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子孫們,除了四子拖雷的兒子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外,還有四大汗國:長子朮赤的「欽察汗國」(也叫金帳汗國)、次子察合台的「察合台汗國」,三子窩闊台的孫子海都的「窩闊台汗國」,拖雷的六子旭烈兀的「伊爾汗國」。
這四大汗國是如何形成的?跟元朝之間什麼關係?各自的結局如何?由於其中人物關係有點複雜,人名比較難記,我先將人物關係集中羅列,然後再講故事。
成吉思汗的子孫們
先將大蒙古國汗位傳承關係,簡單交代一下。成吉思汗在世時,長子朮赤與次子察合台水火不容,於是成吉思汗將汗位傳給了第三子窩闊台。窩闊台去世後汗位傳給長子貴由,貴由去世後,拖雷的長子蒙哥,在朮赤長子拔都的支持下,奪了汗位。
蒙哥就是那位在進攻南宋過程中,死在四川釣魚城的那位,他死後,四弟忽必烈即位,元世祖忽必烈就是元朝的建立者。
成吉思汗的子孫數量太多,這一節內容僅僅羅列最重要的幾位人物。為了閱讀方便,您也可以跳過這一節,需要捋順人物關係時,再回到這一節對照。
1.長子朮赤系
朮赤諸子:次子拔都,三子別兒哥,十三子禿花帖木兒;
拔都之孫:莽哥帖木兒,脫脫蒙哥。
2.次子察合台系
哈喇旭烈:察合台之孫(木阿禿干之子);
阿魯忽:察合台之孫(拜答兒之子);
木八剌沙:哈喇旭烈之子;
八剌:哈喇旭烈子侄;
篤哇:八剌之子;
怯別:篤哇之子;
3.三子窩闊台(蒙古第二任大汗)系
窩闊台諸子:長子貴由(蒙古第三任大汗),次子闊端,三子闊出,五子合失,六子合丹;
海都:合失之子;
察八兒:海都之子;
4.四子拖雷系
長子蒙哥(蒙古第四任大汗),四子忽必烈(元朝第一任皇帝,元世祖),六子旭烈兀,七子阿里不哥;
阿八哈:旭烈兀之子;
阿魯渾:阿八哈之子;
合贊、合兒班答:阿魯渾之子;
阿布賽義德:合兒班答之子。
四大汗國的建立
1.欽察汗國的建立
欽察汗國,是成吉思汗生前冊封的兩大汗國之一。第一任可汗朮赤,本該是大蒙古國汗位的第一繼承人,可是一個撲朔迷離的傳言,打碎了朮赤的夢想。
這個傳言就是,朮赤很可能不是成吉思汗所生,而是其母孛兒帖,在被俘期間與蔑兒乞人的兒子。成吉思汗馬上功夫厲害,可沒學過生理衛生,估計自己也搞不清咋回事,雖然他沒有聽信流言,但還是剝奪了朮赤的繼承權。
另外朮赤也遭到了弟弟察合台的挑戰,兩派勢力水火不容,成吉思汗快刀斬亂麻,哥倆同時被踢出候選人名單。
1225年,成吉思汗把額爾齊斯河以西、花剌子模以北廣大地區封給朮赤。朮赤死後,他的兒子拔都西征,先後征服了欽察草原、克里木、高加索、保加爾汗國、羅斯諸公國,版圖橫跨歐亞大陸,成為四大汗國中,地盤最大的一個。
1242年,拔都的封地被正式稱為「欽察汗國」,亦稱「金帳汗國」。
2.察合台汗國的建立
察合台汗國建立的時間比欽察汗國還要早幾年,其封地大致在今天的新疆南部,西到伊朗、阿富汗、亞塞拜然。
察合台雖然被成吉思汗剝奪了繼承權,但卻給了他輔佐窩闊台的地位,相當於中原的輔政大臣。因此察合台在大蒙古帝國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基於察合台和窩闊台友好的關係,在四大汗國的衝突中,察合台汗國和窩闊台汗國長期保持著戰略聯盟關係。
察合台汗國地處四大汗國和元朝的中心位置,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這個特殊性,其實既是察合台汗國的幸運,也是它的不幸,我們稍後再講。
3.窩闊台汗國的建立
窩闊台汗國其實不是窩闊台建立,而是由他的孫子海都建立。說起來窩闊台淚汪汪,當初他繼承了成吉思汗的大位,自然不需要封地了,於是將當初不算大的封地都給了兒子們。原以為自己這一系坐定了大蒙古國,沒想到貴由死後,大汗之位被拖雷的兒子蒙哥奪了。
這下窩闊台的子孫們慘了,分封的汗國沒撈到,大蒙古國汗位又丟了,虧大發了。於是窩闊台的子孫們,聯合起來跟蒙哥開杠,可惜沒有形成一隻拳頭的他們,數次敗在蒙哥手下。
機會出現在蒙哥死後。1295年,蒙哥被宋軍流矢所傷,死於釣魚城下。他的意外死亡,引發了拖雷系的內訌,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為了爭奪汗位,展開了長達五年的死掐,這給窩闊台的孫子海都創造了一個好機會。
海都的封地緊鄰欽察汗國,他獲得了朮赤子孫們的支持。朮赤的後人為何支持海都?原因很簡單,他們想藉助海都的力量,一起瓜分「世仇」察合台汗國。
那段時間成吉思汗的子孫們打成了一鍋粥,海都借欽察汗國支持迅速崛起,打敗了叔伯兄弟們,成了窩闊台系的老大。一個統一的窩闊台汗國由此形成了,它的成立,比欽察汗國和察合台汗國晚了四十多年。
4.伊爾汗國的建立
伊爾汗國建立比窩闊台汗國早五年。蒙哥即位後,派他的弟弟旭烈兀率軍西征,一路佔領了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地。
就在旭烈兀打得正起勁時,蒙哥駕崩,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爆發兄弟鬩牆。旭烈兀做出了一個正確選擇,他把票投給了忽必烈。忽必烈很高興,大筆一揮,把察合台汗國以西的阿拉伯地區都劃給了旭烈兀,成立伊爾汗國。
可見,四大汗國,欽察和察合台汗國是成吉思汗冊封的,窩闊台汗國是靠子孫打下來的,伊爾汗國是靠擁立之功,由忽必烈賞賜的。
接下來我們就要看到,成吉思汗的子孫們,是如何同室操戈,四大汗國及大元之間是如何殺得昏天黑地的。
四大汗國的滅亡
1.欽察汗國的滅亡
由於歷史的恩怨,欽察汗國跟拖雷系最鐵,蒙哥當初能從窩闊台系搶來大蒙古國汗位,拔都的鼎力相助居功至偉。
可是當拔都和蒙哥相繼離世後,兩系之間的關係發生一點微妙變化,天高皇帝的遠的欽察汗國,在別兒哥的帶領下,基本上處於獨立狀態,還曾經參與了支持阿里不哥,反對忽必烈的鬥爭。此後,他們把心思都放在了與中亞、東歐、伊爾汗國,及西察合台汗國的死掐上。
一直到半個世紀後的1308年,脫脫蒙哥得到元武宗冊封,才又回歸欽察汗國對大元拖雷系的臣屬關係。
強大的欽察汗國正好處在歐洲、東亞、中亞和西亞的交叉口,天然地理優勢,讓它的貿易迅猛發展。於是,欽察汗國的鼎盛期到來了,當然危機也伴隨而來。
欽察汗國跟大蒙古國患有相同的「遺傳病」,成吉思汗的子孫們分封各地,勢力強大後,反過來對中央政權形成威脅。在欽察金帳汗國基礎上,拔都的兄弟們,又誕生出「白帳汗國」、「青帳汗國」等,他們相互不服,又聯合起來對抗「金帳」,導致欽察汗國一落千丈。
十四世紀末,崛起的帖木兒帝國,成了壓垮欽察汗國的最後一根稻草,「白帳」藉助帖木兒代替了「金帳」,又在帖木兒帝國的打擊下,迅速分裂瓦解。
1502年,末代可汗賽克赫阿里,被克里米亞擊敗,欽察汗國壽終正寢了。
2.察合台汗國的滅亡
察合台汗國最複雜,其故事足可以單獨寫一本書。
前面說過,察合台和窩闊台最鐵,察合台家族曾經發誓,哪怕窩闊台家族就剩一塊爛肉,大蒙古國的汗位也必須是窩闊台家族的。當然,這句話讓奪位的蒙哥很不爽,所以,他即位後為了報復察合台一系,把察合台汗國一分為二,西邊的河中地區劃給了鐵杆拔都,僅給察合台的孫子哈喇旭烈留下東半拉,氣得哈喇旭烈走到半路就翹辮子了。
蒙哥埋下的這個雷,成了四大汗國互毆的導火索。
蒙哥去世後,察合台汗國更是成了所有人垂涎的大肥肉,欽察的別兒哥「得西望東」,海都在欽察系支持下,也想吞併它,跟忽必烈打得難解難分的阿里不哥也需要一塊根據地。當然,忽必烈也想控制這塊樞紐要地。
還是阿里不哥佔了先機,他派自己的親信,察合台之孫阿魯忽,半路截殺了支持忽必烈的兀魯克,順利接管了察合台汗國。這位阿魯忽相當牛氣,又連發兩炮,第一炮從拔都手中奪回河中,讓察合台汗國再次一統。第二炮嘛,他居然對準了上司阿里不哥。
阿魯忽與阿里不哥翻臉後,投靠了忽必烈。阿里不哥一怒之下掉頭猛捶阿魯忽,被打敗的阿魯忽逃往撒馬爾罕,客死他鄉,哈喇旭烈的兒子木八剌沙在忽必烈的支持下,接過了察合台汗國大位。
可是忽必烈對木八剌沙並不放心,又派哈喇旭烈的侄子八剌,跟木八剌沙實行「雙巨頭」治理結構。木八剌沙很生氣,轉而投靠了伊爾汗國。忽必烈正中下懷,令八剌發動兵變,幹掉了木八剌沙。
忽必烈打敗阿里不哥後,形勢發生了變化。欽察系聯合窩闊台系,PK大元拖雷系與察合台系的組合,雙方在河中地區大打出手,互有勝負。1269年,一件弔詭的事情發生了,欽察、察合台、窩闊台三系,在塔剌思草原舉行了一次會議,達成了和解,三方瓜分河中地區,並且共同對付拖雷系的忽必烈。
有欽察系和窩闊台系支持,八剌膽肥了,直接跟伊爾汗、大元為敵,結果被伊爾汗打得「重走長征」,學阿魯忽客死他鄉。
八剌死後,海都立八剌的兒子篤哇為察合台汗國可汗。接下來亮瞎眼的事又發生了,察合台汗國與窩闊台汗國這一對「兄弟」,又進入死掐,這段故事一會兒講。
篤哇病逝後,他的兒子怯別繼位,後來怯別腦瓜短路,把汗位讓給哥哥也先不花,不久又後悔,哥倆大打出手。從那以後,察合台的子孫們進入幾十年的互殺,汗國四分五裂。
1347年,察合台汗國分裂為東西兩個察合台汗國。西察合台汗國後來演變為強大的帖木兒帝國,母體於1369年滅亡。東察合台汗國,一直延續到1680年,最後被準噶爾部噶爾丹消滅。
3.窩闊台汗國的滅亡
1301年,海都曾經聯合八剌,對大元發動「帖堅古山之戰」,結果八剌陣亡,海都受傷,被迫投降大元。八剌死後,篤哇在海都的擁立下,坐上了察合台汗國汗位。第二年,海都也因傷去世,篤哇耍了個心眼,故意立海都最無能的兒子察八兒,為窩闊台汗國大汗。
當然,察八兒得給篤哇當乖寶寶,窩闊台汗國如同察合台汗國的附庸國。雖然窩闊台系的其他子孫們不幹,卻打不過篤哇,只好低頭認命。
1304年,篤哇與元成宗達成一項協議,察合台汗國和窩闊台汗國承認大元的宗主國地位,元朝也承認他們獨立建國。協議達成不代表風平浪靜,墨跡未乾,篤哇就在元廷的挑唆下,對窩闊台汗國張開血盆大罪。
1306年,元軍聯合篤哇,對察八兒發動致命打擊,窩闊台汗國數十萬眾被元廷俘虜,察八兒隻身投降篤哇。第二年,篤哇當著三百六十餘位蒙古王爺的面,宣布廢黜察八兒,另立海都的另一個兒子仰吉察兒為傀儡。
1310年,窩闊台汗國正式併入察合台汗國,成為四大汗國中,第一個被滅亡者。
4.伊爾汗國的滅亡
伊爾汗國是四大汗國中,最「佛系」的一個。除了旭烈兀在位期間,與欽察汗國爭奪亞塞拜然,打了兩年多外,其餘的衝突都是聽命於元廷,跟察合台汗國撕咬。
十三世紀末,合贊在為期間,立伊斯蘭教為國教,從此伊爾汗國全面伊斯蘭化,汗國也在合贊的帶領下,走向了頂峰期。
合贊去世後,他的弟弟合兒班答即位,伊爾汗國開始走下坡路。阿布賽義德即位後,與權臣出班發生激烈的衝突,引發內戰。1335年,阿布賽義德死後,伊爾汗國分裂為東波斯、卡爾提德王朝,西波斯的穆札法爾王朝和札剌亦兒王朝,以及土耳其的楚邦王朝,進入全面混戰階段。十四世紀末,伊爾汗國被帖木兒帝國消滅。
至此,成吉思汗的子孫們,建立的橫款歐亞大陸的四大汗國,全部被歷史埋進了塵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