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獅子】
近日,看瓊崖縱隊的革命歷史,感慨頗多。
這支誕生於大革命的烈火中的人民武裝隊伍,在馮白駒將軍的領導下,帶領著海南軍民與一切反動勢力進行了殊死的搏鬥。
從土地革命戰爭,到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在與中央失去聯繫的情況下,堅持孤島作戰, 堅持鬥爭23年。
其時間之長,範圍之廣,鬥爭之激烈,堪稱是艱苦卓絕。
可最終他們堅持了下來,迎來了勝利的曙光,創造了中國近代史上的奇蹟。
瓊崖革命能夠堅持23年紅旗不倒,從成立到解放一直存在,而東北抗聯為什麼在堅持了14年後被日本侵略者撲滅了?
瓊崖縱隊23年紅旗不倒
首先看這兩支游擊隊的生存環境。
瓊崖縱隊生存於海南島上,處於祖國的最南端,周邊被海洋環繞。
這為海南島與外界的聯繫增加了阻力,幾乎處於與世隔絕的狀態,很容易與黨中央失去聯繫。
但這也恰好培育出了海南人民的孤島意識,沒有外界的援助,就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
在這種孤立無援的狀態下,海南軍民必然是破釜沉舟似的努力,所以才會不斷湧現出馮白駒、吳克之、陳武英這樣的孤島英雄。
瓊崖縱隊主要領導人合影
另外,海南島是中國一塊全景屬於熱帶的地區,這裡瓜果成熟期短,山上也能生長出眾多的野果和椰子。
1932年7月,為了徹底消滅瓊崖縱隊,國民黨軍派出特務營在空軍配合下對瓊崖革命根據地發起了第二次「圍剿」。
面對困境,馮白駒等人率領戰士們進入了母瑞山的深山密林處,同敵人展開艱苦卓絕的游擊戰。
因為敵人的圍剿,飢餓、寒冷、疾病的侵襲使他們幾乎陷入絕境。
在這種狀態下,他們依靠大山中的可食用植物去維持生存,在山地里他們找到了農民種的番薯,在山溝里,他們靠著喝泉水得以解渴。
儘管100多人最終只剩下了26人,但革命的火種與本錢得以保存了下來。
馮白駒與副司令員吳克之 政委黃康
再看東北抗聯的環境。
冬天零下三四十攝氏度,一片荒蕪,人的生存環境受到了極大的挑戰。
戰士們在雪地里行走會留下清晰的足跡,茫茫雪地里生個火冒個煙也會很快被發現,容易暴露身份。
可以說東北抗聯的生存環境,比瓊崖縱隊更為惡劣。
可是敵人依然抓不住楊靖宇。
楊靖宇,東北抗日聯軍第一陸軍總司令,一名家喻戶曉的抗日名將。
東北抗聯,抗到最後只剩下了他一人,有的年輕的戰士為了革命壯烈犧牲了,有的隊伍被敵人給打散了,有的投降了,有些叛變了。
可是最後即便只剩下了他一人,也依然要抗戰到底。
楊靖宇將軍人高馬大,在他離世後後人才知道他不是一米八幾,而是一米九二。
抗日英雄楊靖宇
這樣一個大個子,身形卻極為矯健,在雪地里三蹦兩蹦就沒影了。
日寇身形都比較矮小,雪深的時候直接淹沒膝蓋,跑起來比較困難,所以根本追不上楊靖宇將軍。
不僅如此,東北抗聯在深山老林里有很多秘營,小木屋。
戰士們會在木屋裡放有糧食和柴火,這樣可以保證餓不死,凍不壞。
可是令人痛心的是,最終將楊靖宇將軍置於絕境的,不是日本人,反倒是他身邊出現的一個個叛徒。
楊靖宇將軍
第一個叛徒,名叫程斌。
程斌本是楊靜宇將軍最為信任的人,他是抗聯第一軍第一師的師長。
1938年,在敵人的誘惑下,程斌最終率領部投敵,組成了程斌挺進隊。
為了能夠抓住他的上司楊靖宇立下大功,他帶著討伐隊將秘營全部搗毀了。
程斌深知只有將秘營里的糧食,柴火全部毀掉,那麼在零下三十的惡劣環境中,楊靖宇就會失去生存的保障,從而敗下陣來。
第二個叛徒,名叫張秀峰。
張秀峰,從小父母雙亡,他跟在楊靖宇的身邊,被楊靖宇當成兒子一樣撫養長大,後來擔任軍部警衛排排長。
1940年2月,在日偽的引誘下,他帶著軍中的機密文件,槍支以及抗聯的經費叛變投敵。
張秀峰作為楊靖宇的貼身警衛,對於楊靖宇的活動規律和藏身之所都極為熟悉。
這個諂媚的人還向敵人提供了楊靖宇的突圍路線。
最終楊靖宇於2月23日壯烈犧牲,而此人是在2月初叛變。
叛徒程斌
第三個叛徒,名叫張奚若。
張奚若原本是東北抗聯第一軍第一師特等機槍射手,人稱神槍手。
可是終究,他將槍口對準了自己人。
張奚若叛變後,在偽通化省警務廳廳長岸谷隆一朗的命令下,對楊靖宇將軍開了槍。
第四個叛徒,名叫趙廷喜。
趙廷喜,可以說是最終告發楊靖宇的人,他是蒙江縣保安村的村民。
然而,就在趙廷喜上山砍柴時發現楊靖宇時,楊靖宇對他說:
「老鄉,請你們下山幫我買幾個饅頭,再買雙棉鞋,我給你錢。」
還特別叮囑了一句:「別告訴日本人」。
趙廷喜內心因為發現了楊靖宇萬分驚喜,他勸道:
「我看你還是投降吧,如今滿洲國不殺投降的人」。
當時楊靖宇已經好幾天沒有吃飯,他的臉上,耳朵上,手上都生了凍瘡,棉鞋也跑丟了一隻,可是他依然擁有著強大的意志力和革命精神。
他鄭重地對趙廷喜說道:
「」老鄉啊,我們中國人都投降了,那還有中國么?」
影視劇 東北抗聯第一軍軍長楊靖宇
令人悲痛的是,楊靖宇這句氣壯山河,撼天動地的話語並沒有打動沒有靈魂和血性的叛徒。
趙廷喜倉皇失措地下了山,很快向敵人告發了楊靖宇在山上的位置。
楊靖宇就將軍就這樣在四個叛徒的出賣下,悲壯的犧牲了,他犧牲後敵人好奇他在山上靠什麼生存。
後來剖開他的肚皮發現裡面只有樹皮和棉絮時,連日本人都對其肅然起敬。
可以說,東北抗聯被撲滅的原因,在於那些早已沒有靈魂和血性的人,他們只要能苟延殘喘,就可以出賣自己的靈魂,出賣自己的同胞。
他們早已喪失了團結一致,奮發向上的精神氣。
而反觀瓊崖縱隊。
領導人馮白駒將軍有句名言:「山不藏人人藏人」。
馮白駒能夠帶領瓊崖人民孤軍奮戰23年,就是靠著300萬的瓊崖軍民對革命真心實意的擁護。
瓊崖人民的一面旗幟
革命隊伍的衣食住行來源於人民群眾,革命隊伍的兵源武器來自於人民群眾,革命隊伍的一切活動都是在人民群眾用自己的生命來掩護進行的。
為了革命的勝利,馮白駒將軍的第一人妻子馮惠秋,和第二任妻子王惠周被捕後,無論敵人如何嚴刑拷打,她們都絲毫都不動搖,不願出賣自己的同志。
最後堅貞不屈,英勇就義。
這就是一個民族的血性,只要我們的同胞真心實意的擁護革命,馮白駒就能帶領著人民群眾走向勝利。
1949年12月,瓊崖縱隊接連取得了一個個反圍剿鬥爭的勝利,還創造了殲敵一個團和擊潰一個師的優秀戰績。
黔驢技窮的敵人開始急了,也開始採用懸賞和引誘的方式來收買叛徒企圖緝拿馮白駒,瓦解瓊崖縱隊。
一度把價格開到了5萬金元券的敵人,終究是低估了人民群眾對馮白駒將軍的擁護。
馮白駒
馮白駒知道後,還風趣地說道:
「敵人價錢越出越高了,十年內戰時出一千光洋,日寇出一萬,現在又出5萬金圓,可惜誰也不想去領賞。」
「可惜誰也不想去領賞」,面對巨額的獎金,可是群眾不為所動,僅這一句就能看出人民的力量有多團結,群眾對馮白駒的擁護有多高。
這就是瓊崖縱隊能夠堅持23紅旗不倒的根本原因。
我們的毛主席在土地革命時期就說過:
「真正的銅牆鐵壁是什麼,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擁護革命的群眾。」
馮白駒將軍
雖然東北抗聯被撲滅了,但楊靖宇將軍用整個生命在向世界昭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這就是中國人民的血性。
只要有一個人不肯坐以待斃,這個民族就有希望。
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時期,地質學家丁文江先生說過一句話:
「只要少數之中的少數,優秀裡面的優秀,不肯坐以待斃,這個民族就總有希望。」
雖然楊靖宇將軍在四個叛徒的出賣下最終壯烈犧牲了,但東北抗聯堅持了14年也被撲滅了。
但只要有領導人楊靖宇這樣的優秀裡面的優秀,少數裡面的少數,這個民族就永遠都有希望。
如今的14億中國人為何無比的團結?
因為,我們有信仰堅定的引領者。
我們有勤勞奉獻的勞動者。
我們有愛國勇敢的保衛者,我們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我們有成熟穩重的中年人,我們有老成智慧的成年人。
他們所創造的一切,便是我們所熱愛的中國!
感謝閱讀,我是獅子,更多故事關注@河東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