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6年諾曼征服後,英國歷史開啟了新的篇章。
從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的諾曼王朝,經金雀花王朝→蘭開斯特王朝→約克王朝→都鐸王朝→斯圖亞特王朝→漢諾威王朝,一直到如今英女王伊麗莎白所在的溫莎皇室。
其中,「玫瑰戰爭」便發生在蘭開斯特王朝向約克王朝和都鐸王朝的過渡期。
以紅玫瑰為紋章的蘭開斯特家族,和以白玫瑰為紋章的約克家族,為爭奪王位展開了血腥的廝殺。
他們的爭鬥前後持續三十年,是英格蘭歷史上最瘋狂的戰爭之一。
1455年起,超過3位國王死於非命,7位王子在戰鬥中喪生,超過5位王子被處決或謀殺,31名貴族或其繼承人在戰場倒下,另有20人被處死。到1485年戰爭結束,兩個家族的男丁幾乎都已殞命。
莎士比亞的許多歷史劇,著名美劇《權力的遊戲》,都是以這段歷史為背景創作的。
《紅白玫瑰》這本書,並不是單純地講三十年玫瑰戰爭,而是對「玫瑰戰爭」前後的英國歷史,做了一個串講。
從金雀花王朝的愛德華三世去世,理查二世繼位,蘭開斯特公爵「岡特的約翰」成為攝政王講起,一直到都鐸家族的亨利七世贏得博斯沃思戰役,建立都鐸王朝結束。
整體來說,偏重於人物和敘事,並不是特別深,比較適合對這段歷史做個初步了解。
蘭開斯特家族登上歷史舞台
金雀花王朝的愛德華三世,因帶領英格蘭展開了「英法百年戰爭」,名聲大噪。他有一個驍勇善戰的長子,即著名的「黑太子」愛德華。
可惜黑太子愛德華1376年因病去世,死在了父親愛德華三世之前。1377年愛德華三世去世後,王位就傳到了黑太子愛德華的兒子,理查二世手中。
這個繼承關係,大家可以類比中國明代的朱元璋、朱標、朱允炆。
理查二世是金雀花王朝的最後一任國王,繼位時只有10歲,他的封臣中最有權勢便是他的叔叔,蘭開斯特公爵岡特的約翰。
1388年,成年後的理查流放了約翰的兒子「德比的亨利」,並在約翰死後沒收了亨利的土地。
這一舉動引起了貴族們的不滿,他們在亨利的領導下,推翻了理查二世,亨利登基為王,是為亨利四世,從此開始了蘭開斯特王朝的統治。
蘭開斯特王朝傳了三代,即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玫瑰戰爭」便開始於亨利六世在位期間。
約克出擊,「玫瑰戰爭」打響
亨利六世繼位時僅僅九個月大,長大後的他,是個仁慈、善良的人道主義者,看到殘缺的屍體會覺得殘忍。
在今天看來,這種想法再正常不過了,但在當時的人看來,這表明亨利很軟弱。嗜血的中世紀,社會無法在一個軟弱國王的統治下正常運轉。
於是,玫瑰戰爭的另一個主角約克家族隆重登場了。
實力強大的約克公爵,在無數對國王不滿和憤怒的人中很受歡迎,站在國王一方的人已經把他視為敵人。
國王一方,也就是蘭開斯特派的重要人物,是薩姆賽特公爵愛德華·博福特。他和約克公爵形成針鋒相對之勢,兩者的矛盾日益尖銳。
1454年5月22日,約克公爵以「清君側」的名義,對國王的軍隊發起了進攻,雙方在聖奧爾本斯鎮,展開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戰鬥。
最終,國王一方寡不敵眾,很快戰敗,薩姆賽特公爵在一家旅館外的肉搏戰中,被一劍刺死。
第一次聖奧爾本斯戰役,被視為是「玫瑰戰爭」的開端。
內戰的深淵
約克公爵的坐大,極大威脅了另外兩個人的利益——瑪格麗特王后和她的兒子愛德華。
亨利六世性情軟弱,且患有間歇性精神病,但他的妻子瑪格麗特王后,卻是個美麗而強勢的女人,她慢慢走到前台,成為蘭開斯特家族的代言人和實際領袖。
瑪格麗特王后極力打壓約克公爵和他的姻親內維爾家族的勢力,這也成了雙方再次兵戎相見的重要推力。
在王后和約克家對壘的初期,約克家族處於優勢地位,北安普敦戰役後,亨利六世被俘虜,倫敦落入約克人之手,瑪格麗特帶著兒子愛德華逃到了威爾士。
戰勝的約克公爵理查剝奪了愛德華王子的繼承權,王后斷然拒絕。她召集了仍然忠於蘭開斯特家的貴族,並招募軍隊,與約克家繼續戰鬥。
之後,1460年12月,韋克菲爾德戰役,蘭開斯特家族勝,約克公爵理查被殺,頭顱懸掛於城門之上;
1461年2月3日,莫蒂默十字路戰役,約克公爵的兒子馬奇伯爵愛德華戰勝;
2月14日,第二次聖奧爾斯本戰役,蘭開斯特勝;
2月26日,18歲的馬奇伯爵愛德華被擁立為國王,是為愛德華四世。
4月陶頓戰役,愛德華四世擊潰了蘭開斯特的主力部隊。
陶頓戰役後,蘭開斯特家族已經失去了與約克家族爭鬥的資本,也就消停了下去。然而就在大局已定之時,愛德華四世卻因為婚姻問題,得罪了自己最親密的夥伴沃里克伯爵。
1470年,沃里克伯爵聯合在法國的瑪格麗特王后和蘭開斯特餘黨,策划了亨利六世復辟,愛德華四世逃亡勃艮第。
1471年,愛德華四世又帶領著他的支持者們回來了,4月的巴尼特戰役中,沃里克伯爵的勢力被摧毀,沃里克被殺。緊接著的蒂克斯伯里戰役,蘭開斯特的殘餘勢力也徹底被擊潰。
愛德華四世重登王位,蘭開斯特家族的時代已經終結,但玫瑰戰爭卻還沒有真正結束。
玫瑰戰爭的終結,都鐸王朝的開啟
約克王朝傳承了3代,愛德華四世→愛德華五世→理查三世。
理查三世是愛德華四世的弟弟,愛德華四世去世時,他的兒子愛德華五世只有12歲,理查三世成為攝政王。
沒有任何懸念,理查三世乾脆利落地篡奪了侄子的王位。
然而,理查三世的政權並不受歡迎,各地紛紛發動起義,其中一個叫亨利·都鐸的貴族便參與其中。
在博斯沃思戰役中,亨利·都鐸打敗了理查三世,理查三世死於戰鬥,據說有人在戰場上發現了理查的王冠,便將它取下來,戴在了亨利·都鐸的頭上。
亨利·都鐸成為新的英格蘭國王,即亨利七世,開啟了都鐸王朝的統治。
亨利七世娶了約克家族愛德華四世的女兒,代表蘭開斯特家族的紅玫瑰與代表約克家族的白玫瑰結合,形成了新的玫瑰紋章。
都鐸的勝利,也被認為是「玫瑰戰爭」結束的標誌。