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賡大將雖然是一位將軍,但是骨子裡埋藏著一種極致的隨性。他時常會冷不丁地開玩笑,就連毛主席也沒能逃脫他的「魔爪」,按照今天的話來說,陳賡當時就是有一肚子「壞水」。但是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他自己可能都沒想到,自己也被狠狠地治了一回,並且這次可以說把陳賡嚇得半死,而主角還是被他開足玩笑的毛主席。究竟是什麼事能讓陳賡嚇得半死?毛主席這次又為何「大發雷霆」?接下來讓我們重回解放戰爭時期,去看看他這次是如何在毛主席手上栽跟頭的。
1947年的時候,解放戰爭即將迎來重大轉折,部隊也準備轉入戰略反攻的階段。但此時蔣介石已經再也無法容忍延安的存在,即可下令部隊向北進軍,這次務必掃平一切「反動勢力」。之後國軍集結了34個旅共25萬人,以胡宗南所率的15個旅為先鋒,對其他戰鬥進行輔助,妄圖此次徹底攻佔延安,或者逼迫解放軍橫渡黃河進行最終決戰。當時解放軍不論從武器裝備還是人數,與國軍相比都處於絕對的劣勢,最終在經過了7個晝夜的血戰後,毛主席等人無奈撤出了延安。從那之後黃河一帶就變成了國軍的天下,雖然當時陝北還有西北野戰軍進行戰鬥,但局勢始終都不是很清楚。
為了打破這一僵局,毛主席決定讓劉鄧率領部隊挺進大別山,將胡宗南的部隊控制在大山之中。陳粟率領部隊堅守魯西南一帶,拖住國軍的其他部隊。最後毛主席還將陳賡率領的4縱調了回來,準備讓他在黃河一帶堅守,這樣不僅能牽制胡宗南的部隊,還能支援彭老總的西北野戰軍,在順便保護中央的指揮機關。陳賡接到命令後也是絲毫沒有怠慢,帶著部隊風塵僕僕地趕回了陝北。毛主席和周總理當晚一同為他接風,雖然當時的情況已經十分嚴峻了,但是三個人還是表現得十分坦然。
在酒桌上毛主席率先舉杯,慶祝這段時間陳賡拿下的戰果。雖然他之前在上海從事地下工作,養成了不怎麼喝酒的習慣,但畢竟毛主席都向自己舉起了杯子,所以這次也就破了一次戒,端起了酒杯一飲而盡。三個人一邊喝酒一邊暢所欲言,結果沒過幾輪陳賡就有點不勝酒力了,醉醺醺地放下酒杯後突然蹦出來一句:毛主席,您把我調了回來,屬實不妥。毛主席聽後也是一愣,不過當時也並沒有說什麼。周總理當時也是拿過了陳賡的酒杯,提醒他可能已經喝醉了,但不過陳賡並沒有因此停下,而是繼續說著自己的看法。他說自己十分敬佩關於劉鄧和陳粟的部署,因為部隊一旦站穩腳跟,那麼就可以直接威脅到武漢和南京,實屬是一個十分英明的決策。但是對自己的部署卻出了問題,不應該將部隊直接調回來,而應該南渡黃河深入國軍腹地,在敵人的心臟上再插上一刀。至於保衛邊區這件事可以就近調遣部隊,根本就沒有把自己調回來的必要。說到最後陳賡根本就收不住了,直接對毛主席牢騷了一句大材小用。毛主席聽到臉色大變,一拍桌子起身說道:好你個陳賡啊,我把你調回來並不是保護我一個人的,你們一個個都在戰場上風生水起,那麼邊區後方要誰來保護?現在連你都不服這次的調遣,那我還能把誰調過來?毛主席越說越激動,聲音也是越來越大,原本還醉醺醺的陳賡一下就清醒了過來,連忙解釋道:這也只是我自己的看法嘛。這句話就好像火上澆油一般,毛主席也是更加生氣了:我知道你陳賡曾經救過蔣介石的命,難道你這次想把我送到南京去嗎?陳賡壓根沒想到毛主席能這麼說,估計當時也是被嚇得不輕,最後顫顫巍巍地說:我堅決服從命令。
毛主席見陳賡突然變成了「小媳婦」,最終還是忍不住大笑起來:你陳賡還說別人怕死,我也就開了兩句玩笑,就把你嚇成了這樣?周總理看陳賡還沒有緩過勁來,也在一旁打趣地說道:主席就是開了個玩笑,想讓你把心中的想法說出來而已。其實毛主席當時的想法和陳賡一致,如果有一支部隊可以南渡黃河的話,那麼就可以在敵人兵力薄弱的地方搞一番大事。不僅可以支援邊區的部隊,還可以支援劉鄧和陳粟的大部隊,如果過程順利的話,那麼這次就要輪到蔣介石頭疼了。聽到這陳賡才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不過面前的那杯酒可能再也不敢碰了。
沒過多久,毛主席「治理」陳賡的事情就被傳開了。有不少被陳賡開過玩笑的人,見面之後幸災樂禍地說:沒想到你也有今天。陳賡對此也是毫不避諱:人家可是毛主席,你是不是想讓我也治你一回?不得不說,毛主席這次可是替廣大指戰員出了一口氣,但是陳賡在之後的時間裡依舊隨性,完全是好了傷疤忘了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