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出來的中國歷史:雷同的事件重演、截然不同的歷史結局

2021年08月17日15:47:02 歷史 1265

本文開篇先列個小謎語:「歷史上什麼東西越削越大、越削越強?」答案其實就是「削藩」。

「削藩」自然是站在統治者角度而言,這可不像東北人動不動就來一句的「我削你」,因為這裡說的「我」只是實施主體、未必就是實際的統治者;在各方都自認正統的多頭局勢下,相對應的敵方勢力就是「藩」、我削你你削我甚是熱鬧,最終受苦的還是老百姓。

「削」出來的中國歷史:雷同的事件重演、截然不同的歷史結局 - 天天要聞

我國歷史最神奇的地方莫過於非常有「韻律感」、存在著不斷的「歷史重演」;而雷同韻律下又總會在恰當的節點裡產生點「變奏」,最終令我們的歷史階段完美地向前推進、從而形成了磅礴優美的「歷史交響詩」。若說這交響詩的內容,直白地說就是「削」。很幸運地、我國歷史總體上是「越削越大、越削越強」,這又是怎樣的過程呢?

「交響詩」嘛,通常得分四個樂章;實際上我國社會制度的歷史演變也確是分為四個部分、與簡單粗暴的「奴隸-封建-資本主義」區別還是很大的!嚴格說,這四個篇章得是「封建-封建集權-中央集權-共和」,這過程中的確有過無數次「互削」式歷史重演,然而任一個「間奏或變奏」的出現、卻總會讓歷史朝向了正確方向,這才有了今日融洽的大一統局面。

「削」出來的中國歷史:雷同的事件重演、截然不同的歷史結局 - 天天要聞

封建時期:兩次分封與集權制度的最初形成

由於我國有明文紀年的歷史始於西周時期(即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這之前的「奴隸制」階段確實難以歸入「正史」,我們只是不能否認這過程的曾經存在罷了。從嚴謹的丹青角度上看,中國歷史「一開始」就是封建社會、之前階段僅為「史詩式」文化,跟西方社會的發展歷程類似——所謂「史詩」,就是允許虛構的文學成分存在,當不得信史。

二千多年前,武王滅商後曾有過第一次分封,這時期分封的多是武王的親屬和功臣,當中又以「三監」(管叔蔡叔霍叔三位「皇叔」)勢力最大。歌謠都有唱:「三個和尚沒水喝」,很快、這「三監」就引發了動亂,繼而有了周公東征周公平定「三監之亂」後,再次分封時就留了心眼:姬姓宗室諸侯為主體「藩籬」、在封地劃分上對功臣諸侯形成了制約,同時以《周禮》來維繫宗室體系的穩定。西周王朝「削三監」帶來了中原的一統,這就是「越削越大」。

「削」出來的中國歷史:雷同的事件重演、截然不同的歷史結局 - 天天要聞

分封諸侯,真正的「封建」時代

隨著諸子百家思想的發展,後期的周王室日漸禮崩樂壞、「兵家詭道」開始佔據上風,於是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開始爾虞我詐相互競爭、周天子徹底成了傀儡。在數百年逐鹿中原的「互削」過程中,秦國這「間奏」成了最後的大贏家、這就是「越削越強」;秦始皇清楚「分封」為一切混亂的根源,於是破天荒地以郡縣制替代分封制,以帝王為核心的「中央集權制」初步誕生。

封建集權:中央集權與分封並存的時期

為何說秦始皇時期的郡縣制度僅是「集權制」的雛形呢?我相信秦始皇本人絕不這麼認為、只是礙不住歷史的車輪轉得太快,秦王朝終「二世而亡」。接過秦爛攤子後的劉邦一時間難以消化暗流涌動的多方勢力,只好無奈開「歷史倒車」回到了分封上面,這就讓秦時的集權制度僅是曇花一現、只能稱之為「雛形」了。有句話可以證實劉邦的「無奈」,因為他心裡清楚分封后會帶來什麼、竟在臨終前留下了「安劉氏天下者,必勃也」的神預言!

「削」出來的中國歷史:雷同的事件重演、截然不同的歷史結局 - 天天要聞

劉邦的「神預言」

果然正如劉邦所料,先有周勃誅滅諸呂、助代王劉恆登基為文帝;後有周亞夫漢景帝劉啟平定削藩帶來的七國之亂,以上就是漢朝初年削藩、給分封制「擦屁股」的首次歷史重演。既說到」韻律感「,這樣的歷史重演自然就不會只有一次,至少得三拍或四拍重複過才能出現「變奏」、合格的音樂家們都這麼做。

真正讓集權制度躍升為主體的政策是漢武帝時期的「推恩令」,就是說、此後相當長的歷史其實是「中央集權與分封並存」的時期,只是封地上的王侯不會再對中央政權產生較大威脅而已。許多時候,有些王侯被分封后都懶得到封地去,除非被貶下放;比如宋朝的「端王」趙佶(宋徽宗),他登基前的封地就在廣東端州(肇慶市),但趙佶是不會有事沒事千里迢迢跑到嶺南去的,這跟從前分封的那種「藩王」有著體量和本質上的區別。

「削」出來的中國歷史:雷同的事件重演、截然不同的歷史結局 - 天天要聞

由於分封制不間斷的局部存在,歷史上確實也發生過不少侯王、藩王作亂事件,正如「歷史重演」得至少三四拍才能出現「變奏」、最後的這個變奏就落在了明朝初年。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與劉邦類似,他也無奈地「開歷史倒車」分封了藩王、將削藩和集權統一的任務留給了後人。這時候,繼任的建文帝朱允炆就沒有漢景帝那樣的好運了,他的統治竟然被作為藩王的朱棣傾覆,奏響了歷史上削藩事件的「變奏最強音」!——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漢景帝的成功削藩鞏固了集權制度的根基,而朱棣「變奏」的成功則成功鞏固了明朝初年的中國疆域;因為截然不同的歷史結局、我國歷史始終都在朝向好的一面發展;假若朱棣的「靖難之役」失敗,就憑朱允炆那點才能、明朝北疆能不能保住還是未知數呢!

「削」出來的中國歷史:雷同的事件重演、截然不同的歷史結局 - 天天要聞

明成祖:「反削藩」形成的大一統政權

中央集權:塔尖上的權力巔峰

清王朝也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因為自努爾哈赤起家開始、他們的政權在短短時間內就經歷了「奴隸-封建-集權」的快速演變,最後定格在完完全全的「中央集權」之上、不再存在任何地方分封勢力!尚在東北時,這幫金人還是農奴勢力,進關後曾分封過「平西王平南王……」之類藩王;康熙帝削藩後,雍正帝最終以「軍機處」將權力穩穩攥在了手裡,此後的清朝步入專制統治的巔峰、史上再無其右。

不過,「塔尖上的權力巔峰」也絕非好事,因為高處不勝寒、一旦塔基爛了塌了,這樣的孤家寡人也將再無處立足!清亡後的溥儀就因為失去了一切宗室勢力,依仗外敵扶持的政權註定是站不住腳的。針對中央集權的「塔尖」特徵,孫中山只需集中火力炮轟其塔基,最上頭的統治就岌岌可危了;古語說就是「擒賊先擒王」、他對付的不再是含有分封勢力的「九頭蛇」。

「削」出來的中國歷史:雷同的事件重演、截然不同的歷史結局 - 天天要聞

在封建集權時期,一個政權就是具有集權主腦的多頭勢力體系,所以漢朝到宋朝之間難以出現劉邦式的政權顛覆者,因為這確實不好對付!朱元璋的成功,並非因為他自己就能「削」掉這樣的多頭勢力、而是因為他幸運地站在了民心所向以及冷熱兵器的交替時代(體系化的火槍運用最早出現在朱元璋軍隊里),從而最終獲得了角逐的勝利。

真假共和:最適合中國的制度博弈

清亡後至今、我國的體制都屬共和制,區別是基於議會制的共和還是基於全體人民的共和。在北洋政府時期,組成所謂議會的實際上就是各地軍閥勢力,這跟過去的藩王並無多大區別,後來的「北伐戰爭、改旗易幟」本質上就雷同於古時候的「削藩」,只是打著的旗號高大上了很多,蔣某人也因此被推上了總統寶座。

眾所周知,「蔣家王朝」顧名思義地就是掛著共和羊頭賣專制狗肉的獨裁政權,這說明代表基於小圈圈地方勢力的假共和是不適合我國的。即便在解放戰爭時期,蔣家王朝內部依舊存在體系不一的各方「藩王」勢力,如「川軍、滇軍、桂軍、西北軍……」等等,他們都只是名義上歸順於蔣家王朝,跟過去的春秋諸侯並無多大差別。

「削」出來的中國歷史:雷同的事件重演、截然不同的歷史結局 - 天天要聞

本質上說,解放戰爭也是一次擒賊先擒王的「削藩」戰爭:通過三大戰役打掉了老蔣的嫡系中央軍,其他「藩王」也就無所依歸、最後只能向我黨投降、投誠。站在我方政權的角度、各派系軍閥何嘗不都是「藩」?畢竟他們都是基於共和體制的「分封」勢力、同時也是「假共和」的鐵證。

蔣家王朝崩塌了、「同志仍需努力」,中山先生的共和理念就由我黨繼續發揚光大。在近代這場「真假共和」的制度博弈中,歷史重演的依舊是「削藩」表象的戰爭,然而這一次,進行「削藩」的卻不再是作為主體統治者的一方,這也是歷史幾千年來的頭一遭;如此創造性的結局成了幾千年制度演變的註腳,難怪它成為了這首「歷史交響詩」的完美終章!

「削」出來的中國歷史:雷同的事件重演、截然不同的歷史結局 - 天天要聞

不管是「削藩」還是削滅抵抗力量,共同目標還是削掉敵方勢力,站在勝利者的角度、這自然就是「越削越大、越削越強」的一個歷史過程。「誰削誰」的主體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歷史走向必須有利於國家統一、有利於人民,所以當前的我國最該「削」誰?相信全體國人早有共識了吧!

坊間五千年:來自四鄰八坊、涵蓋上下五千年的奇談史趣及文化話題。本號將堅持文章100%原創(部分圖片來源網路,若存疑義聯繫即刪),持續為大家輸出選題豐富的文化史論內容;文字均親自碼出,觀點為個人見解,絕無任何映射行為,歡迎訂閱轉發及評論!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 天天要聞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最近韓國政壇那可是熱鬧非凡,就像一場大戲,一出接著一出。當地時間 4 月 4 日上午 11 時 22 分,韓國憲法法院代理院長文炯培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總統尹錫悅被罷免,判決立即生效。這一下子,尹錫悅可就從高高在上的總統寶座上跌落下來了,不僅失去了總統權力,各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 天天要聞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最近這國際局勢啊,那真叫一個風雲變幻,熱鬧得很。特朗普這老兄又不消停,第三次對中國發起了關稅大戰,這一來可就攪得全球經濟的池水是波濤洶湧。可讓人意外的是,這次咱中國一改之前相對溫和的反制策略,直接 「亮劍」,那反擊力度,可把全世界都給震住了。與此同時,在美國國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 天天要聞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最近這國際局勢,因為美國的關稅戰那是鬧得沸沸揚揚。特朗普大手一揮,對全球發動關稅戰,這一回,咱們中國可不再像以前那樣小打小鬧地反擊,直接「手術刀」變「利劍」,給美國來了個狠狠的回擊。更讓美國沒想到的是,歐盟 27 國也緊跟其後,準備對美國反制,這可把特朗普氣得
川普關稅落地,印度第一個舉白旗,中國快速實施對等反擊 - 天天要聞

川普關稅落地,印度第一個舉白旗,中國快速實施對等反擊

特朗普所發起的全球貿易戰,打了全世界所有國家一個措手不及,特別是由他本人所規定的所謂「基準稅」更是離了大譜,因為如果疊加美國先前向其他國家徵收的關稅來算,總關稅已經超過了70%。從這一點我們也能看出,特朗普的「關稅武器化」較之於他的第一個任期,變得更加具象化了
中國反制之後,特朗普連夜發文:美國必須堅持住,結果將載入史冊 - 天天要聞

中國反制之後,特朗普連夜發文:美國必須堅持住,結果將載入史冊

日前,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公布公告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關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等法律法規和國際法基本原則,經國務院批准,自即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有關事項如下:一、對原
美國闖大禍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徹底激怒 - 天天要聞

美國闖大禍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徹底激怒

《大西洋月刊》記者爆料美政府高層作戰計劃群聊泄密事件後,英國、加拿大、奧地利近日均對此作出回應。CNN稱,奧地利總統亞歷山大·范德貝倫表示,「美國的局勢再次說明,我們必須考慮(建立)一個強大、自信的歐洲,走自己的路,通過自身力量從戰略上確保歐洲的和平。」英國首
最後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關稅來換取Tik Tok - 天天要聞

最後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關稅來換取Tik Tok

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堅決反對美方單邊對華加征關稅,反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商務部新聞發言人 何亞東:中美雙方經貿部門一直通過各種形式保持溝通,中方在關稅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我們堅決反對美方單邊對華加征關稅,反對將經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