂之親王。親王之子承嫡者為嗣王,宗室近親承襲,特旨者封郡王,遇恩及宗室祖宗後承襲及特旨者封國公。餘宗室近親並封郡公。」但這些爵位除了親王之外,都是可以授予異姓功臣的,甚至連宦官也可以受封郡王、國公!最典型莫過於北宋末年被稱為「媼相」的宦官童貫了,他就曾經因「平定方臘之功」被宋徽宗趙佶封為了楚國公,後來又因「軍功」被趙佶晉封為了廣陽王!至於郡公、縣公等等那些,就更加沒什麼可說的了。即便是親王,在宋朝也同樣可以封給異姓功臣!只不過大多為追贈,很少授予活著的異姓功臣罷了。比如韓世忠、岳飛、劉光世等人,死後都曾經被追贈親王爵位。當然,宋朝活著封親王的異姓也有,比如北宋初年,宋太祖趙匡胤就將已經禪位的周恭帝郭宗訓封為了鄭王。但這屬於特殊情況,只能作為一個個案而非普遍現象。元朝大同小異,宗室也沒有專門的爵位。

簡單粗暴VS紛繁複雜——明清兩朝宗室爵位對比 - 天天要聞

北宋·宦官郡王童貫(劇照)

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大封諸子和異姓功臣。但與歷朝歷代不同的是,朱元璋將老朱家自家人的爵位單列了,不再與異性功臣重疊!授予異姓功臣的爵位分為三等——公、侯、伯,除徐達、李文忠、鄧愈、湯和等少數開國元戎和張玉、朱能等少數「靖難」功臣在死後被追贈了郡王之外,明王朝已經沒有異姓功臣受封王爵的了。當然。宗室也同樣不再受封異姓功臣爵位、包括國公,二者陡然涇渭分明起來!

簡單粗暴VS紛繁複雜——明清兩朝宗室爵位對比 - 天天要聞

明太祖朱元璋(畫像)

清朝又將這種「涇渭分明」進一步強化,除清初的幾個降將曾經被封了王爵之外,整個清朝的二百餘年裡,受封宗室爵位的只有傅恆、福康安、德麟祖孫三人!而且,傅恆只「贈郡王銜」、並沒有實封。唯有福康安,生前被封為了貝子、死後追封郡王並可以承襲。福康安的兒子德麟在福康安死後承襲了貝勒爵位,但嘉慶年間被清仁宗嘉慶帝找各種理由降為了貝子,後來又被嘉慶帝直接革去了爵位!換言之,清朝事實上只有福康安、德麟父子在活著時受封過宗室爵位。至於孫可望、孔有德、吳三桂之流,他們的王爵是否歸入宗室爵位系統,至今依然存在爭議……接下來,我們對明清兩朝的宗室爵位進行一個簡單的比較。

簡單粗暴VS紛繁複雜——明清兩朝宗室爵位對比 - 天天要聞

清·嘉勇郡王福康安(畫像)

「簡單粗暴」——明朝的宗室爵位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個崇尚「簡單粗暴」的傢伙,這一點從他對待懿文太子朱標兒子們的態度也能看得出。朱標去世之後,朱元璋選擇了冊立皇太孫,繼嫡朱允炆年長一些、元嫡朱允熥更加「根正苗紅」一些,到底該立誰?朱元璋索性「簡單粗暴」——「管你是原配生的元嫡、還是繼室生的繼嫡,我老朱只認你們是我的嫡孫,就按齒序來、長幼有序!」於是,出生時只是庶子的繼嫡朱允炆居然爬到了元嫡朱允熥頭上,成為了皇太孫。

簡單粗暴VS紛繁複雜——明清兩朝宗室爵位對比 - 天天要聞

明惠帝(建文帝)朱允炆(畫像)

在宗室爵位方面,朱元璋依舊不改「簡單粗暴」的風格!明朝的宗室爵位分為:親王、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八級,受封親王者必須是皇子!當然,靖江藩除外,靖江藩的始祖——南昌王朱興隆雖然是明仁祖朱世珍的嫡長子,勉強也算是「皇子」。但朱世珍的皇帝畢竟是兒子朱元璋追尊的,加之朱興隆嫡長子的身份過於敏感,所以朱元璋只給這位胞兄追封了一個郡王爵位,給他孫子朱守謙封的靖江王也同樣是郡王爵位,只不過剛開始的時候、待遇比其他郡王略微提高了一些而已,但一直都低於親王。

簡單粗暴VS紛繁複雜——明清兩朝宗室爵位對比 - 天天要聞

明·靖江王朱守謙(蠟像)

至於明朝宗室爵位的傳承方式,那就更加是「簡單粗暴」了!朱元璋規定:親王諸子除親王世子襲封親王外,無論嫡庶、皆封郡王;郡王諸子除郡王世子襲封郡王外,無論嫡庶、皆封鎮國將軍……其他以此類推,爵位等級最低的奉國中尉不再區分嫡庶、齒序,子孫世世代代都授予奉國中尉爵位!總而言之就是,人人有份、永不落空,只要是朱元璋及其胞兄朱興隆的後代、再不濟也能撈一個奉國中尉爵位!

簡單粗暴VS紛繁複雜——明清兩朝宗室爵位對比 - 天天要聞

「紛繁複雜」——清朝的宗室爵位

鑒於明末「竭舉國之力無以供養宗室」的教訓,清朝對宗室爵位的授予謹慎了很多,也使得清朝的宗室爵位變得異常「紛繁複雜」,光是爵位本身,就分了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入八分鎮國公、入八分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十二級,其中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每級又分三等。加起來總共有十八個等級,整整比老朱家多出十個等級來!

簡單粗暴VS紛繁複雜——明清兩朝宗室爵位對比 - 天天要聞

此外,清朝的宗室爵位還被人為分成了入八分爵與不入八分爵,入八分輔國公及以上爵位者皆為入八分爵,可以享受「朱輪、紫韁、背壺、紫墊、寶石、雙眼、皮條、太監」八種特殊待遇,同時再受封爵位時還可以分得多少不等的八旗牛錄作為旗份。而不入八分鎮國公及以下爵位者則為不入八分爵,是不能享受上述那些特殊待遇的。

簡單粗暴VS紛繁複雜——明清兩朝宗室爵位對比 - 天天要聞

清朝宗室爵位的傳承方式也與「簡單粗暴」的明朝不同。明朝的宗室爵位是典型的世襲罔替,而清朝的爵位卻是降襲的。舉個例子,明朝的親王只要有兒子,其中一個兒子、一般為嫡長子或庶長子肯定能襲封親王,但清朝的親王爵位再由兒子承襲時必須將一級。如果沒有皇帝加恩特許,親王的兒子只能襲封郡王、郡王的兒子只能襲封貝勒並以此類推。直到親王降為入八分鎮國公、郡王降為入八分輔國公、貝勒降為不入八分鎮國公、貝子降為不入八分輔國公、入八分鎮國公降為鎮國將軍、入八分輔國公降為輔國將軍之後,他們的後代才能襲降到最低的這個爵位世襲罔替。而且,只有入八分爵的後代有世襲罔替的待遇,如果首封者只是不入八分爵,其後代就必須代代降級,一直降到奉恩將軍之後還可以由親生後代承襲三次,然後停襲、降為沒有爵位的閑散宗室。如果奉恩將軍絕嗣、沒有親生的後代,爵位是不能傳給過繼嗣子的,哪怕只有一代、沒有承襲過也直接停襲!

簡單粗暴VS紛繁複雜——明清兩朝宗室爵位對比 - 天天要聞

明朝的宗室,除了襲爵的兒子之外,其他兒子無論嫡庶、全部比照其父降一等封爵,包括皇帝的兒子。皇子除了皇太子之外,無論嫡庶、全部封親王;親王除了親王世子之外,無論嫡庶全部封郡王……以此類推。但清朝不同,即便是皇子也不一定能夠獲得爵位。例如清高宗弘曆嫡出的皇十二子永璂,因為其生母輝發那拉氏被「不廢而廢」,這位嫡出的皇子到死也沒能獲得爵位!直到嘉慶年間才被同父異母的弟弟清仁宗顒琰追封了一個貝勒爵位。而且,清朝的爵位並不像明朝那麼「平均分配」,即便是皇子,也並非都能受封親王,通常初封的爵位只是貝子、貝勒之類,有不少皇子甚至一輩子也只是個貝勒、甚至更低……當然,也有初封即親王、郡王的,主要還是看跟皇帝老子、皇帝兄弟的關係了。比如怡賢親王胤祥,他在雍正元年首次受封爵位,上來清世宗胤禛就直接給了他一個親王爵位。

簡單粗暴VS紛繁複雜——明清兩朝宗室爵位對比 - 天天要聞

至於親王、郡王等等宗室的兒子,除了襲爵者之外,並沒有理所當然的爵位、都必須參加考封。所謂考封,指的是以父親的爵位、生母的地位為參考,確定一個基準爵位,然後參加宗人府統一組織的考試,考試成績全優才能獲得基準爵位,成績差的酌情降級封爵,最差的甚至無爵可授、老子是親王也不行!比如晚清時期的端華、肅順兄弟,端華承襲了他們父親鄭慎親王烏爾恭阿的爵位,而肅順卻只考封了一個三等輔國將軍爵位。同一個老子,爵位卻相差了N個等級!而不是像明朝那樣,只相差一個等級。

簡單粗暴VS紛繁複雜——明清兩朝宗室爵位對比 - 天天要聞

當然,這同樣要看跟皇帝的關係。如果皇帝想要「加註」,完全可以。比如怡賢親王胤祥的庶長子弘昌,他是胤祥的側福晉瓜爾佳氏所生。如果按照規定,他只能以二等鎮國將軍作為基準爵位參加考封,初封最高也只能被授予二等鎮國將軍爵位。可胤祥是誰?人家可是「常務副皇帝」呀!清世宗胤禛索性直接給了這位侄子一個貝子爵位,連考封都免了……

簡單粗暴VS紛繁複雜——明清兩朝宗室爵位對比 - 天天要聞

清·「鐵帽子」怡賢親王胤祥畫像

不過,在清朝還有一類特殊的宗室爵位是不需要降襲的,即人們常說的「鐵帽子王」。所謂「鐵帽子王」,指的是乾隆年間確認的八家軍功親王、郡王——禮親王、鄭親王、睿親王、豫親王、肅親王、庄(承澤)親王和克勤郡王、順承郡王,以及雍正年間恩封的怡親王和晚清時期恩封的恭親王(非常寧一脈)、醇親王、慶親王。這十二家親王、郡王的爵位在承襲時不需要降級,親王的兒子依然襲封親王,且代代如斯。即便某位「鐵帽子王」因罪被革爵,爵位本身也依然予以保留,改由旁支承襲,甚至可以由兒子承襲!比如曹雪芹的姑父、「鐵帽子」平郡王(克勤郡王)訥爾蘇,他在被革爵之後,平郡王爵位就是由他的兒子福彭來承襲的。

簡單粗暴VS紛繁複雜——明清兩朝宗室爵位對比 - 天天要聞

清德宗載湉「本生考」——「鐵帽子」醇賢親王奕譞

但這種世襲罔替僅限於爵位本身,「鐵帽子王」的其他兒子依然必須參加考封,其後代也同樣必須降襲,是沒有任何特殊待遇的。比如前面提到的肅順,他的父親烏爾恭阿就是「鐵帽子」鄭親王,但鄭親王爵位被他的哥哥端華襲封了,所以肅順只能參加考封、得了一個三等輔國將軍爵位。如果肅順沒有因為「祺祥政變」被殺,將來他的兒子依然只能降襲爵位,是沒有任何特殊待遇的。

簡單粗暴VS紛繁複雜——明清兩朝宗室爵位對比 - 天天要聞

最後順帶說一下清朝的閑散宗室,明朝沒有這麼一個概念,因為明朝的宗室是以奉國中尉爵位兜底的,奉國中尉的後代全部都授予奉國中尉爵位。但清朝的奉恩將軍卻只能承襲三次,之後便停襲了,奉恩將軍那些沒有爵位的後代統一被稱作閑散宗室,沒有爵位、但依然由宗人府按時「發工資」,只不過是清朝宗室中的「最低工資」而已。在乾隆朝之前,閑散宗室是沒有任何頂戴、品級的,乾隆年間清高宗弘曆為了彰顯「天潢貴胄」的與眾不同,特許閑散宗室穿用四品武官頂戴袍服。但待遇依然參照原來閑散宗室的待遇,也不給四品武官的實職,給的僅僅只是一套官服而已……

簡單粗暴VS紛繁複雜——明清兩朝宗室爵位對比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張效廉被決定逮捕!曾被批「官迷心竅、利令智昏」 - 天天要聞

張效廉被決定逮捕!曾被批「官迷心竅、利令智昏」

檢察日報正義網消息,正義網記者5月12日從最高人民檢察院獲悉,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張效廉涉嫌受賄一案,由國家監察委員會調查終結,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日前,最高人民檢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賄罪對張效廉作出逮捕決定。該案正在進一步辦理中。張效廉 資料圖曾任省會城市市長公開簡歷顯示,張效廉1964年4月生,...
金朝「大定盛世」:被低估的輝煌時代 - 天天要聞

金朝「大定盛世」:被低估的輝煌時代

亂世開篇:危機四伏的金朝初期在 12 世紀的中華大地上,金朝,這個由女真族建立的王朝,宛如一顆崛起的新星,迅速在北方大地嶄露頭角。1115 年,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諸部後在上京會寧府立國,國號金 ,建元 「收國」。
張效廉被決定逮捕!卸任1年落馬,曾被批「官迷心竅、利令智昏」 - 天天要聞

張效廉被決定逮捕!卸任1年落馬,曾被批「官迷心竅、利令智昏」

正義網記者5月12日從最高人民檢察院獲悉,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張效廉涉嫌受賄一案,由國家監察委員會調查終結,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日前,最高人民檢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賄罪對張效廉作出逮捕決定。該案正在進一步辦理中。張效廉 資料圖曾任省會城市市長公開簡歷顯示,張效廉1964年4月生,山東梁山人,1986年7月...
從2500人到滅遼:完顏阿骨打的傳奇逆襲 - 天天要聞

從2500人到滅遼:完顏阿骨打的傳奇逆襲

女真的蟄伏與覺醒在古老的華夏大地上,東北的白山黑水間,生活著一個古老的民族 —— 女真。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女真族在遼朝的統治下,艱難求生。遼朝統治者對女真族進行著殘酷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不僅索要大量的貢品,還時常欺辱女真百姓和各部落酋長
崖山悲歌:張世傑與陸秀夫的末代堅守 - 天天要聞

崖山悲歌:張世傑與陸秀夫的末代堅守

風雨飄搖,南宋將傾南宋末年,歷史的車輪無情地駛向了王朝的末路。彼時,蒙古鐵騎在廣袤的草原上崛起,以雷霆萬鈞之勢席捲而來,鋒芒直指偏安一隅的南宋。在蒙古強大的軍事壓力下,南宋的江山岌岌可危,如狂風暴雨中的一葉孤舟,隨時可能被驚濤駭浪所吞沒。
崖山悲歌:南宋餘暉中的最後抗爭 - 天天要聞

崖山悲歌:南宋餘暉中的最後抗爭

風雨飄搖,臨安淪陷南宋末年,朝堂之上,奸佞當道,政治腐敗不堪。官員們結黨營私,貪污受賄成風,為了一己私利不擇手段。賣官鬻爵現象屢見不鮮,有錢之人便能輕鬆獲得官職,而真正有才能和抱負的人卻被排擠在外,難以施展才華。
「中國購」為啥走紅 - 天天要聞

「中國購」為啥走紅

在義烏淘創意,到杭州追潮流,去深圳享科技……最近,有個新詞「China Shopping(中國購)」成為海外社交媒體熱議話題。尤其在關稅政策壓力下,眾多美國網友專程到中國「瘋狂掃貨」,掀起了「反向代購」風潮,「美國人打飛的來華購物」等多個話題登上熱搜。有美國博主表示:「馬上要開啟第三次旅程,很多朋友看上中國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